建筑工程施工中板式转换层的应用与探究论文_张双双

建筑工程施工中板式转换层的应用与探究论文_张双双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工程事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为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筑工程板式转换层技术作为工程施工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水平地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为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其施工技术的选择,了解其施工技术指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实现其经济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板式转换层;应用

1 高层建筑转换层的应用与发展现状

中国目前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一般在二十至五十层之间,其中尤以二十至三十五层居多。中国国内己建成的这个高度范围内的高层建筑占全部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的80%左右,可见这个高度范围内的高层建筑是与中国城市的经济发展和需求水平相适应的,因而应用最多。在建筑功能的要求上,高层建筑中很少是功能单一的住宅、写字楼或宾馆,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多是地下部分是停车场,地上1-7层左右为商场、娱乐场所等,上部小开间的使用部分可以设置住宅、宾馆、或办公室。有统计表明,高层建筑中有转换层结构的占80%左右。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转换层部分,由于梁、柱或板的尺寸较大,所以从模板的支撑系统,钢筋的绑扎、钢析架的安装或预应力的张拉顺序,大体积混凝土的浇注等方面在施工技术要求上都有极为严格的限制。当高层建筑结构的上下柱网、轴线相互之间存在较大错位,可考虑选择采用板式转换结构,以形成厚板式承台转换层,其下部楼层的柱网可以灵活布置。厚板转换结构多适用于上下楼层柱网极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转换,使得转换层上、下楼层的结构功能布置灵活。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转换层施工是高层建筑的“瓶颈”,如果说一幢高层建筑在支撑系统选择,钢筋绑扎,混凝土浇注,预应力张拉,机械设备的选择等方面做到方案科学,现场施工组织合理,定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建筑工程板式转换层的应用

2.1板式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在进行大跨度超高度转换梁及转换厚板的混凝土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新浇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实际工程中采取的措施有:

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预计的施工气候及现场条件,采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三维有限元温度分析程序(3DTFEP),对大跨度超高度转换梁及转换厚板整个过程中的温度状况进行模拟计算,掌握混凝土在浇筑后一个月内的各部分温度的变化规律,为大跨度超高度转换梁及转换厚板的施工提供科学的预测分析和依据。

大体积混凝土转换结构施工时,应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表面温度差小于15℃,实际工程中可采用下列方法:a.蓄热保温法,即常规保温方法。混凝土的养护要把握两个关键,即在升温阶段以保湿为主,在降温阶段以保温为主。b.内降外保法,即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循环埋管通水冷却降温,使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升降低,减少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表面的温差,然后在大体积混凝土转换结构的表面及其底面采取保湿措施。c.蓄水养护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后先洒水养护2 h,随后进行蓄水养护,蓄水高度一般为100mm。

浇筑厚大的转换层结构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和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在选用水泥方面可采取下列措施:a.优先选用水化热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b.掺用沸石粉代替部分水泥,降低水泥用量,使水化热相应降低。c.掺人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使混凝土缓凝,推迟水化热峰值的出现,使升温延长,降低水化热峰值,使混凝土的表面温度梯度减少。

在施工方法上可采取下列措施:a.采取先施工转换结构周围结构或墙体,防止混凝土表面散热过快,内外温差过大。b.变冬季施工的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减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夏季高温气候施工时,采用冰水搅拌,以减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c.采用分层次施工,每层厚300~500 mm,连续浇筑,并在每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后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d.采用叠合梁原理,将转换结构按叠合构件施工,可缓解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高,温度应力过大,对控制裂缝发展有利。

2.2板式转换层钢筋施工技术应用

转换梁的含钢量大,主筋长,布置密,在梁柱节点区钢筋“相聚”。因此,正确地翻样和下料,合理安排好钢筋就位次序是钢筋施工的关键。钢筋翻样前必须弄清设计意图,审核、熟悉设计文件及有关说明,相关规定。翻样时考虑好钢筋之间的穿插避让关系,确定制作尺寸和绑扎次序。一般转换层结构主筋接头全部采用闪光对焊或锥螺纹接头连接、冷挤压套筒连接;对于两端做弯头的钢筋,采用可调伸螺纹接头解决钢筋旋转的困难。当转换梁高度或转换板厚度较大时,应采取措施保证钢筋骨架的稳定和便于操作。

2.3板式转换层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

该工程结构转换层混凝土浇筑一次性完成,施工速度快,但模板支撑数量大。选择模板支撑方案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保证转换层混凝土的结构质量,满足结构设计要求,模板支撑体系稳定可靠,确保高大模板施工的安全:选材方便,降低工程成本。

(1)底模板及支撑

选择定尺的48×3.5mm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通过计算确定模板支撑体系立杆的间距、步高及剪刀撑的间距。立杆下铺垫板,上端设可调顶托,主楞骨为100×100mm方木,密排50 mm厚木方作次楞骨,选用12mm竹胶合板模板,胶合板模板上面铺设一层0.6 mm厚的塑料薄膜,用以对混凝土底面的保温、保湿养护。支撑采用双立杆布置的方法,除满足荷载要求外,还应考虑操作方便。纵距为550 mm,双立杆间距250 mm,间隔布置(即La=550mm),步高(h)为850mm,横距为400 mm。设置双向扫地杆,每3600 mm置双向剪刀撑。

边梁部位转换层厚度3.1 m,且较三层外挑1080 mm,竖向支撑在三层楼板上布置[16#槽钢@800作挑梁。槽钢外挑1300 mm,内压1700 mm,遇墙时在墙上穿孔。在悬挑槽钢上通长布置6根槽钢,立杆按设计要求布置在上面,支撑边梁底部,边梁900 mm高混凝土先行浇筑后与梁底支撑系统共同作用,支撑2.2m厚板式转换层的施工荷载。

(2)侧模支撑

转换层在15.65 m标高上,为了防止出现胀膜现象,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侧模采用了全钢大模板。模板高度3240 mm,设锚固螺栓固定侧模,螺栓与支撑系统、竖向及水平混凝土结构连接固定。二、三道螺栓在有柱的部位焊接在柱的钢筋上,在无柱的部位,第二道螺栓焊接在梁上的预埋筋上,第三道螺栓焊接在10槽钢上。

(3)楼梯支模

由于楼梯及预留孔洞的承载力比其它部位低,所以采取了槽钢和斜撑辅助加固的措施。调整三层楼梯板的设计,增大其承载力,脚手架支撑从一层开始加固,以确保该部位支撑的稳定。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高层建筑向多功能、综合性方向的不断发展,板式转换层得到了大量使用。在充分了解板式转换层优势的同时,做好模板、钢筋及混凝土施工作业,才能促使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才能实现其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汪凯,盛小微,吕志涛,舒赣平;高层建筑预应力混凝土板式转换层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10年06期

[2]荣维生;带板式转换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4年

论文作者:张双双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8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施工中板式转换层的应用与探究论文_张双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