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在《急危重护理学》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邓新但 高 娟

邓新但 高 娟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惠州 516025 

摘 要:目的:了解一体化教学在《急危重护理学》中的应用效果。结论:实习前针对《急危重护理学》采用一体化教学,可提高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增加信心,缓解焦虑,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关键词:护理专业 一体化 焦虑

急危重护理涉及面广,病种复杂,病情多变。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为病人服务的思想,扎实、广泛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各专科疾病救治的实践经验。但在传统教学中,主要以知识学习为主,实际动手机会很少,理论及技能常分开授课,与临床实际存在一定的差别。这对学生急救意识的形成和急救技能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实习时面对病人往往会导致其紧张,焦虑不安。为培养学生的急诊、急救意识,训练急救技术,提高救护能力,我们尝试在实习前急危重症护理授课中采用一体化教学。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本校2013级护理专科生分为观察组(47名)和对照组(47名),均为女性,年龄20~22岁,在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方面比较(根据护生综合素质测评获得资料),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两组学生均通过前期人文科学知识、护理学基础理论、内外妇儿等专科护理的学习,学生所用教材及实习时间一致,为同一教师授课。

2.方法:

(1)观察组:一体化教学法实施;①根据《急危重护理学》及临床实际情况设置一定的场景,制定相关临床健康评估及进行临床护理操作:如急诊护理部分从院前急救、检伤分类到急救的基本技术,重症护理,对主要脏器的常用监护技术,从病人的评估、计划、实施、评价,按照护理程序的基本方法进行。②教学行为的实施: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小组中6~8人,并做好角色分工,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承担不同的角色任务。于课前安排预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学生根据下发的工作任务查阅相关知识资料并在组内交流讨论,制订护理工作方案和流程,在教师的召集下共同选择确定最优的工作方案。根据学习内容设计与临床一致的工作情境,在一体化实训室、模拟病房中进行,完成角色扮演。③小组讨论:每名学生针对所遇到的患者情况提出自己的判断与处理方法,互相之间进行讨论甚至辩论。④指导教师归纳总结:由指导教师利用较短时间介绍本次课要讲授的一些疾病的特点、急救基本原则、护理评估、观察、急救护理操作的规范等内容,对于同学间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指出学生在病情分析与判断、后续处理及技能操作等方面的不足与错误,督促其改正。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扮演“主要指导者和协调者”,指导学生按照计划完成工作任务并进行自查,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对照组:传统教学法实施:按《急危重护理学》教材内容,教师讲课的传统形式,教授学生相应的知识。技能操作采用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方法进行。

3.教学效果评估:

课程结束后,评估两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技能成绩;评估焦虑自评量表(SAS);参照相关资料,在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共同商议下,使用自行设计学习心得评价问卷,该问卷包括6条目。计分方法:是=3分,不确定=2分,不是=1分。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学生课程结束后考核成绩比较。

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操作技能成绩观察组为85.79±6.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9.81土6.67分,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学生课程结束后考核成绩(分)比较

*t=-0.66 P>0.05,△t=4.33 P<0.05

2.两组学生课程结束后焦虑症状比较。

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是31.23士4.3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是37.52土5.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2 P<0.05)。

3.两组学生课程结束后学习心得比较。

经过教学后,观察组在与他人沟通、看书时间、对团队合作重要性认识及自信上均较对照组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对当今护士角色、责任、义务等认识上2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学生课程结束后学习心得比较

三、讨论

本研究中,期末测评发现,两组理论成绩无明显区别,但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观察组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因为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堂上接收教师所讲知识,课下通过自行复习考试,也能取得较好的理论成绩。但由于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与自我实践的机会,实际操作技能成绩会较低。而一体化教学组,“教学做”都在一定的模拟现实情境中完成,使学生学会如何评估病情,采取正确有效的救护措施,在救护患者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学生可针对同一问题进行反复练习,有较多的时间进行模拟实际操作。故动作较熟练,操作准确、到位,操作技能水平较高。为今后临床护理打下坚实基础。这就要求在教案设计上要体现一体化,要结合真实病例,贴近临床,紧随学科发展,为学生进入临床护理工作服务。

同时,一体化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授课,在学习中学生针对问题,查阅文献,寻找答案,提出观点,互相讨论。间接的促使学生增加阅读量,加强沟通,促进交流技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共同完成对某种疾病的救治护理,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仅靠某个医务人员的力量,是难以完成患者的救护,整个救护过程需要大家互相配合,精力合作,才能更有效地救护病人、挽救生命,深刻体会到临床工作中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毕业实习是护理专业的学生非常关键的阶段,通过临床实习,才能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日后护理工作打下基础。由于担心自己无法胜任各项技能操作,缺乏与病人的交流技巧,会出现自卑心理,自信心不足。研究表明护理专业学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大学生常模且差异明显。在实习前的心理特点是既兴奋好奇又紧张焦虑。《急危重护理学》常安排在实习前开课,这时候采用一体化教学,增加彼此间的交流,锻炼学生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技巧,模拟真实现场护理操作,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使学生熟悉医院环境及疾病处理过程,使学生在实习前做到心里有数,增加信心,缓解焦虑。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适应从学校教育到临床教育角色及环境的转换。

综上所述:在学生有一定医学理论及技能基础上,实习前针对《急危重护理学》采用一体化教学,可大大激发学生自主性,通过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实践临床护理的各项技能,使学生尽快掌握基本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缓解实习前焦虑,促进其由学生至护士角色转换,是学生从学校到医院临床实践的重要桥梁。

参考文献

[1]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17,322。

[2]唐华明 刘彦慧 潘登等 护理专业本科生临床学习环境评价与实习焦虑感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2):1-4。

论文作者:邓新但 高 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9月总第8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9

标签:;  ;  ;  ;  ;  ;  ;  ;  

一体化教学在《急危重护理学》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邓新但 高 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