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116000
摘要:目的?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对其血糖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内分泌科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2例,以不同的护理模式作为分组方法,将选用常规护理的患者(41例)设为参照组,而选用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患者(41例)设为研究组。评估两组护理前后血糖自我管理水平。结果?两组护理前,血糖自我管理水平较接近,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血糖自我管理水平均得到提升,但研究组提升程度优于参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中实施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可通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稳定血糖水平,故值得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糖尿病;血糖;自我管理
前言
糖尿病是因患者胰岛素分泌缺陷或作用障碍引发的常见代谢性疾病,在临床症状上患者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等,若患者血糖水平持续处于升高状态极易引发糖尿病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1]。然而,部分患者因缺乏对自身病情的重视,在长期服药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抗拒感,或是自我血糖管理水平低下,导致血糖水平居高不下。经临床不断实践后发现应用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2],为进一步探究该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我院在41例患者中主要实施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并对比常规护理的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内分泌科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2例,纳入标准:患者经血糖、尿糖等相关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患者自愿加入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肝肾或心脏等功能障碍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或认知障碍、精神疾病患者。以不同的护理模式作为分组方法,将选用常规护理的患者(41例)设为参照组,其中男女比例为24:17;年龄范围在45~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25±2.67岁;病程范围在1~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14±1.16年。选用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患者(41例)设为研究组,其中男女比例为26:15;年龄范围在45~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4±2.78岁;病程范围在1~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22±1.34年。两组在性别、年龄与病程比较上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
1.2方法
在参照组中实施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遵医嘱予以患者药物治疗,对患者服药期间各项体征尽情观察,并且在饮食与生活方面上为患者提供指导。
在研究组中则实施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首先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护理小组中包括1名主管护师(组长)、10名专科护理人员(组员),由组长负责指导组员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具体内容如下:(1)一对一教育:结合患者病情进行一对一教育,主要讲解服药重要性、饮食原则与运动方法等,培养患者自我管理血糖的意识,同时通过播放视频或音频等方式帮助患者了解自我管理血糖的相关知识,协助患者选择合理的血糖自我管理方法;(2)制定饮食与运动方案:依据患者血糖水平制定饮食与运动方案,遵循清淡饮食原则,以富含纤维的食物为主,并且严格控制油脂与盐的摄入量,避免饮食因素导致患者血糖水平得不到有效控制。同时,叮嘱患者每日坚持运动,运动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每周定期通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了解患者的运动情况,由护理小组组员向组长反馈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护理小组不断完善或改进护理方案,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1.3观察指标
使用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评估两组护理前后血糖自我管理水平,该量表包括血糖监测行为、运动行为、饮食行为、足部护理与用药行为,总分为35分,评分标准[3]:高于28分表明良好,21~28分表明一般,低于21分表明差。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指标采用()表示,行t检验,若检验结果显示P<0.05说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两组护理前,血糖自我管理水平较接近,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两组护理后,血糖自我管理水平均得到提升,但研究组提升程度优于参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血糖自我管理水平比较(分,)
3.讨论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需终身服药治疗的代谢性疾病,部分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通常并伴抗拒心理,进而对血糖水平产生影响,因此临床一致认为若想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在服药治疗基础上首先需要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4],以此延缓病情的进展。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是经临床研究与实践后改进的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可帮助患者形成自我管理血糖水平的意识,积极参与到血糖管理过程中,通过恰当的管理方式不断调控自身血糖[5]。同时,由护理小组负责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与运动计划,定期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后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以此提升患者的管理能力实现降低血糖的目标。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前,血糖自我管理水平较接近,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血糖自我管理水平均得到提升,但研究组提升程度优于参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将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作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式,在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可稳定其血糖水平,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陆军.赋能教育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1):34-36.
[2]陆凤华,王静,李晓楠. 采用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对其血糖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2018(1):2018,16(01),263-264.
[3]黄婵娟,童丽灵,陈萍萍,等.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水平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17,28(17):2916-2918.
[4]王越. 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1):207-208.
[5]詹述琴. 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1):131-132.
论文作者:陈大双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血糖论文; 患者论文; 糖尿病论文; 管理水平论文; 小组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自我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