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初的中国与拉美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拉美论文,中国论文,关系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与拉美隔太平洋相望,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新世纪初,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访了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西、古巴、委内瑞拉等拉美6国,就重大国际问题交换看法,筹划双边关系的发展,预示着13亿中国人民和7.8亿拉美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将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一
中国与拉美各国同属发展中国家,均有遭受帝国主义长期压迫、剥削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拉美各国反帝爱国斗争给予了有力的支持;拉美各国、各阶层人民,对于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也寄予了深切的同情。20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与拉美各国由建立国家关系到在国际事务中加强磋商与合作,直至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经贸关系。当前,中拉都面临振兴经济,谋求发展,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课题。双方均有广阔的市场,巨大的经济增长前景,多样化的经济优势,发展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全面合作关系有着内在的需要和现实的可能性。正是基于这一现实,中拉关系的发展才出现了新的面貌。
(一)政治关系发展顺畅。目前中国与拉美33个国家中的19个国家保持外交关系,与所有国家保持经贸关系。90年代,中国主要领导人,包括国家主席、党的领导人、政府总理、人大委员长、政协主席以及政府部长等频繁出访拉美,足迹遍及各建交国,中国每年还接待多位拉美国家元首来访。今年4月江主席出访拉美6国,就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及共同感兴趣的重大国际问题交换意见,与各有关国家签订了合作协议,双边合作关系取得了丰硕成果。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的拉美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关系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发展,双边政治接触也在进行。90年代以来,中国与里约集团还建立了外长定期对话机制,作为观察员参与南方共同市场会议,作为地区外成员加入了加勒比一体化银行,并与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拉美经济体系等重要的地区机制保持着友好交往。中国还与拉美主要国家就重大国际问题的磋商与合作建立了有效的接触机制。
(二)经贸关系获长足发展。中国与拉美经贸关系近10余年来获得长足发展,双方货物的往来和相互投资均大幅度增长。年贸易额从80年代末的20多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126亿美元。相互投资增长十分迅速。1998年拉美对华投资总额已达到83亿美元,当年实际投资达4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0%。中国对拉美投资也已达到10多亿美元,目前双方均在对方拥有一批重要的投资项目,涵盖广泛领域。中国与拉美科技合作也取得不少成果,特别是中国与巴西共同发射地球资源卫星项目,对促进双方共同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国与许多拉美国家均建立了稳定、有效的经贸关系机制和渠道,涌现出一大批致力于双边经贸合作的企业和人士,为中拉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及西方的影响,中国与拉美国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差异和问题,对之进行正确处理,求同存异,对进一步发展双方友好合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相互了解和理解不够。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拉美国家受西方文化、意识形态影响较深,在近现代,多数拉美国家与中国政治关系起步较晚,各种交流相对薄弱,双方较广泛的社会阶层对对方的现状和政策缺乏了解,加之西方媒体一些不客观报道的影响,双方在某些政治、外交问题上仍存在一定隔膜,这无疑不利于全面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二)双方在对方外经贸关系中所占比重不大出现经贸利益相悖趋向。中拉贸易额虽在90年代出现连年大幅度递增,但仍仅占各自贸易总额的2.6%和2.1%。90年代,中国与拉美各国均大力推进经济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实行对外开放,在这一进程中,对国际资金的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出口业日益成为双方的重要经济部门。目前拉美不少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国类似,有些产品雷同,特别是轻纺、服装、制鞋等,从而出现经贸利益上的相悖趋势,贸易竞争和冲突有所凸显,不少拉美国家90年代以来对中国产品进行了反倾销调查。90年代,在拉美经济区域化的进程中,还出现对地区外和非区域集团成员国贸易的一定的排斥倾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中拉经贸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三)台湾、人权等问题仍制约着全面合作关系发展。台湾与人权问题的实质,是中国争取国家统一,反对强权干涉的斗争。中美洲、加勒比地区国家出于经贸利益的考虑,多与台湾保持密切关系,有的在台湾“金钱外交”诱惑下,充当台“务实外交”和在国际上鼓噪台独的工具。90年代以来,在反对西方借人权干涉别国内政的斗争中,中国与一些拉美国家也曾出现步调不尽协调的情况。如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会议上一些拉美国家在西方压力下,对中国人权状况的西方提案的态度出现反复和波动。
三
展望新世纪的中国与拉美关系,可以预期会有一个新的发展高潮。中拉双方应抓住历史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将全面合作关系进一步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加强政治层面的交流、沟通,进一步促进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全面合作关系的发展。江主席访拉期间在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的演讲中提出了推动中拉在新世纪建立和发展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全面合作关系的构想,得到了各国的广泛认同。特别是江主席提出中拉在国际事务中要开展对话,协调立场,彼此借重,相互支持;经贸合作方面要实现思路更开放,方式更多样,领域更广泛,内容更全面等思想,对于未来中拉全面合作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中国与各受访国签订了一系列有关经贸、科技、农业、文化等方面交流与合作协定,就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的原则达成广泛的一致,将使双方关系得到进一步实质性推进。中拉在广泛的国际问题上具有一致或相似的看法,均主张建立多极世界和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新一轮世界贸易谈判、国际金融体制改革、联合国改革、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捍卫民族国家主权、反对霸权于涉等重大问题上,双方有开展合作的实际可能性。可以考虑在中国与里约集团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磋商、合作机制,包括峰会制度。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可加强事先磋商,彼此呼应,共同倡议行动。在事关各自国家利益的问题上,如拉美方面反对大国霸权干涉、维护国家主权、加强地区经济合作、人权、扫毒等,及中国在台湾、人权、西藏等问题上,可推进更多的沟通与相互支持,可考虑达成一揽子相互支持谅解。此外,还应加强文化、学术、民间交流,努力培养了解对方的人才,奠定长期友好关系的社会基础。
中国对所有拉美国家均抱有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的诚意,期待台湾的各“邦交国”从发展与中国关系的长远利益出发,认清台湾当局利用外力分裂中国的政治本质,放弃支持台湾参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行动,寻求与中国加强政治、经济互利合作关系的良好前景。
(二)实现中拉经贸关系新的飞跃。90年代以来,中拉经贸关系发展虽持续增长,且近年来增速加快,2000年双方年贸易额是80年代末的4倍,但占各自外贸总量很低;拉美对华投资1998年累积达83亿美元,实际投资额达43.6亿美元,这说明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双方应当努力扩大共同利益,妥善解决贸易纠纷,寻求互补性,增加贸易商品种类,调整商品贸易结构,加强非传统产品、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贸易。应考虑全面更新现有的中国与拉美10余国间鼓励保护贸易投资协定以及建立新的经贸机制,以反映双方发展关系的愿望和适应未来发展需要。
(三)开辟经贸、科技合作的更大空间。进人新世纪,中国将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实施第10个五年发展计划和对西部地区的大开发;拉美国家在90年代改革与发展的基础上,将推进新一轮经济、社会改革,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平衡发展及保持和巩固经济增长趋势。这一机遇为双方提供了巨大的贸易市场、多样化的投资机会与科技合作的可能性,从而为实现共同发展开辟了十分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