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大学,在医学学习的一年里,_四川大学论文

在四川大学,在医学学习的一年里,_四川大学论文

在“川大”,学医一年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间论文,川大论文,学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简称“川大”,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也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现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

      毕业中学:贵阳一中

      就读大学:四川大学

      就读专业:预防医学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考进四川大学,从此踏上了学医的漫漫征途,对我来说完全是个意外。然而正是这意外,让我踏上了一条自己喜欢又憧憬的道路……

      9月的成都,相比前一年,天气凉爽了不少,但是空气依旧闷热,我和妈妈背着大大小小的行李踏入了“川大”的江安校区。

      经过一系列的报到流程,汗流浃背的我们终于来到了今后要待两年的寝室(2000年华西医科大学并入四川大学,学医的学生在江安新校区待两年便搬去华西校区)。“川大”的宿舍很特别,三个四人小寝室加一个客厅和一个大卫生间,组成一个大寝室,这样一下就能认识12个人。很快与大寝室的所有人熟络了起来,也第一次认识了我大学里最好的兄弟。

      从那一天起,我在“川大”的生活真正地开始了,首先吸引我的是校园美景和周围同学言谈中浓浓的川味。

      江安校区内水系丰富,除江安河和明远湖外,校内还有众多小溪流,大多以与“川大”颇有渊源的历史人物命名。其一为“巴渠”,其二为“德水”,其三为“沫溪”,分别纪念巴金、朱德、郭沫若。有河就有桥,除长桥、白石桥等大桥以外,还有众多的木桥,为这座新建的校区增添了不少古韵。

      一入“川大”,发现四川人好像很不习惯说普通话,很多老师上课都是用四川话,四川的同学中讲普通话的也很少。好在四川话还比较好懂,很快就从同学那里学了几句:“耍”这个词经常被提到,“到哪去玩”说成“去哪耍”,“好玩”说“好耍”;还有“瓜”也是常挂在嘴边的,比如说人傻傻的,就说“瓜兮兮”“好瓜哦”……

      入学第一周没有课,只有各种各样的迎新活动,各色社团、学生组织也早早开始了“圈地行动”。亲身经历,上大学如果不参加任何学生组织,生活会变得相当无趣,平时除了学习就只能与电脑相伴了,因为其他人都有自己的活动和任务。

      一定要去认识一些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不管是兴趣、学术、学生工作,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圈子就好。当初,我稀里糊涂地进了院学生会的组织部,干了这一年,很多心得和感悟基本都建立在两个关键词上:踏实和真诚。大学也许是最后一个能不计利益为别人真心付出的地方,能交心的人会有很多,只要我们自己先拿出真诚。

      高中的时候我对有机化学和生物都很有兴趣,而医学恰好与这两个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经过这一年的学习,在亲身参与了解剖、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实验之后,我发现,医学实验除了有趣,更多能感受到生命的奇迹。一个个复杂的化学反应相互偶联,有机物之间互相转化和衍生,一个个表面上看似毫无生机的原子和分子,最后却构成一个能够在空间中活动、同化外界物质的生命……大概生命的魅力也就在于此吧。

      对生命的好奇和兴趣给了我极大的动力,兴趣绝对是最好的老师,让我对各种课程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大一上学期,解剖学和组织学从宏观和微观上解构了人体的每一个构造,每种细胞各司其职,创造出人体内各种微环境。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又维持了整个生命体的稳定状态,这种恰到好处的平衡,令我着迷,简直无法用言语去形容。

      大一下学期的生理、生化还有免疫学,完整地展示了各种细胞、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包括今后的药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内外科……所有这些都让我觉得,一个新奇的充满挑战的世界正慢慢展现。

      对医学经过从陌生到逐渐入门的过程,我越来越相信,一个好医生多么值得被尊敬,因为他不仅要掌握巨量的理论知识,还要灵活地将所学的知识用在临床实践上,此外,医者的责任心更必须是一种近乎执念的存在。现在我在看一部精神科的医疗日剧《DR.伦太郎》,伦太郎的作风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医生应该具备的素养,那就是除了技术还需要人文关怀。

      说到我的专业——预防医学,可能大家不怎么了解。其实当时我也不知道它到底学些什么,只是觉得它也是医学,认为学成以后都一样做医生。可是开学之后,经过老师启蒙,我才知道,预防医学的学生,以后并不能进入医院做医生,而是去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和我一样,大多数同学都曾对这个专业充满了迷茫,不过后来通过老师的介绍,以及学长学姐的讲解,渐渐也明白了这个专业的特点和意义。

      我们的老师曾说过:“预防医学,是在治‘未病’。”大概意思就是预防医学能够让人们在得病之前把疾病控制住,这看似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其实是真正发生着的。与医生不同,医生关注的是一个个病人,而预防医学工作者关注的是全社会的健康,比如进行流行病监控、食品安全监测、传染病控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等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去年在非洲爆发的埃博拉病毒,就是在全世界公共卫生领域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才没有变成世界范围的瘟疫。

      来“川大”快一年了,当初的意料之外似乎已变成本该如此。每当阳光洒满校园的时候,曾经爱“宅”在屋里的我,会觉得如果不出去走走真是浪费了这样的阳光。现在我过的是标准的大学生活,学习和娱乐能分得很开,在正确的时间一定会去做正确的事。

      “川大”让我学会理性思考,我也开始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学医的漫漫征程上,相信会有更多的惊喜在等着我。

标签:;  ;  ;  

在四川大学,在医学学习的一年里,_四川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