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中学生物学习环境的思考论文_谭洪康

建构中学生物学习环境的思考论文_谭洪康

摘要:要培养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人,在继承传统的优秀教学方法的同时,需要教育工作者去探索,去创造新的教学方法。这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新挑战。

关键词:生物;教学方法;学习环境;建构主义

随着新千年钟声的敲响,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类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对教育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如何“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正如原苏联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所指出的“教育不应当以发展儿童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既“教育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如何培养出一大批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人,这些都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值得深思和探究的艰巨任务。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人称之为“画句号”教学)对此就显得苍白无力,时代呼唤催动教学方法的改革,时代需要教育工作者去探索,去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时期,在西方逐渐流行着一种创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了理想的认知工具,推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迅速和深入的发展。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的“儿童认知发展学论(即发生认识论),强调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与顺应(即原来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的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西方众多心理学家的研究,使得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利用建构主义理论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的教学论亦可称之为学习论。建构主义学习论强调以“学”为中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这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教学方法截然相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1.强调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者控制学习重心。2.学习者是积极主动的,建构主义的核心在于学习者主动将新的信息和经验与其原有的知识基础相融合的过程。3.学习者不但要具有积极主动的精神,还要把握信息多渠道性。4.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指导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其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Greeno和Moone提出“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即情境化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学习是与实践紧密相关,并且意义是与实践和情境不可分离的,是在情境中协商获得的。因此,对于学校学习,教师备课时不再是进行传统的教学设计,而是改变为情境化的学习环境的设计。也就是针对特定的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安排在情境化的真实的学习活动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问题的求解等实践活动而获得更有效的学习。Brent G.Wilson(1995)将学习环境定义为: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属性。其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因此在学习环境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学习目标的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协作”发生在过程学习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重要作用;“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团体成员之间共享集体智慧之果;“意义建构”是学习的最终目标,这是的“意义”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乔纳森认为学习环境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原则: 1.构造仿真世界的环境,运用与学习相关的情绪。2.着重于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方法。3.教师应成为教练和策略分析者。4.应强调概念之间的关系,提供多种表示和观点。5.教学目标应该是协商而不是强加。6.评估应该成为自我分析的工具。7.提供工具和环境帮助学生阐释世界的多种观点。8.学习活动应该由学生自我调控和协调。总之,他认为在设计学习环境时,应该提供对世界知识的多种不同表示,以表现世界本身固有的复杂性,学习应该着重于意义建构的过程而不是知识产品。学习环境应该表现真实世界里的而不是抽象的任务,有利于学生进行与情境相关的知识建构,支持通过交流与合作进行的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情境,把创设情境当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因而学习环境设计的研究成为目前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重要研究领域,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设计学习环境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Wilson G·H(1996)在其《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教学设计的案例研究》一书中归纳了三种学习环境:计算机微观世界(计算机基础的学习环境,它们是可以更大的教室环境,也可以是独立的)、教室基础的学习环境(教室是主要的学习环境,不同的技术作为工具来支持课堂学习的活动)和开放的、虚拟的学习环境(这种计算机基础的学习环境是开放的体系,允许学习者和其他参与者、资源和表证相互作用)。对于西部地区的二三类学校,由于经济发展的制约,还有相当多的学校装备不起计算机。如何创立适合本地区情境化的学习环境,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特点,就地取材、就近取材,走向大自然,造就更为真实的情境,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或书面表达能力、协调和合作能力,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学习,创设学习环境,对教师而言要求不是降低,而是对教师的素质如经验、能力、水平和教育观念等有着更高的要求,如何因地、因时、因材,充分利用现存的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象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创设适合学生主动探索、相互协商的意义建构的情境化学习环境以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真正统一,以培养一大批能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素质全面的人才,这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新挑战。

作者简介:谭洪康,男,汉,1970年8月生,中学生物一级教师,现任教数学,任教于贵州省遵义县泮水中学。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泮水中学 563109)

论文作者:谭洪康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  ;  ;  ;  ;  ;  ;  ;  

建构中学生物学习环境的思考论文_谭洪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