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旅游流到物质流:对旅游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论文,经济增长论文,流到论文,物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宏观经济增长,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产品量和服务量的增加。长期以来,面对经济不发达、财富分配不公和就业不充分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经济增长一直被认为是破解这些问题的灵丹妙药而被经济学家和政府所重视。现代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产业体系的一部分,学术界对旅游经济增长的研究自然地要受到主流经济思想的渗透,并影响到旅游经济实践的各个层面。
一、经济增长对一般增长要素的阐述
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古典、新古典和新增长三个阶段。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Adam Smith)就特别关注对经济增长的分析。按照其观点,经济增长与繁荣要通过三个因素的直接作用来实现,即劳动者的数量、劳动分工和资本积累。19世纪后半叶,新古典经济学在西方兴起。这一时期,马歇尔(Marshall)在对经济增长的动因进行探究后认为,人口数量的增加、财富(资本)的增加、智力水平的提高、工业组织(分工协作)的引入等,都会提高工业生产,促使经济增长。Shumpeter使用“创新”概念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① 索洛(Solow)、阿罗(K.Arrow)和保罗·罗默(Romer,P.M.)则认为,在要素资源投入量一定、资源配置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况下,技术进步是决定经济增长水平的关键因素。② 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增长理论从人力资本、贸易、制度等不同侧面探究了经济增长的源泉,并在更大范围内解释了经济现象,也提出了促进经济增长的相关政策。新经济增长理论代表人物卢卡斯(Lucas),将人力资本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提出了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③ 同时,帕西内蒂(L.L.Pasinetti)、罗斯托、罗宾逊、塞尔昆、库兹涅茨和钱纳里(H.Chenery)等结构主义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增长是生产结构转变的一个方面,而结构转变通常是在非均衡的条件下发生的。因此,劳动和资本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能够加速经济的增长。以诺斯为首的经济学家则认为,以往的经济学分析忽略了交易费用的存在,没有意识到用于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及其创新才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并认为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因素及制度的创新。④ 在制度因素中产权制度的作用最为重要,产权的界定与变化是导致制度变化的诱因和动力。由于国家在制度创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政府通过推行制度上的创新使产权结构更有效率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一般可以识别为三个方面,即生产要素(自然资源、劳动数量、资本等)、要素生产率和技术、制度、贸易、创新等其他“软”要素。如果考虑到时间过程,则可以认为在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增加要素的投入来推动,然后转而强调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阶段之后,经济增长将会越来越倚重以创新(技术和组织)为核心的知识进展。
二、一般经济增长理论影响下的旅游经济增长—旅游流视角
(一)传统旅游经济增长很大程度即是旅游流流量的增加
旅游流是旅游者在空间上的流动,旅游流的经济学内涵是动态的旅游者产出或接待规模及其构成。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指在一定时期内,进入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者数量及规模。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可以认为旅游流是传统旅游经济活动中最显著的方面。首先,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对旅游者需求和行为的研究是一切旅游经济活动的起点,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的策划、旅游设施的布局、旅游信息的传递直至旅游产业的形成,莫不是围绕着旅游者来展开的;其次,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消费是一种异地消费,为了获得对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旅游者必须离开他所生活和居住的惯常环境,克服一定的空间距离,到旅游产品的生产地(异地)进行消费;最后,旅游流的流量与衡量旅游经济增长的指标有重要的联系。目前,国内外通行的衡量旅游经济增长的指标主要是旅游总收入增长率,旅游总收入是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旅游收入之和,两者虽然是分开测算的,但测算的方法和计算公式却是相同的。以国际旅游收入为例,国际旅游收入等于旅游地(国)一定时期内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次与外国旅游者人均天旅游消费支出和平均停留时间的乘积,其计算公式如下:
R=N×E×T
其中:R——国际旅游收入
N——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次
E——国际旅游者人均天消费支出
T——国际旅游者平均停留时间
在对旅游总收入的测算中,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和平均停留时间取决于一国或一地的人均收入和余暇时间。受制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一国或一地的人均收入和余暇时间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那么,在假设人均收入和余暇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旅游经济总收入的增长将取决于国内外旅游者人次的增加即旅游流流量的增加。
(二)一般增长要素对传统旅游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现代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产业体系的一部分,其形成和发展在中国不过30余年,在国际上也远远落后于工业、农业、商业、交通业和建筑业。所以,学术界和政府对旅游经济增长的研究自然地要受到主流经济思想的渗透,并影响到旅游经济实践的各个层面。
1.旅游资源要素投入的持续推动
我国旅游经济增长的过程,是一个旅游生产要素投入量不断增加的过程,特别是旅游资源要素。以云南省为例,云南省旅游业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双版纳;90年代后开始蓬勃发展,并作为支柱产业得到大力培育。在此期间,从大理到丽江、到香格里拉,新的旅游资源不断被开发出来,新的旅游线路和旅游热点依次涌现,在各种旅游营销的配合下,全省旅游者人次逐年攀升,旅游总收入也逐步增加,最后形成了一个“开发旅游资源—形成新的旅游线路—游客进入—开发其他的旅游资源—形成更新的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诱发旅游经济增长”的固定模式,该模式不仅存在于云南省省域层面,在云南省各地州、市、县和国内其他地区也有大量的复制。⑤ 在云南省和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该模式虽然可以认为是成功的,但同时也造成了必须依靠不断地投入优质旅游资源才能获得旅游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
2.资本投入的大力推动
当然,我国旅游经济增长也是投资拉动的结果。仍然以云南省为例,从1995到2005的10年中,云南省对旅游业的累计投入达到近500亿。其中,省政府的直接投入引导地方政府投入近40亿,引导社会投入近400亿,基本上形成了一个1∶10的关联投资格局。⑥ 这些旅游投资用于开发旅游资源,新建或改善旅游设施,对夯实旅游产业基础,促进旅游经济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3.政府制度安排的强势推动
在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一直采取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基础的运行方式。政府设置强有力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地方旅游业实行垂直管理;制定鼓励旅游业优先发展的产业政策,如建立和开发旅游景区、吸引国内外旅游投资、购置旅游设施设备的优惠政策,引进外国管理公司、建立旅游企业的优惠政策,落地签证、限时免签、购物退税、外汇汇兑的优惠政策等;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和计划,制定旅游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全面负责旅游促销和游客的招徕。更重要的是,由于实行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云南省还建立了专门的旅游发展基金和旅游投资公司,用来促进旅游基础设施、景区景点、接待设施和其他重大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建设。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推进了我国旅游经济的增长。
(三)一般经济增长理论与传统旅游经济增长不考虑增长的生态约束
一般经济增长理论把经济过程看做是一个封闭的循环图式。以新古典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从价值实现和价值流动的角度来研究经济活动,把经济过程描述成为处于完全封闭系统中、动荡于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类似钟摆运动的循环图式。⑦ 他们并不认为,经济系统中的价值循环与外界环境有着物质和能量通量的联系。经济学家索罗就提出,经济活动的生产函数是关于资本、劳动力和土地在内的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而且生产活动可以用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替代自然资源的投入。甚至,在一些经济学家的增长模型里,不含有土地或任何资源要素。在他们的研究里,依靠技术进步、创新和人力等资本,经济增长可以持续地进行下去。旅游研究者也很喜欢类似的决定论观点,认为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旅游经济能否实现持续的增长还取决于对科学技术的应用。一般经济理论对技术进步和创新等的论证,向旅游业描绘了一幅旅游经济规模可以无限扩张下去的图景,在现代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半个多世纪之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都对本国、本地区的旅游经济增长持有良好的信心。在国内,接待旅游者总人次不断被突破的报道见诸于各种期刊和杂志。
然而,经济增长可以脱离生态限制而将规模不断地扩大下去的观点,在今天受到了人类越来越多的生存问题和生态经济学家的挑战。尼古拉斯·乔治斯库-罗更认为,经济过程不是一个完全的过程,它存在一个边界,在这个边界上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流。经济过程既没有创造也没有毁灭物质和能量。经济过程输入了有价值的自然资源(低熵物质),产生出没有价值的废弃物(高熵)。鲍尔丁(Boulding)、戴利(Daly)、克斯坦萨(Costanza)等经济学家也对经济行为对物质基础的依赖进行了研究,认为经济过程深深根植于自然环境所提供的物质基础之上,并要受其约束;经济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封闭”系统,它与自然生态系统共同组成了地球生态经济大系统。
从自然生态系统进入经济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是经济系统内、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一方面要以低熵原料的形式满足经济活动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以高熵废弃物的形式最终进入自然生态系统。由于地球生态是有限的和非增长的,人类对低熵资源(物质流)的利用具有绝对稀缺的特点,随着人口总量和人均消费的增加,传统经济学家所认为的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价格机制对不可更新资源进行替代的处理,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绝对稀缺的问题。经济增长虽然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要增加一个国家对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同时也必然增加废弃物质的排放。自然生态环境对废弃物的分解、吸纳能力是一定的,超过这个能力可能会危及人类的生存基础。所以,当我们考虑到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问题时,就不可能回避经济增长对稀缺的资源和有限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依赖。通过对进入经济系统的物质流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对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很好的视角。
三、旅游经济系统中的物质流
(一)物质流是旅游经济系统中的“隐性”流
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人们通常不会把旅游业和物质流联系起来。首先,旅游产品从需求的角度讲,是旅游者花费一定的时间、费用和精力所获得的一段旅游经历和感受,是一种无形的产品;其次,旅游产品的供给要涉及多种多样的旅游服务,服务具有无形性的特点;第三,旅游消费是旅游者的异地消费,旅游产品并不发生位移。但是,旅游流(人员流)的背后跟着物质流,完成一次旅游供给要开发优质的旅游资源,⑧ 要投入大量的设施、设备,要消耗大量的食品和能源,要生产本地特色的旅游购物品,旅游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综合需求。旅游者的流向影响着各种物质(产品)在区域内的流动路径,旅游流从来都不是空中楼阁。如果把旅游流看做是旅游经济系统中的“显性”流的话,物质流则是旅游经济系统中的“隐性”流。
旅游经济系统中,物质流的构成和来源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从自然生态环境或生态域直接进入旅游经济系统的部分,另一方面是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进入旅游经济系统的部分。前者如大量的自然旅游资源,它们经过人工的规划、开发、建设等各个生产环节之后内化于各种景区、景点当中,形成旅游经济系统的人造资本;从生态域直接进入旅游经济系统,但并不以景区、景点为代言的低熵资源,还有其他广泛存在于旅游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经济过程中,转变成旅游经济系统的其他人造资本和消费品。旅游经济系统中物质流来源的另一方面如交通运输部门向旅游业输出的旅游车辆、汽车、飞机等。作为人造资本耗费的结果,这些物质和能量最终又都要进入自然生态环境,对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构成压力。
进入旅游经济系统的低熵资源(包括大量的自然旅游资源),也具有绝对稀缺的特性。有旅游学者争论说,随着旅游偏好的改变,旅游资源可以被源源不断地提供出来。旅游资源类型繁多,旅游资源可以被不断地提供出来,指的是类似民间传说、“三国城”这样的非物质因素和人造资本(而非自然资本)。但来自生态域、可以构成对游客的吸引的原始森林、湖泊、草甸、溶洞、冰川、野生动物却是绝对稀缺的,特别是考虑到对远距离游客的吸引力时,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的自然旅游资源也是有限的。认识不到这一点,正是造成许多旅游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根源。结合到更广泛意义上的经济系统对生态物质基础的依赖性时,即使是“三国城”这样的建筑类旅游资源(人造资本)也不能够无限供给。
(二)物质流视角下的增长对传统旅游经济发展的意义
首先,可以改变旅游经济以旅游者为单一核心的发展模式。过度地以旅游者和旅游需求为中心,不一定能更好地满足旅游者。旅游业是高度依赖于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历史遗赠的产业,对物质流特别是自然旅游资源的稀缺性认识不足时,掠夺式经营、一味迎合旅游需求的盲目经营往往成为微观企业的主动选择,造成资源在开发和使用中的短视行为和短期化现象,不仅自然旅游资源的生产潜能被抑制,使用价值严重耗散,当旅游业无法长远发展时,最终损害到的也是众多旅游者的利益。
其次,可以更清晰地测定旅游产业的经济影响力。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表明:旅游业像卫星、金融及环境保护等综合型服务产业一样,已成为向世界各国政府官员、商务人员和旅游者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各种企业的集合体和综合性经济产业。国内研究旅游经济的学者也认为旅游业已经成为一个拉动整个服务消费需求的综合性产业,而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的一般性产业。⑨ 但是,由于旅游产业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分散在国民经济系统的多个方面,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往往较难测定。对在经济与环境边界上,以及在旅游经济系统内流动的物质流进行核算与通量分析,可以跟踪通过决策行为使这些物质流入经济系统的微观经济主体,进而确定旅游业所拉动的全部相关产业,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估计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实际贡献。
最后,可以使旅游经济增长更加专注于旅游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随着旅游经济增长生态约束日渐显现,对经济系统内物质流的关注自然地会引起这样一些问题:如何在不影响增长持续进行的情况下,减少进入经济系统的物质和资源?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物质和资源的生产率?如何配置和组合各种物质和资源以使其利用率更高?如何系统地减少和避免废弃物质产生,并对已经产生的废弃物安全处置等?回答这些问题的努力最终会使人们更加趋向于强调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而其中通过采用新技术或进行技术创新来达到上述目的,无疑是可以选择的途径之一。因为技术进步可以实现新的经济潜力,对微观企业而言,具有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的诱惑。如此,循环经济中有关再循环、再利用、替代、清洁生产等理念、手段和技术的研究,或许可以运用于传统的旅游经济系统,为旅游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思路和模式。
(三)物质流视角下的增长方式与传统旅游经济增长的耦合
对物质流的考察给我们的一再启示是:由于可供旅游经济增长利用的资源是稀缺的、旅游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因此,旅游经济增长具有生态的硬约束,推动传统旅游经济增长的投资、技术和人力资本等要素的作用,也不能够支持旅游经济规模的无限膨胀。以不损害旅游经济赖以维系的生态域为前提的经济增长存在一个最优规模,这正是基于物质流来研究旅游经济增长与基于旅游流来研究旅游经济增长的显著不同。尽管物质流视角更加强调旅游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但并不是要忽视旅游流视角所关注的增长因素和增长机制,而是要在给定经济规模的前提下来更好地研究上述进程的开展,使旅游经济的增长成为数量和质量共同增进的结果。
四、基于“旅游流—物质流”双核旅游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以上关于物质流的论述,可以给传统旅游经济研究带来许多新的变化。变化的一大体现就是以旅游流和物质流为核心重新构建旅游经济系统和定义旅游经济增长。表1给出了基于旅游流的单核心旅游经济增长和基于旅游流与物质流的双核心旅游经济增长的不同方面。
从表1可以看出,提高旅游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是双核旅游经济系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这里的生产要素既包括劳动力要素、资金要素,也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在内的低熵资源要素和设施、设备等人造资本要素。正如前文所述,考虑到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可持续的旅游经济增长应当要从源头上尽量减少进入旅游经济系统的物质流通量,并从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系统地避免废弃物的产生,降低对旅游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这样,提高物质、资源要素的生产率以及综合利用率,强化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过程,也就成为旅游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途径。由于上述增长途径的效果是通过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创造新的利润来实现的,因而可以促使旅游经济的增长方式从粗放走向集约,从数量扩展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在旅游经济系统中,由于物质构成来源广泛,利用方式差别巨大,对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必须结合旅游经济的内在特性和固有特征,分类进行,区别对待,并以此来设定各种物质循环的相关过程、行为和评价指标。例如,对森林旅游资源和纸类物品的循环利用,前者的重点在于生态设计,后者的重点则在于减量和再利用。表1还比较了单核(旅游流)旅游经济增长和双核(旅游流与物质流)旅游经济增长的评价指标体系。反映单核旅游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接待的旅游者总人次和得到的总收入的量,本质上是一种数量指标。考察双核旅游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指标不仅包含着旅游的总人次和总收入,还要包括单位旅游GDP用水量、单位旅游GDP资源消耗消减率、垃圾及废弃物资源化比率、大气环境质量达标率、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等其他指标,⑩ 这些指标旨在评价旅游经济系统中物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减量化投入水平,可以反映旅游经济增长的质量,本质上是一种质量指标。
从上述增长目标、约束条件、增长途径和增长方式等的比较不难看出,从物质流和旅游流的双重核心来理解和评价旅游经济增长,是要通过对经济系统的物质、资源基础的专门研究,努力回答传统旅游经济增长中始终难以解决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改变旅游地区越来越多的单纯追求增长速度,只有增长没有发展的现实状况;并通过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范式的运用和创新,为传统旅游经济增长寻找新的增长点,促进整个旅游经济有效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 高德想:《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概述》,http://www.jjxcf.org/POParticle/43/1821.Html,2007年6月9日。
② 粱中堂,崔胜明:《经济增长理论史研究》(上、下),《经济问题》2004年第3期、第4期。
③ 刘建党:《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文献综述》,《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④ 郭熙保,王翊:《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历程》,《当代财经》2001年第4期。
⑤ 杨萍:《论云南省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二次创业”》,《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第12期。
⑥ 数据来源:云南省前旅游局局长罗明义2006年在云南省旅游局相关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⑦ Tomas Kaberger A & Bengt Mansson,"Entropy and Economic Processes-Physics Perspectives",Ecological Economics,2001(36),pp.165~197.
⑧ 这里主要是指那些实体旅游资源。
⑨ 罗明义:《旅游经济学原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96页。
⑩ 黄贤金:《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30~3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