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辽宁大连 116027
摘要: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在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其对hs-CRP(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30日-2017年11月30日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4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常规组52例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52例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之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常规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及其两组患者hs-CRP、NT-pro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磷酸肌酸相关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的hs-CRP和NT-proBNP及明显小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应用磷酸肌酸钠,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炎症反应,改善心脏功能并保护心肌,而血磷、血肌酐并未出现升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磷酸肌酸;缺血性心肌病;hs-CRP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仍有升高趋势。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减少、坏死、心肌纤维化、心肌瘢痕形成从而导致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受损,从而引起心脏僵硬、缺血 心衰、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即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严重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老年患者因器官功能退化,合并基础疾病较多,对疾病抵抗力和对药物的反应下降等原因,其出现心衰后常病情凶险,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磷酸肌酸是细胞内能量缓冲和运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肌缺血患者的心肌能量代谢,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及心脏相关指标及预后[1,2]。本研究观察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6分钟步行距离、hs-CRP、NT-pro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磷酸肌酸相关代谢产物的变化,旨在评价磷酸肌酸钠在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1.研究资料
1.1患者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30日-2017年11月30日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4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常规治疗组。观察组男女比例为31:21,年龄66~91岁,平均年龄(76.23±4.16)岁。常规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68~89岁,平均年龄(75.96±4.4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中无显著性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①知情同意并存在典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
②有典型心肌缺血史;并被确诊为冠心病或者采用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③在心脏超声检查中;结果与缺血性心肌病特点符合;
④ 符合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对心功能标准的划分;表现为II~III级。
排除标准:
①认知功能障碍者、精神疾病者、瓣膜性心脏病者、自身免疫疾病者、大出血活动期者排除在外;
②药物过敏及严重肺部感染者、肾功能不全者排除在外;
③限制性或肥厚性心肌病者以及凝血功能障碍者排除在外;
④心包填塞、恶性肿瘤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排除在外。
1.3 方法
常规组及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卧床、休息、吸氧、限盐限水、维持内环境平衡,避免使用损害心肌药物,合并肺部感染者,积极抗感染治疗;应用袢利尿剂、螺内酯利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改善心室重塑,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必要时加用洋地黄增强心肌收缩力,硝酸酯类改善心绞痛症状,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及他汀类调等。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之上,加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将1克的磷酸肌酸加入100毫升浓度为0.9%氯化钠注射液之中进行溶解,在30~45 分钟之内进行静脉滴注,每天两次,以一周作为一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治疗1周前后均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所有患者均需抽取5 mL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NT—proBN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测定,hs-CRP(正常值0-5mg/L)。
临床疗效评价分为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缓解,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得到一定缓解,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未得到有效控制,心功能改善﹤ 1 级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1统计学研究
本次研究数据整理后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治疗结束之后,实验组显效患者为31例,有效共18例,无效患者共3例,有效率为94.23%;常规组显效共23例,有效共16例,无效共13例,有效率为75.0%;常规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组间数据对比存有明显的差异(P<0.05)。
2.2两组6分钟步行距离及NT-proBNP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均明显提高,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观察组6分钟步行距离及 NT—proBNP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1。
表1 6分钟步行距离和NT-proBNP含量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P<0.05。
3.讨论
我国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力衰竭的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已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转为缺血性心脏病,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上升趋势也主要是由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上升所致。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由于心肌缺血并多器官功能减退、对疾病抵抗力和对药物的反应下降等原因,使病情更为严重,治疗难度更大,因此具有更高的死亡率。老年高龄患者若冠状动脉病变较为严重,则无法更好的开展介入治疗,所以药物治疗成为不可忽视的治疗手段[3]。磷酸肌酸在肌肉收缩的能量代谢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骨骼肌与心肌的化学能量储备,多用于ATP 的再合成,ATP 的水解能够为肌动球蛋白收缩供给能量。氧化代谢减速所造成的能量供应不足是心肌细胞损伤出现以及发展的关键因素。磷酸肌酸水平不足在心肌收缩力以及功能恢复能力的损伤中有着重大意义。磷酸肌酸是细胞内能量缓冲、运输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改善患者的心肌能量代谢状况,进而改善临床症状、心脏指标以及预后,目前主要是将其应用在PCI术后以及缺血性心脏疾病的治疗之中。
本研究中在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了磷酸肌酸钠治疗,通过了解心脏指标、血磷以及血肌酐变化展开分析。本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在进行治疗1周后进行指标对比,实验组的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s-CRP和NT-proBNP水平较常规亦明显下降;以上结果表明磷酸肌酸在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治疗之中,其临床价值具有显著的优势。
总之,在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应用磷酸肌酸钠,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炎症反应,改善心脏功能并保护心肌,而血磷、血肌酐并未出现升高,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力鹏,梁滨,徐宝华,等.磷酸肌酸联合新活素对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钠肽等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7,16(12):1197-1200.
[2]孙亚华,徐红双,张延勇.自拟参麦养心汤联合磷酸肌酸对接受CAF化疗方案的乳腺癌患者氧自由基及心脏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3):2528-2531.
[3]易小玲,谢丹,胡陶,等.血清肌钙蛋白及脑钠肽检测对非ST段抬高型ACS及ACS合并慢性心衰诊断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1):67-68.
论文作者:姜华,娄大元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心肌论文; 缺血性论文; 患者论文; 磷酸论文; 常规论文; 肌酸论文; 老年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