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论文_李仲杰

论语文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论文_李仲杰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水口镇中心学校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的传授为主,教师往往是"一言堂"、"满堂灌",毫无课堂艺术之言,学生在被动地接受,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无味,学生的语文素养不高。因此,采用怎样的课堂艺术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语文老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小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努力为学生创造生动、趣味的学习环境,定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巧妙导入,引发兴趣

俗话有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教学艺术,教师成功的导入能为学生徐徐地拉开帷幕,使学生在上课之初便深深地吸引住了,激起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是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环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课堂导入时适当运用时事新闻、歌曲、诗歌、故事等方式导入,能引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学《开国大典》这一课时我由国庆节谈起,教学《虎门销烟》时由香港"占中"问题作为导入。

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新课导入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探究,营造轻松、愉快、和谐、平等的课堂环境及探究式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我不能忘记祖国》这一内容时,上课开始,我播放学生非常熟悉的歌曲《我的中国心》,此时班上很多学生跟着歌曲唱了起来,一下子就能把学生从课间休息的放松状态吸引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一堂课下来学生轻轻松松、愉愉快快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像一位裁缝手一样,依据自己的特长,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以境启智

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手段,能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在愉悦的气氛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智慧。语文学科具有时间、空间、人物的特定场景,老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精心设计一个个鲜活的语文舞台,引入具有一定情感色彩、形象具体的语文场景,把学生带入语文氛围之中,体验语文情感,认识语文本质。

(1)创设惟妙惟肖的情境,让学生体验语文,激活学生的思维。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语言表达的形象性,除采用声情并茂的朗读、绘声绘色的描述和贴切精彩的比喻外,我还特别注意以富含激情和真情的语言来进行教学,对文章中的人物或事件是赞扬、是痛恨、是愤慨、是惋惜,都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语气和感情表达出来。比如讲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是赞扬的感情,教学《开国大典》时是激动兴奋、热情快乐的感情……这样用自己的真挚感情来感染学生,做到了寓思想教育于语文知识的讲授之中。

如在教学《虎门销烟》时,在学生还沉浸在"林则徐虎门销烟",胜利的喜悦中时,可以插入这样一段故事:"当我国人民正在为虎门销烟的胜利欢歌时,英国议会却一片大乱。"我惟妙惟肖地模仿当时的英国外相巴麦尊道:"先生们,在遥远的东方,那个愚蠢守旧的中国,一直拒绝与我们进行贸易。这我们早已不能忍受!现在竟野蛮地把我们大英帝国的大批鸦片全部销毁!使我们的商人和我大英帝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以此保护我们的合法贸易!"此时,学生们被"巴麦尊"的话激怒了,刚才胜利的喜悦一扫而光,一个学生气愤地站起来说:"他是在胡说八道,颠倒是非!他们把害人的鸦片偷运到我国,祸害百姓,还说我们是野蛮的"第一个学生刚说完,第二个学生马上说:"大英帝国向我国偷运鸦片,祸害我国百姓,这才是最野蛮的!"

学生们七嘴八舌,纷纷痛斥巴麦尊的谬论。

这样,给学生创设一种真实的语文情境,使学生思维活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语文。

(2)运用猜谜、谚语、漫画等创设教学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

谜语、谚语、漫画等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恰当地引用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

如在讲授《狐假虎威》时,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让学生做猜谜游戏:黄袍袍,黑斑斑,龇牙咧嘴瞪眼睛;森林里面称大王,捕食野兽本领强(老虎);模样像狼脸儿长,三角耳朵猫儿黄,昼伏夜出捕肉吃,毛皮好做女士装(狐狸)。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很自然地融入语文学习中。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是单靠语言来描述语文的,缺乏情境和环境渲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媒体教学也早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宠儿。多媒体教学平台通过对文字、图像、声音等对信息进行统一的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化处理,使语文课堂由单一的耳闻为主的接受方式变为以视听等多种感官刺激的学习方式。这样,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增加课堂知识的密度,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如我在教学《虎门销烟》这一课文时,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三个精彩镜头:一是官兵因为吸鸦片而导致精神不振、战斗力削弱;二是清政府的白银向外流失,导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三是中国人因吸鸦片而导致家破人亡。同学们看了这三个短视频后,愤怒万分,深深地体验到鸦片进入中国后给我国带来的深重灾难。在随后的课堂中,气氛相当活跃,同学们都纷纷谴责大英帝国的可耻行径。

又如在教学《敦煌壁画》这一课文时,我针对学生对我国敦煌壁画了解不多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敦煌壁画的影视录像片给学生看。一幅幅鲜明生动的敦煌壁画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激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让他们在愉悦氛围中学习。

在教学中还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如通过典故、音乐、小品等形式穿插在教学当中,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值得注意的是不论以何种形式与方法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教师都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让每一环节都紧扣目标,切中主题。

三、巧设疑问,以疑启思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因为语文的知识包罗万象,有的人物或事件时空久远,学生对此难以理解和想象,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然后激励学生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又一村"呈现在学生面前后,引导学生思考。

1、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技巧,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将语文知识设计成一个悬而未决的"迷团",适时地抛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心理追踪,诱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去猜测、去期待,以致欲罢不能,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如我在教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真诚的心"这一主题教学内容时,在"口语交际"这一节课我设置了以下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读了本单元的5篇课文,我们被文中主人公诚信的美深深打动了。你有过承诺别人的事情一定想办法完成或者答应别人的事情却没有完成的经历吗?"问题一抛出,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整节课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2、设置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语文教师要善于营造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摸清学情、吃透教材的重难点、找准学生学习的疑惑点。如在教学《小马过河》这一课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马听了马妈妈的话后,真的去试了试。小马试的结果和松鼠、老牛、说的会一样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问题刚刚抛出,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展开讨论与探究。在课堂上,学生探究的热情浓烈,讨论也十分激烈。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明白了以下道理:在生活中遇到让我们产生疑问的事的时候,不能只听别人的评判,要自己亲自动脑筋想一想;同时,在必要的时候还要在长辈的指导下,亲自去试一试。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疑难时,不管学生的回答有没有价值都不能轻易否定,要给他们信心,点燃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四、开展活动,积淀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或竞赛活动来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活动的组织有多种形式,就课堂教学这一有限的时间空间而言,开展辩论、知识抢答、演讲比赛、模拟角色都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识字和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语文老师可以依据小学一年级学生喜欢竞争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在识字教学时,看谁记的字词多且快、看谁组的词多等;在朗读课文时,看谁读课文读得有感情等。对于比赛的优胜者,老师除了精神奖励外,还要奖励学生们一颗糖果或一朵小红花等。在比赛活动中,学生是非常活跃的,连学困生都不甘示弱,他们在紧张和刺激的比赛中不仅收获了知识还获得了荣誉和赞赏。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教师要精心设计,着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2、《思维教学》 (美)斯腾伯格等著,赵海燕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年版。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4、《教学艺术论》 李如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年版。

论文作者:李仲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  ;  ;  ;  ;  ;  ;  ;  

论语文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论文_李仲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