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论文_王腊梅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厦门 361003)

摘要:目的 探究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出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将单数与双数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同时在以上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了解患者护理前后对冠心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观察两组护理前后心绞痛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冠心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与心绞痛情况较接近,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冠心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已提升,同时心绞痛情况已得到改善,但观察组提升与改善程度更优,以上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联合应用针对性教育与心理护理,可帮助患者全面掌握冠心病相关知识,以此改善心绞痛情况,故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针对性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冠心病心绞痛

前言

冠心病心绞痛是因患者冠状动脉无法提供充足的血液所引发的胸部不适或发作性胸痛的疾病[1],发病后以压榨性疼痛、闷痛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因冠心病心绞痛好发于老年群体间,考虑到老年患者各项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减退,导致患者接受相应的治疗后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临床医疗工作者一致认为临床护理也是患者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我院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联合应用针对性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发现在改善患者心绞痛情况方面上可取得佳效,故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出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将单数与双数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纳入标准:(1)患者经相关检查明确病情为冠心病心绞痛;(2)患者知情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非自愿参加此次研究或中途退出研究者;(2)合并认知或精神障碍患者。对照组一般资料:男女比例20:19;年龄范围在60~75岁之间,中位年龄68.14±1.47岁;病程范围在1~5年之间,中位病程为2.97±0.36年。对照组一般资料:男女比例22:17;年龄范围在60~75岁之间,中位年龄68.22±1.50岁;病程范围在1~5年之间,中位病程为2.93±0.30年。对比以上资料发现两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为患者调整膳食结构,叮嘱患者严格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使用蛋黄、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同时向患者讲解药物的服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

而观察组则接受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健康教育:由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讲解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原因与治疗方式等,为加深患者对冠心病的认识,护理人员可向患者发放健康手册,指导患者进行阅读。同时,护理人员每周在固定时间结合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在院内向患者讲解各阶段病情与症状的变化情况,向患者讲解调整心绞痛的方法等。此外,护理人员可组建微信群,由患者每周定期在微信群内针对治疗与护理期间出现的难题进行提问,护理人员则针对患者的问题解答疑惑;(2)心理护理:因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需要接受长时间的治疗,并且心绞痛症状的发生可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状况,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需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在患者出现烦躁、恐惧与不安等负面情绪时,则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安抚患者,例如通过播放音乐、与患者交谈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针对性帮助患者疏导心理,避免负面情绪对患者造成刺激从而加重病情。

1.3观察指标

向患者发放冠心病心绞痛相关疾病知识考核表了解患者护理前后对冠心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该考核表总分设置为100分,若患者得分越高表明其知识掌握程度越高。

同时,观察两组护理前后心绞痛情况(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并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指标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指标采用(%)表示,行2检验;若结果显示P<0.05说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比较2组护理前后冠心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护理前,两组冠心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接近,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护理后,两组冠心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已提升,但观察组提升程度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好发于老年群体的心血管疾病,因该病具有治疗时间长与易反复发作等特点,若患者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可导致患者心力衰竭与猝死,但在治疗角度上分析,[4]因部分患者发病后并伴严重的负面情绪,或是缺乏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导致患者不愿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医护工作。因此,临床一致认为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需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此次研究中,我院医护人员主要是通过向患者讲解冠心病相关知识与发放健康手册等方式开展具有针对性特点的健康教育,促进患者冠心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提升。同时,考虑到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负面情绪,由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情绪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安抚患者,避免心理因素加重患者的心绞痛程度,对于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5]。此次研究数据显示:护理前,两组冠心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与心绞痛情况较接近,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冠心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已提升,同时心绞痛情况已得到改善,但观察组提升与改善程度更优,以上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将针对性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作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方案,在提升患者冠心病心绞痛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也可对患者的心绞痛情况进行改善,故值得临床今后大力应用。

参考文献

[1]斯琴图雅,娜仁图娜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4):355-355.

[2]曹倩,于敏.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5):132-132.

[3]张杨.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0):240-241.

[4]王金娜.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1):4226-4227.

[5]黄微微.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04):600-601.

论文作者:王腊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9

标签:;  ;  ;  ;  ;  ;  ;  ;  

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论文_王腊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