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旅游资源及若干相关概念的经济性质
罗 浩1,冯 润2
(1.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275;2.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广东广州510665)
[摘 要] 目前,旅游学界对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等概念经济性质的理解较为混乱,存在以下误区:将旅游景区与旅游产品混淆,将旅游产品与旅游体验混淆,将旅游景区与旅游资源混淆,将旅游资源与旅游吸引物混淆。文章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尝试剖析旅游景区、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经济性质,继而延伸到对若干相关概念的经济性质的界定,试图厘清以上误区。研究结果认为:旅游景区是(景区业)旅游产品的生产单位和生产场所;旅游产品是由旅游吸引物、设施(硬件)、人员(软件)的组合所营造出的一种综合性服务,是景观服务、设施服务、人员服务的有机组合;旅游资源是原赋的旅游吸引物,是一种特殊的自然(原赋)资源,是旅游业所特有的一种生产要素;旅游吸引物是指一切具有旅游吸引力并可为旅游业利用的事物,包括旅游资源和人造旅游吸引物,后者本质上是资本和/或劳动,而不是旅游资源。
[关键词] 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经济性质
引言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以下简称“国标”)的颁布已经有20 年了,修订版的施行也有16年。国标的实施为保证旅游景区的接待质量提供了严格、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比较、可推广的标准,等级的划分和评定为市场建立了游客体验的预期和质量甄别的信号,形成了A级景区尤其是高等级景区重要的无形资产,从而为景区不断维护、改进、提升旅游产品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和激励。
国标中对旅游景区给出了明确的操作性定义:“旅游景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本标准中旅游景区是指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该管理区应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和明确的地域范围”① 国标对旅游景区的定义还列举了“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各类旅游景区”。 。这个定义对于旅游景区的地理性质、管理性质和功能性质给予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从地理性质来看,它是一种类型的“空间或地域”,应有“明确的地域范围”;从管理性质来看,它是一个“独立管理区”,应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在功能性质方面,它“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这三种性质彼此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体的,缺一不可。
道德自我与神圣友谊的建构——论徐则臣《耶路撒冷》的叙事伦理 …………………………………………… 康 烨 2·087
此外,国标也给出了旅游资源的操作性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② 国标对旅游资源的定义与另外两个密切相关的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旅游规划通则》是一致的,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 。这个定义界定了旅游资源的功能性质。
第二阶段:当阴极侧含水量上升至饱和状态时,继续产生的水就会在阴极侧结冰堆积。同时,化学反应放出的热提高电池温度。如果电池温度在阴极侧催化剂层全部被冰覆盖之前仍低于0℃,燃料电池就会停止运行,此时冷启动失败。反之,冰会在融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保证电池温度在0℃左右[14]。
如上所述,我们将旅游吸引物分为旅游资源和人造旅游吸引物,同理,旅游景区可以根据其所依托的主体旅游吸引物,相应地区分为资源型景区和非资源型景区两类。但是,我们认为,还有一类景区介于以上两者之间,例如滕王阁、黄鹤楼这两个著名景区,它们是20 世纪80 年代地方政府为了重振文化、发展旅游而专门重建的仿古景观,从物质景观来看,它们是非资源型的;但从非物质景观而言,它们又是资源型的(众所周知,这两者之所以享誉海内,实有赖两篇著名的古代文学作品),因此,我们不妨将这一类景区称为准资源型景区。某些人造主题公园也可能是准资源型景区,例如西安的大唐芙蓉园和开封的清明上河园,它们虽然在历史上不曾存在过,但却是依据当地的历史文脉而策划、设计、建造的。综上所述,依据所依托的主体旅游吸引物的经济类型,笔者认为可以将旅游景区分为资源型、准资源型、非资源型3类。
然而,国标对旅游景区、旅游资源乃至旅游产品的经济性质并没有给予界定,现实中,由于很多旅游学者和管理者的学科背景不一,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实践中,对上述概念的经济性质的理解较为混乱,具体表现为以下误区:将旅游景区与旅游产品混淆,将旅游产品与旅游体验混淆,将旅游景区与旅游资源混淆,将旅游资源与旅游吸引物混淆,对“景区质量”的认识模糊等。本文将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首先尝试剖析旅游景区、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经济性质,继而延伸到对若干相关概念的经济性质的界定,试图厘清以上误区。
1 文献回顾与评论
毋庸讳言,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际上,旅游学都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其理论体系还很不成熟,主要的标志之一就是该学科的很多核心概念尚未形成一致而公认的、明确而清晰的定义。旅游学中概念定义呈现较大分歧、争议的一组概念是“旅游、旅游者、旅游业”,而概念定义存在较大模糊、混淆的一组概念是“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本文关注的是后者。正如彭德成等所指出,旅游景区和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问题“是旅游景区研究中的基础性问题,又是一个对实践工作具有重要作用的问题”“从我国旅游业发展要求看,迫切需要形成一个科学明晰的旅游景区、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系统”[1]。
“我们已经有几个选址,但还未最后确定,是选在人文气息较好的武昌?还是选在时尚商业的汉口?到底定在哪一处?我们还会征求广大网友的建议……”
这个概念不难理解,它指一切具有旅游吸引力并可为旅游业利用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原赋的,并非为旅游而打造的但具有旅游吸引力的事物,这就是旅游资源;另一类是非原赋的,专门为旅游而打造的,从而具有旅游吸引力的事物,不妨称之为人造旅游吸引物。因此,旅游吸引物是旅游资源(原赋旅游吸引物)和人造旅游吸引物(非原赋旅游吸引物)的集合① Yousell编撰的《休闲、旅行和旅游手册》在对”attraction”的定义和论述(16-17 页)中,也指出,attraction 可以分为”naturally occurring”和”man-made”两种类型[21]。而且他将后者定义为“有目的建造的用于提供愉悦、兴奋和娱乐的设施”,可见,他所指的”man-made attraction”就是我们所说的人造旅游吸引物(当然,他也没有区分吸引物和景区);遗憾的是,对于前者他并没有给出定义,而只是给了一些例举,包括喜马拉雅山、亚马逊雨林、撒哈拉沙漠、阿尔卑斯山、黑海等自然(界)旅游吸引物,这里存在一个明显的逻辑问题,即国内外公认的人文旅游吸引物被遗漏了,它显然不符合作者的”man-made attraction”定义,同时作者在对”naturally occurring attraction”例举的时候又忽略了人文旅游吸引物。在我们看来,这很可能是一个有意的忽略,它折射出旅游学中一个普遍的理论困惑,即在理论上如何安放人文旅游吸引物?它既非”man-made”的,因为它并非为旅游目的而打造的;同时,在一般的思维定势将natural(自然的)狭隘理解为“天然的”“自然界的”这一语境下,把它归入“naturally occurring”似也不妥,因此作者很可能刻意回避了这个问题。其实,正如本文所指出的,“natural(自然的)”无论在英文还是在中文里,并不仅仅指“天然的”“自然界的”(尽管习惯上如此),还有“原赋的”(原本就存在的,自然而然形成的)这层意思,对于原赋旅游吸引物来说,它既可以包括“天然的”,也可以包括“人然的”,即“自然=天然+人然”。这个“人然的”就是通常所说的人文旅游吸引物,它不同于“人造的”,因为它并非产生于旅游业本身,而是外生于旅游业,产生于历史或者其它生产和生活活动。从地理意义上来讲,旅游吸引物采取三分法“自然旅游吸引物、人文旅游吸引物、人造旅游吸引物”;但从经济性质上来讲,后者是“资本和(或)劳动”生产要素,而前两者本质上没有差别,均属于“旅游资源”生产要素。 。它不等同于旅游资源,更不等同于旅游景区。如前文所述,旅游吸引物的经济性质是旅游景区用于生产旅游产品的生产要素。其中,原赋旅游吸引物即旅游资源这一生产要素,它归属于广义土地(自然资源)这一生产要素类别之下;人造旅游吸引物则是旅游投资者、旅游开发商为旅游业而投入的资本和/或劳动生产要素。
其他学者也试图探讨上述概念之间的关系。宋子千和黄远水辨析了有关旅游资源的潜在性的3类观点:旅游资源是已开发的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是具现实开发可能性的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是具现实或将来开发可能性的吸引物;并指出有必要区分旅游资源和旅游业资源这两个概念[5]。宋子千进一步探讨了旅游的被吸引性与旅游资源的概念以及旅游资源与旅游吸引物的关系[6]。廖卫华和梁明珠分别描绘了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吸引物的关系图,旅游资源、旅游区(点)和旅游吸引物的关系图以及旅游区(点)的分类框架图[7]。陈才等则描绘了旅游吸引物、旅游对象、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关系的认识框架图[8]。马雪萍探讨了旅游资源、旅游景观、旅游产品的联系和区别,认为资源是后两者的原料或素材,但不恰当地认为景观是旅游业已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9]。史晓玲则对景区和景区产品未加区分,认为“凡是能够纳入旅游业发展规划中的景区,统称为景区产品”[10]。朱孔山界定了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概念,指出旅游产品概念不包括旅游购物品[11]。尹泽生等指出,在旅游资源调查中,不应把旅游资源的赋存环境、旅游开发条件以及旅游产品当作旅游资源[12]。厉新建等则对已有的旅游资源定义进行了批判,并提出旅游资源和旅游吸引物的区别[13]。
少量文献提出或探讨了资源型景区的概念(或资源依托型景区、公共资源类景区等相近概念),谢志华等对此进行了回顾和评论,并认为“资源型景区是指以自然风景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等原赋的公共旅游资源为核心吸引物,经过人类适当的开发并具备基本旅游设施的旅游景区”,按照资源类型可分为自然资源型景区、人文资源型景区和综合资源型景区[14]。
(一)预防措施 仔猪副伤寒的预防,应特别注意初春时节温度变化不定,做好仔猪圈舍的保暖,中午仔猪可适当晒太阳;圈舍保持清洁干燥,食槽要经常洗刷,粪便发酵处理。加强饲养管理,初生仔猪应争取早吃初乳,并提前补料,以防乱吃脏物,断奶分群时,不要突然改变环境,猪群尽量分小一些。仔猪断奶前后(建议28日龄),口服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苗进行预防。较大规模养猪场发病后,应将病猪隔离治疗,猪舍彻底消毒。未发病的猪可用药物预防,在每吨饲料中加入金霉素100 g或氟苯尼考(50~100 ppm),可起较好的预防作用。
笔者认为,旅游景区质量是旅游景区产品质量的简称,指旅游景区生产的旅游产品的质量,而不能狭隘理解为旅游吸引物(或旅游资源)的质量。如前所述,旅游产品是由旅游吸引物、设施(硬件)、人员(软件)的组合所营造出的一种综合性服务,是景观服务、设施服务和人员服务的有机组合。因此,旅游景区质量在经济性质上即这种综合性服务的质量,这一点在国标及其评分细则中大致上得以体现:国标将景区质量分为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景观质量两大方面,前者取决于设施(硬件)和人员(软件),后者则取决于旅游吸引物。
2 旅游景区、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的经济性质
2.1 旅游景区的经济性质
旅游景区业和酒店业、旅行社业并列为旅游行业的3 个主要的细分产业,景区企业、酒店企业、旅行社企业分别是这3个产业的经营主体。企业是具有经营决策权的营利性组织,而单个景区则是执行经营决策、负责所在景区的日常经营管理的派出机构,当然,不排除有不少景区企业有且仅有一家景区,从而两者合一。在制造业中,单个工厂是制造企业中具体执行生产决策和承担生产管理的生产单位和生产场所;同理,单个景区也是景区企业中具体执行旅游生产决策和承担旅游生产管理的生产单位和生产场所。制造业,乃至整个第一和第二产业,生产的都是有形的物质产品;而景区业,属于第三产业,它和其他第三产业一样,生产的是无形的服务,景区生产的这种服务,我们称之为旅游产品② 本文中的旅游产品指的是景区业所生产的旅游产品,即狭义旅游产品,而不是指整个旅游行业所生产的旅游产品,即广义旅游产品。不过,可以顺带一提的是,旅行社所生产的旅游产品是将吃住行娱购游整合在一起形成的包价旅游线路,其中,吃住行娱购游各环节提供的产品(包括旅游景区提供的旅游产品)均作为旅行社采购的中间产品,如果计算旅行社的增加值(净收入),则需从旅行社营业收入(毛收入)中扣除采购各项中间产品的成本。如果计算旅行社的利润,则还需进一步扣除各种生产要素的成本。 。国标中的被评价对象无疑是针对单个旅游景区,它的经济性质简而言之就是(狭义)旅游产品的生产单位和生产场所③ 这个经济性质对于作为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公益性旅游景区同样适用。 。其中,“生产单位”是就机构维度而言,“生产场所”则是就空间维度而言。
接下来,从旅游景区的经济性质出发,我们将逐一厘清旅游产品、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景区质量等概念的经济性质。
2.2 旅游产品的经济性质
如前所述,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的是有形的物质产品,而旅游景区所属的第三产业生产的是无形的服务,因此,景区作为一个生产单位和生产场所,它所生产的旅游产品是一种服务,那么,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服务呢?或者说,景区生产的服务内容是什么?有小部分学者把旅游景区本身视为景区业提供的旅游产品,然而,我们在前文已经阐明,旅游景区是旅游产品的生产单位和生产场所,将旅游景区视为旅游产品,就如同将工厂视为工业产品,这显然是不妥的。所幸上述误区并不常见,但下述误区的存在却较为普遍。
有很多学者认为景区乃至整个旅游业生产和提供的是一种体验,即旅游体验或称游客体验,但如果对标制造业来类推,就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毫无争议,制造业生产和提供的是物质产品,消费者购买和消费的也是这一物质产品,但消费者的购买目的并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的使用价值,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客观的功能,即对某种客观需要的满足;二是主观的体验,即对某种主观需要的满足。例如,我们购买和消费食品,客观上它满足我们填饱肚子的生理需要,主观上它满足我们寻求美味的精神需要;又如,女士购买和消费LV包,客观上它满足携带物品的需要,主观上它满足身份地位的需要。如果参考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客观需要往往是个体较低层次的需要,而主观需要则是个体较高层次的需要。
由此可见,体验是产品的使用价值的主观部分,而不是产品本身。制造业如此,服务业、旅游业、景区业亦如此,区别只在于产品形态而已。景区生产和提供的旅游产品同样具有客观和主观两个层面的使用价值,其具体内容则因游客的出游动机而各异。不过,概括而言,客观的功能即景区中的旅游吸引物可以给游客提供的参观游览、休闲娱乐、康体健身等功能;而主观的体验则较为复杂,不仅包括旅游吸引物本身所带来的壮美、新奇、刺激等体验,也包括景区设施(硬件)服务和人员(软件)服务所带来的便利、整洁、美观、热情、专业、舒适等体验。对于任何产业,体验是由产品(无论是有形的物质产品还是无形的服务)所带来的,但不能因此认为产品就是体验。
由此,我们可以反推出景区生产的旅游产品的经济性质,它是由旅游吸引物、设施(硬件)、人员(软件)的组合所营造出的一种综合性服务,是景观服务、设施服务和人员服务的有机组合。旅游景区是这种综合性服务的生产单位和生产场所,旅游体验是这种综合性服务给游客带来的主观使用价值。如此,我们便初步厘清了旅游产品、旅游景区和旅游体验三者的关系。
2.3 旅游资源的经济性质
在国内旅游学界,关于旅游资源概念的争议是最大、最普遍的,主要误区表现在将旅游资源与旅游景区混淆,将旅游资源与旅游吸引物混淆。
毫无疑义,旅游资源是一种“资源”,《汉语大辞典》中将后者解析为“可资利用的来源”。而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都应该知道,整个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资源的最优配置”。对于需求侧而言,消费者进行消费决策时配置的资源就是(可支配)收入,对于旅游业而言还包括闲暇(可支配时间)。而对于供给侧而言,生产者进行生产决策时配置的资源就是“生产要素”。经济学中把生产资源高度抽象、精炼地归纳为3 种经典的生产要素:劳动、资本、自然资源① 20世纪中叶以来,经济学将人力资本从劳动和资本中剥离出来,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社会资本、企业家才能、知识创新等也被某些学者视为生产要素。不过,目前普遍公认的经典生产要素仍然是劳动、资本和土地(自然资源)。 。劳动是最古老的生产要素,从原始社会至今一直投入生产之中,它是指每一个人普遍拥有的劳动力,以劳动时间为衡量单位,但由于每一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难以测量,因此,在实证研究中,一般退而求其次采用劳动人数来衡量。资本是指生产中投入的机器、设备、建筑、设施,早期的生产往往是纯手工或只用极其简单的器具,因此资本是工业革命之后才广泛投入生产之中。资本与资金不同,没有哪种产品是直接用钞票生产的;但资本和资金有紧密联系,资本是通过投入资金来购置或建造而形成的,即所谓“投资”或“资本形成”。自然资源的概念略为复杂,它包括所有可供生产投入的原赋资源,对于一般的行业而言,它具体包括3个方面,最普遍使用的是(狭义)土地,其次是狭义的自然资源(能源、矿产等),另外是自然环境(可用环境容量或环境管制标准衡量),由于后两者往往是附着于土地之上或之下的,因此自然资源这一生产要素通常也简称为(广义)土地[18-19]。以上3 大类生产要素均有其市场价格② 值得注意的是,生产要素的价格一般指的是生产要素的租赁(使用权让渡)价格,而不是买卖(所有权让渡)价格,即一定时间内因生产要素的使用而产生的机会成本,无论生产要素的产权归属如何。 ,工资率之于劳动,利息率之于资本,地租之于土地,即便生产要素无偿划拨使用,仍应考虑其影子价格。
教学观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认知体系或观念体系。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学观比传统的教学观更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所谓课程观是关于课程现象和问题的基本观念。课程观的要素包括对于课程的本质以及表现形式;课程的价值、要素与结构;课程中师生的相互地位等。[1]因此,课程观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而且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考察了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概念后再来观照旅游资源,就不难发现,旅游资源是一种特殊(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可以投入旅游业生产)的自然资源,是旅游业所特有的一种生产要素,其他产业不需要这种生产要素。然而,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前者归入自然资源不难理解,后者也能够归入自然资源吗?实际上,经济学中的自然资源并不意味着来自自然界的资源,natural一词本质上具有“原赋的”涵义,因此,无论是自然还是人文旅游资源,本质上都可以归入自然(原赋)资源,是旅游业特有的生产要素[20]。
由以上论述也不难发现,只有原赋的旅游吸引物才是旅游资源,它外生于旅游业,既不因旅游业而产生、也不依旅游业而存在,有没有旅游者、有没有旅游业,它都已经在那里、“不悲不喜”,作为生产要素,它可以是已经投入到旅游业的,也可以是尚未投入到旅游业的③ 需要注意的是,旅游资源是生产要素这一点,不以旅游资源的利用状态而改变。其一,免费的公益景区中的旅游资源也是生产要素,虽然景区不收费,但在从事旅游产品的生产,只不过其旅游产品的定价为零,这和公共部门类似,同样都是免费服务,但都属于第三产业的生产部门;而且,严格来说,免费景区和公共部门依靠公民缴纳的税收来维持其运行,因此也可以视为收费服务。其二,未被开发、没有开辟景区、但有游客访问的旅游资源仍是生产要素,这时候的旅游资源可以视为自我雇佣,类似于没有在机构工作的自由职业者对其自身劳动的自我雇佣,而且,此时的旅游资源是旅游生产的唯一要素(由于没有任何开发,因此并没有投入资本和劳动要素),独自为游客提供景观服务。其三,未被开发且没有游客的旅游资源则是闲置的生产要素,如同失业或不就业的人员(闲置劳动)、没有被利用的机器设备(闲置资本)。 。那么,那些非原赋的、专门为旅游业而打造的旅游吸引物,例如游乐设施、人造景观、动物园里的动物、植物园里的植物、旅游演艺、旅游节庆,它们的经济性质是什么呢?
2015年6月,国网福建水口集团公司集控中心正式投入运行。水口集控中心功能定位是所属各水电站控制和调节功能的延伸和集中,也就是将水口、嵩滩埔、水东、雍口、街面“两江五站”共17台机组和4座水库全部纳入统一监控。
笔者认为,动物园的动物和植物园的植物同样不是原赋的,而是通过投资而购置、租借、移植而来的,是已经资本化了的资本品,它们的经济性质同样是资本而不是旅游资源;但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真正的野生动植物园里原赋的动植物则属于旅游资源。
旅游演艺和旅游节庆同样不属于旅游资源,它们是旅游业者投入大量资本而策划打造的,其表演者是受雇的专门演员(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业余人士),因此其经济性质是资本和/或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但那些并非为旅游业、旅游者准备的,自发形成而非商业化的、存在于原住民生产生活中的民俗风情、歌舞节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属于旅游资源;还需指出的,虽然这些民俗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原住民的劳动,但对旅游业而言,其经济性质却并不属于劳动这一生产要素,因为这种劳动并非受雇于并投入旅游业的生产,而只是原住民自身的生产生活。例如,旅游者旁观(非商业化的)农夫耕作、渔夫打渔的场景,对于农业和渔业来说,他们的劳动是生产要素;而对于旅游业来说,这样的场景是旅游资源这一生产要素,其中的劳动则不是生产要素。
3 其他相关概念的经济性质
3.1 旅游吸引物
一些学者对上述概念现有的众多定义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张凌云曾总结了当时流行的16种“旅游资源”的定义,并将它们分为3大类:旅游资源等于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是旅游吸引物与旅游产品的交集;旅游资源是旅游吸引物与旅游产品的并集,作者从市场评价的角度,认同第2类定义,并给出了“旅游资源开发”的含义[2]。俞金国和王丽华也汇总和评价了22种旅游资源的定义,并论述了旅游资源的特征和内涵及其与旅游产品的关系[3]。徐菊凤和任心慧指出旅游资源和旅游吸引物(tourism attraction)分别是国内旅游学者和国外旅游学者的惯用术语;她们总结了国内学者提出的15种较有影响的“旅游资源”定义,并概括为4类旅游资源观: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前往旅游的各因素=旅游对象,旅游资源=旅游对象的原材料,旅游资源=旅游对象的原材料+效益产出功能,旅游资源=旅游对象+旅游经营资源;该文同时也总结了国外学者对tourism attraction 给出的9 种定义,发现英语学术界对旅游吸引物也没有一致被认可的概念界定① 由于文献众多、篇幅有限,对张凌云列举的16 种旅游资源定义、俞金国和王丽华列举的22 种旅游资源定义、徐菊凤和任心慧列举的15种旅游资源定义和9 种旅游吸引物定义所涉及的文献,本文不再复述,读者可参阅上述3篇论文。 [4]。
3.2 潜在旅游资源和旅游吸引物
有很多事物具有很强的旅游吸引力,但由于法律、技术上的限制,却不能成为现实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吸引物,当前不可能成为旅游业利用的对象,但是一旦法律或技术的限制被取消或突破,则可以成为旅游业利用的对象,故可谓之潜在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吸引物。由于人造旅游吸引物不存在“潜在”这一问题,因此,潜在旅游资源等同于潜在旅游吸引物。法律上的限制,例如国家领导人的办公生活区、富豪的私家园林、明星的私宅,显然具有较强的旅游吸引力,但是法律上是不允许公众参观的,因此不可能成为旅游业利用的对象;但是一旦未来法律或业主允许开放,则可以成为旅游资源和旅游吸引物,如白宫和联合国总部大楼允许预约参观其特定区域。技术上的限制,例如太空、深海、地壳,在现有技术下几无可能成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对象,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或许可期。
3.3 旅游景区的经济类型
关于在中小城市开展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张经纬(11-33)
另外,和制造业同理,可以根据旅游景区的要素密集度(即其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类型),将其划分为旅游资源密集型景区、劳动密集型景区、资本密集型景区,取决于景区中的投入结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相对比例)或成本结构(各种生产要素成本的相对比例)。
3.4 旅游资源的价格
每一种生产要素都有其价格,如劳动的价格称为工资率、资本的价格称为利息率。在经济学中,自然资源这一生产要素的价格一般称为“租”,如土地的价格称为地租,其他自然资源的价格泛称为资源租。如前所述,旅游资源是旅游业所特有的一种自然资源,因此其价格亦可称为(旅游)资源租。现实中,由于相当多的旅游资源是公有资源,而我国很多景区是国有景区,其旅游资源可能是无偿使用的,所以往往并不需要实际支付资源租,但这时候仍应计算影子资源租。随着公有旅游资源的使用权向私人企业转让,资源租得以变现。
3.5 旅游资源开发
笔者认为,旅游资源开发本质上是在旅游资源这一生产要素的基础上,投入资本和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的过程。旅游资源是原赋的旅游吸引物,它不会自己开发自己,开发旅游资源就是对旅游资源施以资本和劳动,将旅游资源所在场所开辟为旅游景区,将旅游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连同资本和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共同投入旅游景区的旅游产品生产之中。部分旅游学者和业界人士似乎有个误区,以为“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意味着增加旅游资源的投入强度,笔者认为实际上恰恰相反,它意味着增加资本和劳动的投入强度。
3.6 旅游景区的生产
对于经济学而言,生产就是将(生产要素)投入转化为(产品)产出的过程,制造业如是,旅游业亦如是。因此,旅游景区的生产就是将劳动、资本和旅游资源等生产要素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过程。我们前面论述了景区生产的旅游产品,其经济性质是由旅游吸引物、设施(硬件)、人员(软件)的组合所营造出的一种综合性服务,是景观服务、设施服务和人员服务的有机组合。从生产要素视角来看,这里的设施(硬件)属于资本,人员(软件)属于劳动;而旅游吸引物如果是原赋的则属于旅游资源,如果是人造的则属于资本和/或劳动。非资源型景区,基本没有旅游资源要素的投入,而只有资本和劳动要素的投入,其经济性质比其他景区更加接近制造业工厂。旅游景区的生产可以用图1 表示,该图也可反映出旅游景区、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旅游产品四者的关系。
3.7 旅游景区质量
图1 旅游景区的生产(投入产出)示意图
Fig.1 Production(input and output)diagram of tourism scenic area
广义直流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同样遵循直流电动机的自控变频运行机制,所以才能获得直流电动机的优良控制性能。
现国内外基于上述基本原理的钢性钻孔弹模计已有近十种,其中美国的Goodman钻孔千斤顶最为常用。但由于Goodman千斤顶承压板纵向弯曲、钻孔孔壁与承压板曲率不匹配等问题,实测弹模值严重偏小。针对其不足,长江科学院岩基所基于Goodman钻孔千斤顶,研制了CJBE75/91-II型新型钻孔弹模计,增大了承压板刚度,加大了变形测量范围,提高了位移测试精度,其最大变形量测量范围为15 mm,位移传感器精度可达千分之一毫米[14]。
4 结论
本文总共论证了10 个旅游景区相关概念的经济性质,得到了如下结论:
(1)旅游景区的经济性质是(景区业)旅游产品的生产单位和生产场所。
游乐设施和人造景观较好理解,它们显然不是原赋的,而是通过投入资本为旅游业生产、建造的设施、设备、建筑、园林,因此它本质上属于资本这一生产要素,而不是旅游资源。但那些并非为旅游业而打造、外生于旅游业,但具有旅游吸引力、能为旅游业利用的设施、设备、建筑、园林则属于旅游资源,不仅包括遗存自古代和近代的文化遗产、文物古迹,也包括现当代的城市、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艺等景观。
以上文献对探讨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等概念的定义和厘清彼此的关系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至今未能达成共识;而且,其中极少有人分析上述概念的经济性质。不过,我们发现,俞金国和王丽华认识到旅游资源一般需要投入一定的生产要素如资金、劳力等才能变为旅游产品,这个观点已经涉及经济性质,但他们却没有认识到旅游资源本身也是一种生产要素[3]。另外,陈愉秉、张勇事实上对部分概念的经济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15-16]。前者辨析了旅游产品、经历和体验、旅游资源的关系,认为不能把旅游产品看作经历或体验;旅游资源不是旅游产品或产品的一部分,是且仅是旅游产品生产要素中狭义的土地要素。后者则辨析了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的关系,并指出人造景观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旅游资源,而只能属于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① 此处,该文作者参考了谢彦君的观点:“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纳入资源范畴存在泛化倾向,旅游资源之所以存在,完全是自然的无意识造化或人类因其他目的而创造的成果,是先旅游而客观存在的自然或人文因素[17]。笔者非常认同该观点。 ;旅游产品应包括利用的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务、旅游设施、旅游购物品4个要素,其中,正在利用的旅游吸引物是核心要素。这些观点与本文的某些观点较为接近,但仍有较大差异,例如,本文中,旅游资源归属于广义的土地要素(即广义的自然资源);旅游购物品也未被视为旅游产品的构件等。此外,本文不仅详细界定了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旅游资源的经济性质,而且剖析了一系列相关概念(旅游吸引物、潜在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吸引物、旅游景区的经济类型、旅游资源价格、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区的生产、旅游景区质量)的经济性质,从经济学的视角初步界定了一个有关旅游景区和旅游资源的概念体系。
(2)旅游产品是由旅游吸引物、设施(硬件)、人员(软件)的组合所营造出的一种综合性服务,是景观服务、设施服务、人员服务的有机组合。
(3)旅游资源的经济性质是原赋的旅游吸引物,是一种特殊的自然(原赋)资源,是旅游业所特有的一种生产要素。
(4)旅游吸引物是指一切具有旅游吸引力并可为旅游业利用的事物。包括旅游资源和人造旅游吸引物,后者本质上是资本和/或劳动,而不是旅游资源。
(5)潜在旅游资源与旅游吸引物是指具有旅游吸引力,一旦法律、政策或技术的限制被取消或突破便可为旅游业利用的事物。
(6)旅游景区的经济类型,按其依托的主体旅游吸引物,可分为资源型、准资源型、非资源型;按其要素密集度,可分为旅游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等。
(7)旅游资源的价格,其经济性质是(旅游)资源租。
(8)旅游资源开发,是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投入资本和劳动的过程,换句话说,是对旅游资源施以资本和劳动的过程。
(9)旅游景区的生产是指将资本、劳动和旅游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转化为旅游产品产出的过程。
(10)旅游景区质量的经济性质是旅游景区生产的旅游产品的质量。
(2)运输混合材料的车辆较为特殊,首先车况应保持良好,刹车性能是重要的标准之一。在护板和材料的运输中,必选按照制定的路线行驶,以免环境对材料的影响过大。驾驶员不得疲劳驾驶。在运输车辆的顶部应该安装能够供人们上下作业的平台[5]。
(1)微藻微观水平的认识。从分子水平上认知微藻,了解其代谢途径和机理,如微藻油脂积累途径和太阳能转化途径。微观水平的认识有利于使用现代化基因技术构建生长速度快、生物量高的优良藻种,提高微藻的太阳能转化效率,解决油脂积累与生物量积累的矛盾。
上述概念经济性质的界定也可以视为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些概念下的定义,由于作者水平所限或考虑不周,错漏或所难免,唯抛砖引玉,请方家指正。
致谢: 感谢3 位匿名审稿人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尤其感谢其中一位审稿人提供参考的重要外文资料,这些对本文的完善有所助益,不过文责仍然自负。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PENG Dechen, PAN Xiaopeng, ZHOU Mei.Ten forward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study of China’s tourism resources and scenic spots[J]. Tourism Tribune , 2003, 18(6): 54-56.[彭德成,潘肖澎,周梅.我国旅游资源和景区研究的十个前沿问题[J].旅游学刊,2003,18(6):54-56.]
[2]ZHANG Lingyun.Market evaluation:A new outlook of tourism resources[J]. Tourism Tribune , 1999, 14(2): 47-52.[张凌云.市场评价:旅游资源新的价值观——兼论旅游资源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旅游学刊,1999,14(2):47-52.]
[3]YU Jinguo, WANG Lihua.Deeply discussion of theory on tourist resources[J].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 , 2010, 26(3): 279-282.[俞金国, 王丽华.关于旅游资源理论的再思考[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3):279-282.]
[4]XU Jufeng, REN Xinhui.Tourism resources and tourist attraction: Analysis on their meaning, relation and applicability[J].Tourism Tribune ,2014,29(7):115-125.[徐菊凤,任心慧.旅游资源与旅游吸引物:含义、关系及适用性分析[J].旅游学刊,2014,29(7):115-125.]
[5]SONG Ziqian, HUANG Yuanshui.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tourism resources[J]. Tourism Tribune , 2000, 15(3):46-50.[宋子千, 黄远水.旅游资源概念及其认识[J].旅游学刊,2000,15(3):46-50.]
[6]SONG Ziqian.On the concept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attracted character of tourism[J]. Tourism Tribune , 2006, 21(6):69-72.[宋子千.论旅游的被吸引性与旅游资源概念[J].旅游学刊,2006,21(6):69-72.]
[7]LIAO Weihua, LIANG Mingzhu.A study on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tourist areas (spots): Also, on the significance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products development management[J].South China Economy ,2005,(6):32-34.[廖卫华,梁明珠.旅游区(点)分类体系研究——兼析对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管理的意义[J].南方经济,2005,(6):32-34.]
[8]CEHN Cai, WANG Haili, JIA Hong.Thoughts on the relations among tourism attractions, tourism resources and tourism products[J]. 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 , 2007, 18(1):1-4.[陈才,王海利,贾鸿.对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关系的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1):1-4.]
[9]MA Xueping.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concept and thought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urban tourism[J].Tourism Science , 1999, (1): 8-11.[马雪萍.旅游资源观念的发展演变及对上海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旅游科学,1999,(1):8-11.]
[10]SHI Xiaoling.A research on market proceeding of scenic products[J].Tourism Tribune ,2003,18(6):60-65.[史晓玲.探析景区产品的市场化问题[J].旅游学刊,2003,18(6):60-65.]
[11]ZHU Kongshan.A few questions about tourist products and marketing[J].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998,17(6):80-85.[朱孔山.旅游产品及其市场营销的若干问题[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17(6):80-85.]
[12]YIN Zesheng, CHEN Tian, NIU Yafei, et al.Some problems to be noticed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J]. Tourism Tribune ,2006,21(1):14-18.[尹泽生,陈田,牛亚菲,等.旅游资源调查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J].旅游学刊,2006,21(1):14-18.]
[13]LI Xinjian, ZHANG Hui, QIN Yu.Deep thoughts on the research of tourist attraction[J]. 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 ,2003,14(3):18-21.[厉新建,张辉,秦宇.旅游资源研究的深层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4(3):18-21.]
[14]XIE Zhihua, DANG Ning, ZHANG Xinmei.A study on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based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large cities in China[J]. Tourism Tribune , 2007, 22(7): 29-33.[谢志华,党宁,张歆梅.中国资源型景区与城市空间关系研究[J].旅游学刊,2007,22(7):29-33.]
[15]CEHN Yubing.A random talk about tourism products[J].Tourism Tribune ,2007,22(10):82-88.[陈愉秉.旅游产品散论[J].旅游学刊,2007,22(10):82-88.]
[16]ZHANG Yong.Discrimination about concepts and relationship among tourism resources, tourist attractions, tourism products and tourism commodities[J].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2010, 29(4): 155-159.[张勇.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的概念及关系辨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4):155-159.]
[17]XIE Yanjun. Basic Tourism Science [M].Beijing: China Travel& Tourism Press, 2004: 96-129.[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96-129.]
[18]LUO Hao.Natural resource and economic growth:Resource bottleneck and its solution[J].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 2007, (6): 142-153.[罗浩.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资源瓶颈及其解决途径[J].经济研究,2007,(6):142-153.]
[19]SAMUELSON P, NORDHAUS W.Economics (16thEdition ) [M].Beijing:Huaxia Publishing House,1999:6.[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 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6.]
[20]LUO Hao, YAN Yurao, YANG Yang.Can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explain tourism growth models of Chinese provinces? An inter-provincial study on the contribution of production factors to tourism growth an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China[J].Tourism Tribune ,2016,31(3):43-53.[罗浩,颜钰荛,杨旸.中国各省的旅游增长方式“因地制宜”吗?——中国省际旅游增长要素贡献与旅游资源比较优势研究[J].旅游学刊,2016,31(3):43-53.]
[21]YOUSELL R. The Complete A-Z Ceisure, Travel & Tourism Handbook [M].London:Hodder&Stoughton,1996:419.
On the Economic Nature of Tourism Scenic Area,Tourism Product,Tourism Resource and Several Related Concepts
LUO Hao1,FENG Run2
(1.Business Schoo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China ;2.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65,China )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s of tourism scenic area, tourism product, tourism resource and tourism attraction in tourism academics is rather confused, and there are the following misunderstandings:confusing tourism scenic area with tourism product,confusing tourism product with tourist experience, confusing tourism scenic area with tourism resource, and confusing tourism resource with tourism attraction.Based on the review of relevant literature, the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economic nature of tourism scenic area, tourist product and tourist resource, and then extends to the definition of economic nature of several related concepts,trying to clarify the above misunderstandings.The results show that tourism scenic area is the production unit and production place of tourism products.Tourism product is a type of comprehensive service creat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ourism attractions, facilities (hardware) and personnel (software), and an organic combination of landscape services, facilities services and personnel services.The tourism resource is a kind of special natural(original) resources, and it is a kind of production factor only used in tourism industry.The tourism attraction refers to that which is attractive to tourist and can be used by the tourism industry, including tourist resources and artificial tourist attractions,which are in essential capital and/or labor,not tourism resources.Potenti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attractions refer to the things that are attractive to tourists and can be used by tourism industry once the restrictions of laws,policies or technologies are cancelled or broken through.Tourism attrac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resource-based, quasi-resource-based and non-resource-based according to the main tourism attractions they rely on.According to their factorintensive degree,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tourism resource-intensive, capital-intensive and laborintensive.The economic nature of the price of tourism resources is the rent of resources.The economic nature of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is the process of investing capital and labor on the basis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other words, the process of applying capital and labor to tourism resources.The production of tourist attractions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ing the input of capital, labor and tourism resources into the output of tourism products.The economic nature of the quality of tourist attractions is the quality of tourism products supplied by tourism scenic area.
Keywords: tourism scenic area;tourism product;tourism resource;tourism attraction;economic nature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006(2019)11-0116-8
Doi: 10.19765/j.cnki.1002-5006.2019.11.014
引用格式: 罗浩,冯润.论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旅游资源及若干相关概念的经济性质[J].旅游学刊,2019,34(11):116-123.[LUO Hao,FENG Run.On the economic nature of tourism scenic area, tourism product, tourism resource and several related concepts[J]. Tourism Tribune , 2019, 34(11):116-123.]
[基金项目] 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因地制宜的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研究”(71874212)资助。[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a grant from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to LUO Hao)(No.71874212).]
[收稿日期] 2018-10-31;
[修订日期] 2019-03-30
[作者简介] 罗浩(1975—),男,江西泰和人,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E-mail:luohao6@mail.sysu.edu.cn;冯润(1983—),女,云南蒙自人,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民族社会学和旅游社会学,E-mail:forrie@163.com,通讯作者。
[责任编辑:王 婧;责任校对:吴巧红]
标签:旅游景区论文; 旅游产品论文; 旅游资源论文; 旅游吸引物论文; 经济性质论文;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论文;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