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中的策略选择论文_朱鹄飞

城市更新中的策略选择论文_朱鹄飞

上海江南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201800

摘要:城市面貌特色和形态特征永远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文章通过近年来嘉定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三个不同的城市更新案例,阐述了城市更新中对待既有建筑的三种策略选择,指出全局性保护、局部构件保护、肌理尺度保护三种倾向,并通过案例具体分析做出三种选择的原因及其带来的效果。

关键词:嘉定;城市更新;光机所;飞联纺织厂;嘉定博物馆;全局性保护;构件保护;肌理保护

作为一个新嘉定人,从2007年毕业初来此地,到现在已有10个年头。这10年时间在嘉定镇的悠久历史中可谓转瞬之间,但生活在其中的我却深刻的感受到了嘉定的改变与发展。

素有江南古镇之称的嘉定镇,在房地产高速发展的世纪之交,与其他东部城镇一样,面临原有城市格局与高速发展的经济、快速增长的人口之间不相匹配的矛盾。嘉定在经历了90年代的大拆大建后终于停住了脚步,在古镇之外建立了新城,嘉定古镇核心地段才得以保存。从此,嘉定由大刀阔斧的跃进式发展进入了细致入微的更新式发展。

这10年来,我见证了嘉定古镇三处城市更新的成功案例,在这里一一介绍给大家。它们的改变均给城市带来新的面貌、新的生机,为建设“文化嘉定”奠定了物质基础。通过这三个实际案例,探讨城市更新的策略选择。

案例一:嘉定光机所的改造项目

嘉定中科院光机研究所(原址)建造于上世纪50年代,由16栋低层砖混结构的厂房组成,总建筑面积2万7千平方米左右。地处嘉定老城的中心地段,与州桥老街仅200米距离,属于古镇的风貌保护区范围。随着研究所的发展壮大,原厂的规模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嘉定镇政府决定将光机所整体搬迁至城市外围的新建厂房,老厂房面临生与死的选择。对于像我这样新来此地的人,对老厂房固然没什么感觉,但我想对当地人,特别是生活在周边或光机所的老工人们,这座老厂房一定承载着许多回忆和情愫。从2011年起的很长一段时间,厂区被安全施工挡墙围合起来,直到2013年10月才揭开神秘面纱,并给了人们一个大大的惊喜。红砖、斜屋顶、封山墙、大梧桐树都还在,没错,原来的厂房被完整的保留下来,经过一番修葺,展现出新的面貌。已经破损而影响使用的屋面、墙面都按照原样修复了,陈旧的地方经过清理仍然保持古朴的样貌,就连围墙上的爬山虎也没有枯萎,可见修复工作的细致与谨慎。光机所的改造很成功,不仅保留了历史风貌,也给这一街区带来活力,现在它已成为嘉定最具人气的集商业、娱乐、餐饮、教育机构为一体的城市中心。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原砖混结构房屋具有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初期现代建筑的特色,稳重、规整、尺度宜人,具有浓郁的年代印记。且房屋主体结构质量良好,稍加修复完全能投入使用。其二,原厂区总体布局围合而不封闭、房屋格局精巧而有情调,非常适合做具有小资情调的餐饮娱乐,与现在的业态相当契合。其三,该区是人口集聚的古镇,周边小区密集,而古城正好缺乏规模较大的休闲去处,“廖城新天地”(老厂房改造后的新名字)的出现是众望所归。

案例二:飞联纺织厂的改造

这座位于嘉定镇博乐路上的国营纺织厂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早已失去了往年的繁盛,与许多国营厂房一样也面临着淘汰的命运,厂房一度被闲置。原厂房包括四栋三层的厂房和一栋有十几跨锯齿形屋顶的单层厂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光机所的改造不同,飞联纺织厂的改造力度要大一些。原三层厂房的外墙及内墙都被拆除,仅留下了梁、板、柱的框架。锯齿形的屋顶保留下来,残破过于严重的局部被拆除正好形成几处内院。此处最终作为了韩天衡美术馆的临时展区部分。韩天衡美术馆作为最早改造完成的部分,给了人们一个全新的印象。它在原锯齿形厂房的东面加建了三层的挑空门厅,由于高度差异,在外面基本无法看到原厂房的样子,只有走进门厅,在挑空的二楼、三楼廊道处,通过墙身不规则的开洞向外看,原厂房富有历史感的的屋顶及山墙的形状才露出来。这个门厅的另一处精妙之处是原工厂的纺织机器被放在门厅地面下方,透过地板玻璃,巨大的齿轮让人一下子勾勒出织布纺纱的场景。在门口大檐廊中耸立的老烟囱,斑驳粗糙的外表面与门厅外表黑色的氟碳板相互辉映,叙述着新与旧的改变。纺织厂的改造特点与光机所原样修复的做法不同,它是在原有的结构体系下给建筑穿上新的外衣,采用现代材料技术重新包装。这样一来,就给人一种熟悉的陌生感,因为建筑肌理还在,空间结构还在,实体的能触摸的部分却是新的。虽然老厂房有了新面貌,但还是能留住人们的回忆。

案例三:嘉定博物馆

嘉定博物馆的旧址上曾是一片杂乱无序的小店铺,严重影响着清河路与博乐路这一丁字路口的景观与交通。拆是无疑的,但新的博物馆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直面街道的公共建筑沿街面该如何设计,还是有一番争议的。笔者有幸参加嘉定区规划局的几次方案比选,见证了新馆的诞生过程。当时突围的两个方案,第一种院落式布局加入古典要素,可与基地东面的秋霞圃融为一体,并露出公园景色给街道,因其未能形成封闭连续的街道界面以及不能很好满足使用方功能要求而被否定。另一个方案就是最终胜出的实施方案,它没有夸张的表情,没有特定的风格,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减弱建筑体量,被白色粗糙墙面砖或黑色穿孔板包裹的立方体与两层硬山顶的小楼交替出现。从街道望去,像是这里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岁月自然沉积下来的一组建筑物。基地东侧的公园被完全隐藏起来,只有进入博物馆大厅、穿过后院,来到曲廊,公园的一片绿意逼人而来,给人惊喜。我想这也是设计师有意为之吧。博物馆的改造大大提升了该地块的品质,成为市民心中既熟悉又有文化的去处。

城市更新之策略选择

王建国教授在《城市设计》中写道:“在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新生与衰亡、进步与保守、改造与保护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同时,城市面貌特色和形态特征亦永远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今天的保护与改造工作已经涉及更广义的既有建筑、空间场所、历史地段乃至整个城镇。无论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只要它们还具有文化意义和经济活动,就有保护和改造再利用的价值。”

保护与改造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的规划管理课题,采取什么样的更新策略,取决于既有建筑、场所的文化特质、人的活动、地理位置、以及建筑质量等。根据保护与更新的策略不同,可以分为全局性保护、即保留建筑及场地、修复破损,内部设备更新以满足新的功能,案例中光机所的改造就属于此类型。另一种属于局部构件保护,往往是原有建筑中最具特色、最富文化内涵的部位再现于新建筑中,重新唤起人们心中的昔日回忆和文化认同感,案例二的飞联纺织厂便留取了斜屋顶、大烟囱、织布机这几个最能说明其历史身份的元素,与新建部分巧妙结合。第三种是拆除重建,但保留原建筑肌理、建筑体量,此类更新往往是既有建筑群质量较差,单体建筑并无历史价值,但由于在街区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痕迹累积起来,场所认同感已建立起来,面目全非的改造反而适得其反。嘉定博物馆的沿街面,还是遵循原有建筑尺度和肌理,使人倍感亲切。

结语

上海市在对待历史街区、历史遗存的策略上已从“拆、改、留”调整为“留、改、拆”,采取最严格的措施,强化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历史积淀意识,探索新形势下的风貌保护路径和多样化的空间重塑激活机制。

嘉定镇素有宜居古镇之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脸上洋溢着恬淡从容。从心理学角度考量,人在自己陌生的场所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所以人们更乐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生活。要留住乡愁,不就是以前与小伙伴玩耍的地方还在那里,以前去学校的路还依稀可辨吗?作为新嘉定人,作为建筑师,有责任为嘉定的城市面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论文作者:朱鹄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

标签:;  ;  ;  ;  ;  ;  ;  ;  

城市更新中的策略选择论文_朱鹄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