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不同产地麻黄草中有效成分提取研究

新疆不同产地麻黄草中有效成分提取研究

符继红[1]2003年在《新疆不同产地麻黄草中有效成分提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提取麻黄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确定了超声波法为最佳提取法;用超声波法提取了新疆不同产地麻黄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其含量;对工业提取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萃取溶剂进行了探讨;采用单柱阴离子色谱法测定了新疆不同产地麻黄中的无机阴离子;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了麻黄中的挥发油,并用GC-MS测定了其化学成分。 本论文第二章对麻黄草中麻黄碱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用4种不同的方法对麻黄草中的麻黄碱和伪麻黄碱进行了提取。用HPLC对其定量,结果4种方法提取率都不大。于是对其中一方法既索氏提取法进行改进,并与一新提取法一超声提取法进行比较,经HPLC定量,发现尽管改进后的索氏提取法提取率高于前4种方法,但超声提取法提取率更高、提取时间更短,因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取方法,为测定麻黄生物碱的含量提供了实验依据。 本论文第叁章建立了测定麻黄草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含量的方法。建立HPLC法,采用CLC phenyl柱,乙腈与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5 nm,柱温40℃,流速为1.0mL/min。结果麻黄碱在0.041~0.656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77%,伪麻黄碱在0.044~0.69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49%。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麻黄草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定量分析。 第四章对工业提取麻黄碱萃取溶剂进行了探讨。目前工业上使用的萃取溶剂主要为二甲苯,但二甲苯毒性大,对人体有害。因此我们选用了一低毒的有机溶剂—戊醇进行提取实验。将二种溶剂都按工艺流程提取麻黄碱,并用HPLC、 ‘HNMR等技术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戊醇的提取效果比二甲苯好,在以后的工作 中如将戊醇与其它溶剂进行复配实验,可望找到一提取率更高的溶剂。 本论文第五章建立了用单柱阴离子色谱测定麻黄中阴离子的方法。采用 shim-PACK IC-AI阴离子交换柱,2.5 mmol几邻苯二甲酸和 2.4 nunol几叁羟甲 基氨基甲烷混合溶液为流动相,用电导检测器。在 10分钟内完成麻黄草中吓,CI”, NO才,Br二NO/,SO。>)的测定。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2~0.9997) 和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92%),回收率在94.5%~m二.5%。方法简便实. 用,用于实际样品分析,所得结果令人满意。 本文第六章测定了蓝麻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祛从麻黄中提 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分析了蓝麻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色谱条件: HP一5色谱柱(30m*0.32mX0.25Wb),柱温60oC(Zmin)业丛山仑 150℃(Zmin) 上囚凶一 250C门0min),气化室温度 250 oC,接口温度 280C,电离方式 EI,电子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00OC,扫描范围30~450amu,鉴定出33个化 学成分,为蓝麻黄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姜继勇[2]2012年在《麻黄草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麻黄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通常分为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叁类,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吉林、辽宁、河南、山东、山西、新II等地,是我国的特产药材之一。它在我国很早就有记载,我国对麻黄草的研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国古代医学家们己经积累了很宝贵的研究资料,从最初的《神农本草经》到现在的《中国药典》都有详细的记载。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麻黄草的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国面积宽广,天然资源丰富,麻黄草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引起了不少外国学者的研究。我国的研究相对成熟,从麻黄草中鉴定出了麻黄碱,黄酮,多糖,挥发油等化学成分,井对它的药理作用也进行了研究,它具有哮喘,发汗,利尿等功效,发现麻黄草具有兴奋神经系统,治疗糖尿病,抗氧化等作用。由于受到气候条件以及土壤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地区的麻黄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也不同,在这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麻黄草的不同成分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确,了最佳的提取条件,并测定了其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据我所知,本文首次对^黄草中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和对麻黄草进行了热重分析。本文对从麻黄草中提取黄酮、多糖、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初步探究,并对麻黄草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最后对靑海和甘肃产地的麻黄草进行了热分析。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利用超声波法提取了麻黄草中的黄酮,实验发现:乙醇的浓度为90%,料液比为1:9,提取时间90min,黄酮的提取率最高。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料液比是影响黄酮提取率的主要因素,其次是乙醇浓度,最后是提取时间。用超声波法从麻黄草中提取多糖,先对提取物进行强化处理,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即料液比为1:15,浸泡温度6CTC,超声时间为45min时,多糖的提取率最高,达到3.51%。其中料液比是影响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提取时间,浸泡温度影响最小。分别采用索氏提取法、乙醚浸提法、水蒸气蒸馏法、超声波提取法从青海麻黄草中提取挥发油,实验发现,超声波提取法的提取效率最高,达到33mg/g。索氏提取法与乙醚浸提法均得到了I2mg/g。在该实验条件下,水蒸气蒸馏法并未提取到挥发油。因此超声波捉取法从麻黄草中提収挥发油是埯佳的提取工艺。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青海麻黄草中重金属元素含lf顺序为Fe>Mn>Zn>Cu>Pb>Ag-Co,其中铁的含量最高,猛的含量也较高,碎次之,铜,铅含m_较低,银和钴在谈实验条件下,未检测到其含su热分析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测定方法,在中草药的鉴定和分析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不同产地的麻黄草进行了热重分析,实验发现,不同产地的麻黄草的有效成分及含量差异较大,从热重曲线上可以看出,青海麻黄草具有叁个阶段发生了热解,而甘肃麻黄草的热解只有一个阶段,从而很容易鉴别麻黄草的产地。不同产地的麻黄草的灰分含量相差较大,青海的灰分含量较多,而甘肃麻黄草的灰分含量较少。甘肃麻黄草的有效成分分解温度较低,所以炮制需要较低温度?

夏希[3]2009年在《新疆不同地区产麻黄的生物碱成分分析测定及指纹图谱研究》文中指出麻黄(Herba Ephedrae)为麻黄科(Ephedraceae)麻黄属植物的干燥草质茎,为临床常用解表中药。新疆是我国麻黄药材的主产区,其产量与销量居全国之首,约占全国蕴藏量的70%以上。本课题主要是探索适当的麻黄质量评价方法和新疆麻黄重点分布区药材质量评价的研究。我们选择占麻黄总生物碱40-90%的麻黄碱以及麻黄总生物碱为评价研究新疆不同地区产麻黄质量的指标,研究了麻黄碱以及麻黄总生物碱的测定方法和条件,测定了新疆19个地区产麻黄的麻黄碱和麻黄总生物碱的含量,同时也制定了新疆19个地区产的麻黄的指纹图谱,作为评价新疆不同地区出产的麻黄的质量的参考。目的:探索适当的麻黄质量评价方法和新疆麻黄重点分布区的药材的质量评价的研究。方法:用薄层扫描色谱法,建立了麻黄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分别对19批不同产地的麻黄药材中总生物碱及盐酸麻黄碱进行含量测定研究。采用HPLC方法建立19批麻黄药材的指纹图谱。结果: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结果:总生物碱在0.71~3.55μg(r=0.992)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方程为y=273.79x + 235.57。平均回收率为97.42 %,(RSD=1.2%,n=5)。19批药材总生物碱的含量(mg/g)为:15.12、15.24、4.75、7.08、5.12、10、8.1、10.97、15.76、17.06、20.05、13.07、23.51、14.39、17.72、15.05、11.8、0、14.77。指纹图谱研究结果:19个产地的麻黄药材指纹图谱相关系数依次为(参照样本为11号): 0.92、0.84、0.74、0.37、0.41、0.94、0.38、0.88、0.93、0.96、1、0.87、0.92、0.89、0.88、0.93、0.95、0.36、0.87。各共有峰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3%,结果显示方法重复性良好,供试品在12小时内稳定。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研究结果(%):1.07、1.04、0.15、0.23、0.12、1.02、0.67、0.95、1.27、1.59、1.58、1.18、1.83、0.88、1.27、1.19、1.18、0.03、1.01。结论:建立了19批不同产地的麻黄药材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和指纹图谱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此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麻黄药材质量判定的依据。19批样品中13、11、10、15、16、9、1号样品产地麻黄的盐酸麻黄碱和总生物碱含量较高,质量较好,第5、7、3、4、18号样品的产地的麻黄的盐酸麻黄碱和总生物碱含量较低,质量较差。

闫永红[4]2006年在《不同来源甘草的质量特征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甘草为常用的大宗药材,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甘草的应用领域在不断地扩大,导致甘草的需求量不断地增加,并远远超过其生产量。目前在野生甘草的自然分布区都开展了人工栽培甘草的生产。所以当今药材市场上同时存在着栽培与野生甘草,但二者的质量究竟有无差异,是否具有相同的疗效,不同种源、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的栽培甘草是否具有相同的疗效,这些都是栽培甘草应用于临床必须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对甘草中多类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同时进行HPLC指纹图谱特征分析研究,结合部分药效学试验结果,对当今栽培技术下内蒙古杭锦旗、赤峰及吉林白城生产的不同人工栽培甘草及杭锦旗道地野生甘草的质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及评价,取得了如下结果:1.对栽培、野生甘草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中的主要指纹峰进行了归属解析:利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方法,共确定12个化合物;发现保留时间在22min以前主要为二氢黄酮苷、查尔酮苷和黄酮苷类;25-35min之间主要为叁萜皂苷类成分,35min后主要为香豆素类等成分。2.产地对人工栽培甘草药材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 1)对药材中四种有效成分含量都有影响,统计结果显示产地对甘草酸、多糖有极显着影响;对总黄酮、甘草苷影响不显着。所测四种成分都以内蒙古杭锦旗的含量最高,内蒙古赤峰与吉林白城差异不大。(2)产地影响四种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对比例。(3)还发现各种黄酮苷、香豆素类化合物含量的相对比值也因产地而显示不同的规律。吉林白城的样品中香豆素等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赤峰样品中香豆素等成分的比例很低。(4)明确了叁个不同产地栽培甘草的质量特征。3.生长年限对人工栽培甘草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 1)生长年限对药材中总黄酮及多糖的含量有显着的影响。药材中甘草酸、甘草苷、总黄酮的含量在2~4年内基本是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不断增加或基本不变,与年限基本是正相关;但多糖含量与生长年限为负相关,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而降低。内蒙古杭锦旗5年生样品中,发现各种成分的含量都有所降低。(2)生长年限对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总黄酮、多糖含量的相对比例影响不明显,但对总黄酮中黄酮苷类含量的影响较大,它们含量的相对比值随生长年限延长而增加,即在总成分中所占比例扩大;香豆素类成分在总成分中所占比例变化不明显;异甘草苷(Isoliquiritin)随着生长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4.种源对人工栽培甘草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种源对样品中叁种(类)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不大,主要影响黄酮类成分。5.对杭锦旗不同野生甘草研究发现:( 1)地上茎为红色与绿色的野生甘草中四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及相互之间的比例接近,差异不明显。HPLC指纹图谱相似性也很高;(2)甘草根中甘草酸、甘草苷的含量都明显高于根茎,总黄酮与多糖的差异不显着;(3)不同等级药材中四种有效成分含量与等级的高低

周新[5]2005年在《提取方法及毛细管电泳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将超声技术和微波技术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中,建立了叁种新的提取方法。利用毛细管电泳法对中药中有效成分进行了定量测定,并研究了中药有效成分与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了叁种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新方法,包括超声雾化提取法、高压微波辅助提取法和微波辅助无溶剂提取法。在超声提取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超声雾化提取装置。该方法是在提取剂变成气溶胶的情况下完成提取,与传统的超声提取方法相比,提取时间与提取剂用量均有所改进;建立了一种利用高压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中药蜜丸中有效成分的方法,这一方法是将蜜丸药涂在载玻片上,而后进行提取,缩短了提取时间,提高了提取效率;通过在样品中加入对微波能有强烈吸收作用的固体介质,利用介质吸收微波,加热样品,加热速度快,使得在提取干燥中草药中挥发油成分时无需任何前处理过程成为可能。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了高良姜、贯叶连翘、菟丝子、地锦草、刺五加、银杏叶和满山红7 种不同中药中槲皮素,以及槐米和槐花中槲皮素和芦丁的含量。详细考察了电泳分离参数,包括缓冲剂种类、缓冲溶液添加剂、分离电压、缓冲溶液pH 值、进样量、运行温度等。总结了每种药的最佳电泳分离条件,并对样品分析的回收率和精密度进行了测定,建立了这些中药中槲皮素和芦丁的毛细管测定方法。采用亲和毛细管电泳(ACE)技术,对木犀草素、槲皮素和山柰酚这叁种黄酮类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常数进行了研究,并同荧光猝灭法进行了对比。针对已有荧光猝灭法计算结合常数的公式一般采用一定程度的近似,利用Matelab6.5 软件编制了一套迭代计算结合常数的程序Fluo1.0,使荧光猝灭法计算结合常数时不需任何假定和近似,更真实地反映了实际情况。

任慧梅[6]2016年在《伊贝母总生物碱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优化伊贝母中总生物碱的制备工艺,建立其质量标准,为伊贝母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以伊贝母总生物碱含量和浸膏率为综合评分,采用单因素和响应曲面法(Box-Behnken)试验对伊贝母总生物碱提取工艺进行优选;2)以大孔吸附树脂的比吸附量、比解吸量及伊贝母总生物碱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静态、动态试验筛选12种不同类型大孔吸附树脂,对优选出的大孔吸附树脂开展上样液质量浓度、上样量等最佳工艺参数的考察;3)采用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方法,对伊贝母总生物碱富集物的性状、薄层鉴别、限量检查(水分、灰分、重金属、浸出物)进行考察;以西贝母碱为指标性成分,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伊贝母总生物碱富集物中的总生物碱含量;采用UPLC-ELSD法对伊贝母总生物碱富集物中的西贝母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1)经过提取工艺、纯化工艺及验证3批,确定伊贝母总生物碱最佳提取工艺为加40倍pH 2的70%乙醇提取伊贝母1次,每次1.5 h,在此条件下,伊贝母总生物碱含量达到11.04%,浸膏率达到13.75%。2)对伊贝母总生物碱有较好富集纯化类型的大孔吸附树脂为HPD-100型;HPD-100大孔吸附树脂最佳纯化富集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为0.25g/m L,pH值为11,树脂柱径高比为1:9,最大上样量为15 m L,以8倍树脂体积的的蒸馏水清洗树脂柱后,用70%乙醇洗脱剂用量为9倍树脂体积,洗脱流速为1 mL/min。按照此工艺条件纯化的伊贝母总生物碱含量达到70.50%,收率达到43.0%。3)经制备工艺得到的伊贝母总生物碱富集物为棕褐色粉状物,采用自制2%NaOH硅胶薄层板,以叁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8:8.5:3.5:2.5)为展开剂,依次喷稀碘化铋钾试液和亚硝酸钠乙醇试液,日光下检视,在薄层色谱中检出伊贝母总生物碱富集物中的西贝母碱与西贝母碱对照品的斑点Rf值及斑点颜色相同,色谱特征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限量检查(水分、灰分、重金属、浸出物)均符合2010版药典标准;伊贝母总生物碱富集物中总生物碱含量为69.38%;西贝母碱含量为0.24%。结论:1)经响应曲面法优化的提取工艺准确可靠,可用于伊贝母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2)经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后,伊贝母总生物碱富集物中总生物碱含量明显提高,且该工艺简便、稳定、易行,适合伊贝母总生物碱的纯化,为大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3)建立的伊贝母富物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行,可作为伊贝母有效成分质量控制方法。

张寿文[7]2004年在《江西道地药材车前规范化栽培技术(GAP)及其优质高产的生理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 目的:车前( PlantagoasiaticalL.)为车前科车前属植物,以种子和全草入药。具有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明目、祛痰之功效。以车前子为主要原料开发的中药或中成药多达几十种,市场的需求量很大。车前子为江西的道地药材,栽培历史长达 300 余年,。长期以来车前一直采用传统技术栽培,生产中也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已不能适应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车前 GAP 栽培技术的相关研究报道。因此,本课题旨在开展车前的规范化栽培技术(GAP)及其高产的生理特性的系统研究,为提高车前子的产量和质量,保证车前子药材的优质、安全、有效,并且质量稳定、可控提供科学依据,为建立现代化药材原料生产基地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对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方法:全文从叁个部分开展了研究:一、车前GAP 栽培技术研究,通过种植基地环境监测,以单项指数法进行了基地环境评价;通过田间试验,利用聚类分析法建立车前种子种苗的分级标准;通过调查观测和生长分析,探索车前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生理特性;通过分析车前植株营养元素的含量探讨车前 N、P、K 的转运规律和需肥特性;通过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索车前种植的适宜播种期和适宜密度,采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车前生长发育和高产优质的科学施肥方案;通过田间调查和病虫害田间防治试验,研究车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有效的防治措施。二、车前子的质量研究,利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处理车前子的桃叶珊瑚苷的含量,利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了车前子中多糖的含量,按药典方法测定了不同处理车前子的膨胀度,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方法检测了车前子药材中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利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车前子质量综合评价的方法。叁、车前高产栽培的生理研究,通过比较不同产量水平下车前的生理指标,探讨车前高产优质的生理特性。3 结果:通过以上研究,车前规范化栽培技术(GAP)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以单项指数法评价了车前种植基地的环境质量,结果表明基地的土壤、大气、灌溉水符合GAP的要求,土壤肥力优良,基地环境适宜车前的生长;根据田间试验,利用K类平均数聚类法制定了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结果表明车前一级种子的质量标准为:发芽率不低于87%、千粒重不低于 0.68g、净度不低于 98%,含水量不高于 8.4%;二级为:发芽率不低于74.0%、千粒重不低于 0.64g、净度不低于 96%,含水量不高于 8.7%;叁级为:发芽率不低于62.0%、千粒重不低于0.60g、净度不低于94%,含水量不高于9.2%。车前一级种苗的标准为:株高不低于 16.70cm、根茎粗不小于 10mm、根长不低于 13.0cm,叶片数不少于 4.5片,单株鲜重不低于 15.0g;二级的标准为:株高不低于 14.10cm、根茎粗不小于 7.0mm、根长不低于9.0cm、叶片数不少于3.5片,单株鲜重不低于11.0g;叁级种苗的标准为:株高不低于10.50cm、根茎粗不小于5.0mm、根长不低于6.0cm、叶片数不少于3.0片,单株鲜重不低于8.0g。试验表明,车前子的产量随着种苗级别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级别种苗的产量存在显着性差异。 车前生长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车前从播种到成熟全生育期为240-270d,生育时期可划分为苗期、越冬期、返青期、旺长期、孕穗期和成熟期六个时期,各生育时期存在重迭现象。车前各器官及植株干物质随生育进程逐渐增加,在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曲线均呈“S”形。车前生长的Logistic方程为: Wt = 91.3934 1+123.5938e?0.07332t,r=0.9899**。<WP=8>II 江西道地药材车前规范化栽培技术(GAP)及优质高产生理特性研究 车前各器官干物质分配率在生育期间有较大变化。在营养生长期干物质的分配中心为叶片,在生殖生长期,干物质分配中心为果穗。对车前的生长分析表明,相对生长速度、叶面积比率、净同化率等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车前的生长发育状况。车前在全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以钾最大,氮次之,磷最小,每生产100kg车前子所需的N为10.21kg、P2O5为2.59kg、K2O为13.85kg,叁者的比例为N∶P2O5∶K2O = 1∶0.26∶1.36。车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根系吸收的氮首先在叶片中积累,然后逐渐转移到穗和种子中;钾首先送往叶柄,在叶柄中积累到一定量而果穗尚未形成时,在根系中积累,而后再转移至其它器官;磷在种子形成前转移率不高,随着种子的形成而大量积累。试验结果表明,车前的适宜播种期在9月上旬~10月上旬;不同密度对车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存在一定影响,在8.0万~13.6422万株/hm2范围内,车前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超过13.6422万株/hm2,则产量呈下降趋势。通过二次曲线拟合得出车前高产栽培最适密度为13.6422万株/hm2。 通过二次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车前产量与氮、磷、钾和有机肥四因子的回归模型:y? = 2937.44 +105.46X1 +17.06X2 +62.69X3 +265.18X4 -251.17X1 -80.01X2 - 2 2150.62X3 -55.67X4 +22.75X1X2 +22.75X3X4,方程拟合度较好,可以用来反映车前产量 2 2与氮、磷、钾和有机肥之间的关系。利用 DPS 数?

贺敏[8]2013年在《止咳类天然药物联用色谱分析及升压毒理快速评估》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合成类新药的发现呈放缓趋势,同时一个新的高效低毒药物商品化要花费巨大的财力和时间。天然药物及其制剂已经在全球大部分国家被广泛应用了几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有着显着的疗效,因而成为了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但是,天然药物的成份复杂,是一个“黑色分析体系”,如何更有效地分离、鉴定天然药物有效成份,并进一步进行药理毒理筛选及机制评估是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止咳平喘类天然药物为研究对象,详细讨论了使用化学计量学方法用于天然药物复杂体系解析和毒理研究。一,将化学计量学分辨方法应用于天然药物LC-DAD、GC-MS和UPLC-MS数据的纯色谱曲线、纯光谱和纯质谱的获取。这些方法包括平滑、手动线性扣除、自适应迭代加权惩罚最小二乘、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和选择性离子分析等,这些方法在处理复杂成份分析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叁种化学计量学解析方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通过一些实验数据得以阐述。二,程序升温保留指数被应用于挥发油成份的进一步鉴定;一个由质谱特征和等效链长建立的特殊保留指数数据库用于脂肪酸的定性;一个定量结构-色谱保留指数相关模型被建立用来预测搜索结果中没有NIST保留指数的化合物,并通过文献验证。叁,准确的质量测定通过两种方法获取,一种通过LC-QTOF-MS等高分辨仪器获取,在准确的质量测定后,在建立的天然药物单体数据库中进行搜索定性,可以锁定主要成份,对于同分异构体,根据参考文献和化合物结构判断流出顺序;第二种是数学处理的方法,我们使用Origin软件进行分子离子峰或关键碎片同位素结构解析和高斯拟合,同时使用外部校正方法进行校正,这种方法能够区别NIST MS库大量搜索结果中具有不同分子量的化合物。四,一种通过化合物-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被应用去评估升压机制。我们的方法假设不同升压机制的化合物应该结合到不同的靶标蛋白,因此不同的机制可以通过化合物-蛋白质相互作用予以区分。首先,与血压升高有关的天然药物成份和靶标蛋白被收集,使用一个随机森林模型计算化合物-蛋白相互作用概率,然后根据参考文献和其它方法判断可信度。从一个热图、化合物-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天然药物成份和不同的靶标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最终,使用主成份分析对这些预测概率进行处理,这些升压靶标能够划分为叁个大的区域。本文探索了使用化合物-蛋白质相互作用进行药理(毒理)机制分类的可行性,这个方案同时也适用于未知化合物的药理(毒理)机制推导。图38幅,表17个,参考文献341篇。

杨全[9]2007年在《甘草黄芩种内变异及选种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药用植物种内变异丰富,在不同层次上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对于广泛分布的物种来说,形态变化可能更为多样,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对药用植物种内变异的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药用植物种内分化定型的过程和原因,可以为研究其进化、种下等级的划分、筛选优良变异类型提供理论依据,可以有目的、有方向地改良培育新的药用植物栽培品种。甘草、黄芩均为我国常用大宗药材,野生资源匮乏,人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栽培的药材已经成为临床及中成药生产的主要原料,但是栽培的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制约着药材的生产和开发利用。到目前为止,甘草、黄芩还没有优良的栽培品种,无法满足生产上的需要,因此,培育出优良的甘草、黄芩栽培品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甘草、黄芩为材料,运用形态分类学、中药化学、植物光合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方法,从生长性状、有效成分含量、光合生理特性、特异基因表达、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对甘草、黄芩种内变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优良的形态变异类型进行了遴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甘草、黄芩形态变异分化的研究表明,甘草、黄芩种内形态变异丰富甘草在茎皮颜色、茎附属物(刺毛)、叶片边缘形状等形态特征上均存在较大幅度的变异。在此基础上,以人工栽培甘草为系统研究对象,划分了8个形态变异类型;人工栽培黄芩群体在茎分枝数、茎皮颜色、叶片大小、花色等形态特征上存在丰富的变异。在此基础上划分8个形态变异类型。2、甘草、黄芩形态变异类型在生长性状以及有效成分含量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1)对原产地和迁地种植后甘草形态变异类型生长性状指标、有效成分含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绿茎叶片皱褶类型、绿茎茎光滑结果类型、绿茎茎光滑类型的甘草表现出较强的生长优势。在四种有效成分指标中,绿茎茎光滑类型甘草的总黄酮、甘草苷、甘草酸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形态变异类型,分别为6.90%、2.45%、3.69%。紫红茎茎光滑类型、紫红茎基茎光滑类型多糖含量最高,分别为11.32%、10.8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原产地甘草形态变异类型主根重除与横生茎数、侧根数没有显着相关性外,与其它生长性状指标均具有显着或极显着相关性;总黄酮含量与任何一个生长性状之间均无显着的相关性;多糖、甘草苷、甘草酸含量与株高、D芦头、D20、主根重之间均具有极显着的相关关系,与其他生长性状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迁地种植后,甘草形态变异类型的生物量与生长性状间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对原产地及迁地种植后甘草形态变异类型的形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甘草形态特征的变异为可遗传,不受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2)黄芩形态变异类型生长性状、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显着。除侧根数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外,其他生长性状均呈显着或极显着差异;各类型间黄芩苷含量差异显着,绿茎大叶多分枝紫色花类型、紫红茎大叶多分枝淡紫色花类型黄芩苷含量均显着高于其他类型,分别为15.82%、15.46%;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主根重与株高、地茎、主根直径之间呈极显着的正相关,与茎分枝数及小叶宽之间呈显着相关关系;黄芩苷的含量与主根直径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地茎、茎分枝数、主根重呈显着的正相关,而与株高没有显着的相关性;3、对甘草、黄芩形态变异类型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表明,类型间光合生理参数、光合日变化等特征差异显着(1)甘草形态变异类型在Pn、光合能力、叶绿素含量、AQY、CE、LSP、LCP、CCP、SC、WUE、EU以及对高温的响应等生理指标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午后出现光合“午休”现象,通过对光合生理参数及环境因子的分析,Pn午后降低出现光合“午休”是气孔非限制因素引起的。不同类型甘草对高温的响应差异显着。在生育期内,甘草形态变异类型Pn呈单峰曲线,绿茎茎光滑类型、绿茎叶片皱褶类型、绿茎茎光滑结果类型的Pn总体上高于其他类型。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物量与Pn之间呈显着的相关性。(2)黄芩形态变异类型在光合生理特性方面差异显着。绿茎大叶多分枝紫色花类型、紫红茎大叶多分枝淡紫色花类型在Pn、AQY、CE、LSP、CCP、EU、WUE等光合生理指标以及对高温的响应,均表现出较高的优势,紫红茎小叶多分枝紫色花类型的LCP、SC二个光合生理指标较低;不同类型黄芩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午后出现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通过分析,午后Pn降低是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导致Pn午间降低。4、cDNA-AFLP分析结果表明,甘草形态变异类型在基因表达水平上存在差异,差异表达基因参与多种生理代谢活动共筛选出22条差异表达条带,其中16个条带为差异表达,6个条带为增量表达。克隆测序14条差异表达基因片段,BLAST分析结果表明,14条序列均有与其同源的基因序列,其中6个片段编码的蛋白功能未知,为假设性蛋白,可能为新的基因,1个片段基因序列没有发现同源性基因,7个片段编码的蛋白参与了植物的抗菌,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调节生物体内的代谢,增加植物的抗热(高温)性,提高植物体固氮能力等生物过程。5、AFLP分析结果表明,黄芩形态变异类型遗传多样性丰富选用9对引物进行多态性检测,共扩增出2834个DNA条带,多态性条带为1332个,多态性位点平均为47.8%。其中紫红茎大叶多分枝淡紫色花类型的特异位点数最多,产生34条单态带,其次是绿茎小叶少分枝紫色花类型、绿茎大叶多分枝紫色花类型,单态性条带分别为30条和26条;各个类型黄芩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72-0.84之间。6、筛选出了具有高产、优质潜质的甘草、黄芩形态变异类型经过对原产地及迁地种植后各个类型甘草的生长性状、有效成分含量,光合生理特性等综合分析,绿茎叶片皱褶类型、绿茎茎光滑结果类型、绿茎茎光滑类型的甘草具有高产、优质的特性,为优良的形态变异类型,可以作为育种材料进一步研究。紫红茎茎光滑类型、紫红茎基茎光滑类型可以作为多糖型甘草的育种材料进一步研究;经过对各个类型黄芩的生长性状、有效成分含量,光合生理特性、遗传多态性等综合分析,绿茎大叶多分枝紫色花类型、紫红茎大叶多分枝淡紫色花类型,具有高产、优质的特性,为优良的形态变异类型,可以作为育种材料进一步研究。本论文特色与创新:(1)从形态特征、有效成分含量、光合生理特性、特异基因表达、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了甘草、黄芩种内变异与分化,并筛选出了具有高产、优质潜质的甘草、黄芩形态变异类型,为这两种药用植物的品种选育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其他药用植物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了借鉴及参考;(2)首次将cDNA-AFLP技术应用于变异类型甘草特异基因表达研究,拓宽了该方法的应用领域;(3)从甘草形态变异类型中克隆出14条差异表达的EST序列,并进行了注册,这些EST参与了甘草抗病、耐热、正常生理代谢等生命活动,为甘草功能基因组的研究,积累了基因资源,奠定了基础。(4)较系统的研究了黄芩形态变异类型的光合生理特性,类型间光合生理参数差异显着,日变化呈双峰曲线,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导致光合“午休”。

参考文献:

[1]. 新疆不同产地麻黄草中有效成分提取研究[D]. 符继红. 新疆大学. 2003

[2]. 麻黄草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D]. 姜继勇. 青海师范大学. 2012

[3]. 新疆不同地区产麻黄的生物碱成分分析测定及指纹图谱研究[D]. 夏希.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09

[4]. 不同来源甘草的质量特征及评价研究[D]. 闫永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5]. 提取方法及毛细管电泳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D]. 周新. 吉林大学. 2005

[6]. 伊贝母总生物碱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任慧梅. 新疆医科大学. 2016

[7]. 江西道地药材车前规范化栽培技术(GAP)及其优质高产的生理特性研究[D]. 张寿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

[8]. 止咳类天然药物联用色谱分析及升压毒理快速评估[D]. 贺敏. 中南大学. 2013

[9]. 甘草黄芩种内变异及选种基础研究[D]. 杨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标签:;  ;  ;  ;  ;  ;  

新疆不同产地麻黄草中有效成分提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