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芝加哥学派兴起背景与条件、发展时期、理论特征、影响四个方面的分析,揭示芝加哥学派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关键字:芝加哥学派;高层建筑
1 芝加哥学派兴起背景与条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凡事物出现都有物质基础,而对芝加哥学派来说,物质基础是什么呢?我们把关注点放在19世纪未20世纪初,就不难发现基本前提包括铁、玻璃和钢等新材料的运用,以及乐于尝试新形式的业主,还有旨在用空间和形式表达新事物状态的独创性建筑师都出现。
一方面,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的水晶宫、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设计的埃菲尔铁塔、维克多•孔塔曼和夏尔•路易•费迪南德•迪泰特设计的机械馆早就给世人介绍了玻璃、铁、钢三种为高层建筑奠定基础的新材料。同时,在亨利•拉布鲁斯特的圣日内维夫图书馆、托马斯•迪恩和本杰明•伍德沃德的牛津博物馆中,建筑师们已在自己建筑的内部刻意和有效地使用了铁骨架结构。这些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出现为芝加哥学派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最必要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在美国发展进程中的功利主义倾向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18世纪后期的土地法令网格,它勾勒出便于殖民扩张的未来国家版图,采用高度抽象的方式,完全无视地形学上的差异,抹去了地方记忆的所有痕迹。这些版图遵循空地围合独立建筑,而不是建筑围合庭院和广场的原则。在业主们对高层建筑作出了快速建造、经济实用,获得最大楼板面积的要求下,高层建筑常填满长方形地块而且不断向高处发展。这样做占地面积小而建筑面积多,同时满足城市用地紧凑,道路管网集中,节省投资等要求。高层建筑不断竞高,更能彰显垄断资本家经济实力,具有广告效果。方方面面的需求最终转化为美国工业城市的网格和街区以及商业建筑的方盒子外形和结构框架,有意或无意中指明高层建筑发展趋向。总之,高层建筑发展与经济利益诉求在一定程度上犹如卵生兄弟,互相影响着对方。[1]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关于功能与形式的关系似乎永远是建筑师们争论的焦点。这里就不得不提沙利文,他是芝加哥学派的得力支柱与理论家,他的理论与实践使当时致力于探索高层建筑设计的芝加哥建筑师与工程师足以称之为芝加哥学派。他首先突出了建筑功能并提出了“形式随从功能”的口号。他说:“自然界中的一切东西都有一种形状,也就是说有一种形式,一种外部的造型,以此来告诉我们,这是些什么,以及如何和别的东西相区别开来。”因此,沙利文的结论是要给每个建筑一个适合的形式, 这才是建筑设计目的。[2]他反对矫揉的装饰风格,反对繁琐的细部样式,主张形式反映建筑的实用要求,反映现代材料与工业化时代建构的特点,将功能与构造的真实表现视为一种风格。
2 芝加哥学派发展时期
芝加哥学派的发展时期可分两个时期。早期部分,始于19世纪最后的一段时期,高层办公楼产生时期,继而到经济大萧条时期。第二个时期从经济大萧条时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高层建筑发生了许多变化,在设计和结构上都有许多创新。[3]
第二个时期的划分提示了我们能以20世纪四十年代为分水岭,我们把这时期第一个阶段称之为“本国化”,来强调在这一阶段建筑形式与城市环境的紧密联系,“光”和“场地”是“本国化”的关键词。在40 年代之前,办公建筑室内主要依靠自然光照明,建筑因此与它的周边光环境密切联系,直到后来荧光灯的出现,自然采光才显得不那么重要。相反,我们可以使用“国际化”这一词来形容40年代后的这一阶段,就是钢骨玻璃幕墙等国际风格的兴起。在此框架中,“国际化”也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无论技术或是建筑学思想使得高层建筑减少场地的依赖性,并能在不同城市之间互换的外观形式,亦即是“国际化”。
3 芝加哥学派理论特征
在沙利文1896年发表的一篇名叫《高层办公建筑的艺术思考》的文章,他阐述了自己的摩天楼理念。该理念在他1890-1891年间完成的温莱特大厦以及1894-1895年间完成的保险大楼中启发而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沙利文关于高层办公楼建筑典型形式作出如下说明:
1.地下室要包括有锅炉间和动力、采暖、照明等的各项机械设备;
2.底层主要用于商店、银行或其他服务设施,内部空间宽阔,光线充足,并有方便的出入口;
3.二层楼要有直通的楼梯与底层联系,功能可以是底层的延续,在外部有大片的玻璃窗;
4.二层以上都是相同的办公室,柱网排列相同;
5.最高层空间作为设备层,包括水箱、水管、机械设备等。
此外,他还考虑与高层建筑功能相对应,高层建筑外形应该分为三段,即将建筑物分成基座、标准层和出檐阁楼三段式,这种处理手法在此后高层建筑形式成为定制。
沙利文认为摩天楼是社会与技术力量不可避免的产物,它是一种在寻找合适形态的全新建筑类型。他认为功能这一元素必然有一种内在特性,总是力争获得直接和诚实的表现。他用一种实用的方式来反应这一问题,底层部分是商店与入口,中间重复的办公楼层,顶部为设备层,一个竖向交通的内核,以及框架结构,他认为这功能分布“自然而然”地引向基座、中层、顶部的三段式布局。在功能之外还有形式,沙利文认为摩天楼应该对竖向进行强调。
“它需要我们,究竟什么是高层办公建筑的主要性格?毫无疑问,就是高耸。高耸是最动人的音调,它让艺术家激动地颤抖。它必须是建筑表现的主旋律,是建筑师头脑中最激动人心之处…”[4]
这是对高层建筑的探讨由功能和结构层面转向了理念与表现层面,体现了以前从“理性主义”角度看待建筑让位于“象征性的”理解。这也关乎于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在沙利文眼中,与形式同一的绝不是功能,而是生命,更确切的说是作为生命体征的动势。对他而言,摩天楼问题不是有关社会属性或者外在表面的功能,而是指与生物本质有关的、有机的功能。建筑形式依靠的不是外在因素的影响,而是自身的进化。一座建筑就像一个有机体,它应该像一株植物,从深埋地下的种子中破壳而出,生长至斯。[5]
4 芝加哥学派影响
高层建筑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生产和生活需求的产物,是现代工业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芝加哥学派的建筑师和工程师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认真解决高层建筑的功能需要,创造了具有新风格的新建筑。芝加哥学派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建筑探索运动中起着进步作用:
1.突出了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功能与形式之间的主从关系;
2.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并取得一定成就,使芝加哥成为高层建筑的故乡;
3.建筑艺术反映了新技术的特点,简洁的立面符合新时代工业化的精神;
4.探索了一种新的建筑类型—高层建筑,高层建筑从功能出发,在有限的地区里建造,适应了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要求。
但是,“芝加哥学派”并没能摆脱当时社会局限,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统的建筑观念和潮流在美国仍然相当强大。不过建筑创新趋势不可阻挡,通过直面工业现实以及对于建筑艺术实质的反思,芝加哥的建筑师们为一个更广阔的理念“现代建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宁民.从“形式追随财力”看高层建筑的发展[D].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论文,2006
[2]王钢\李晓东.浅谈高层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D].兰州理工大学建筑研究所论文,2008
[3]王宁民.从“形式追随财力”看高层建筑的发展[D].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论文,2006
[4]张聪聪.路易斯•沙利文-反“功能主义”-以Wainwright大楼为例浅谈沙利文的高层建筑理念与欧洲功能主义之间的矛盾[D].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论文,2013
[5]张聪聪.路易斯•沙利文-反“功能主义”-以Wainwright大楼为例浅谈沙利文的高层建筑理念与欧洲功能主义之间的矛盾[D].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论文,2013
论文作者:梁启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4
标签:芝加哥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建筑论文; 学派论文; 功能论文; 形式论文; 时期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