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早期教育_早期教育论文

再论早期教育_早期教育论文

早期教育的再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早期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们在研究探索教育规律的过程中,注意到了早期教育这一领域。早期教育的课题是古老的,在人们探索教育规律的初期,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早期教育的课题又是新颖的,当今世界各国竞争日益尖锐,早期教育的再开发又成为一个新的课题被各国重新提出来。在即将跨入廿一世纪的时刻,我国教育已把讲究质量与效益作为两个重要转变之一,这就不能不重视早期教育。早期教育的再探讨是十分重要与必要的事情。

人类的早期生活一个充满魅力的时期。这个早期指幼年期(3—6岁),童年期(6—12岁)、少年期(12—15岁), 即现今所指的幼儿园、中小学时期。当然,从广义上讲是应把婴儿期(0—3岁)也作为一个重要时期也列入研究,甚至可以说,作为心理发生最初标志的条件反射,最早在胎儿期就已有可能以某种形式建立。早期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有人提出,7岁以前接受的信息有70%要影响一生。 早在人们研究探讨教育规律时,就注意到了这个现象,继而提出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且,这个重要性在每个时代都被重新提起。从十七世纪始,著名的教育理论奠基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注意到,童年时期,孩子们的大脑像蜡一样柔软、湿润,所学的东西可以鲜明地印刻在上面,他说,孩子们可以迅捷地收容无穷的事物。他还发现,唯一能够持久的东西是从少年时期吸收得来的,在一个人身上,头一次的印象粘附得非常坚实。因此,他提出,“一个人最容易在少年时期去形成,除了这种年岁就不能够形成得合适。”十八世纪的杰出思想家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提出了这样的看法:“儿童时期是成长中的最主要时期。”他认为,应重视儿童,重视儿童自身发展的规律性。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根据自己长期在学前领域里的观察与实践,得出了幼儿时期是人的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阶段的看法。他认为,“人的整个未来生活,直到他将要离开人间的时刻,其根源全在于这一生命阶段,不管这未来生活是纯洁的还是污浊的,是温和的还是粗暴的,是平静的还是充满风浪的,是功绩卓著的还是无所作为的,是迟钝而优柔寡断的还是敏锐而富有创造的……他将来对父亲和母亲、家庭和兄弟姐妹的关系,对社会和人类、自然和上帝的关系,按照儿童固有的和天然的禀赋,主要取决于他在这一年龄阶段的生活方式。”因此,他认为学前教育应成为人的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在他的倡导下,幼儿园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九世纪后期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广泛进行教育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儿童发展时期是一生最重要的时期,儿童教育是人类最主要的一个问题的观点。她对心理发展敏感期问题也有所探讨。她说,在敏感期内,儿童对一定的事物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和兴趣,并且学得很快,过了这个时期,这种情况就会消失。她又说,感觉的敏感期是从出生到5岁, 语言的敏感期是从出生后8个星期至8岁;动作的敏感期是从出生到6岁左右等等。 在心理学研究领域,对于人的早期生活的影响也有相应的研究。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通过长期的精神分析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看法,“童年的早期经历对成人人格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他的这个观点被人们称为对人类心理学作出的经久不衰的贡献之一。以上的研究与论述反映了每一代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发现了早期生活对人影响的重要性这一规律,但由于受当时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多半带有经验描述的性质。

近年来,科学研究进展迅速,当代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众多学科飞跃发展,愈来越走向精确化阶段,对人的早期生活的生理与心理机制、社会环境、教育与人的身心交互关系以及内部发生机制都有了更深层次的探讨,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概括下来有这样两点:

1.生理学方面的依据。人的早期生活之所以对人的一生发生重要影响在于人的大脑发育先于身体的发育,这也是早期心理发展的重要的生理基础。

大脑是一切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无论从脑重、脑皮层结构以及脑机能的变化程度、脑电图的分析等反映大脑发育、成熟情况的一系列重要指标来看,无不显示幼儿、青少年时期的大脑发育已接近、达到成人的成熟水平。

①脑重。脑重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脑内部结构发育和成熟的情况。大脑发育优于身体发育,儿童的大脑从胚胎时期就开始发育,到出生时,其重量已达350克—400克,是成人脑重的25%,而这时,体重周占成人的5%。此后第一年内脑重增长速度最快,6个月时, 达700—800克,占成人脑重的50%,而儿童体重到10岁时才达到成人的50 %。到第一年末时,儿童脑重达到800—900克,接近成人脑重的60%,到第二年末时,儿童脑重增加到1050—115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75%, 3岁时儿童脑重已接近成人脑重。

②出生后脑的发展主要在于脑皮层结构的复杂化和脑机能的完善化。根据大脑生理学的研究,儿童大脑重量的增加并不是神经细胞大量增殖的结果,而主要是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的伸长。新生儿的大脑皮层表面较光滑,沟回很浅,构造简单,以后神经细胞突触数量和长度增加,细胞体积增大,神经纤维开始以不同方向越来越多地深入到皮层各层。与此同时,神经纤维的髓鞘化逐渐完成,神经纤维髓鞘的作用主要是保证神经兴奋沿一定的道路迅速传导。髓鞘化是脑内部成熟的重要标志,6岁末几乎所有皮层传导通路都已鞘化。

③脑电图的测量与分析从另一角度反映大脑机制的发展状况。脑电图研究结果表明,在4—20岁这个年龄阶段中, 存在两个明显的加速时期,第一次在5—6岁左右,第二次在13—14岁左右。这两个显著加速的时期使儿童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呈现“飞跃”。

总的好看,儿童时期脑的成熟水平已达到与成人相同的程度,为早期儿童心理迅速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

2.早明心理发展关键期的再认识。儿童早期心理发展关键期是与早期大脑的迅速发展相一致的。对于关键期的再认识揭示了儿童早期生活对其一生发生重要影响的根本原因。

“关键期”是心理学上的概念,又称为“敏感期”。是发展心理学家最初从对动物的研究中发现的,也称“印刻”现象。发展心理学家又把这一现象扩大到人类早期认识领域,提出,在人类个体早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获得某种能力或行为的关键时段,在这一段特定的时期,个体处于一种最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施以适宜的刺激和帮助,某些能力和行为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关键期实际上是学习的量敏感、最容易的时期。根据对于关键期的研究,关键时期大致在幼年、童年、少年时期,如2—3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4 岁前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3—6岁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期等等。

近期,学者们对关键期的本质进行了揭露,认为早期心理发展关键的本质是脑建构与分化各种信息处理系统的敏感时期。而脑的各种信息处理系统如视觉的、听觉的、言语的、运动的等,它们在功能上的复杂程度以及结构特征是与婴幼儿早期发展环境刺激的复杂性与结构性相关的。人脑的微观结构,不是生来就定型的,而是在早期接受各种刺激的过程中形成的。大脑在成熟过程中不断建构与分化的真正要素就是环境刺激。正是良好的环境与教育刺激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大脑的微观结构和整个大脑的性能。这个揭示科学地解释了早期生活对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并由此提出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上述探讨我们认为:①早期生活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已成为各时代教育家们普遍一致的看法,被认为是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②早期影响的重要性的观点是有着科学依据的,这是由生理学与心理学这些教育的基础学科之研究成果所揭示的。③早期教育在早期影响中有着重要作用,儿童智力良好发展的关键在于早期教育环境。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真正决定大多数儿童之间差异的主要不在于遗传素质,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心器官都是健全的,而在于早期的环境教育条件,即大脑敏感期外界的刺激状况,如果给予良好的生长环境与教育刺激,绝大多数儿童智力可以达到良好的表达水平,也就是“超常”的意思。用这样的观点看当今的教育,有助于在更深层次上理解与把握。

1.给每一位儿童提供上学机会。这也是普及教育的主张。通过“关键期”的学习可知,儿童智力发展取决于他们生活早期所受的环境刺激状况。因此,给每一位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是他们在成长阶段中得到正常发展所必须的基本的条件。大力普及教育,保证每一位儿童上学,是对其一生有着重要意义的。从长远角度看,这也是根本上提高主体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但是,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少数贫困地区的孩子上不了学,尤其是女童上不了学,他们正常发展的基础学习条件都满足不了,这会对他们造成终身负面影响的。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早期教育对每一位儿童正常发展的重要性,大力普及教育,克服重重困难,保证每一位儿童有基本的上学条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2.基础教育阶段必须实施素质教育。研究表明,儿童生长的早期必须生活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这样,智力才能达到良好的发展水平。由于“应试教育”只以一个模子规范学生,刺激必定是单一的,不能满足儿童身心正常发展的需求。素质教育主张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要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使学生先天遗传素质得以充分地发展,这是处于成长阶段的儿童所必须的。所以,在儿童成长时期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另一方面,素质培养必须抓紧时机及早进行。根据心理发展关键期可知,大脑处于敏感时期对于知识和行为最为敏感,学习起来最容易,学得快,记得牢。这一时期也是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就难以达到要求。如,幼儿时期是孩子的柔韧性最好的时期,如进行适当的形体训练。无疑,体形这个身体的基础素质会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再如,音乐素养也要及早培养。据教育家们研究,信息淹没孩子的情况是很少的。孩子的大脑仿佛是个黑洞,能吸收无穷尽的东西。所以,孩子能唱出旋律很复杂的歌曲是不足为奇的。但可惜的是,有些学校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或受条件的限制,音乐课不开或者不能正常开,孩子们长大再学就相当困难了。

3.早期教育有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效益。以往对于早期教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早期人才的开发上。早出人才,这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早期教育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出好人才。儿童生活的早期是一生发展中最佳时期。这时期,大脑内部仿佛把一扇扇大门打开,在良好的环境与教育刺激下,建立起了通向一生的“高速公路”,每个人今后一生的发展将沿此道路前进。过了这个时期,每扇大门将一一关闭。许多优秀人才都是在早期培养出来的。德国的网坛天才贝克尔和格拉芙是带着兜布至上网球场的,任何晚学者凭借怎样的努力也追不上这一优势。不过,运用早期教育原理培养优秀人才大多还只限于体育界与艺术界,这种观念还没有普及开来。事实上,如果早期成长时期有良好的生长环境与教育条件,绝大多数儿童可以达到“超常”水平。因此,早期教育是“出好人才”的关键,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高质量与高效益的要求。

儿童的早期生活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时期,发展也是不可逆的。因此,早期教育便显得分外地重要。我们应重视早期教育,运用早期教育原理使儿童的早期生活走上科学化轨道,使国家的人才培养再上一层楼。

标签:;  ;  ;  

再论早期教育_早期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