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工科大学生语文素质的思考_工学论文

对当代工科大学生语文素质的思考_工学论文

关于当代工科大学生汉语文素质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汉语论文,工科论文,当代论文,素质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交际的工具。语言是人类基本素质中的首要素质。一个人如果没有较高的语文水平,没有较强的语言分析、理解和表达能力,就不可能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更不可能成为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在当前全面探讨跨世纪人才的综合素质之际,深入探讨一下我国当代工科大学生的汉语文素质很有必要。

一、当代工科大学生的汉语文素质现状

当代工科大学生站在人类高度文明的巨膊上,无论是科学理论水平还是一般的人文文化,都较前人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他们的汉语文素质却相形见绌,有些令人担忧。最近,翻阅学生记者的部分文章,发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字词知识不全面。部分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字词知识,突出问题表现在:一是不能正确使用汉字,随意写白字、别字,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如把“安排”写成“按排”、把“跳舞”写成“跳午”等,有的则连常用字也时时写错。二是词汇知识掌握不全面,不能准确掌握词的意义,不能细致区分同义词间的差异,不能正确使用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行业词,不能熟练运用成语、惯用语表情达意,等等,以致表达时用语缺少变化,用词不准确,不符合语言环境、语体风格的要求。如“父亲”和“爸爸”,“父亲”多用于书面语,“爸爸”多用于口语,同是对一个人的称呼是有区别的,但很多学生常常混用。

(二)语法知识不牢固。部分学生不能牢固掌握实词、虚词的基本知识,对句子成分、句子结构一知半解,以致表达时前言不搭后语、结构混乱、层次不清。如句子成分的搭配,主、谓、宾、定、状、补间的搭配都要合理、合法、合序,部分学生却想当然,随意搭配,如“这些年,国务院尤其重视农粮收购,对价格和乱摊派等现象加以控制,对提留加以限制。”“价格”可以“控制”,而“乱摊派”不应是“控制”,却是应“制止”的,所以把“乱摊派”和“控制”搭配在一起是错误的。而这样的错误在学生文章中并不鲜见。

(三)修辞知识欠缺。大学生在中学阶段虽都学过一点修辞知识,如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格,但不系统、不深入,更缺乏实际应用,所以文章缺乏文采,表达效果不够鲜明生动。同一个意思,同一个内容,可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不同表达形式的选用可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如能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锤炼词语、调整句式、选用辞格,则能收到鲜明形象、具体生动的表达效果。这一课,大学生应及早补上。

(四)缺乏必要的逻辑、写作知识。大多数工科院校都没有开设逻辑课、写作课,所以学生在撰写论文、实验报告时不会演绎、推理,不会归纳、概括,以致表达时常常出现层次混乱、条理不清、文不对题等错误。如某生撰写的《提高大学生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文章,全文没有围绕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进行说理论证,而是分七个方面大谈特谈现代大学生的状况,这七个方面的内容又相互交叉、前后颠倒。另一篇题为《第一次——来自日照莒县东莞镇的调查报告》的文章,主题是“第一次”(据作者在文章中说这是自己人生调查的“第一次”),副题却是“来自…的调查报告”,文章内容也全是调查对象东莞镇的情况。标题不符,内容再好也白搭。

(五)不善使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表达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标点符号使用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整篇文章的结构和表情达意。部分学生在写作时顺手拈来,不考虑标点符号的作用和表达的需要,以致错误迭出。或一逗到底;或逗号、分号、句号混用一气;或不该停顿而停顿,如等字之前用顿号;或不能表示恰当的语气,问号、感叹号当用不用、不该用而乱用,如此等等。

用词准确,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和常用的应用文等,都是中学语文课的基本教学内容,而到大学时期学生尚不能自如运用,这既说明工科大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不牢固,也说明他们的汉语文素质比较低。来自其他高校的调查也说明了这一点。

1995年9月,华中理工大学组织了该校3511名新入校的专科、本科、硕士生和博士生进行了首次“中国语文测试”。测试结果,总平均分为63.9分,其中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平均分竟不及格。1996年1~2月,长沙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也组织了理工科大学生语文素质测式。唐雅玲女士在《理工科大学生需要继续学习语文——关于理工科大学生语文素质测试分析》一文中说,测试调查采用了简单随机抽样和分类随机抽样法。样本取自5所学校的12个教学班,包括大专、高中、中专三个层次,并兼顾文理科及大专一、二、三年级,共413名学生。结果,413名被测试对象人均成绩只有50.11分,“无错别字现象仅占4.08%;绝大多数学生只能组双音节词3-4个;53.3%的学生感到在众人面前说话困难;‘写作方面吃力’者,理科生比文科生人数比率高19个百分点。”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文学作品鉴赏水平较低,逻辑知识欠缺是大学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当代工科大学生的汉语文素质偏低的原因

我国的大学生都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级级读过来,都为语文知识的学习付出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考试中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是为什么还会出现语文素质偏低的情况呢?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所带来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多挣“分数”,对知识一味死记硬背,而缺乏理解和实际应用,这样很多知识只是短暂记忆,难以转化为实际能力。在理工科考生的高考语文试卷中,阅读理解题得分率一般较低。作文大多趋于格式化,得分只能是中等分数。至于那些文不对题或默写近似范文的事例并不罕见。中学教学企图使考生速成的做法,结果必然是降低了大学新生的语文素质。

(二)过早文理分科的结果。在高中阶段,我国大多数学校都是分文理科的,多数文科生数理化弱一些,理科生的语文、历史、地理弱一些,他们在学习中不是弥补不足,而是扬长避短,喜欢的功课花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学得更好;反之,不喜欢、差的功课更差。语文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花同样的时间,提高分数却最难。语文是慢功夫,短时间内难以取得较好成绩。教师明白这一点,学生也明白这一点。过早分科给中学语文教育带来的影响不可低估。尤其是对分到理工科的学生影响更大一些,特别是在临近高考的一段时间,语文几乎在为其他学科让路。这样做的结果,除了那些全面发展的优秀生外,上大学以后的发展或多或少都要受到影响,进入工科的大学生语文素质偏低就可想而知了。

(三)语文教学的脱节。中小学阶段都有语文课,并且课时有保证,学习有监督,但工科大学有语文课的却不多。学生没有了动力,也没有了压力,也就没有了学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所以随着年级递增而语文水平趋于下降是不足为怪的。根据人的遗忘规律,人所学到的知识,如果不再去学习、去加强,就会逐渐遗忘,时间愈久,遗忘的内容愈多。汉语文从知识结构上看,到高中阶段貌似学完。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学生多处于15~19岁之间,尚未形成永久性记忆。有人曾做过实验,高中阶段的教学知识,如果到大学时不沾边,到大学毕业时会有70%被遗忘。作为母语的汉语文知识又怎样呢?我们曾让大学中文系毕业且工作过一年的记者去做1997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判断错别字一题,结果令人非常失望。语文教学在大学时期有大学时期的任务,那种取消或不重视语文课教学的做法显然不妥。

(四)强化专业教育的负面影响。我国部分理工科大学,从五十年代初开始,完全仿照苏联的教育模式,重视专业教育,轻视甚至忽视人文基础教育。除必要的德育课、心理课、政治思想课和外语课外,其他均是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术知识课。但是,外语虽然也是公共基础课,却享有与专业技术课同等的待遇,在大学课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同是语言学科的汉语则恰恰相反,这是不可思议的,也是同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不相适应的。

我们即将步入21世纪。21世纪的大学生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如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较高的业务素质、健全的身心素质等。其中的业务素质,不仅是指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邻学科的知识、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因此有人说,21世纪的优秀人才必须是“文理贯通”的。这里的“文”即指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语文教育是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所以,要培养面向21世纪的跨世纪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全面人才,必须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汉语文水平。

三、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汉语文水平要从多方面入手

提高大学生的汉语文水平,不仅要巩固他们已学的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要锻炼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故而,在工科大学提高大学生的汉语文水平,必须:

(一)转变办学思想,公共基础课应包括大学语文课。要改革以往的办学模式,转变办学思想,打破文理分科的框框,从专业划分过细、文理泾渭分明的误区中走出来,走“文理贯通”、“学贯中西”之路。要有计划地进行学科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把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来开设。据悉,国家教委为推动各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已于1996年12月把华东师大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评审为大学语文课国家统编教材,使大学语文成为全日制高等学校除中文专业之外所有专业必须开设的公共必修课。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起步,但事实上它并不适合工科院校,1997年开设大学语文课的山东工业大学也没有采用这套教材,而是自编的。

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应树立系统观念,把小学、中学、大学的语文学习有机地衔接起来,构建一套完善的大学语文教学体系。

(二)明确工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工科大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素质,发展学生的专业技术特长,学生的主修课是专业技术知识。所以课程设置就应以专业技术知识的讲授为主线,把大学语文作为必要的辅修课来对待。开设大学语文课的目的,是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训练,提高学生获得信息、进行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的能力;强化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以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总之,工科的大学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成为能牢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既能做出漂亮的实验、也能写出规范的报告的高素质人才。

(三)改革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构建工科大学生的知识框架。工科的大学语文课,要切合工科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制订教学方案。既要注意学生语文知识结构的掌握,要应注意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不求系统和全面,但求实用。内容可包括五个方面:(1)语文基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标点符号,等等;(2)语文阅读与理解;(3)写作知识与科技写作;(4)科技论文鉴赏;(5)朗读、演讲与逻辑。

(四)改变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与高中生有区别,与文科大学生也有所不同。他们大都长于抽象思维,善于事实性阅读,所以对他们进行语文课教学,不能满堂灌,而要结合他们的特点,针对其弱点和不足,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法。首先要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提高学语文的积极性;其次要讲练结合,边教边练,以练促学;再次,明确目标,狠抓落实,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督促学生学习。另外,还要给学生提供论文评比、上台演讲的机会,切实锻炼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任课教师要提高汉语文水平。任课教师是学生的授业解惑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汉语文水平不高,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影响教学质量,就难以提高学生的汉语文水平。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汉语文水平,就必须加强任课教师的汉语文修养。

(六)各科教师要密切配合。工科院校专业课居多,要提高汉语文的教学效果,必须取得各科教师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因为每科教师的教学,包括表达、讲解、板书、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等,都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所以每位教师又都是语文教师,只要从我做起,从严要求,共同合作,就一定能促进学生汉语文水平的提高。

(七)建立水平测试制度。这是检测大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督促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应该把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外语学习、计算机学习同等看待,制定严格的大学语文测评制度,以促进大学语文教学、提高工科大学生的汉语文水平。现在我省实施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办法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语文素质的提高,非一日一时之功,而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既需要学校日益重视语文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更需要大学生们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不懈努力。作为跨世纪人才,大学生必须珍惜时间、珍惜机会,切实提高自己的汉语文素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在21世纪的激烈竞争中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标签:;  ;  ;  ;  ;  

对当代工科大学生语文素质的思考_工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