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初中学困生是学习无主动性、学习较为费力的学生群体,研究这一群体主要范围在初中。学困生是当今教育话题的热点,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学困生越少越好,但是不可否认这一群体是必然存在的,学生之间的差距也是必然存在的,而这也是学校和老师不断研究学困生缺乏主动学习、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如何采用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来转变及改进这一现状,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本文就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学习兴趣;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11-045-01
农村学生在升入初中这个阶段之后,学生之间的差距加大,优秀的学生学习兴趣逐渐浓厚而学习差的学生对于学习更加吃力也慢慢失去兴趣。学困生无法摸清学习的规律,无法掌握学习的内在方法而逐渐丧失了对于学习的主动性。低效率,高压力成为这类学生的最大学习隐患。为此,本文探讨并研究农村初中学困生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方式。
一、农村初中学困生的特点
(一)对学习没有兴趣
农村初中学困生的主要特点是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没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为被动和吃力,逐渐对学习反感、甚至有学生对学习出现抵抗情绪。然而,在学习中各科学习都有其内在规律,更有许多值得思考及研究的内容,学习的兴趣就在不断的摸索和探索中,而这正是吸引学生去学习去努力的原动力。然而农村初中学困生对此没有丝毫兴趣,这种负面的情绪和消极的态度会阻碍学习的发展,从而日积月累让农村学困生更加抵触学习。
(二)对于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无法掌握
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自我能动性,从而在日常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和独有的学习规律和方法,不可否认学习是有一定的天赋在其中,但是后天的努力与勤奋是最重要的。农村初中学困生在对学习的方法与规律上是欠缺的,无法很好的掌握学习重点,这也是农村初中学困生无法产生对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
(三)欠缺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学习来说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被动不良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向前发展的阻力,从而更不愿意学习,更不愿意思考。学习方面除老师的教学以外,更多的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学习做笔记,课后复习做作业,按规定时间再复习等一系列的动作,形成模式和规律,但通常初中学困生会怠惰,学习没有规律。
二、农村初中学困生的成因
农村初中学困生学习效率低,主观能动性差不是短时间造成的,往往是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结果,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
(一)个人原因: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不爱学习,不爱思考,缺乏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学习中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能力差,无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缺乏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方法的原因:一方面,教学的方法也是造成学生无法积极学习的主要原因,课程内容的生硬,教师讲解的死板,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有所不同,对于学习不好的学生冷语相对,批评指责,导致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落差,产生反感,抵抗的情绪,从而影响学习。
(三)家庭因素:家境贫寒,物质上的短缺,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无法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督促和关爱,无法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进入初中后对周边事物更加敏感,在同龄孩子中心理感知产生较大落差,无法专心学习。
三、农村初中学困生的相关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如何让农村初中学困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在教师教学中首要克服的一个障碍就是,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缺乏自信的现象。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应从主导位置变为辅助位置,让学生积极调动自身学习的动力,主动去学,主动去思考,老师引导,让每次课程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一次历练,锻炼学生思考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发表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化被动为主动。其次,教师在教学之后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从而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加自豪感,由此从根上建立学习的愿望,逐渐的提升学生的成绩。这样,不仅在课上学生主动积极的完成学习内容,而且受到表扬和称赞让他们产生了自信,更加热爱学习,为建立兴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方式多元化系统化
在建立兴趣和自信之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系统化的教授,让学生全面的掌握学习的内容和课程体系。然而目前,许多偏远地区还比较落后,教师教学水平无法跟上,教授内容还比较单一刻板,这就让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无趣而沉闷,学生学习动力就比较弱,成绩无法提高。为此,教师需要通过不同手段提高教学水平,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情境教学、互动教学等来教授课程,让学生有兴趣积极的学习,不同的科目用不同的方式,多样的系统的输出。
(三)对学生因材施教
对于老师来说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是很重要的,根据学生的优势和弱势来展开不同程度的教育,针对农村初中学困生,要让学生们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哪,教师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方法,在沟通师生情感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方式展开教学,为学生查漏补缺,让学生的优势得到发挥,劣势得到增强。
结束语
综合以上观点,农村初中学困生是学生中需要给予关爱与更多帮助的群体,因此教师更要给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帮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更要在教学当中分层次,有条理,系统化的输出教学内容。让学生慢慢建立信心,勇于成为学习的主人翁。
参考文献
[1]王成兰.浅谈如何提高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新教育.2016(8)
[2]李芳.做好学生深学习兴趣培养的几点体会.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6)
[3]周向丽.中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陕西教育.2018(4)
论文作者:肖芹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学生论文; 学困生论文; 初中论文; 农村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兴趣论文; 教师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1月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