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科学的、合理的引导和开导,使其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均衡发展,本文主要从爱心感化孩子,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学习兴趣的形成,关注留守儿童等方面来对农村家庭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 家庭 教育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父母外出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有少数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也变的更加坚强、懂事,自理能力强。父母的外地生活或多或少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他们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大学继而走进城市。然而除了经济上的些许改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长期分离,带给他们更多的恐怕还是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成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
为了改变农村家庭教育后进的局面,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及所了解到的一些家长的教育方式中觉得,要提高农村的家庭教育质量,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注重爱心感化孩子的过程
一个孩子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想当好这个老师,就必须记住古人的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家长的爱一旦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他们同样会对家长充满爱,也就会心甘情愿地听家长的话,接受家长的教育、引导。假如有一天,你听到一声“妈妈,您辛苦了!”、“爸爸,您歇会儿吧!”时,你定会感到幸福无比。
然而,家长的爱都是无私的、全面的,不仅要爱乖巧、聪明的孩子,更要疼爱顽皮的孩子。当然,家长对学生的爱,决不是溺爱、迁就和放纵,而应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之愈深,教之愈严。去年我教初一年级时,碰到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孩子家长跟我说:“你班上有一个学生看中了我孩子的玩具汽车,就偷偷藏了起来,我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他家长。”我就问他:“你为什么不说?”他说:“老师啊,你不知道,这孩子的家长脾气暴躁,我怕他打孩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知道这一情况后就找到那个孩子的家长,向他了解平时教育孩子的情况,对他那种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并告诉他只有向孩子讲清楚道理后,再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孩子才能接受,并告诉他今后要做一个诚实、品优、阳光、爱学习的好孩子。那位家长按照我说的做了,效果果然很好。这件事使那个犯错的孩子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有所提高。
二、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就要留意孩子平时的一言一行,针对孩子的年龄、心理、生理等特点,对孩子进行婉转、科学、正确的心理疏导,以孩子生活中的事、身边的事为抓手,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懂得做人的道理。这样,孩子的进步会很大,家长做起工作来也会得心应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养成教育重在培养,贵在坚持。平时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要把孩子的养成教育与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等紧密结合起来,利用空闲时间和孩子一起做些公益活动,让孩子在亲身实践中逐渐潜移默化,形成良好的习惯。作为班主任及家长的我,深知对孩子平时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次午间,我发现班上一个孩子在从食堂回教室的途中主动拾起地上的废纸,我回到教室就对全班同学说:“某某同学主动捡起地上的废纸,真是个懂事的孩子。”还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用肢体语言鼓励学生。通过这次表扬后,课间擦黑板、打扫包干区、倒垃圾等活大家都抢着干,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服务。结果,教室里越来越整洁,孩子们也越来越懂事理。
三、注重孩子良好学习兴趣的形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在民主作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人,既然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应肩负起教师的职责,要清楚孩子有着较强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随时会向父母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父母同样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这就要求父母必须阅读大量的优秀书籍、广泛涉猎各种知识,要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书本知识,对孩子所提的任何问题要有处变不惊,随机应变的能力;这样的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才会有分量,才会让孩子尊重,才会让孩子感到骄傲,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才能将知识的甘露洒向孩子的心田,才能轻而易举地去开启孩子心灵的闸门,才能用渊博的知识去拨动孩子的心弦,才能激励孩子向着科学的高峰不断登攀。孩子的求知欲是十分可贵的,但又是十分稚嫩的。作为家长,千万不能因为孩子的问题幼稚或工作繁忙挫伤孩子猎奇的心理、好问的习惯和求知的积极性,而应该积极引导和开导,全心呵护和精心照顾。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家庭教育是其中的一部分,当然也不例外,只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机结合、共同努力,共同分析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并对家庭教育适时的指导,就一定能保证农村教育的成功。
论文作者:刘新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孩子论文; 家长论文; 家庭教育论文; 父母论文; 儿童论文; 农村论文; 老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