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励对孩子的作用论文

浅谈激励对孩子的作用论文

浅谈激励对孩子的作用

刘 佳

(武昌工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5)

摘要: 现如今,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孩子们如何高质量地学习,老师们如何有效地教授,家长如何正确教导孩子,都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经过研究发现,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才能培养孩子独立而理性的人格。以激励、赏识和引导的方法教育孩子,才能教出成功的孩子。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皮格马利翁效应,从学生自身、老师、家长三个人物角色入手,浅谈激励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关键词: 激励机制 激励目标 作用 孩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一个人要建立自尊、自信和自强,别人的肯定和重视至关重要。只有自尊自信,才可能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克服和自我教育。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活、生理和安全需求外,被人尊重的心理需求即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和鼓舞是十分重要的需求。如果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像庄稼得不到阳光一样,人生的价值会枯萎荒芜。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在品德、学习、纪律、人际交往等方面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差异,而成人面对孩子的这些不同表现,主要有两种应对:肯定与否定,或者说激励与刺激。孩子与成人的双边活动,也会遇到肯定与否定、激励与刺激这两大类反应。激励是以信任、尊重、理解、赏识和宽容为原则。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耐心、细致地观察,从而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找到激励点,不断为孩子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让孩子形成“我是好学生”“我是好孩子”的感觉,进而把这种外在的激励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并进一步把这种赏识发展下去,升华到赏识自我、赏识他人。[1]

数码是基于一个由无限重复的抽象物构建的体系,在那里,原件和它的副本没有区别:模拟物则衰老与腐朽,经历时代而逐渐消失,变幻着它的声音、它的面貌、它的气味。在模拟的世界里,一张照片的翻拍照片总意味时代迁移,变得失真,有所不同;一张数码照片的数码照片则无从分辨,于是“原作”失去了意义。[1]4

一、理论来源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在生活中,当家长和学校提供了前三种需求之后,孩子们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就会扩大,成为主要的情感体验。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又可以叫做“罗森塔尔效应(Robert 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应”,其真正的含义就是“满怀期望的激励”。

对于孩子的未来,家长、老师、孩子都是未知的,但是无一例外的、人们都希望孩子有个好的未来。所以对于孩子的未来充满期望,给孩子正确的激励,有助于孩子的成长成才。

2.皮格马利翁效应

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实际形象来接受自己们,并认为自己有能力,能胜任工作。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在做每一件事时,都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其内心因对自己价值的满足而充满自信。即使其所作所为存在问题,在得到成人激励的情况下,他们也愿意改正,并能促使自己不断改进。

自我实现需求的目标是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2]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要满足这种尽量发挥自己才能的需求的人,应该已在某个时刻部分地满足了其他的需求。当然自我实现的人可能过分关注这种最高层次需求的满足,以至于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教育孩子,很多事情是要看孩子自身的喜恶,不能只根据老师或家长自己的想法要求来逼迫孩子做不想做的事情。在这一阶段,孩子的兴趣是关键,家长老师的激励是辅助。

二、激励的作用

1.老师的激励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动学生学习有两个基本动机:一个是社交互动动机,另一个是荣誉动机。[3]社会交往动机主要表现为,学生更喜欢听她最喜欢的老师的课程,为了老师而努力学习,从而得到老师的赞扬,增进感情。荣誉动机是一种更高的动机,表明人们想在社会上得到一定的地位,提高待遇。鉴于学生的心理动机,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恰当地表达出鼓励,一定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挖掘出潜能。

风俗画的创作者们基于他们对现实生活细节的关注,用特别的表现方式表现了社会习俗、生活和生产状况,给后人留下了一幅幅的名作。画里的那些场景看起来很远,远到只能通过这些记录去了解他们,但是直到现在,观赏者仍会怀着感动的心情去欣赏这些佳作,并为作品所体现出的画家对平凡无奇的日常生活的生动描绘能力所深深震撼。

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尊重是对一个人的肯定和承认。因此,尊重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原则。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所有的人都需要得到尊重,尤其是儿童,而且这种需要更加强烈。老师应该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爱的使者,应该用爱的河水灌溉学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才能促使学生产生更多的可能。

家庭是教育的一个主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它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其影响尤其重要。因此,家长对孩子实行的激励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

3)草地的重心向西南偏移,由肥西西南部移向庐江地区,是由于东北地区的草地被转化为耕地,草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而西南地区由于退耕还草政策的实施,草地得到了部分恢复;

2.家长的激励作用

要明确激励和表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在教育中注重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的知识,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而表扬则是把注意力放在学生本身,一般不太涉及孩子所做的事情。老师若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及时的表扬、热情的鼓励,则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积极性。多鼓励多表扬,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个人和集体的荣誉感,强化集体的凝聚力,同时还能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4]

[例1]The kicker moves off,but the woman goes after him,saying,“what’s your name and address?I’m going to have you prosecuted.”The man says,annoyed:“On,don’t make such a mountain out of a molehill.”She says:“I suppose you call murdering a poor little bird a molehill.”

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性格养成、目标达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母的激励是孩子发挥潜能、快速成长的金钥匙。父母根据子女的条件和特殊技能为子女制定目标,鼓励孩子为目标而奋斗,并为他们的成长注入动力。同时,父母对子女的鼓励既要注重儿童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也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也就是说要注重孩子情商的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3.孩子的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是孩子调节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学会自我激励的孩子,能够帮助提升自我表现。同时,自我激励所树立的良好形象也是其自我激励的原因。形成良性循环后,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儿童的更大进步。当然,教给孩子自我激励是一个长期的、细致的过程,需要不懈的努力。自我激励的目的不依赖于外在的欣赏,而是让孩子肯定、鼓励和赞美自己。这要求家长和老师巧妙地影响孩子的动机意识。[5]在语言表达上化被动为主动,让孩子认清自己,从而形成孩子的自我激励。

四、结语

如今,家长都在寻找各种方法希望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棍棒教育已不再适合当今教育,激励孩子,给予孩子自信和尊重,才是让孩子变得更优秀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希艳.怎样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J].家庭教育(中小学生家长),2009(2).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皮格马利翁效应、激励.[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3]艾佳.激励——孩子成长的精神动力[J].现代家教,2003(12).

[4]郭晓玲.赏识——孩子成长的动力[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8(12).

[5]艾佳.激励——孩子成长的精神动力[J].现代家教,2003(12).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349(2019)20—0220—02

[作者简介] 刘佳,武昌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孙瑶

标签:;  ;  ;  ;  ;  

浅谈激励对孩子的作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