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宪政治改革思想初探_黄遵宪论文

黄遵宪政治改革思想初探_黄遵宪论文

黄遵宪的政治改革思想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论文,政治论文,黄遵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研究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人(今梅州市),是清末维新运动中具有强烈的政治改革意识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但在研究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时,却提及不多,研究不够充分。因此,本文试就其政治思想主张作一初步探讨,祈求同仁批评指正。

一、“因民之所欲而为之”的民权思想

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曾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发生过重大的作用和广泛的影响。卢梭和孟德斯鸠的民权思想,确认人民的权利是天赋的、平等的、绝对不可转让,也不准别人剥夺,强调统治者应对人民负责,人民有权选举与撤换统治者。到19世纪中期以后,日本兴起自由民权运动,使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得到传播。当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天皇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明治功臣”,垄断了国家政权,中下层资产阶级仍无权管理国家,因此兴起一场用资产阶级法律名义“补课”的自由民权运动。此时,黄遵宪曾以参赞身份出使日本,恰逢“自由民权运动”进入高潮时期,这对他影响很大,开始接受“民权之说”,并在《日本杂事诗》中,对西方民权思想作了介绍,提出“因民之所欲而为之”的民权思想。他说:“国有大事开院议之,府县于明治十穷年始选议员以议地方事,亦略仿西法上、下议院之意,此固因民之所欲而为之。”①明确提出设立“府县会议”以顺从“民欲”的思想。他赞扬”议员初撰欣登席,元老相从偶踦闾,岂是诸公甘仗马,朝廷无阙谏无书。”②他认为“民欲”应高于一切,有左右社会前进之力,只有顺从“民欲”,国家才能安定团结;只有满足“民欲”,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黄遵宪这种“因民之所欲而为之”的思想,实际上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要求除去官商垄断,追求自由竞争;要求摆脱封建压迫,争取政治权利;要求反对西方列强经济侵略,使民族工业茁壮成长的“民欲”观。为此,他认为实现“民权”,必使“西法多民出政而君行政,权操之议院”③,即“民出政”,开设议会,建立资产阶级国家制度,才算从根本上做到“因民之所欲”。其目的是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制造舆论,这对革除陈规陋制,弘扬时代思想具有历史的奇光异彩。

二、从“尊王改制”到君主立宪的思想主张

早在日本明治维新前,资产阶级武士就以“王政复古”理论,作为向幕府封建统治夺取政权的纲领口号,并曾获得人们的支持,使日本成功地实现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黄遵宪到日本时,此种理论仍很流行:一方面认为天皇是一国之尊,万民之主,天皇权威凌驾一切,神圣不可侵犯;一方面又将中国传统的封建“大义名分”,“纲常名教”的思想,寓意其中,极力遣责“忤逆”行为。他也认为以“托古”手段,实现“王政”的理想是正统理论,这说明“王政复古”理论对黄遵宪的思想影响很大。他在《日本杂事诗》中表述了这种思想,他说:“中古之时,明君良相史不绝书。外戚颛政,霸者迭兴,源平以还,如周之东君拥虚位而已。明治元年,德川氏废,王政始复古,伟矣哉,中兴之功也!”④很明显,黄遵宪当时追慕的是日本古代的“王政”思想,认为那时天皇握权,良相辅佐,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只因后来幕府篡权,国家衰败,到明治维新实现“王政复古”,政归天皇,才有富强之端,从而肯定了其伟业之举。

基于“王政复古”论,黄遵宪提出“尊王改制”的思想。他认为“一人登高,应者云集”,使“尊王”观念深入人心,才能人心所向,巨石落谷,百川汇海,一切改制才能“震慑”四方。这种试图用资产阶级改良的方法与道路,实行政治改革的方案,确实给当时中国沉寂的思想带来生气。后来,黄遵宪出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由于受到美国共和民主制的思想影响,他将“尊王改制”的思想又进一步发展,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他在所著的《日本国志》中指出,中国应仿效日本的新官制,实行议政官、行政官、刑法官“三权分立”的“君民共主”制,以实现“君民共治天下”的理想,使中国迅速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可以说这是将日本的“君主立宪”制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的新蓝图。因此他极力推崇议会制度,认为日本的“府县会议”,是“仿于泰西,以公国是,而伸民权,意甚美也。”⑤希望中国能象日本那样兴民权、开国会、立宪法,求得资产阶级的参政权,实现变法自强的主张。认为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治乱”,使“处士横议,变封建为郡县”;“庶人议政,倡国主为共和”的理想。⑥为此,他仿行日本的“府县会议”,在中国创立“南学会”进行试验,使其成为中国的省级基层议会,并规定“凡会议议员必须半数以上临场方得开会,其所议之事,依过半之数以决可否”⑦的“改制”方案。可以看出,黄遵宪虽受时代的局限,还提不出更为具体的“改制”方案,但他的改制思想已从朦胧走向清晰,从抽象走向具体,从犹豫徘徊走向明确坚定,在思想上出现了升华和飞跃,这对中国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维新理论提供了先导、借鉴,具有重大影响。

三、“共和三世说”的进化思想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古老的封建帝国濒临灭亡的危险。为挽救危亡,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积极投入实行政治改革的实践中去。此时,黄遵宪全力投入政治斗争,1895年加入强学会,参与创办《时务报》,1897年出任湖南长宝盐法道,代理湖南按察使时,积极推行新法,创办“南学会”,宣讲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他的《南学会第一、二次讲义》就刊于《湘报》上,集中反映了他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封建之世”、“郡县之世”、“共和之世”。⑧在这里“封建之世”说,他指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其实行“世卿、世禄、世官”的世袭封建制。继之出现“郡县之世”,它包括秦至清代约二千多年的历史时期,“自秦以后,国不一国,要之可名为郡县之世”,以官僚机构统治人民。最后,他绘制了“共和之世”的美好蓝图。此社会“官民上下同心同德”,“以联合之力,群谋之益”,共谋社会之福利,“民众”不再受封建剥削和压迫,认为这是最理想的政体形式。

黄遵宪的“共和三世说”,不同于“孔子三世之变”的“三世说”;也不同于康有为根据“公羊三世说”提出的社会必由“据乱世”进入“升平世”,由“升平世”再进入“太平世”的层递进化论思想。黄遵宪的“共和三世说”,与其差异在于:其一,他突破了封建儒学的旧框框和传统旧学的局限,而更多的吸取进化论的营养,宣扬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更为直捷和坦率。他主张“民分官权”,认为中国的封建官僚制度是等级森严的家长制度,黎民百姓对统治他们的官僚胥吏“天高帝远”,敬而远之,“皆不知有朝廷”,“只知有官长”,官民之间“浸殷相怨,相谤相疑”,这势必危及国家政权。因此,他认为应该是“官”与“民”享有自由平等之权利,主张启发民智,鼓动民意,起来与官分权。这无疑是将西方民权思想披上了中国色彩,反映其民权思想的演化,已达到新的高峰。

其二,他反对“托古改制”的做法,批判国内流行的以中国“古义”解释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倾向。他认为“于外事向不措意,今既闻之矣既见之矣,犹复缘饰古义”,是一种“闻见狭陋”,对西方文化制度缺乏“深稽博考”的不实表现。由此陈述了自己的历史发展观点,使其“三世说”的进化思想更为成熟。

其三,他抛弃了“三世说”坚持“循序渐进”,“三世不可飞跃”的理论。他认为“封建、郡县、共和三世说”,从“郡县”直接跨到“共和”,虽承认要经历“君主立宪”阶段,但这并不是不可逾越的“一世”,而是一个暂时的过渡阶段。特别是黄遵宪到晚年时期,“共和之世”发展为民主共和思想,表现了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得到飞跃的发展。

黄遵宪提出的“共和之世说”的进化论思想,值得注意的是:他认为当今之世就是“弱肉强食”的竞争世界,物竞天择,进取知变者走向强盛,守旧泥古者日趋灭亡;提出必须参预“相竞而强”,“相争而富”的主张,因为在竞争中,越竞越强,越争越富。由此强调了事物的“势实相应而至,相逼而成”演变进化思想,表现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务实精神。

四、“伸自主之权”的外交思想

黄遵宪从1877年起,曾先后出任过驻日使馆参赞,美国旧金山总领事,英国伦敦使馆二等参赞和新加坡总领事,还参预处理了许多涉外事件。他的政治改革意识体现在外交上,即是坚持“伸自主之权,保公众之益”的外交思想,维护了国家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被称为中国近代杰出的外交官。

中国自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黄遵宪作为一个贫穷落后国家的外交官,又在列强推行强权外交政策的情况下,开展外交活动,显而易见是非常艰巨的。他在一份报告中曾说:“势均力敌,则口舌易于收获”。可以看出,他坚持不一味退让妥协,“彼亦无可我何”的独立自主外交原则,这在当时具有重大影响。

正因为如此,在他出使日本时,看到日本企图吞并中国的“藩属”琉球,就与何如璋同撰约有10万余字的文牍,力主反对日本吞并琉球,提出“为台湾计,今日争之患犹轻,今日弃之患更深”⑨,保护琉球的主张。可是,后来由于李鸿章等人的让步,不采纳黄遵宪、何如璋的主张,导致1879年日本吞并了琉球。1882年,黄遵宪奉使美国旧金山,他针对美国的排华政策,向美国严正质问“背条约,妨国例,且有违公法”的行为,决心“与之力争”⑩,终于抵制了美国排华的做法,取得了胜利。此后,黄遵宪又改任出使英国、新加坡,在任期间,为维护祖国利益,改善华侨地位,保护归侨合法利益,他同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大臣薛福成向清政府提请“申明新章,豁除旧禁,以护商民而广招徕”为内容的奏折。(11)这道奏折,光绪帝阅后批示“依议”。可以说这是近代史上,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一次有关华侨政策的指令。它对保护华侨合法利益,改善华侨与祖国的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影响。后来薛福成评论黄遵宪时说:“历练有识,持己谨严,接物和平,允堪胜任。”(12)这的确是对黄遵宪在外交生涯中公正的评价,至今他不仅得到海外华侨的崇敬,而且还得到国内有识之士的赏识。

总而言之,黄遵宪的政治改革思想不失为时代的精华,当然,黄遵宪的这种思想的形成是一个漫长、复杂的历程。他最初积极介绍西方政治思想,较早地向中国输入资产阶级民权思想,继而以“尊王改制”到“君主立宪”,实行以“民分官权”的共和民主制思想。他试图在探索中国的出路中,高举“经世致用”的旗帜,力主“更法改图”,寻求“富国强兵”,推进“文明开化”,“独立自主”的道路。他的可贵之处在于对其都加以改造、发展和充实,努力把它改制成为批判中国传统封建主义的理论武器,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学习西方,使中国能沿着在“相竞而强”,“相争而富”的竞争轨道上自立于世界之林。这可以说是他最后走向对资产阶级共和民主制度追求的主导思想。

从黄遵宪的思想演变过程来看,他的政治观、历史观都出现不断的自我否定,不断的向前发展的特点,是一个不断前进,不断发展过程。这无疑是走在历史时代思想潮流的前面的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所走过坎坷道路的一个缩影。

黄遵宪的思想尽管带有一定的时代局限,但仍掩饰不住其熠熠光辉,其为国为民勇于改革,不断探索的艰辛思想历程,足以启迪世人,摧人奋进,垂范后世。

注释:

①②③黄遵宪:《日本杂事诗》卷1,第6页,1897年(光绪23年)西政丛书本。

④黄遵宪:《日本杂事诗》卷1,第3页,1897年(光绪23年)西政丛书本。

⑤⑦黄遵宪:《日本国志·职官志》卷14,第36页,1898年(光绪24年)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本。

⑥黄遵宪:《人境庐诗草》卷3。

⑧黄遵宪:《南学会第一、二次讲义》,刊于《湘报》第5号。

⑨黄遵宪:《上郑钦使(藻如)禀第31号》,梅县档案馆藏。

⑩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1卷,第154页。

(11)薛福成:《请申明新豁除海禁折》(光绪19年5月16日)《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1辑第1册,第293页。

(12)《薛福成日记》第4卷(光绪16年10月20日)。

标签:;  ;  ;  ;  ;  ;  ;  ;  ;  ;  ;  

黄遵宪政治改革思想初探_黄遵宪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