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与欧元博弈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_黄金储备论文

美元与欧元博弈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_黄金储备论文

美元与欧元博弈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元论文,启示论文,人民币论文,美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美元-黄金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使美元殖民主义如虎添翼。1948-1951年的马歇尔计划,大量美元以贷款、援助等形式涌入西欧各国,促进了西欧各国经济的战后恢复和繁荣,使美元在西欧各国深入人心。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使美国深陷战争泥潭,美国国际收支恶化,黄金储备大量减少。1960年和1968年分别出现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美元信任危机。1970年美元与石油挂钩,全球的石油交易用美元计价结算。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发行不再掣肘于黄金储备,美元走上了全球殖民的进程。石油交易用美元结算成为美元霸权的基石,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霸权地位则是美元殖民全球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美元的输出和回流,美元在全世界不断循环周转,实现美元在全球配置资源和分配财富的功能。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掌控着美元之水的水龙头,负责美元的投放和回笼,利率和汇率是两件常规武器。通过美国的货物和服务进口以及海外投资形成大量的美元输出。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体量巨大,堪称金融黑洞,可以回流巨量美元,实现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各种复杂转换,还可以孕育出全新的东西。

      总部设在纽约的穆迪、标普、惠誉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通过调高或调低信用评级,引导着国际资本的流向,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

      一、欧元诞生的简要历史

      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战争使欧洲大陆生灵涂炭、满目疮痍,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和荣耀。战争给欧洲带来的灾难刻骨铭心,欧洲人意识到和平的可贵,走向联合是欧洲大多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所在。战后的欧洲面临着苏联东欧集团的军事威胁,1947年美国抛出马歇尔计划进行欧洲的恢复重建,1949年欧洲十国①与美国、加拿大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抗衡。

      欧洲一体化进程以法德煤钢联营为基础,1951年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1968年实现关税同盟,1969年提出建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1971年维尔纳计划主张十年内分三个阶段建成欧洲经济货币联盟,随后爆发的石油危机和经济危机使维尔纳计划搁浅。1979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八个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丹麦、爱尔兰、卢森堡和荷兰)建立欧洲货币体系(EMS),欧洲货币单位(ECU)“埃居”诞生。1989年西班牙加入欧洲货币体系。1990年英国也宣布加入,使欧洲货币体系扩大到十个国家。

      欧洲货币体系也没什么稀罕,读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当年庞统建议曹操以大船小船三十或五十为一排配搭,首尾以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人行马走,何惧风浪潮水。欧洲货币体系以各成员国的经济实力为权重将各成员国货币组成一篮子货币作为欧洲货币单位(ECU),各成员国货币与欧洲货币单位挂钩,各国汇率在中心汇率的2.25%范围内波动,英镑的波动幅度为6%。欧洲货币体系的好处是通过铁索连船,把众多国家的货币连到一起,增强抗风浪的能力,增强欧洲货币整体的战斗力。但“火烧赤壁”的典故告诉我们,如果其中一条船着火燃起来了,必然“火烧连环船”,造成巨大的风险。

      英国是美国在欧洲最坚实的盟友,也是美国打入欧洲的楔子。英国加入欧洲货币体系,一则大大增强欧洲货币体系抗衡美元的能力,二则使美国更加不易掌控欧洲事务。欧盟的扩大不断侵蚀北约在欧洲的影响力,英镑加入欧洲货币体系更是直接威胁到美元的世界霸权。火烧连船大戏已然上演,第一把火投向了欧洲货币体系中最破烂的船——芬兰。1992年7月,德国央行无视先前七国首脑会议对其降息的要求,悍然宣布加息,将贴现率升至8.75%。攻击芬兰的时机到来,在外汇市场上大量卖出芬兰马克,大量买进德国马克,无奈芬兰央行手中的德国马克太少,很快败下阵来。9月8日芬兰政府怅然宣布芬兰马克与德国马克脱钩,自由浮动。首战告捷之后,第二把火烧向了意大利,9月7日和9日意大利政府两次提高银行贴现率,从12%提高到15%,同时在外汇市场抛售德国马克和法国法郎,但无法挽回局势,12日意大利里拉告急,13日意大利政府不得不宣布里拉贬值,将其比价下调3.5%,而欧洲货币体系的另外10种货币将升值3.5%,这是自1987年1月12日以来欧洲货币体系比价的第一次调整。为应对危机,9月14日,德国五年来首次降息,把贴现率从8.75%下调到8.25%。但降息来得太晚了,看空和做空的大势已然形成,“空军”乘胜追击,把第三把火投向了英镑。9月15日索罗斯大肆做空英镑,英镑汇率一路狂跌,跌到2.78马克/英镑。英国政府乱了阵脚,16日清晨宣布升息2%,几个小时后又宣布再次升息3%,利率从10%提高到15%。虽然各国央行注入上百亿英镑的资金支持英镑,但已无力回天。英镑汇率继续下跌到2.64马克/英镑。9月16日晚上,英国财政大臣拉蒙特宣布英国退出欧洲货币体系。至此,英镑危机落下帷幕,欧洲一体化进程遭受重大挫折:芬兰、意大利和英国退出欧洲货币体系。后经德法不懈努力,将芬兰和意大利重新纳入欧元版图。但英国从此游离于欧元版图之外,成为美国打入欧洲的一个楔子。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1991年12月10日,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将欧共体改称欧洲联盟。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基本建成。1994年12月15日,马德里首脑会议把欧洲单一货币定名为欧元,取代埃居。1998年欧洲中央银行成立,11个欧元创始国成员为:比利时、德国、西班牙、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奥地利、葡萄牙和芬兰。1999年1月1日欧元出世,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流通。希腊于2000年加入欧元区,成为欧元区第12个成员国。斯洛文尼亚于2007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塞浦路斯、马耳他于2008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斯洛伐克于2009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爱沙尼亚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启用欧元。拉脱维亚于2014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立陶宛于2015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至此,欧元区共有19个成员国。

      二、欧元出世惨遭痛击,科索沃战争挫败欧元

      我们不妨来看一组数据:1998年世界GDP总量为311554.44亿美元,11个欧元创始国GDP总量为69112.73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22.18%,美国GDP总量为91478.14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29.36%。1998年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36324.52亿美元,11个欧元创始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2214.08亿美元,占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为30.97%,美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360.09亿美元,占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4.94%。②1998年世界黄金储备为33441吨,其中美国拥有黄金储备8137吨,占世界黄金储备的24.33%。欧元区11国总共拥有黄金储备12445吨,占世界黄金储备的37.21%。③欧元区11国在GDP总量上稍微逊色于美国,但在进出口贸易总额和黄金储备方面都比美国明显占优,欧元成为美元最具实力的挑战者,当然欧元也成了美国的眼中钉。

      作为当今霸主的美国和昔日霸主的英国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欧洲走向联合和日益强大。欧元是欧洲一体化的结晶和成果,也是欧元区国家的希望。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当时欧元兑美元的汇率为:1.1747美元=1欧元。欧元的出世对美元霸权形成巨大挑战和威胁,美国怒不可遏,忍无可忍。1999年3~6月美国联合英国在欧洲腹地发动了科索沃战争,战争一打响7000多亿美元热钱中的4000多亿立即从欧洲抽逃,其中2000多亿逃到美国,2000多亿逃到香港,想以香港为跳板,投资中国内地。1999年5月8日,美国5枚精确制导导弹,“误炸”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一周后滞留香港的2000多亿热钱悉数逃回美国。4000多亿美元回流美国,造就了美国持续9年的经济繁荣。科索沃战争狠狠地打击了欧元,欧元不断贬值,到2000年11月欧元兑美元的汇率为:0.8224美元=1欧元,欧元贬值大约30%。

      三、希腊加入欧洲货币联盟,为欧元区埋下定时炸弹

      加入欧洲货币联盟的前提是:财政赤字不得超过GDP的3%,债务总额控制在GDP的60%以下,通货膨胀率≤三个最佳成员国上年的通货膨胀率+1.5%,长期国债利率≤上述三个最佳成员国平均长期利率+2%,最近两年该国货币维持在欧洲货币体系的正常波动幅度内。当时希腊真正的预算赤字占GDP的比例高达5.2%,完全没有资格加入欧洲货币联盟。美国高盛集团帮助希腊做了一个外汇掉期,由希腊发行100亿美元(或日元和瑞士法郎)的10至15年期国债,分批上市,由高盛负责将发债所得美元兑换成欧元,债务到期时仍然由高盛将其换回美元。通过这个外汇掉期高盛向希腊优惠低息贷出10亿欧元,由于这笔钱10至15年后才用归还,不会出现在希腊当时的公共负债率统计数据中。希腊有了这笔10亿欧元的现金收入,使预算赤字账面上看起来仅为GDP的1.5%。此外,高盛还为希腊量身定做了多种敛财却不会使负债率上升的方法。高盛提供这些服务和借贷从希腊拿走了3亿欧元的佣金。希腊也得以蒙混过关,于2001年1月1日成为欧洲货币联盟第12个成员国。这里有美国有意为之的嫌疑,把希腊这个害群之马硬是塞进了欧元区,为欧元区埋下了一枚定时炸弹,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引爆。高盛为了防止自己的投资打水漂,向德国一家银行购买了20年期10亿欧元的CDS信用违约互换保险,以便债务出现支付问题时由承保方补足亏空。

      四、欧元走强,美元走弱,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科索沃战争使欧洲经济和欧元经历了短期下挫之后,欧洲经济逐渐恢复元气,欧元也重拾升值的征途。欧元的出世受到了世人的追捧,1999年伊朗宣称准备采用石油欧元进行计价,欧元汇率随即上涨,看到没有后续的实质性利好兑现,欧元继续下跌。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2001年美国安然财务造假丑闻、2001年“9·11”恐怖袭击美国,一连串的事件,狠狠打击了投资者对美国的信心。2000年流入美国的国际资本为10670.16亿美元,2001年流入美国的国际资本下降到7873.21亿美元,美国的国际资本流入减少了2796.95亿美元。美国经济增长率也从2000年的4.11%下滑到2001年的0.98%。面对欧元的挑战和竞争以及国际资本流入的减少,拉拢具有巨额外汇储备的中国成为美国的国家战略,中国15年的艰难复关和入世谈判于2001年11月10日在美国首肯下终于修成正果。美国心里清楚,拉拢并绑架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才能挫败欧元。

      2000年11月萨达姆执政时期,伊拉克将石油销售改用欧元计价和结算,欧元汇率随即上升。伊拉克撼动了石油美元计价结算机制,严重地激怒了美国。2003年3月,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彻底摧毁了萨达姆政权。2003年6月,伊拉克的石油销售恢复用美元结算,欧元汇率随即下挫。1999年欧元问世后,伊朗就宣称准备采用石油欧元进行计价。2002年伊朗被美国定义为“邪恶轴心国”。2006年3月,伊朗建立以欧元计价和结算的石油交易所。受此重大利好消息的鼓舞欧元汇率继续一路走高。美国对伊朗恨之入骨,2008年美国布什政府曾准备对伊朗动武,鉴于欧盟、俄罗斯和中国在伊朗介入太深及其他一些原因,美国始终没能诉诸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但是美国一直对伊朗实施制裁,针对伊核问题不断制造麻烦。

      欧元虽然历遭磨难,一路遭到美国的围追堵截,有短暂的汇率下跌,但却不改一路走强的坚定步伐。欧元汇率从2001年6月的0.8532美元/欧元,一路上升到2008年7月的1.577美元/欧元,欧元对美元累计升值84.83%。随着欧元走强,世界外汇储备中欧元占比也从1999年的17.90%上升到2008年的26.21%,上升了8.31%。世界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却不断下降,从1999年的71.01%下降到2008年的63.77%,下降了7.24%。④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美国经济增长率下滑到1.76%,随着次贷危机的影响扩大,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率-0.30%,2009年美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恶化为-2.76%。美国的国际资本净流入也从2008年的7635.19亿美元,迅速恶化到2009年的1861.46亿美元。情况十分紧急,美国需要大量的国际资本回流以挽救美国经济。美国先前在欧元区埋下的定时炸弹可以引爆了。2009年12月8日,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12月16日,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下调至BBB+。12月22日,穆迪将希腊主权评级从A1下调至A2,评级展望为负面。希腊债务危机爆发,进而引发欧洲债务危机。欧债危机的全面爆发,有效地促进了国际资本向美国回流。2010年美国国际资本净流入回升到4228.96亿美元,解了美国燃眉之急,美国经济增长率也由负转正,实现2.51%的经济增长。2011年美国国际资本净流入4807.53亿美元,2012年美国国际资本净流入4483.13亿美元,2013年美国国际资本净流入下滑到3980.44亿美元,2014年美国国际资本净流入继续下滑到只有1852.76亿美元。

      五、欧元携黄金以令美元,美国做空黄金,挫败欧元

      2001年世界黄金储备为32878.08吨,其中美国拥有黄金储备8149.05吨,占世界黄金储备的24.79%。欧元区12国总共拥有黄金储备11732.75吨,占世界黄金储备的35.69%。⑤欧元区凭借着比美国多出3583.70吨的黄金储备,携黄金以令美元。

      2001年1月黄金价格为264.5美元/盎司。2001年“9·11”恐怖袭击,10月7日美英两国以反恐为名发动了阿富汗战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美国新经济异军突起,新经济泡沫越吹越大,2000年3月纳斯达克指数创下5132点的历史高位,随后新经济泡沫破灭,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一路暴跌,到了2002年10月纳斯达克指数跌到1108点,大约两年半的时间纳斯达克指数跌去了78%。人们的避险需求使黄金受到追捧,黄金价格不断走高。

      2003年2月美元启动贬值周期,当时美元指数为123.54,到了2008年7月美元指数贬值到98.87,美元累计贬值19.97%。由于世界黄金价格是用美元计价的,所以,美元贬值往往对应的是黄金升值。2008年2月黄金价格涨到了971.5美元/盎司。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2008年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面对国际资本大量流出,美国需要美元回流以解燃眉之急。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美国暂时实行了美元升值的策略以吸引国际资本回流,随着美元升值,黄金价格回落。

      考虑到巨额的经常项目逆差,2009年2月以后,美元继续它的贬值周期,以提振美国的出口,缩减经常项目逆差。金融危机之后,深谙危机经济学的伯南克立即推出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2010年继续推出第二轮和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2012年底又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随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行,美元不断贬值,2011年7月美元指数贬值到92.40,经过短暂的回升之后,美元继续完成它的贬值周期,到2013年4月美元指数贬值到91.95。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也从2006年的8067.26亿美元,减少到2013年的3767.60亿美元。黄金价格也于2011年8月达到1813.5美元/盎司的历史高位,2012年9月达到1776美元/盎司的历史次高位。

      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深化,人们感觉到持有黄金才能自保。2013年德国决定2020年前取回存放在海外的674吨黄金储备,德国的决定拉开了欧洲国家让“黄金回家”的序幕。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荷兰、比利时、奥地利等欧洲国家都加入到让黄金回家的行列。这么多的欧洲国家想要黄金回家,更加激起人们对欧洲经济和欧元的担忧。做空欧元、做空黄金的时机来临了。彻底挫败欧元、挫败黄金,才能赢得人们对美元的追捧。

      美联储是世界黄金清算中心,各国央行的黄金储备大部分存放于美联储。得天独厚的条件使美联储最便于开展黄金租赁业务,华尔街的大佬们可以方便地租赁到巨量黄金用于做空,然后再用很低的价格购入黄金进行偿还。既打压了黄金价格,又可以从中渔利。2013年3月19~20日,美联储召开议息会议,讨论年中退出QE的事情,会议纪要提前泄露给了高盛集团、巴克莱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集团、瑞银集团、对冲基金King Street Capital Management和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凯雷集团等。4月8日索罗斯唱空黄金,认为黄金作为避险投资的地位已经遭到破坏。4月10日高盛下调黄金目标价至1450美元/盎司,建议投资者做空黄金。4月12日纽约黄金期货市场开市即迎来340万盎司(大约96.39吨)黄金的空单,两个小时之后迎来更大规模的抛售,30分钟内卖出1000万盎司(大约283.5吨)黄金。黄金价格暴跌,激发起世界各地人们的抢金热潮。尤其是爱好黄金的中国大妈,在五一小长假期间抢金异常火爆,据说此次暴跌,中国大妈共买进300吨实物黄金。如此强劲的购买力,使黄金价格反弹,是华尔街大佬们始料未及的。开弓没有回头箭,美国执意做空黄金的主意已决,以高盛为代表的华尔街的大佬们重新调整策略之后继续做空黄金,可怜中国大妈套在了山腰。到2015年7月黄金价格已经跌到1098.4美元/盎司。

      2013年4月通过打压黄金美元启动升值周期,美元指数从91.95开始上升,到2015年8月美元指数上升到103.35。欧元兑美元汇率从2014年3月的1.38美元/欧元,下跌到2015年4月的1.08美元/欧元,欧元贬值22%。

      六、借乌克兰危机使俄欧两败俱伤,做空石油削弱俄罗斯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主导的北约加大了东扩的步伐,不断吸收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加强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存在。德法主导的欧盟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东扩,欧元区的版图不断扩大。北约与欧盟对欧洲的争夺愈演愈烈,显然在军事与经济之争中,北约占了上风。

      欧洲历来是世界油气消费中心,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和西班牙都是石油消费大国,而欧洲的石油资源仅局限在挪威、英国、丹麦和罗马尼亚等少数几个国家。欧洲的石油、天然气供应主要来自俄罗斯和中东。

      1998年12月,欧元问世前夕,世界原油价格仅为10.41美元/桶。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受到世人追捧。伊朗宣称准备采用石油欧元计价结算。2000年11月萨达姆直接将伊拉克石油销售改用欧元计价结算。石油欧元动了石油美元的奶酪,维护石油美元计价结算成为美国的国家战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伊拉克石油销售恢复用美元结算。中东的战乱推高了原油价格,2008年7月世界原油价格涨到132.5美元/桶。随着6月份经济数据的出炉,投资者对美国经济不确定性的担忧升级,油价开始暴跌,2008年12月世界原油价格跌到41.5美元/桶。经过短暂的暴跌之后,原油价格继续上涨,而且长期维持在高位,2012年3月世界原油价格涨到117.8美元/桶。随着原油价格暴涨,全世界对美元的需求必然暴涨,为了买到石油,人们必须首先挣到美元。有了这些好处,再加上新能源革命使美国能源多元化,已经减少了对中东石油的依赖。高油价对欧洲和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大,正好可以借此削弱欧洲和中国经济,这是美国所乐于见到的。

      令美国没想到的是俄罗斯在高油价中迅速崛起,俄罗斯经济结构单一,经济收入主要依赖石油、天然气以及石油制品出口。高油价削弱欧洲经济的同时却使得俄罗斯迅速强大起来,2009年俄罗斯已经取代沙特成为世界最大原油生产国。美国想要借俄罗斯之手打击欧洲,同时达到削弱欧洲和挫败俄罗斯的目的,以收渔翁之利。

      2004年欧盟东扩之后,乌克兰成了欧盟新邻居。美欧在乌克兰上演“橙色革命”,积极培植反俄亲欧势力。2013年11月乌克兰亲俄派总统亚努科维奇中止和欧盟签署政治和自由贸易协议。美国趁机点燃乌克兰国内亲俄和亲欧两派的政治斗争,乌克兰危机爆发。乌克兰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又是俄罗斯南下进入黑海的战略通道,还是天然气输往欧洲的咽喉。危机中普京抢先一步,于2014年3月通过全民公投实现克里米亚脱乌入俄,把克里米亚纳入俄罗斯的版图。在之后美欧对俄罗斯的制裁和反制裁中使欧盟和俄罗斯两败俱伤。通过渲染俄罗斯对欧洲的军事威胁,加强美国主导的北约在欧洲的存在,显然北约与欧盟欧洲之争,美国占了上风。

      美国借俄罗斯之手把欧盟削弱了,增强了北约在欧洲的存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国家的蛮横干涉使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国长期陷入内乱,IS伊斯里兰国恐怖组织日益发展壮大。难民为躲避战火,大量涌入欧洲国家,给欧洲国家带来了难民危机和此起彼伏的恐怖袭击。难民危机和恐怖袭击使欧洲更是雪上加霜。

      为了彻底打垮俄罗斯,美国动用了石油武器。2014年6月世界原油价格还在108.37美元/桶。为了削弱俄罗斯,美国联手沙特做空石油,2015年1月世界原油价格已跌到47.45美元/桶。为缓解乌克兰危机和石油危机所带来的压力,2015年9月俄罗斯出兵叙利亚,对IS伊斯兰国恐怖组织展开空袭。俄罗斯在叙利亚的空袭卓有成效,为俄罗斯赢得了谈判的筹码,2016年2月美国与俄罗斯促成叙利亚停火协议。

      七、美欧博弈反映出的欧元缺陷及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欧元与生俱来就有先天缺陷,那就是欧元区国家只是经济联盟,而不是政治联盟。虽然有统一的货币,但欧元区国家发展参差不齐,每个国家有独立的财政和不同的政治经济诉求,导致有难不能同担,有福不能共享。这样欧元在与美元的竞争中,很容易被分化瓦解,败下阵来。另外,作为世界第二大货币,没有统一的欧元债券,没有发达的欧元输出和回流的机制,注定了欧元只能主要作为一种区域性货币,而无法成为像美元一样的世界货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中的使用与日俱增。欧元与美元之争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趁势而上,积极扩大人民币的国际使用,与条件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积极开展双边本币互换,便利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融资活动,使人民币的使用深入世界人民的心。

      依托“一带一路”战略,设立丝路基金,重点在“一带一路”中寻找投资机会并提供融资服务。2015年中国发起筹建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作为最大股东,出资500亿美元。2015年12月2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共有57个创始成员国。时机成熟的时候还可以考虑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倡议筹建“亚洲金融合作协会”,愿与各方合作完善亚洲金融市场建设,共同避免再次发生大规模地区金融动荡。

      丝路基金、亚投行、亚金协等金融组织和协会的成立,将为亚欧非的大融合、大发展和大繁荣提供融资支持,将有力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另外,还要积极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机构到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外币债券,发展壮大人民币债券市场。建立起体量巨大、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人民币债券市场用以吸纳、回流人民币国际资本,使其成为人民币资本输出和回流的枢纽。

      政治军事上2012年美国重返亚太,加强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制造中国南海的紧张局势,直接威胁到中国海上的能源安全,中国传统的经过马六甲海峡一线的海上能源通道面临严重威胁。东北亚、东亚、东南亚、中国南海不再平静,美国企图以此扼制中国的发展。东北亚经济合作由中日韩三家压缩为中韩经济合作,朝鲜核问题及美国意欲在韩国布置萨德反导系统问题进一步威胁到中韩经济合作。坚决捍卫中国南海主权,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打造强大的海军、陆军、空军和天军,形成海、陆、空、天以及东、西、南、北、中五大战区的高效一体联合作战能力。强大的军事将为中国的和平发展长期保驾护航,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最强有力的保障。在美元与欧元博弈的历史经验借鉴下,本文得出了具体以下几点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启示。

      第一,确保经济发展的平稳健康,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与基础条件。从美元与欧元的博弈经济历史可以看出,无论是美元还是欧元,其国际化过程需都具备了国家实体坚实的经济基础,以进一步带来货币的国际化。只有当某国的经济实力与发展规模超越了一定值时,其货币才能够被国际市场所认可,才能被国际市场所选择。因此,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势必需要夯实国内经济基础,促进国内经济实力的发展壮大以及经济规模的提升,强大国家的经济实力。

      第二,确保币值的稳定性是人民币国际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核心。美元和欧元的博弈过程证实了币值的稳定性对于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性。如果某国的货币通货膨胀严重或汇率变化频繁,将会扭曲货币自身的名义价值,提高得到其实际价值的信息交流成本,会带来货币使用成本的提升,进而带来其货币交易价值与贮藏价值的扭曲。特别对于处于国际化初期的货币来说,如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的物价平稳健康,以及国际市场上中国汇率的平稳,有利于降低人民币的汇率风险,促进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

      第三,促进人们币的国际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当今世界,美元仍然是占据主要地位的第一大国际货币,以人民币的力量难以冲破其主导优势壁垒,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十分困难。所以,要积极实现人民币的区域化,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首先实现人民币的区域化,再逐渐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通过开展与孟中印缅、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结算与货币合作,提升人民币的区域地位。进一步凭借“一带一路”战略中亚投行等金融平台的延伸与发展,推动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进一步使用,进而从人民币区域化走向人民币国际化。

      第四,立足当下,把握时代机遇,大力建设人民币超主权国际货币的制度安排。美元的国际化是在二战欧洲经济萧条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下的美元世界货币体系与之后的美元与石油挂钩发展而来的美元世界货币体系,如今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矛盾激化,问题凸显,对于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要求进一步扩大,世界需要建立多元化的世界货币体系。中国应抓住时代机遇,积极参加到多元货币国际化的浪潮中,实施构建超主权国际货币制度改革机制,并竭力在多元货币国际化的历史大趋势下占据一席之地。

      ①欧洲10国包括: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

      ②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数据库。

      ③数据来源于世界黄金协会。1998年11个欧元创始国总共拥有黄金储备12445吨,11国黄金储备拥有量分别如下:比利时296吨、德国3701吨、西班牙608吨、法国3184吨、爱尔兰14吨、意大利2593吨、卢森堡10吨、荷兰1052吨、奥地利300吨、葡萄牙625吨、芬兰62吨。

      ④数据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⑤数据来源于世界黄金协会。2001年欧元区12个成员国总共拥有黄金储备11732.75吨,12个成员国黄金储备拥有量分别如下:比利时258.06吨、德国3456.56吨、西班牙523.44吨、法国3024.63吨、爱尔兰5.47吨、意大利2451.84吨、卢森堡2.36吨、荷兰884.51吨、奥地利347.49吨、葡萄牙606.73吨、芬兰49.05吨、希腊122.61吨。

标签:;  ;  ;  ;  ;  ;  ;  ;  ;  ;  ;  ;  ;  ;  ;  ;  ;  

美元与欧元博弈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_黄金储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