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港经济新动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新动向论文,近期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正面信息
亚洲金融风暴即将两年了,虽然至今尚无人敢作断语:它已完全过去。但近来在亚太区内确实可以听到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困境已到谷底乃至已走向复苏的说法。这是有一些经济数据作为依据的:亚洲许多地方的股市上扬了,货币稳定了,外汇储备增加了。泰国有了转机,韩国更受人称道,好像复苏得较好。
说到香港,近日同样洋溢着这种气氛。
股市上升了。3月之后,恒生指数稳在万点之上;到4月初,是万一点之上;4月中,升上万二点,下旬则破了万三点;5月初,在13500 点徘徊。这是亚洲金融风暴1997年10月股灾时的水平,是19个月来的最高水平,比之1998年8月的最低点6600,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因为升了一倍。当然还会有反复,难说已是稳定的走势。
楼市稳定了。在风暴中,楼价大幅调整,至少下降了5成左右。 今年以来,楼价渐趋稳定,一般楼价回升了一成。一方面,说明这一年多来的调整和政府相继采取的措施发生了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香港市民手中还拥有资金和财富,提高生活、安居置业仍是人们追求的目标。4月20日,暂停9个月的卖地恢复了,出售的3 幅住宅用地虽然面积不大,金额亦不巨大,但从竞买热烈,并都以比预期为高的价格出售的情况看,毕竟也有一些信号性的作用。3幅地共为政府库房带来14.9 亿港元的收入。
外资来港继续增加,从股市上升已可看到这个迹象。特区工业署所作的《1998年海外公司驻香港地区代表调查》显示,截至1998年6月,海外公司在港设立地区总部共819间,地区办事处1630间。过去18 个月内,净增的公司地区总部为54间,净增的公司地区办事处为99间。
旅游上升了。香港旅协的4 月份最新公布说:3 月份访港游客总数861437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12.4%,这也是第9 个月取得的稳健增长。3月份香港酒店平均入住率为81%,高于去年同期的73%。
4月30日香港银行公会宣布减息0.25厘, 这是今年之内的第三次减息,也是1998年4月开始从10.25%减为10%之后的第八次,现在最优惠利率是8.25%,还算不低,但减息多次毕竟使经济多些活络的因素。
香港一些政治经济研究机构所作的调查表明,香港经济信心指标的各项指数都上升了。经济趋稳趋活,因此香港经济“已到谷底”,“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等说法不断出现。 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格林斯潘5月6 日在联邦储备银行芝加哥年会上也说了这样一句话:“香港相信已经见底”,不过,他未进一步解释他这一看法的理由。
负面数据
然而,以上只是说了好的一面。既然经济现象本身错综复杂,正反因素和数据并存,要找什么资料,俯拾皆是,更何况亚洲金融风暴时间长,破坏力大,后遗症严重,绝非一朝一夕三月半载可以空言复苏的。
事实上,失业率从去年12月至2月的6%又升了,今年1至3月是6.2%,即再升0.2个百分点,失业人数达21.4万人以上。3月份综合消费指数为-2.6%,又比2月份的-1.7%下降了0.9个百分点。通货紧缩,许多商品价格下降了,但消费依旧疲软。特区政府本财政年度为纾民之困,退税10%,赶在复活节长假期前退税支票发到机构和个人手上,但对于刺激消费并未起显著作用,许多人还是先把钱存放起来。政府公布的2月份零售业总销货值较去年同期下跌。而3月份香港整体出口货值、 转口货值、港产品出口货值、进口货值都比去年同期下降。首季整体出口货值下跌9%,进口货值下跌13.8%,这更使人忧虑, 因为对外贸易是香港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
因此,就总体来说,经济困难仍未得到很好缓解。即使股市上升,本身因未获得基本经济因素如公司业绩的支持,这就难怪时常有人提醒泡沫因素,香港经济的开放性本来就是为外资自己进出有利提供方便之门的。上落调整和摆动,尤其下降,似难避免。加上香港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也远远未到稳定复苏的阶段,因此对于近期香港经济的新动态和一些稳定的表现,多数人持较为审慎的态度,不会盲目乐观。普遍认为:下半年才会有所复苏,今年仍会是负增长,如果周围环境再向好转,这就会对香港解困和走向复苏有更大的帮助。在这当中,港人的信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三大问题
在认识、了解和分析香港近期经济发展动向时,有三个重要问题必须予以考虑和关注。谁要是阅读香港报刊、注意香港媒体报道、关心香港信息,都一定不会不看到、听到这三个问题。
数码港:自从经受亚洲金融风暴冲击,香港进入经济调整期以来,关于香港经济的新定位、新优势、新经济增长点的思考越来越深入了。香港政府、香港社会和各界经过反思,已得出许多经验和教训。其中之一是香港要发展创新科技、高科技、高增值工业,这点笔者在本刊已作了报道。
在香港发展资讯工业中,建数码港就是一个具体的建议。由李泽楷主持的香港盈科集团建议在香港岛西南建数码港,得到香港政府的支持。这是近几个月来香港各界议论的题目。由于建数码港本身是一种科学园区方式,其中也包括了基建和地产发展计划,所以各方面反应强烈。李泽楷5月初买股上市,将把得信佳集团易名为盈科数码动力公司, 得信佳股价立即狂升。这反映出香港市面对科技股的憧憬,对香港发展高科技的支持。
数码港之议只是极其早期的阶段,各方关系的平衡协调,人才资金技术问题的解决,都有大量工作要做。但正如行政长官董建华5月6日在立法会答问时所说的:对发展高科技的前景经大概一年左右的努力,比较有信心。“数码港带来的热潮,亦证明不单只香港,全世界各地看香港,亦觉得香港在资讯科技的发展有前途。”
居留权:近期香港社会议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终审法院1月29 日就居留权所作的判决将会给香港带来的影响问题了。4月28日, 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向立法会报告了终审法院判决的结果。她说,“根据4 月中的调查结果所得,因为终审法院的裁决而享有居留权的内地人士达167.5 万人。”其中第一代为69.2万人,第二代为98.3万人。167.5 万人要在10年之内先后进入香港!这对香港“会构成非常沉重,甚至可能是无可能承担的负担”。这不但是保安局的看法,也是广大香港市民所同意和担心的。这个报告在香港社会引发的反应,可以用“爆炸性的”来形容。此种议论几乎天天有,到处有,各种意见,各式方案,沸沸扬扬,牵涉到社会、政治、经济、福利、文化等所有方面。
政务司长陈方安生5月6日,在北京向中央政府反映了香港各界的意见。5月6日,特区政府向立法会提交《终院对居留权事宜的裁决:服务评估》文件,具体列明167万人来港的额外需求和成本,包括房屋、 教育、医疗医院服务、基本健康服务、福利社会保障、家庭及儿童福利、老人服务、青少年福利服务、康复服务、就业辅导服务、职业训练、再培训、运输各个方面。总的说来,未来10年非经常开支总额将达7100亿港元,额外使用6000公顷土地。港府各部门高官和负责人在立法会内务会议上对此一一作出简报。
5月6日下午,行政长官董建华亲自来到立法会就居留权等问题发表谈话,接受了25位议员的质询。董建华向香港市民保证:“特区政府将会按照《基本法》,以及香港的长远利益,果断、彻底和尽快地解决这问题。”他说:“中央政府一向全力支持香港的繁荣和安定。我深信有关居港权的问题会得到解决,并且‘一国两制’,将一如既往,全面得到落实。”
现在,香港各界正在积极提意见,谋求妥善解决这个问题。董建华已推迟原定5月8日出访加、美两国之行,留在香港及时听取意见,寻求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入世贸:如果说,近期香港议论最多而事件影响较大的居留权问题在大多数港人心中引起更多的是种种忧虑,至少是弊大于利;那么,另一件大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景的明朗化,则是在香港引起一番普遍的高兴、欣慰情绪,至少是感到利大大地大于弊,人们认为必须紧握新机遇,面对新挑战做好积极准备,努力提高竞争力。
朱镕基总理4月美、 加访问的一个重要议题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的谈判。现在看来,和美国谈了95%,和加拿大谈了99%,拖延13年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前景已趋明朗。消息传来,香港各界欢欣鼓舞,既为祖国有机会解决入世贸问题感到高兴,认为中国需要世贸,世贸也需要中国;中国入世贸对中国有利,也对美国有利;还为中国的信心、决心,20年改革开放建设所提供和积累的地位和实力感到鼓舞,中国是作出“让步”的,但中国是从中国的短期和长期利益,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出发全面周到考虑问题,中国是有充分的考量和准备的。
现在,是香港如何紧握这个商机的问题了。不论中国内地降低关税、取消限制、开放市场、扩大投资、增加进出口、开放金融、服务贸易、发展高科技、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多元化多角化……各个方面都给香港提供了商机,其中许多产业许多项目,都正是香港的拿手好戏。而中国加入世贸后,香港仍然可以很好发挥桥梁、桥头堡作用并从中受益。
行政长官董建华已指定财政司司长曾荫权主持一个专门小组负责研究中国内地入世贸给予香港的商机,如何采取积极措施,迎接新的挑战。香港经济界则秣马厉兵,跃跃欲试,希望近水楼台,捷足先登。
应该说,在这场议论和应战中,也出现了似乎香港在中国内地入世贸问题上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观点,这自然不够全面。不说从来利害相因同生,凡事都要付代价:就说今天中国要进世贸的形势,已充分说明:世界变了——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金融自由化、资讯科技电子化的世界;中国变了——这是经历13年艰苦谈判并已作出了种种准备、本身实力也已改变的中国;香港变了——这是经过亚洲金融风暴后处于最困难调整期,已作了反思的香港。因此人们认为,不能盲目乐观,在强手、强敌如林,各国和地区纷纷要走入中国内地市场,而中国内地要更好融入国际经济社会的时刻,关键在于香港能否提高竞争力,练就一身真本领。而香港能与内地开展更好的经济合作关系,对香港、对中国内地乃至对世界都是大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