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宫外孕保守治疗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卢琴,王芳

(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中心医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22)

【摘要】目的:探究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宫外孕保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73例宫外孕患者,按照患者住院的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7例、36例。观察组通过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对照组通过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22%、1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外孕经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同时治疗安全、可靠,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关键词】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宫外孕;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8-0101-02

宫外孕,属于临床妇产科比较多发的急腹症,这类病症若没有在第一时间诊治,易于使得患者发生腹腔出血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构成直接的威胁[1]。宫外孕,即为受精卵没有于子宫体腔着床,这类病症也可以叫做异位妊娠。绝大部分患者多产生于输卵管位置,且当前这类病症呈上升的趋势不断发展,这对于患者的生育功能无疑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超声影像学检查、腹腔镜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未破型输卵管性妊娠早期诊断率,而保守治疗也逐渐成为了治疗宫外孕的方法,现实行具体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73例宫外孕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36例。观察组年龄范围20~34岁,平均(27.6±2.2)岁;停经时间32~60d,平均(46.5±4.3)d。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宫颈妊娠和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各23例、5例、4例、2例、3例。对照组年龄范围22~34岁,平均(28.4±2.3)岁;停经时间30~64d,平均(47.8±4.5)d。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宫颈妊娠和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各21例、4例、5例、3例、3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通过甲氨蝶呤(生产厂家: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120)治疗,每日1次,每次给予50mg实行肌内注射治疗,治疗时间为5d。治疗第3d、5d,对两组患者血β-HCG浓度实行检查。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之上,采取米非司酮(生产厂家: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633)治疗,每日2次,每次给予50mg经口服的方式治疗,连续治疗5d。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严格的观察、比较。

1.4 疗效评判标准

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变,对两组临床疗效实行评判。

治愈:血β-HCG检查的浓度降低到正常的范围,同时B超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异位妊娠包块全部消除/显著改善、缩小,临床症状、体征消除。

无效:血β-HCG检查的浓度提升,且B超影像学检查结果表明,异位妊娠包块增大,临床症状、体征反复发作,出现内出血征象。

1.5 统计学的处理

本文中的数据均经过SPSS 12.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计数资料以率(%)为单位,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之间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

观察组的治愈率94.59%,对照组的治愈率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中,头晕、呕吐、白细胞降低、腹泻病例各2例、1例、2例、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2%(6/37);对照组中,头晕、呕吐、白细胞降低、皮疹和肝功能异常病例各1例、2例、1例、2例、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4%(7/36),P>0.05。

3.讨论

宫外孕,主要因为受精卵于宫腔外着床,而产生的妇产科急腹症,亦为导致孕产妇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2]。90%左右的宫外孕患者,均发生于输卵管位置,且绝大多数患者均为流产型,没出血量较低。以往,临床方面多通过手术的方式,切除患者患侧输卵管,进而使得术后患者容易发生输卵管梗阻情况。当前,医疗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完善,大部分输卵管妊娠患者于破裂前,均能够获得准确的诊断,这对于宫外孕患者实行保守治疗非常有利[3]。

本次研究,经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其中甲氨蝶呤,为抗代谢类药物,这类药物对于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效果较强。同时,能够将二氢叶酸还原成生活的活性(四氢叶酸)实行阻断,有效的抑制了嘌呤、嘧啶的横撑。其对于DNA和RNA、蛋白质合成的感染作用也非常理想,进而使得胚胎对细胞增生实行滋养,对破坏绒毛实行抑制,进而使得胚胎组织停止发育,坏死脱落吸收。与此同时,甲氨蝶呤对胚胎的杀灭效果也比较安全,可在不对输卵管壁组织构成破坏的前提下,不感染输卵管壁恢复情况,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4]。而米非司酮,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能够将孕酮受体所致的蜕膜组织变形和水肿、坏死部分,实行充分的阻断,从而能促使蜕膜、绒毛板完全分开,排除胚胎游离组织。其对于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也非常理想,不会产生全身毒副作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临床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宫外孕经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治疗效果较好,且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经甲氨蝶呤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林红光.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4(17):157-158.

[2]唐湘萍.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9):4373-4374.

[3]刘丹.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宫外孕并发症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8):4111—4113.

[4]尔晓璐,杜洁.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4,20(2):313-315.

论文作者:卢琴,王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8

标签:;  ;  ;  ;  ;  ;  ;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宫外孕保守治疗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卢琴,王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