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语用学解构下《海的女儿》及其语用导正之探索
邓 欢
(集美大学 诚毅学院人文科学系,福建 厦门 361009)
摘 要: 运用批评语用学理论解构《海的女儿》,分析文本中不良蛊惑性的表情类言语行为,探讨压制女性的男权语用预设,指出文本隐藏的社会心理对男尊女卑社会习俗的顺应, 女性所做出的选择与现实综合语境的最佳关联,以及多模态意图设定男权社会中女性固定模式的社会交际目的。探索打破单向、封闭、强势型的三维文学语用施为模式,构建交互、开放、商讨型的多维语用沟通模式,以期引导未成年读者形成批判阅读能力,规避文本中的不良语用影响。
关键词: 《海的女儿》;语用解构;多维模式
1993年Mey提出批评语用学的概念,指出要探明隐藏在语言表象背后的语言目的,需要了解“语言使用者”[1],因为“谁的语言”体现出的就是谁的思想。Meyer认为,批评语用学应当揭露社会语境中语言使用背后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等,揭示语言使用背后的权力干预及社会偏见等问题[2]。童话作为民间传说的文本篇章载体,反映了人们的基本意识形态。研究表明,许多经典童话都有男权文化的烙印,在实质上体现了男权文化的意识形态,传达了男权文化社会中所期待及规约的女性形象[3]。检索中国知网,有91篇与《海的女儿》相关的文献都是文学理论方面的探讨,以“《海的女儿》/安徒生童话+语用批评”为关键词的搜索结果为零。本文以批判语用学为研究工具,以《海的女儿》为研究对象,剖析这部经典童话宣扬的意识形态,探讨阅读此类经典的正向介入及引导模式,将文学语用学涉及的作者、文本、读者的三维模式拓展到作者、文本、导读者、编者、读者等多维模式,以期在未成年读者阅读经典的同时,帮助他们养成批评的阅读习惯,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及价值观。
3)鼓励藏族大学生积极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英语听力机会。如果遇到了英语听力学习方面的问题或困难,应该主动向老师或者其他同学寻求帮助和合作,不懂就问,在紧张的时候可以通过自我激励等方式帮助自己舒缓情绪。听力学习者还应该多多利用新闻广播、网络媒介等多种资源,为自己提供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真实的英语听力材料。
上述6个省能成为卡车司机的输出大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人口众多。2017年最新统计结果显示,6省人口数量均位列全国前10。二是经济相对发达。2017年江苏和山东的经济总量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头名是广东。三是货源丰富和公路路网发达。以排名前两位的江苏和山东为例,江苏的公路密度达到了154公里/百平方公里,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山东的卡车司机主要来自物流之都——临沂。临沂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
一、语用学解构《海的女儿》及文学语篇的语用施为特点
《海的女儿》版本繁多,厦门外图在售的97个版本的安徒生童话选集均收录了《海的女儿》,这些书按目标读者群分为五类:幼儿亲子美绘版,小学低段注音插图版,小学高段插图简写版,初中简写版,高中全文版。其中,幼儿亲子美绘版大幅删减故事内容,将故事结局改成了诸如“王子和小人鱼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之类;小学生注音插图版和插图简写版适当删减了内容,除个别版本讲到“小人鱼公主升华到了朝阳里”,其他版本均以“小人鱼公主投身大海变身泡沫”为结局;初中生简写版除文字简约外,基本保留了原故事结局。
在全文版中,这个故事可以概括如下:(1)(小人鱼公主)和家人幸福地生活在海底世界;(2)倾听姐妹们对人类世界的描述;(3)救了王子;(4)爱上王子;(5)失去声音;(6)离开家人;(7)来到人类世界,忍受剧痛变成人;(8)忍受痛苦与王子相伴;(9)王子娶了别人;(10)拒绝杀害王子;(11)投身大海变成泡沫;(12)来到天空世界,变成了天空的女儿;(13)等待行善三百年后获得不灭的灵魂。在批评语用学的视角下,上述言语可以得到如下解读。
(一)言语行为理论解读
一旦作者(隐性编者及出版者)→文本→读者的全封闭三维模式被打破,作者→显性编者/导读者→插画师→文本→读者的多维模式得以构建,就会有助于引导未成年读者形成批判阅读能力,降低文学语篇不良语用影响的严重性。
《海的女儿》上述情节实施了系列言语行为。(1)阐述类:(小人鱼公主)和家人在一起是幸福的;(2)表情类:外面的世界值得向往;(3)表情类:见人遇难施与援手;(4)表情类:爱上可爱的人;(5)表情类:为爱情不惜代价改变自我;(6)表情类:为爱情离开家人;(7)表情类:为爱情忍痛改变自我;(8)表情类:为爱情忍痛与人相伴;(9)阐述类:爱情无果;(10)表情类:不能伤害爱的人;(11)表情类:为爱情放弃生命;(12)阐述类:来到天空世界;(13)表情类:在上帝的感召下实现灵魂救赎。其中,表述事实的阐述类言语行为只有3个,占23%,而表达劝诱的言语行为却有10个,高达77%。劝导女生为爱情放弃自我、离开原生家庭、忍受痛苦、放弃生命的表情类言语行为有5个,占表情类语句的50%;等待上帝救赎灵魂的表情类言语行为有2个,占表情类语句的20%。这两项与“小人鱼公主”宿命相关的表情类言语行为一共占了表情类语句的70%。该数据表明,《海的女儿》其言语行为序列最终“计划”是鼓励劝诱女生以爱情为生命的追求,为了所爱的男性心甘情愿付出一切,然后在上帝的感召下通过行善积德完成自己的灵魂救赎。
作者(隐性编者及出版者)→文本→读者是文学语篇传播的一种单向、封闭的三维模式。事实上,在一部作品从手稿变成正式出版物的过程中,编者及出版者、插画师都是参与其中的,这既可以成为一种多维模式,也契合多模态话语分析探讨的多信息源文本构成。因此,在读者接触到文本之前,多维模式的参与者应当通过各自的努力,削弱作者在文本构建时强势单向施为的不良语用施为力,最终降低文本的负面语用影响。
依据前文,可以推导出《海的女儿》的如下预设:(1)(小人鱼公主)有家庭有亲人;(2)有姐妹,有人类世界;(3)王子遇难了;(4)王子是可爱的;(5)追求爱情需要放弃话语权;(6)追求爱情需要离开家人;(7)追求爱情需要不断忍受痛苦;(8)所爱的人会娶别人;(9)牺牲王子可以保全自己;(10)没有爱情可以放弃生命;(11)死后可以升上天空;(12)死后行善可以获得救赎。
(二)预设理论解读
顺应论[7]认为语言隐藏着各种社会及心理因素,如《海的女儿》就顺应了当时的社会语境、社会因素及人们的心理因素:男性中心、男尊女卑、女性话语权缺失、上帝救赎。关联理论[8]指出,就批评语篇分析而言,把握整个语篇、了解语篇的总体观点更有利于以明示证据为基础,获得更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关联理论中的语境是包含了公共信息、共享信息、交际意图、交际环境等的综合语境,在这样的语境条件下,语篇建构者选择最佳关联来创作语篇,语篇解构者通过激活最佳关联,推导出语篇发出者试图表达的隐含意义。结合《海的女儿》,小人鱼公主在追求爱情和逃避自身痛苦中选择了爱情,在追求爱情和留守原生家庭之间选择追求爱情,在牺牲自己和牺牲王子之间选择了牺牲自己。每一次选择都是男权文化社会中所期待及规约的女性“应当”做出的选择,是现实综合语境的最佳关联。在读者的解构中,这些最佳关联取得语境效果和处理努力的合理平衡。多模态话语分析法[9]整合语言和多种资源,既探讨了语言系统在意义交换中的作用,又看到了声音、图像等符号系统对意义交互的深刻影响,更为全面、准确地解读话语意识,发现人类综合使用多种模态以达到社会交际的目的。从这个视角,我们看到,目前市面上带插图的书中,小人鱼公主每一个自我牺牲的场景图画都是一幅唯美浪漫的景象,暗示女性只有通过自我牺牲才能实现其社会交际价值,这全面弱化了亲情和生命的珍贵以及死亡的痛苦及不可逆,有严重误导性。
这部经典的流传近两百年影响广泛的童话,是带有不良语用暗示的和负面语用影响的。如何在未成年读者的阅读过程中进行正面引导,既保持经典读物的可持续性阅读,又将文本中不良的负面语用效果尽量降低呢?我们提出打破三维模式建构多维模式的对策。
周竹叶:近年来,行业面临着多重压力,一方面国内化肥需求持续下降,另一方面外部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继电价、气价、铁路、增值税等各方面优惠陆续取消后,史上最为严厉的环保政策对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市场波动剧烈,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生存压力与日俱增。
该故事的语用预设,一方面反映了西方社会对女性人生的设定:为了所爱的男性,放弃话语权、远离父母亲人,默默忍受痛苦;在得不到爱情时,放弃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西方的宗教信仰。《海的女儿》于1837年首次在丹麦出版,当时对女性人生价值的评定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男尊女卑的社会规约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都真实存在,文中的种种预设真实地体现出当时的客观事态。在180多年后的今天,在弘扬男女平等的社会意识形态下,应当告知成长中的少女如何看待文中预设的人生观、爱情观和生命观;在很少有人信仰西方宗教的中国大陆,应当指导成长中的少年如何理解文中的灵魂救赎。批评语用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在这些问题上是可以有所作为。
(三)其他理论解读
预设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预设指交际双方预先知道的常识,狭义的预设指句意中体现出来或暗含着的某种客观事态或情况[6]。在日常对话里,交际双方可以在一段连续的对话中,通过彼此的默契、暗示或明示来确认或调整预设,以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然而,文学语篇和读者的交流是单向的,文学语篇的语用预设具有单向性、隐蔽性、主观性及难以撤销性等特征,就这些特点而言,文学语篇对于读者是一种强权性的语篇;由此,作品中预设的常识、客观事实、意识形态及价值观等都有可能存在着语用权力滥用的情况。
(四)文学语篇的语用施为特点
文学语篇的语用施为不同于其他类型语言交流的语用施为方式,它具有单向性、不可商讨性、潜移默化性、强制接受性等特征,童话亦然。在传统的出版物中,编者及出版者是隐性的,只简单呈现作者的作品,没有参与到文本的构建中来,通过作者(隐性编者及出版者)→文本→读者这种三维的单向传播构建了一种强势的语用施为模式,特别是诸如《海的女儿》这一类作者早已离世的文学语篇,读者完全没有和作者就作品进行交流与探讨的可能性。于是,作品中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往往以看似“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不容辩驳的情况下,为单纯的未成年读者所接受,它既不利于未成年读者形成批判阅读能力,也不利于他们规避不良的语用影响。然而,在多媒体高度发展的今天,打破文学语篇这种单向传播方式,干扰其强势语用施为,将封闭的三维模式转变为开放的多维模式是完全有可能的,也是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
二、《海的女儿》负面社会语用影响消解之对策
综上所述,考虑到金融结构在影响技术进步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不同作用机理,本文提出如下待检验假设:金融结构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影响,且影响效果不尽相同。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时,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和扩散是金融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重要传导途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适宜的金融结构仍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言语行为的实施对交际场合的合适性、言语行为施动者身份的恰当性、言语行为的实施是否存在权力滥用等不良语言现象,都是言语行为理论探讨的问题[5]。《海的女儿》在我国中小学生中广泛流传,其言语行为施为的交际合适性值得商榷,其强势推行女生为爱情奉献一切的语言权力滥用现象也值得关注。
首先,编者在文本前编辑告诫提醒式前言,如“《海的女儿》诞生于1837的丹麦,故事中的很多价值观都是不符合我国现阶段价值观的,在阅读过程中,请家长帮助低幼的小读者有所甄别,请中小学生依据学校教导的价值观进行批评性阅读”;其次,编者或出版者在文中以导读者的角色通过提出问题或加批注的方式,一方面强化作品中正确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导正作品中误导未成年读者的错误价值取向,插图师可通过调整配图的色调及图像给予多模态次因素辅助干扰。请看表1。
表 1多维模式介入内容与方式
Ferrara指出:言语行为经常是以序列形式出现的,这解释了说话人前后相关的多个语句的多个言语行为体现出的“计划”。计划的组成目的是层次性的,其中某一或某些目的主宰其他目的[4]。文学语篇的篇章特点决定了其言语行为也是以序列形式呈现的“计划”,这和文学理论及文学意义上的写作目的相契合,童话也不例外。
三、结语
我国小学生和中学生守则明确表明中小学生应当“珍爱生命”,这也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价值观。然而,在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中,存在着大量宣扬不良意识形态、误导价值观的作品。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帮助人们认识语言在语用方面的权力不平衡现象和语言歧视现象,并努力结束这种状况,语用学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文运用语用学理论解构《海的女儿》的多重负面语用影响,提出在未成年读者的课外阅读中构建多维模式,以期打破此类经典童话的语用权力不平衡现象,为未成年读者营造更为健康的阅读环境。通过对《海的女儿》进行“言语行为”分析,发现其言语行为序列最终“计划”是鼓励劝诱女生以爱情为生命的唯一追求,为此抛弃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其暗含的性别差异导向非常明显。通过“预设理论”解读《海的女儿》,也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强权性预设”,反映了西方社会对女性人生进行的“男性为主”的附属品设定,男尊女卑的社会规约意识形态昭然若揭。“顺应论”“关联论”以及“多模态分析法”都综合揭示了隐藏在《海的女儿》文本后的不良意识形态及错误人生观、爱情观及价值观。本文提出文学语篇的独特语用施为方式,指出《海的女儿》这样的童话语篇同样具有单向性、不可商讨性、潜移默化性、强制接受性等施为特征。
As a conclusion,only if the black women break through the cage of race and gender,accept and reconstruct their identities,can they gain the real emancipation and respect.
鉴于《海的女儿》影响广泛,为了避免不良暗示和负面语用施为对未成年读者的阅读理解造成误导,本文提出打破三维模式建构多维模式的对策,建议通过包括编者在文本前编辑告诫提醒式前言、编者或出版者在文中以导读者的角色对文本内容提出问题或加以批注、调整配图的色调及图像模式等方式,对类似的文本给予多模态干扰,以导正其负面语用影响,防止错误的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对未成年读者的植入。
文学作品不仅是基于人性对主人翁性格命运的深刻描述,也必然反映作者的文化存在和意识形态。跨越时代的经典阅读,也需要有读者所在社会变化和价值导向的语用解构。
参考文献:
[1]Mey J.Whose language?A study in linguistic pragmatics[M].Amsterdam Philadelphia:Benjamins,1985.
[2]Meyer M.Between theory,method, and politics:positioning of the approaches to CDA [C]//Wodak R, Meyer M.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London:Sage,2001:14-31.
[3]黄浩.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安徒生童话:试析《海的女儿》和《野天鹅》[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11):50-52.
[4]Ferrara A.An extended theory of speech acts:appropriateness conditions for subordinate speech acts in sequences[J].Journal of Pragmatics,1980(4):233-252.
[5]陈新仁.批评语用学视角下的社会用语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6]徐盛桓.“预设”新论[J].外语学刊,1993(1):1-8.
[7]Verschueren J.Context and structure in a theory of pragmatics[J].Studies in pragmatics,2008(10):14-24.
[8]Widdowson H G.Text,context,pretext:critical issues in discourse analysis[M].Oxford:Blackwell,2004.
[9]陈俊.儿童绘本的多模态特征与读者认知机制启用研究[J].昆明学院学报,2017(5):1-5.
Deconstructing The Little Mermaid with critical pragmatics and probing to adjust misleading pragmatic implication
DENG Huan
( Department of Human Sciences Chengyi College of Jimei University, Xiamen 361009, China)
Abstract: Applying critical pragmatics theory to deconstruct The Little Mermaid , analyzing evil and bewitching expressive speech acts in the discourse, discussing male- dominated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to oppress female, the paper reveals the concealed social psychology to submit to social customs of male domination and female subordination, the best connection between female’ s choices and comprehensive realistic context, and multi- modal theory setting up fixed modes for female as its social communicative purpose in male- dominated society. In order to help adolescents cultivate critical reading ability and avoid evil pragmatic influence from the like discourses, the paper probes to break up the three- dimensional literary performing mode which is unidirectional, close and non- communicable, and tries to build up a multidimensional mode which is interactive, open and communicable.
Key words: The Little Mermaid ; pragmatics; multidimensional mode
中图分类号: H03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9476(2019)03-0094-04
DOI :10.13450/j.cnki.jzknu.2019.03.20
收稿日期: 2018-11-20;
修回日期: 2018-12-05
作者简介: 邓 欢(1971-),女,重庆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用学。
【责任编辑:曹丽华】
标签:《海的女儿》论文; 语用解构论文; 多维模式论文;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人文科学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