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新课改背景下的新任务
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 赵成富
摘 要: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无一套针对高中生学生群体的有关职业性向测评方面的科学性、系统性的量表。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与完善高中学生在职业生涯教育中的职业性向测评体系。针对高中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有关专业理论,就职业性向测评系统的建立与完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 职业生涯 教育 职业倾向 测评
一、职业倾向测评
霍兰德是美国职业指导专家,他和助手在几十年间经过一百多次大规模的实验研究,形成了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的学说。他于1959年首先提出职业性向理论,认为不同的人格特征适合从事不同的职业,霍兰德职业性向测试,就是帮助被测试人找到人格与职业环境相匹配的职业方向。
二、高中学校学生职业倾向测评现状
职业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提出,90年代后期引入中国,其主张通过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帮助个人建立切合实际的自我观念,并借助职业生涯选择、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追寻实现与个人实际相适应的职业生涯目标,旨在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生存脱节问题,引导青少年朝向更个性化的职业发展。
作为一个能有效促进学生了解自我、储备良好的适应社会知识、良好的从业意识、良好的生存意识的教育手段,早在20世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就已把职业生涯教育渗透在各类教育中,并制定相应法案以保障职业生涯教育的顺利实施。其共同目标是:帮助学生发展自主的职业选择意识,教给学生一定的职业技能并使他们了解技能和职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自己确立合理目标的能力以及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估,培养学生自我满足和独立生活的意识与能力。通过多年的实践,职业生涯教育成果显著。
在我国,职业生涯教育起步较晚,加之各方面的原因,其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近年来,职业生涯教育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从高校到职业学校,再到普通中小学校都不同程度上开展了职业生涯教育。从高中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来看,他们正处于心理逐渐成熟时期,更是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学生开始发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逐步感知到哪种工作更适合自己。因此,在这个时期,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特征,职业性向测试应提前进入学校,使学生形成对职业的理解,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科学合理地进行人生规划,为学生未来职业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从而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明确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得学生能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增强他们的主动性。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无一套针对高中学生群体的职业倾向测评方面的科学性、系统性的量表。只是一些零碎的测验题,不能构成测量体系。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与完善高中学校学生在职业生涯教育中的职业性向测评体系。
三、学校职业性向测评的建立与完善
针对高中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学校职业倾向测评体系的建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以学生职业性向测评为主,使学生掌握自身职业兴趣、性格及与之匹配的职业
以心理测量为基本方法,通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从入学到在校期间的多次测验,分析他们与职业选择相关的兴趣、价值观、个性等因素,并将其与各专业老师评估的职业特征结构模型进行比较,得出学生关于专业发展方向的指导性参数,进而帮助他们明确职业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通过以下测验对学生的职业选择状况进行全方位解析:
(1)以发掘“职业源动力”为目标的职业兴趣测验。职业兴趣是兴趣在职业选择活动方面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体现了职业与从业人员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对职业兴趣的分类测量,可将个体归属到某种职业兴趣类型中,从而便于找到其适合从事的职业。对于进入高中学校的新生,在开始真正的学习之前,要先进行职业兴趣测验,准确定位个人的职业方向,这将有助于今后的职业技能的学习和职业规划的实施。测验包括专业兴趣测验和活动兴趣测验,前者用于剖析学生对于八种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历史的兴趣高低程度并对文理选择提出建议;后者用于剖析学生对于九种活动类型如使用工具、感性创造、表现自己、控制与影响、帮助别人、计划与细节、挑战冒险、与人打交道以及喜欢钻研思考的兴趣高低程度,并对学生提出准确的建议。
(2)以探寻个人特质与职业匹配度为目标的职业性格测验。职业性格测验通过了解人的信息加工和行为活动的方式,了解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从而鉴别出多种人格风格,并据此确定各种人格风格的个体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从而确定可能适合的职业。解析学生最为稳定的一些性格特质,了解自己性格和行动的特点,有利于在选择职业时正确分析自己。同时,告知他们性格中所存在的优点、缺点或盲点,并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建议。
(3)以测查学生自身优势为目标的专业适合度测验。根据职业学生发展的阶段,将适合度测验分为针对新生的专业门类适合度测验和针对高一学生的专业选择的专业适合度测验。其中,专业门类适合度测验要根据新生的个人特点,应用科学方法计算出学生学习各个专业门类的适合度高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做法是研究学习各种专业门类所需要的特质,找寻该类学生与其他兴趣较相同者适合学习专业的种类,从许多种专业中,直接为学生提供数量化的适合专业排行,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将来适合学习工作的领域。
(4)以全面了解学生为目标的学生背景信息收集。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生个人经历、各学科考试成绩、自我评价、父母基本信息、家庭经济状况、他人评价等,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多渠道的了解,为后续培养提供第一手资料。
需要说明的是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两套测评方案,即新生时的“了解与选择篇”与高一年级时的“规划篇”。“了解与选择篇”目的在于帮助高一学生客观了解“我是怎样一个人?”、“我需要的是什么?”、“什么适合我?”等,并帮助其选择符合自身职业兴趣的专业。“规划篇”根据已有的职业选择和近一年来专业的学习,在高一年级后期,结合专业实训的要求和实习前的准备,逐步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
2.在职业选择测评系统的基础上,全方位诊断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状况
(1)建立网络化的以职业性向为核心的测评系统。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形成联结学生、家长的开放式的测评网络系统。一方面,在形式上职业选择评估测评系统将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测评项目放置于网络节点即服务器上,学生与家长均可登录,并从这一网络系统中分门别类地获得学生测评结果的反馈信息,及时掌握学生职业性向的基本资料。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学校可以以网络为平台,对新生入学前职业性向测验的结果,给出专业选择方面的相关意见,以便学生能从个人和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更科学地选择职业。
(2)在高一新生入学之初,对学生职业性向进行分析诊断,形成个性化的职业选择分析报告,具体做法如下:
①在学生入校第一个月里,初步计划“了解篇”测验施测,收集学生的信息和职业性向资料。
②利用职业选择评估系统,同时结合访谈学生家长,观察课堂内外表现等方法,并运用分析、推论、假设等手段对其发展给予判定,形成个性化的职业选择分析报告。
③向学生和家长反馈职业性向分析报告,让学生与家长在更全面地了解个人特点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职业选择。
3.以职业倾向为核心,开发更具实效性的职业生涯课程
在上述诊断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特点,设计科学、可行的职业生涯教育校本课程,对原有的职业生涯教育与辅导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将“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建立在科学测评的基础之上,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职业生涯教育培养新模式,具体工作如下:
(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综合性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具体工作包括:
①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有关职业生涯的知识,以增进学生认知,了解有关职业生涯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内容将涉及社会角色理论、社会职业分类、求职技巧、职业与人生、幸福的涵义等方面。
②开设以素质拓展训练课程为主的团体辅导课程。此类课程主要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潜能,以专业化咨询、拓展训练等方式,满足学生进行自我探讨、追求自我发展的需求。如开展决策能力辅导、人际沟通辅导、职业价值观心理辅导等活动。
③结合实训,开设活动体验课,主要通过课内外各种活动的开展,模拟情景,让学生感悟工作。或者创造真实的环境,让学生体验工作,借此加深对生涯的认知,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培养相关的职业素养。这是普通高中阶段实施职业生涯教育最直观、最有效的模式,主要模式有角色扮演、演讲与讨论、寒暑假挂职锻炼等。
(2)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开设个性化职业生涯辅导。由于学生在兴趣、能力、个性等内部因素以及成长环境、学习经历等外部条件的差异,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往往具备各自独特的需求,因此培训模式将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辅导模式。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在利用职业选择评估系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身优势与不足、明确自身需要的前提下,通过职业教育课程、职业教育实践、职业个别咨询以及团体职业辅导等多种培训方式的有机整合,提高高中学生职业选择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推动学生职业生涯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安、威廉、丽莎著: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程(第7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6月
[2]洛克著:把握你的职业发展方向----现代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教材(第五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
[3]方伟主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案例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
[4]田光哲,李祥伟.创新职业指导新理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论文作者:赵成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职业论文; 学生论文; 职业生涯论文; 职业选择论文; 测验论文; 兴趣论文; 性向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