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的参与意识论文_温佳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的参与意识论文_温佳

温佳 四川省平昌县土兴小学 636400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但是原来教熟了的老套路、老方法已经不能解决减时不减量这一矛盾,除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修订调整外,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教育的效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为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

【关键词】数学教学;氛围;学生;参与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4-127-01

一直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我国的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为本位、“知识”为本位,不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一个个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教学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在21世纪的今天,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这就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和教师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变,教学方式在不断更新,课堂教学逐步由以教师为本位转移到了以学生为本位上,并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步探索了在新课程改革条件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数学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分重视自身的主体地位,却不关注学生的创造性、参与性的培养,使学生的活跃思维受到了抑制,在教师的固定思维下,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为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能放得开、学得好,学习效率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因此,广大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投入,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教育事业中,以感染学生的情感,激起学生对教师的爱。具体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首先,要注意教学语言的使用。对于数学课堂来说,教师的语言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既要做到精确、简练、有层次,又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情感和年龄特点,要做到诙谐、幽默、风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要多用商量的语气和学生平等交流,使学生感觉教师就是自己的亲人、朋友,以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学习,这样效果才会好。其次,在教学之外,教师要做学生的亲密朋友,积极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学生打成一片,多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变化,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以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幸福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加强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教师主导课堂教学,缺乏和学生的互动合作,在课堂上主要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基本没有互动探究的过程,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激发,创造性得不到锻炼。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教学活动变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包括知识上的相互交流,还包括情感上的相互碰撞。其中,情感的互动会促使学生将这种积极的情感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促成数学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例如,在讲解圆的周长时,对于刚刚接触圆的学生来说这个图形还比较陌生,他们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时,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要参与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知识,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直尺和细绳,让学生先去测量平面的圆的周长,这样学生很容易测到。但是,有的学生会提出疑问:“如果是更大的圆,或者更小的圆的周长要如何去测量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因势利导,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探究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15926倍。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下,学生会懂得还可以通过计算即利用公式来求出圆的周长。

这种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模式,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积极讨论,进行合作探究和情感互动,不仅主体意识得到了发挥,还在合作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营造和谐教学氛围,促进学生愉悦乐学

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和谐的情感氛围。首先,数学教师要具有积极的教学情感。教师是教学环境的组织者和创建者,教师的情感变化对于学生的学习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很高,容易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锻炼自己的思维,丰富自己的情感。而和谐氛围的创设,需要教师进行精心准备。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学生平等的交流,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有一种轻松感,才会主动去学习,愿意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其次,教师要将数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连系,为和谐氛围的创设打好基础。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厌烦理论知识,数学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将数学课堂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学习中感悟生活。这样的教学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是有帮助的。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问题情景和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因此,每位数学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个体,他们是需要教师开发的宝藏。教师必须要有伯乐和点石成金的本领,让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并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罗增儒,李文铭,等.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周顺钿.立足数学教材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中学数学教与学,2004.6.

[4]朱万成.浅谈对学生学习数学情感的培养.中学数学研究,2004/09.

论文作者:温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4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  ;  ;  ;  ;  ;  ;  ;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的参与意识论文_温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