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理论对图书馆学及图书馆工作的负面效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学论文,负面论文,效应论文,图书馆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进入信息社会以后,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创造了惊人的信息环境。我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信息化的影响,信息理论迅速渗透到各个领域,信息服务业也正在蓬勃壮大起来,一时间,信息化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在这种状况下,图书馆界似乎意识到信息理论能给较为贫乏的图书馆学理论的振兴带来新的契机,似乎认为信息的介入能为图书馆事业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信息化成了图书馆界人士关注的焦点。然而实际上信息化并未真正像人们所希望的那样,给图书馆界带来实质性的改变,相反,人们的过分热衷,却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
1 图书馆学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困惑, 靠向信息理论
图书馆学研究是基于图书馆实践工作的理论浓缩,实质上是围绕文献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来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应将文献知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之一,这也是图书馆事业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然而我们的图书馆学理论并未抓住这一关键展开探索性的研究,去寻找图书馆理论的内核所在,而是不断地从其他边缘学科寻找突破理论研究停滞状况的办法。
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偏离图书馆的实质,建立了一些所谓的新型理论,实际这种貌合神离的理论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未能真正确立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充实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内涵。长此以往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就如一台生锈的机器,处于一种尴尬的进退两难的状态。这时,图书馆界内部也出现了动摇,有的放弃了图书馆学,逃离了图书馆事业;有的则持着悲观失望的情绪,担忧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会消亡。
实际上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不会消亡,也不可能消亡。因为需要就意味着存在,只要有读者,图书馆就不会消亡,只要有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也不会消亡。不从图书馆界自身寻找原因,不为自己学科构建更坚固的学科体系,只能走下坡路。
处于这种状态之下的图书馆学研究者为了走出低谷,没有埋头于基础理论研究,而是搭上了信息理论这辆快车,信息理论和技术迅速渗透到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之中,并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日趋没落。
信息理论的大规模渗透使图书馆学理论发生了质的变化。信息其实只是知识的另一种体现,与文献知识是相互交叉的关系,无法互相包容。信息服务只能作为一种服务方式和手段,与图书馆的其他工作共存,而无法替代图书馆的全部工作,更无法作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无法将信息理论与图书馆学理论融合起来,便将信息理论推到前台,图书馆学基础理论被打入冷宫,信息理论与技术抢占了图书馆学理论的阵地。
2 图书馆学教育受到信息理论的冲击
2.1 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在信息理论面前放弃了阵地, 使图书馆学成了一门退化科学的代名词,萎靡不振的图书馆在呼声震天的信息科学的冲击下甚至连属名权也转送他人。图书馆学界为适应所谓社会潮流,迫不及待地通过更名或挂靠其他专业逃避自己面临的艰难处境。各院校原有的图书馆学系,先是在“情报”的冲击下,改名为“图书情报学”,又在“信息”的冲击下,再度改名为“信息管理学”。
为了配合这种变化,又不得不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大量引入了信息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内容,力图使教学内容丰满充实,构筑看似比较坚固的学科体系,可实际真正基于学科特色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却成了一些附属品,占据次要地位。
2.2 图书馆系的更名,使毕业生的分配去向范围扩大, 但实际上削弱了图书馆后备力量的培养。图书馆学系改名之后,信息管理学这一较为新潮的名称,确实为毕业生创造了更佳的就业环境,在席卷整个世界的信息化中,“信息”这一名词无疑具有很大的魅力,他们可以在任何与“信息”有关的地方寻找机会,而不仅仅是图书馆。但实际上,他们所受的教育,更多的是信息管理方面的内容,忽视了图书馆学理论的熏陶,图书馆学专业意识反被冲淡,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图书馆人员的素质,影响了图书馆事业后备力量的培养。
3 图书馆在信息的旋涡中不知何去何从
3.1 图书馆能成为信息中心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 图书馆的本质是知识的,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是以文献形式作为载体,文献中包含信息,文献本身也能传递信息,但文献知识又不同于信息,信息作为知识的来源,它就是而且仅仅是一种客观存在;信息作为认识的成果,只是知识的一个极小的组成部分。信息不等于知识,信息研究不等于知识的研究。图书馆是对文献知识的开发、研究和利用,图书馆学研究是对文献知识的研究,信息研究无法替代。
图书馆也只能提供文献知识的最原始内容,或基于原始文献加工整理的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等,而无法提供时效性、价值、内容含量很高的信息,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图书馆也只能提供某一学科的系统文献,或一些具有普遍性的知识内容,而无法提供针对某一正在发生的社会内容、具有相对特殊性的信息,根本无法与信息中心相提并论,两者只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又相对独立的业务部门。
3.2 图书馆学的动荡使图书馆无法正确定位。 图书馆学研究的更弦易张,偏向了信息理论,无法为图书馆事业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使图书馆在新的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时代无所适从,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传统图书馆将要被“电子图书馆”、“信息中心”、“虚拟图书馆”所取代,人们将不再需要图书馆,只要按几下键盘,世界图书馆的藏书尽在眼底。这种美好的构想也许在未来能够实现,但在很长的时间内,传统的服务方式仍然有存在价值,图书馆藏书信息进入网络,也只能表示图书馆服务手段的进步和更新,图书馆本身并不可能消亡,也无法消亡。
3.3 信息和信息技术只是图书馆工作的崭新手段, 无法改变图书馆的性质。信息和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先进的功能和手段,并不具备作为图书馆的一个独立发展阶段的资格。抛开图书馆学历史仅仅来谈信息,不是辩证的态度,不利于图书馆的健康发展,而实际上,信息的介入无法改变图书馆知识的本质。
总而言之,信息理论给图书馆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有目共睹的。但是它并不能覆盖图书馆的全部内容,它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图书馆学。图书馆学应该建立更完善的学科体系,以指导图书馆的实践,充分发挥信息理论的优势,消除负面影响,加强图书馆界理论研究,为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