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论文_黄色玲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论文_黄色玲

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 南宁 530031

【摘 要】本文将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康复标准、护理措施展开研究综述,包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动态观察血压变化、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的干预、实施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疗法的护理、透析的护理和家庭和社会支持的干预及并发症的护理以及自我管理教育,目的在于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的身心健康,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从而达到健康状态。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研究;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atenance hemodialysis,MHD)治疗是指利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挽救患者的生命,是延长尿毒症患者生命的过渡方法。在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是该类患者肾脏病代替治疗的最佳方式之一[1],目前,我国每年依靠血液透析存活时间超过15年的患者占透析总数的10%左右。尽管血液透析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患者需要面对很多和治疗有关的压力,以及血液透析并发症与疾病本身对身体带来的痛苦,这些都会对患者的心理、生理造成一定的影响[2]。所以,医护人员应努力提高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要注重治疗效果,还要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以便患者能最大程度地回归社会。本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目的在于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血液透析患者的康复标准

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应包含:身体护理、心理护理、职业康复等方面内容[3]。身体护理的康复标准指的是,患者尿毒症及透析引起的各类并发症有所好转,患者能够生活自理,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从事工作,具有较好的运动能力。心理护理的康复标准指的是,通过积极治疗与良好护理,患者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心理状态更好,没有疾病压力,并且排除了不良情绪,能够经常参加一些社交活动,积极融入社会[4]。职业康复标准指的是,患者重新走上工作岗位,能够像正常人一样拥有工作权利。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为血液透析科室中的护理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并积极落实培训内容,遵循“以患者为本”的服务理念,明确血液透析的操作原理,帮助患者规划日常营养。护理人员应注意提高自身素质以及护理专业知识,努力以良好的精神文明状态与扎实的护理技术服务于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学会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和患者建立平等互信的友善关系,这样才能让患者敞开心扉,以便医护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

2.2动态观察血压变化

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前、血液透析中、血液透析后测量其血压,并观察血液变化情况,帮助患者维持一个稳定的血压环境[5]。在此过程中,每隔30-60min对患者的血压进行监测。并且,护理人员应教授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2.3心理疏导

尿毒症患者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6]。主要有消极厌世、焦虑恐惧、异常暴躁等,护士每日给患者做治疗、护理时倾听患者的述说,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适时加以排解,同时讲解治疗的目的、血液透析的必要性、治疗过程的配合及注意事项,讲解环境及透析过程,让患者有心理准备,结合临床实例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护理人员按要求送入血透,血透毕及时接回病房休息。护士对患者热情接待,与患者的沟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帮助患者获得最合适的身心状态,提供良好的心理氛围,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使患者内心感受舒适,并以最好的状态面对治疗。

2.4音乐疗法的干预

音乐放松疗法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的神经,减轻身体疼痛,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有研究资料显示[7],音乐疗法能够积极缓解血液透析患者首次治疗的焦躁情绪,让患者顺利过渡到血液透析治疗中。究其原因,可能是患者在掌握音乐放松疗法后,每当身体感到焦虑时,能有意识地控制交感神经,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缓解身体紧张情绪。

2.5 实施健康教育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反复讲解饮食、用药、运动、血管通路的护理等知识,使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有所了解;获得患者的信任和积极配合。按照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调查,由浅入深,制成幻灯片,分次讲座,健康教育讲师是由资历较深的专科医生或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师授课,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海报,张贴在走廊及休息室中,通知患者及其家属按时听课,并给予听课者奖励。

2.6 饮食指导

进行血液透析的很多患者都存在营养不良症状,饮食不当、血液透析中养分丢失、热量与蛋白质摄入不足等因素,都会造成患者营养不良。姚丽文等[8]研究显示,饮食控制得当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肾功能、体重等,影响患者的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透析效果,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了解患者饮食习惯、生理和心理因素,制定符合患者个性需求的食谱,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食欲。王环等[9]调查提示,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强化饮食管理能够使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得到较好纠正,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责任护士每周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内容包括:计算蛋白质的每天摄入量,合理选择高钾食物,控制水量的摄入,评估身体重量等。营养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饮食治疗,既满足患者对营养的需求,又不会超出排泄能力范围之外。

2.7运动疗法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地参加户外运动,如:上下楼底、散步、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在患者的康复训练过程中,护士应对患者的心率变化、血压变化严密监测,配备相应的急救药品,谨防意外发生。有氧运动干预,证实合理、循序渐进地增加体力活动可以提高MHD患者体能,改善疲乏状况,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0]。沈星星针对74例MHD患者病情及自身功能状况,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运动疗法,发现运动疗法可以提高MHD患者的生活质量[11]。低强度、长时间运动模式能有效改善MHD患者身体状况,提高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患者能够承担家务劳动和社会工作,提高患者社会回归率[12]。经过8周的运动再学习训练,MHD 患者的平衡能力、运动耐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高于训练前,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3]。路遥[14] 报道运动疗法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消除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2.8 透析的护理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它替代了正常肾脏的部分排泄功能,能够有效的延缓病情的进展,清除体内尿毒素,改善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1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在无菌环境下实施质量,严格执行血液净化中心消毒隔离制度,提高动静脉内瘘的穿刺与护理水平。观察血液透析仪器的运转情况,分析并解除各种报警,防止患者因担心仪器问题而产生烦躁心情,进而影响血液透析质量。

2.8.1置管后的护理: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替代疗法之一,稳定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16]。导管作为血透患者的血管通路,不宜作他用如抽血、输液等,感染与医务人员无菌操作不规范,导管及穿刺部位皮肤消毒处理不到位,置管时间长,多次置管操作破坏皮肤黏膜屏障,导管开口暴露时间长等有关,另外患者免疫力低下,个人卫生状况差,其他部位存在感染病灶也是感染的危险因素[17]。

2.8.2预防感染:置管前置管部位的清洁,医生置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血透护士在血透前后加强导管的无菌处理,病房护士每日换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置管周围皮肤的严格消毒,如皮肤的胶布印可以用风油精湿润后用棉签清除,注意不能让风油精流入置管口。以导管入口处为中心,用碘伏消毒剂由内向外顺时针消毒皮肤,消毒范围直径8~10cm,并同时消毒导管外露部分重复消毒2~3遍,并清除导管入口处的血垢;消毒后覆盖无菌干纱布并固定。定期对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增加外出进修和学习的机会,提高护士业务水平。

2.9家庭和社会支持的干预

血液透析需要长期进行,费用昂贵,一旦无经济支撑,血液透析不能继续,将意味着患者生命的终结[18]。社会支持、家庭经济状况及家庭照顾能力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治疗中占据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费用大部分可由医保承担,维持性血液透析已经纳入慢性病医保范围,这样可能相应地减少了患者由于经济、医疗费用等造成的情绪困扰。家庭是病人生活的主要场所,护理人员在对病人实施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可以动员病人的家属与病人多沟通。在感受家人关心的同时也可以让病人家属了解家人的护理干预对病人治疗效果的重要性。病人家人掌握一定的护理措施,鼓励病人自理生活,在减轻家庭负担的过程中更好地恢复健康。

2.10并发症的护理

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多出现心律失常、低血压、出血、肌肉痉挛、水电解质失衡综合症等并发症。因此,在进行血液透析时,要求护士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改变情况,每隔 1 小时检测血压、脉搏跳动情况,实施人性化护理,人性化护理是在人本原理基础上,以病人为中心,关注病人价值、自由和发展,是一种创造性的个体化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在此护理模式基础上,充分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和尊严,为病人营造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同时,针对病人各项生物指标的不同,对病人进行不同处理。这些具体的护理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都对预防血液透析病人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

2.11自我管理教育

护理人员要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血液透析阶段需要注意的事项,指导患者购买血糖仪、血压计、刻度杯、体重秤等器材。对于经济较为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借用血压计,引导患者根据手册自我管理,每天对自己的体重、血压、透析次数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再次到医院就诊时,为医生提供参考。定期的将患者聚集在一起向患者讲解提高自护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方法,并通过讲解让患者清楚提高自护能力和生存能力对改善生存质量的重要意义。朱华等[20]报道随机选取8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这些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1年之后比较自我管理教育实施前后患者自护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结论是对血液透析的患者加强自我管理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能力,明显的改善生存质量,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3小结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肾衰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血管通路是保障血液透析成功的必备条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与医疗模式的不断转变,血液净化技术越来越高,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而言,治疗的目的不仅是延续生命,还需要提高生活质量。这需要护士不断加强血液透析的操作技能,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患者的关爱,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做好健康教育,普及血液透析的有关知识,提高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认识与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提高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方萌萌,王超虹.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动干预的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3,18(02):143-145.

[2] 张仲华,严 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影响 因素及其干预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4,11(09):186-188.

[3] 韦亿萍.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营养评价及护理干预的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21(04):332-334.

[4] 高 敏.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症的心理防御机制及护理干预进展[J].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2014,12(06):109-111.

[5] 谢 舲.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研究进展[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9(01):298-300.

[6] 张云萍,薛小玲.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062.

[7] 吕海莲,吴潮清,唐业莹.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护理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13(07):271-273.

[8] 姚丽文,熊晖雯,吴鹤瑾,等.饮食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上海护理,2012,12(6):5-7.

[9] 王 环,苏波峰,梅晓蓉,等.强化饮食管理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5):412-414.

[10] 冷成香,曹文媚,赵 岳. 有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干预效果[J].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8):698-700.

[11] 沈星星. 运动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9):16.

[12] 许秋娜,向 晶. 低强度长时间有氧运动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4):1613-1616.

[13] 余祖妹,文秀芳,朱咏梅,等. 运动再学习法在血透患者运动训练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10,25(19):79-81.

[14] 路 遥. 运动疗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5):43-45.

[15] 邢 伟,吴艳青,宋延锋,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与生活质量[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l,15(5):901-904.

[16] 邹 丽. 长期性留置双腔导管在血透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4):3355.

[17] 赵红莲. 血液透析患者行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0):1534~1535.

[18] 周桂凤,阚旺媛.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J]. 临床护理杂志,2013,12(2):20-23.

[19] 肖太玲,王 鑫,王爱华,等.48例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与心理干预[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62-63.

[20] 朱 华,李 琳,顾华儿. 自我管理教育对血透患者自护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2):107-108.

论文作者:黄色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0

标签:;  ;  ;  ;  ;  ;  ;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论文_黄色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