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兴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浙江省丽水市 323000
摘要:建设项目的规模通常很大,周期通常很长。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很难满足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的实际需要。这时,基于BIM技术的全过程成本管理模式应运而生,为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困境,并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策略,以期为建筑企业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应用
导言
为了将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在一定的量化范围内,成本管理的全过程需要严格遵循建设项目的一般管理程序,充分利用新的建设技术。首先,在建设项目的研究和设计阶段,我们应该能够对投资、设计、施工和其他相关费用进行预算,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合同价格,从而使投标划分和投标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在施工阶段,应严格管理总承包合同和各种分包合同;在竣工验收阶段需要核算各类结算价。因此对于全过程造价管理来说,既需要统筹建设项目全部造价,又需要科学地进行成本管控。新型BIM技术可以较直观、准确的反映各阶段、各具体分部分项工程的造价,从而为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1BIM技术在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优势分析
BIM技术在建筑业中广泛应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其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可视化、数字化、协作、建模和优化等特点上。BIM技术通过建立数字信息模型直接显示建设项目的相关数据信息。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中,整合了建设工程造价的海量数据信息,建立了可视化的数字模型,实现了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共享,有效地保证了造价管理信息传递的便捷性和准确性。其次,BIM技术极大的提高了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率,实现信息的自动化和参数化,节省了造价咨询工作人员的时间,并且提高了工程计量的客观性和精确性。另外,BIM技术还能有效的促进各个造价阶段的紧密联系和造价管理,这也是BIM技术协同化特征的主要表现。总之,BIM技术对于实现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有着十分显著的优势,具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2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造价管理与市场脱节
目前,中国主要采用清单计价模式来计算成本,即使用地区主管部门编制的预算定额来计算,并定期调整市场动态价格。配额的消费指数是该地区的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配额每五年更新一次,存在严重滞后,无法准确反映生产力现状,导致配额使用的资源单价与实际市场之间存在差距,定价只能通过二次价格调整来进行,从而大大增加了成本人员的工作量。
2.2工程造价计价缺乏动态管理
我们知道目前工程造价模式主要有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定额计价是由政府等部门统一编制的工程预算定额,实行价格管理,但是此种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定价模式的规定在每个省份是不相同的,因此习惯于某一地区造价的管理人员在进入另一地区进行工程造价时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结果影响工程造价的质量。
2.3工程造价数据滞后
建筑市场存在很大的变动性,尤其是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波动比较大,因此对于工程造价而言,工程造价管理数据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其结果自然就会影响工程造价信息的准确性。
3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策略
3.1决策阶段
决策阶段的成本管理在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的全过程中起着根本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个阶段,相关人员需要从经济和技术方面科学论证和分析几种不同的投资方案,并通过比较得出最佳方案。调查显示,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对整个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有影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筑企业在进行造价决策时,可以利用相关软件建立BIM模型,对相关项目方案及财务工具进行集成管理,当需要更改某一项目参数时,可以直接从模型中提取相关工程量,然后利用计价软件与算量软件初步算出所需造价,这样就能高效、快捷地获取不同方案的投资收益指标,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3.2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通过在设计阶段建立成本数据模型,设计结果将在可视化模型中可视化显示,为成本人员信息比较和相关设计成本参考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在初步设计阶段,BIM技术主要用于检查建筑结构、平面、立面和剖面。因此,本阶段可以基于BIM统计来计算项目成本,这种方法在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将更加准确可靠。在施工图设计时,BIM技术还能进行专业的辅助设计,从而加强施工图设计的科学性,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设计变更,为造价管理的稳定开展提供保障。
3.3项目施工阶段
3.3.1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BIM模型包含构件信息、进度信息和成本信息,选定任意施工时间或时间段,模型就能依据施工进度展现出当前的施工状态,并快速汇总人工、材料、机械的使用量。施工管理人员综合考虑项目限定的资源、总工期,在模型中设定各个施工班组并设置好每个班组的工作限度,模型就能准确而快速地完成各个工种的工作量安排并自动检测各个班组在时间或空间上是否冲突。
3.3.2快速实现进度款支付管理
在我国,有多种结算方式,包括月结、分段结、竣工后结和单项工程结。如果按月结算,建设单位应首先根据本月完成的工作量准备结算文件,经业主和监理确认后支付价款。由于业主很难区分本月工程的哪些部分实际完工,特别是当某一楼层的一小部分工程完工时,很难确定本月的实际完工数量,因此建设单位经常夸大大量数量,以便尽早获得工程价格,甚至累计支付的工程进度款也超过了合同价格。依据建设合同和图纸对BIM模型构件设置对应参数,能快速、精确地完成框图出量、框图出价,设置好结算的起止时间,模型就能快速实现拆分和汇总工程量,并形成造价进度文件,为造价人员审核进度款提供数据支撑。
3.4项目项目竣工结算与后评估阶段
BIM模型已经与竣工工程的实体一致。为结算提供準确的结算工程量数据。
BIM对造价行业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对造价管理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目前,BIM技术在造价管理领域的应用仍然处于初始阶段,只是集中在工程量计算、碰撞检查和5D协同管理平台的应用上,在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优势远未达到充分的发挥,对于工程造价行业而言,BIM无疑是一项提供新方法新技术新思维的工具,从繁琐的算量工作中中脱离出来的工程人员应当更加注重利用BIM进行高效精细的成本控制和工作流程的管理,随着BIM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工程造价管理实现全过程、高效率、透明化、精细化、低成本,进一步提高项目的各方面水平。
4 BIM新技术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新型BIM技术的应用,使得全过程造价管理在投资决策前期阶段能较为直观的反映现场实际情况、主要工作内容和投资关注重点;在设计阶段能较清晰、准确的统计各类分部分项项目的工程量、材料数量;在施工阶段能较好的模拟施工进度、划分作业面、理清各方责任;在竣工阶段能完整的反映各具体工程数量,并连接相关大数据材料价格网,较全面、真实、可靠地反映整个工程的实际造价。
结语
综上所述,全过程造价管理是面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的成本控制管理,通过基于BIM技术的造价管理可以保证在投资决策、施工、竣工等各个阶段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保证,同时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马晓新,刘海艳.BIM技术用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实践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7(20).
[2]汤建勇.工程造价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研究[J].上海建设科技,2017(03).
[3]孙霞.BIM技术在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7(10).
[4]朱昊.浅谈BIM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7(21).
[5]李函霖.论BIM技术对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上半月.2017(06).
论文作者:朱贺龙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0
标签:造价管理论文; 阶段论文; 技术论文; 全过程论文; 造价论文; 建设项目论文; 模型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