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创新的几点看法_政治经济学论文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创新的几点看法_政治经济学论文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的几点看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经济学论文,几点论文,看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在中国得到了最广泛的传播,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表明,由于我们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片面的、教条的解释,还未能把它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一个系统的、能够切实有效地指导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经济行为,经济利益关系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经济规律亦随之发生变化。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更显得不能适应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能够指导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大业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已是十分迫切的问题。事实上,理论界对此问题的探讨早已展开,尤其对政治经济学教材的研究探讨更为深入。本文试图就此问题谈几点初步的看法。

一、对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评价

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指5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学界从苏联引进,并以自己的理解加以编排的各种版本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为代表的理论学说。就其理论观点,分析模式,体系结构而言,都可以说是前苏联教科书的翻版。而前苏联的教科书所依据的,除了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引出的对社会主义的一些原则性的预测和判断外,主要是对前苏联当时已有的制度、体制、政策的概括。基本是“斯大林模式”的理论再现。不可否认,这些理论和学说在我国五十年代以后的一段历史过程中,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理论的建立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实践的发展,这种带有明显的国度性却做为一般原理的学说则日益显露出其缺陷。毕竟,这种政治经济学学说是强调产品经济,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的思想体系。其主要缺陷表现在:

第一,是传统的计划体制的理论反映。这种理论在当时特定的条件和理论来源中确立,自然为集中的计划体制提供理论依据,所探讨的必然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关系。在我国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这种理论缺陷就必然与现实产生冲突。那种以权力的高度集中为主的思路与改革的实践正相抵触;而排斥市场经济的种种论述,无一不与改革的目标相悖。

第二、在体系结构上,原有的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社会主义部分大多由三大块组成,即公有制部分、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经济规律部分和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的分析部分。在公有制这一块中,主要是说明公有制的形成、性质、作用、优越性及公有制的形式;三大规律的主要内容则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按劳分配规律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而商品经济的分析这一部分严格地说是改革以来才引进社会主义部分的内容,这无疑是教材内容的一大进步。但是,在实际的说明中,则是把它放在计划经济的理论框架中去评论说明。过多地论述了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特殊性,而对其重要机理一一市场机制的内涵及作用则分析较少,事实上还是服务于计划经济的论述。这种体系结构及安排,很难涵盖和说明社会主义经济的现实内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与现实相违背。

第三,在分析和研究方法方面,原有的教材几乎都表现出规范分析、定性分析与抽象分析过多,而实证分析、定量分析和具体分析过少的特点。自然,政治经济学不可能不涉及经济问题的价值推断问题,规定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但过多的规范分析在传统的教材中同时造成一种普遍存在的情况,即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某种政策的解释及论证。使经济学内容脱离现实,缺乏可操作性,造成理论上的论述与现实经济脱节的后果。因为教材有关内容的规范前提与现实相去甚远,而在这种规范前提下,借助逻辑推理而得出的理论,自然难以起到指导现实的作用。

二、创新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分析和对现实的思考,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认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建立实际上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原因在于,社会主义从建立到今天仅有80年的历史,其间又经历了种种重大的曲折,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已不复存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亦刚刚起步,从历史角度上说,社会主义经济还是不成熟的经济。没有成熟的经济关系,就很难有相应成熟的经济理论。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的那样:“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反过来说,在低等动物身上表露出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能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目前的社会主义,还只是不成熟的社会主义,正处在发展过程中的社会主义实践还不可能产生成熟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因此,目前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建过程,事实上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但唯其是前所未有的探索。所以极富开拓性,一旦获得成功,将会使我国的经济学达到一个辉煌的层次。当然这有待于众多的探索者付出艰辛的努力。笔者认为,在创新过程中,有这样几点问题值得考虑。

1、应当结合现实,考虑国情特点。在目前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过程中,有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这种倾向又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西方经济学完全取代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种做法的认识基础在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而西方经济学正是成熟的市场经济理论,自然可以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二是在原有的学说中添加有关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在教材内容上做拼盘。其实,这两种做法都失之偏颇,因为在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中,添加一些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且不说在整体上是否和谐一致,在现实的操作中也很难想象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不顾中国的国情,又一次简单地抄搬,在90年代重犯50年代犯过的错误,所不同的是,当时是来前苏联引进,而今天则引进于西方发达国家。

不可否认,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做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经验总结和现代市场经济的成熟理论,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而且市场经济的共性,使西方经济学中一些成熟的理论的确可以借鉴,指导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在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市场发育的程度不同,相关的政治体制、文化观念、历史传统更不同。尤其象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是市场经济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重大课题,具有极为独特的特殊性。如果不论自身的特点,简单地把西方经济学做为一种普遍的原理来指导中国的经济改革,在实际操作中恐怕很难达到初始的愿望。因此,要建立能够指导中国改革实践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在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同时,还需要对中国本身的经济矛盾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这种研究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过程,但它又是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特点的、操作性强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必经之路。

2、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的方法。就目前而言,无非有两种可供选择的办法,一是在原有的框架中修修补补,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内容添加进去;二是抛弃原有的框架,建立一种全新的分析概念和体系结构。第一种方法作为一种过渡的方式,在现阶段也未尝不可,毕竟目前建立完整的、全新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条件尚不够成熟。但是,从发展的观点看,这种方法是没有出路的。把反映现实的新的理论放在计划体制条件下形成的框架之中,必将束缚理论的发展。因此,要建立符合现实要求,指导改革实践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必须打破原有框架,建立全新的体系结构和分析方式,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使市场的微观主体行为和宏观的政府行为都逐渐发生重大变化,因而以微观和宏观的主体行为规则为基础的经济规律也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市场经济的规律肯定不同于计划经济的规律,经济关系亦不相同。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为研究对象的,那么,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自然应当建立全新的框架。

3、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体系结构。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作为自身的研究对象,这一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不容置疑的。但如果是机械地、片面地理解和坚持这一立场,就很难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是游离于社会主义运行者去抽象地探讨公有制的本质,实际上很难说明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经济体制的研究开始纳入研究范围,这在理论上应当更加明确化。事实上,政治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与生产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是社会制度产生、发展的规律。这是属于较高的、较抽象层次的规定,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则属于社会经济运行中较具体、更接近现象形态的规定,二者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机整体。研究经济体制有助于探索以什么样的经济体制能够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纳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不仅要揭示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而且要充分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解决如何实现有限资源的最佳配置,从而使社会主义财富不断增长的问题。即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实证描述来展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质的规定性,从而使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后骨肉结合,更富有生命力,改变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长期以来罗列范畴,堆砌概念,堆理演绎,汇编规律的僵化局面。

在研究对象明确后,体系结构上亦应有相应的变化。近年来一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在这方面表现出积极的探索精神,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基本上放弃了《资本论》的框架结构。笔者认为这种探索是符合现实要求的。众所周知,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较为成熟的条件下,通过对英国这一当时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解剖而写出的,它的主要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马克思以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一商品作为逻辑起点并按照由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说明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可以说《资本论》的前提是成熟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字的创建,恰恰缺乏这一前提条件。在还处于低级阶段发展过程中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去确定逻辑起点和理论主线,并按由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去构造理论体系,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若是教条地抄搬《资本论》的结构来确定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结构,则难以自圆其说。例如过去很多教材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作为理论主线,结果导致许多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无法列入其中,使内容简单、枯燥无味。在教学中很难上升到科学理论的位置。此外,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不同于资本主义。它主要是通过对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及其表现形式的本质及经济运行规律的分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因而照搬《资本论》的结构,只能是人为地束缚研究内容,导致理论上难以取得很大的突破。这种选择并非是对《资本论》的否定,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但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及分析事物的科学态度,而非形式本身。

总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建是在对传统理论变革的基础上建立的,还处在由具体到抽象的研究阶段,还很不成熟,还无法形成完整的范畴和逻辑体系。因此,目前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只是一门具体研究内容有待于进一步明确,体系框架有待于进一步搭建,表述逻辑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学科。这种明确和完善,更有待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实践经验的全面提供。这门学科只能产生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之中。

标签:;  ;  ;  ;  ;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创新的几点看法_政治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