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论文_李舟

湖南省脑科医院 湖南省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7

【摘 要】目的 对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更昔洛韦治疗,对患儿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更昔洛韦治疗使患儿的PLT、血小板以及外周WBC发生变化,5例患儿出现消化道反应,1例患儿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症状为寒战、高热、四肢发凉。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会使患儿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治疗前需要和患儿家属积极交流,并且加强对患儿病情的监测。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更昔洛韦;不良反应

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在儿科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发病率较高,主要是因婴儿感染巨细胞病毒所导致[1]。更昔洛韦作为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一种药物,目前该种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已经相对广泛。但是,作为化学药物的更昔洛韦,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可导致患儿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本文就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中有男28例,女22例;年龄24天-11个月,平均(4.33±1.18)个月;患儿体重2060-6340g,平均(5032.56±1168.37)g。

1.2 纳入标准

患儿均与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相符,并且,患儿CMN-IgM呈阳性。排除乙肝、胆道畸形等其他病因,此外,患儿家属均在知情的情况下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3 方法

基于退黄和保肝治疗,使用更昔洛韦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药物由北京凯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 20063626。其中,第1疗程是诱导期,用药剂量为每次5㎎/kg,间隔12小时进行1次静脉滴注,持续进行2周的治疗;第2疗程和第3疗程是维持期,采用和诱导期相同剂量,1次/日,1周为1疗程[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用()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数据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患儿肝肾功能的影响

本组50例患儿在治疗中,有5例出现ALT升高的情况,发生率为10.00%,但是患儿未出现肾功能异常的情况。

2.2 对患儿外周血的影响

50例患儿经治疗后,患儿的PLT和WBC发生明显降低,和治疗前数据比较的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然而治疗前后,患儿的HGB及N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2.3 对患儿消化系统的影响

治疗中,出现消化道反应的患儿有6例,其中呕吐3例,腹泻3例,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12.00%,患儿经对症治疗后得以恢复。

2.4 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情况

在诱导治疗期,有1例患儿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表现为寒战、高热、四肢发凉,经对症处理后,这些不良反应得到消除。

3 讨论

婴幼儿感染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将出现肝脾肿大、肝酶升高以及黄疸等症状,如果病情恶化,将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肝硬化、胆汁淤积等,对患儿的健康造成威胁,必须进行对症治疗[3]。

更昔洛韦,属于无环鸟苷的一种衍生物,是一种可行的广谱抗DNA病毒药物。研究表明,相比于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具有其50-100倍的疗效。并且,更昔洛韦的抗病毒作用机制如下:进入感染细胞中被磷酸化,竞争性抑制CMA-DNA的合成,同时在CMA-DNA中直接渗入,对病毒DNA链的延长进行终止,从而阻止抑制孢疹病毒的复制。研究证实,病毒感染细胞中,更昔洛韦磷酸化至少比正常细胞高出10倍,且具有选择性[4]。

更昔洛韦的临床应用主要是用于免疫功能缺陷患者的预防和治疗,例如艾滋病患者、癌症放化疗患者等,可促使其发病得到控制,使患者的死亡率降低[5]。然而,该药物在患儿疾病感染治疗中的应用,现阶段未达成共识,主要是还未确定其安全性。目前大部分学者认可该药物在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应用,主要是因为其具有较好的疗效,虽会发生不良反应,但发生率不高,且在先天感染患儿的早期干预治疗中适用。在本组研究中,50例患儿均采用更昔洛韦治疗,治疗后,患者的的PLT、WBC发生明显变化,和治疗前相比下降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大部分患儿处于正常范围,并且,有5例出现ALT升高的情况,经对症处理后得到恢复,患儿未出现严重的肾功能异常。此外,患儿治疗中,出现消化道反应的患儿有6例,其中呕吐3例,腹泻3例,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12.00%,患儿经对症治疗后得以恢复。因此,未对患儿疾病的治疗造成阻碍。由此可见,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不多,绝大部分患儿能够承受,其和大部分学者的观点相吻合。然而,本组研究中也出现了1例严重不良反应,表现为寒战、高热、四肢发凉,经对症处理后,这些不良反应得到消除。并且,研究表明,更昔洛韦在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应用,因为患儿皮肤娇嫩,血管较薄,所以治疗中可能出现皮疹以及静脉炎等。本文认为,这类不良反应的出现,可能是静脉注射操作存在不当,例如速度控制不合理等。基于研究现状,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不良反应中,并未完全确定其影响因素,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总而言之,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对此,需要医护人员治疗前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的交流,并且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出现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促使该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熊小丽,陈鹏,鄢素琪,汤建桥,谢东.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淤胆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07):563-566.

[2]田书芳,邓玉萍.平胃散加味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06):5-6.

[3]郝世莉.111例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不良反应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4.

[4]张延义.更昔洛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62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04):341-343.

[5]谢永忠.非淤胆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治疗40例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15):116-117.

论文作者:李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9

标签:;  ;  ;  ;  ;  ;  ;  ;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论文_李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