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在我国的建筑工程领域中,混凝土的质量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现如今,为提高建筑效率和提升建筑质量,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所以我们必须要对混凝土浇筑的特点进行更加详细具体深入的了解,结合施工实际情况,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让混凝土浇筑的整个过程达到应有标准,起到推动和促进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探讨
1.混凝土浇筑技术概念及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
混凝土浇筑技术指的是采用配有钢筋增强的混凝土、水泥、砂石、水、加固型的拌合料共同搅拌制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将其应用于大模板现浇结构、薄壳结构、使用升板、滑模等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中,以不断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包覆的钢筋可承受拉力较强,且其外部包裹的混凝土层也能有效分担钢筋承受的压力,从而使得混凝土具有质硬、耐久、防火性能良好等优势,将其应用于建筑施工中,不仅能提高建筑物施工质量,还能降低整体施工成本,因此,其现已成为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施工技术之一。
2.分析混凝土浇筑施工的主要技术特点
客观而言,混凝土浇筑施工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以及其他部分附体结构,特别是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施工中,使用钢筋与混凝土与钢筋的总量非常多,并且混凝土的密度也非常较大。值得一提的是,假设施工技术或者施工工艺不合理或者不正确,那么带来的影响将非常可怕,不但能够导致建筑工程因不合格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而出现各种缺陷和安全隐患,而且在客观上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速度和施工进程。另外要注意的是,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建筑工程的高度改变将对混凝土浇筑施工产生一定影响,由于混凝土浇筑在施工空间上受到不小限制,加之必须承受更大重量,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特点科学化、合理化的选取和使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确保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3.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分析
3.1分层浇筑技术
混凝土分层浇筑技术在当今建筑工程中比较常用,混凝土分层浇筑,每一层的厚度要根据浇筑速度、搅拌与运输能力等确定。分层浇筑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般采用自短向长的浇筑方法,即从短边开始,向长边浇筑,这种浇筑方法能够提高混凝土的稳定性。同时,分层浇筑过程中,若上下层一起浇筑,其间隙不能低于1.5厘米。斜面浇筑混凝土,应该从低向高,提高建筑物稳定性。
3.2连续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应该连续进行,连续进行浇筑能够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结构性。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若因故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间断的时间不能够低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但具体混凝土初凝时间的确定要根据不同的施工现场温度、所采用的材料、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来综合确定。
3.3斜面分层浇筑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技术有很多种,斜面浇筑技术也是常用技术之一。斜面分层浇筑技术更适用于墙体较厚的建筑部位。斜面浇筑技术相对来说,难度较大。斜面分层浇筑技术的使用前提需要打独立斜坡模板,在进行分层浇筑技术实施时,要将每一浇筑层都做成一个独立的空间,避免因其中一个分层浇筑不成功而导致整个浇筑毁于一旦。但是该种浇筑技术在振捣阶段非常不容易。不良的振捣会影响斜面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要点
4.1做好专业技术装备和工具准备
在混凝土浇筑技术中所应用的专业技术装备和施工工具主要有平板式振捣器、插入式振捣棒、斗车、吊斗、馒刀、铁锹等,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行业统一的施工规程、标准和国家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的有关要求,对以上装备和工具进行选用,这样不仅能有效避免因误操作造成的返工情况,同时还能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
4.2做好混凝土浇筑前期准备工作
原材料质量对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开始进行混凝土浇筑前,相关工作人员需严格把控好混凝土等原材料质量,首先,要全面做好采购环节的原材料质量鉴定,杜绝质量不合格材料进场,并且,还需定期对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在保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基础上,再对其进行拌合,现场技术应严格按照既定的施工标准进行配比工作,并对各种原料的拌合比进行严格控制,搅拌力度和时间按照骨料和添加剂的加入顺序进行确定。最后,还需做好混凝土的运输管理,各建筑施工现场需配备拖泵和输送泵,一方面能避免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损害,另一方面还能保证其运输质量和效率。
4.3做好施工现场的浇筑管理
采用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采用全面分层技术进行混凝土浇筑,也即按照一层一层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浇筑,浇筑完第一层后需等待浇筑的混凝土层凝固再浇筑第二层。采用全面分层技术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较高,可适用于各种建筑标准,如对大体积和大面积的建筑,全面分层技术的稳定性也能充分保障建筑的施工质量。但是,其对平面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就需要施工人员在浇筑平面的过程中对平面大小程度进行重点关注,沿浇筑方面从短边向长边推进,为保证浇筑结构的整体性良好,还需确保结构平面面积(A)≤QT/h,其中,Q表示每小时浇筑量,T表示混凝土从开始浇筑至初凝的延续时间,h表示浇筑分层厚度。另外,在建筑施工中,若需浇筑大体积的混凝土,现场技术人员还需对混凝土的抗裂缝能力和抗损伤能力进行综合考虑,并在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将适量的缓凝剂和减水剂加入其中,这样不仅能减少混凝土中的含水量,用时还会使混凝土中水泥含量降低,从而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韧性。
4.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的结构会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如果外界环境不满足相应要求,可能会引起混凝土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目前最常见的外界影响因素是温度。混凝土对温度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混凝土的成型。如果外界气温出现剧烈下降,必然会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下降,但由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高于表面的温度,这就造成了内部和表面存在温差。如果外界的气温降低得不到控制,这种温差就会持续增长,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温度应力,会造成比较严重的问题,最常见的是混凝土表面出面裂缝。这会给混凝土的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对资源造成浪费。运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不仅可以减少施工所有时间,还可以有效地减少人为误差等外来因素,从而极大地提高我国建筑施工领域的混凝土和浇筑过程。
4.5做好浇筑后的养护管理
完成混凝土浇筑后,还需建立完善的混凝土养护体系,才能及时解决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如裂缝、破损等,并且还能降低混凝土浇筑的维护成本。而要做好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管理,首先就需采用减小混凝土内外部温度差的方式保持混凝土温度恒定,以避免其发生裂缝,另外,还需保证混凝土的湿润性和温度,可采用物理覆盖的方式,也即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潮湿的草帘和麻片,持续覆盖12h以上,亦能减少混凝土开裂概率。
结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浇筑技术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混凝土浇筑技术有许多种,在进行具体实施时要根据不同的工程、不同的环境进行综合选用。另外,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养护也非常重要,科学有效地养护能够加大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宁继红.浅谈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居业,2019(08):94+96.
[2]纵瑞芳.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四川水泥,2019(09):127.
论文作者:宋国鑫,杨旭东,李宏宇,孙鹏,姚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7
标签:混凝土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斜面论文; 质量论文; 钢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