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形势,把握方向,突出重点,以改革思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_德国职业教育论文

认清形势,把握方向,突出重点,以改革思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_德国职业教育论文

认清形势,把握方向,突出重点,以改革的思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教育论文,突出重点论文,形势论文,思路论文,方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总要求;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了全面部署,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这些向好政策信号的接连释放,让职业教育工作者备受鼓舞,社会也更为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总体设计基本成型,发展定位和培养目标日益明晰,聚焦内涵与提升质量渐成气势,职业教育站在改革创新、突破发展的新起点。

       一、如何看待当前职业教育的总体形势

       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中央的决策部署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十八大对职业教育的部署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向前追溯,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职业教育的部署是“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十七大对职业教育的部署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六大提出的是“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回顾既往中央对职业教育的部署,我们不难体会到,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二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十几年前,全社会有一个普遍的感受:毕业生的学历越高,就业率就越高、收入越好,就业稳定程度也越好。但是,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职业教育毕业生同样有很好的就业率,有很好的就业收入、很稳定的就业岗位。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2012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呈现三个特点:首先,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高,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仅次于“985工程”大学。第二,毕业生收入水平快速增长,2009届高职毕业生工作三年后平均收入水平比毕业半年后增长了120%,实现收入水平翻番。第三,就业对口率持续提升,理工农类高职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达到64%。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同样实现了高就业率,2013年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为96.81%,并且就业质量持续向好。这得益于我们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这个发展道路可概括为六句话:坚持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深化产教融合;聚焦内涵建设;扩大优质资源;服务教育公平;推进综合改革。

       三是,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发生很大变化。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形势都不是太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资料显示,全世界15~24岁青年人的失业人数7 000多万,失业率超过12%,其中,欧盟15~24岁青年人的失业率超过23%。与此同时,又存在大批企业找不到合适劳动力的现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93 727万人,比2011年减少345万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标志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步入下降通道。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审时度势,决定实施“单独两孩”政策,这个政策将决定16年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发展态势。那么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的速度会是什么样呢?2008年是我国18岁人口的高峰,总计2 621万人;2013年只有1 693万人,同年我国初中仅招生1 496万人。也就是说,现在年新生劳动力比高峰时候要少一千多万人。可以预测,未来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大批的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劳动者;另一方面,又会有相当一部分劳动者找不到工作。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大势所趋,要找到工作就一定要创造出超过自身工资的价值。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思路就是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创造价值的能力,让职业教育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因此,从外部环境上讲,职业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的突破方向

       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有些可能会迎来突破的机遇。

       一是,企业广泛深入地参与职业教育,有可能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校企合作难是长期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进入新的阶段后,这个环节有可能突破。要实现这个突破,首先需要观念上的突破,就是要明确企业也是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除此之外,还要有利益的引导和社会责任的约束。当前,总的来说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落后于产业转型的需要。如何引导企业转变观念?学校掌握着几乎所有新生劳动力的供给,学校观念的转变将引导整个社会观念的转变。将来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校长们对那些等着招聘毕业生的老总们讲,“如果你只要我们的毕业生的话,那么请回吧,学校已经没有毕业生了;如果你真的需要我们的毕业生,那么请从一年级开始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学校给你提供优秀的毕业生。”学校首先要确立这样的观念,而且要把这个观念传递给企业,推动企业观念的转变。这是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学校的重要责任。这样做是有利于企业、有利于国家、也有利于学校和学生的多赢的好事。如果我们做得好,过去那种“校企合作一头热”的情况就将成为历史。

       二是,职业教育有可能成为推动教育结构优化的重要抓手。多年来,中等职业教育一直面临招生难。2008年之后,特别是最近三年以来,初中毕业生越来越少,不仅中职学校招生困难,普通高中也出现了招生难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普通高中,这意味着这些学生至少还需要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以后才有能力走向社会。在我国,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新成长劳动力应占多大比重,这个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上段时间我出访了两个国家:德国和克罗地亚,克罗地亚的中职学生占高中阶段学生的68%;德国这么发达的国家,中职学生占高中阶段学生的65%。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绝不仅仅是为了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稳定,为了教育结构能够和社会的需要更加贴近。

       再讲高等教育。据一位企业老总讲,最近十几年来,他们公司招聘的高校毕业生,平均要经过两年的培训和锻炼才可以独立开展工作。两年的成本最低是20万元,企业的再培养成本远远超过高校的培养成本。对于这样的现象,教育必须要改变。怎么改变?就是要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将来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现在的中职,包括现在的高职,也可能包括本科甚至更高层次。这里说的本科和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主要不是现有的高职学校升格来实现,而是参照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对现有的本科学校,特别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进行改造,推动其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从而实现高等教育和社会需要更有机的结合。

       三是,建设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将成为职业教育战线和行业企业共同加快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职业教育要提高质量,核心在于什么是职业教育的质量。这可能见仁见智,但职业教育的质量一定是和其他教育的质量有区别的。其中普遍认同的一点,就是职业教育毕业生走向岗位之后,要能够很快地适应岗位需要。这样的质量要求就意味着专业设置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过程、教师配置等都要随着产业的发展随时进行调整,并根据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持续改进教育的管理和运行。这只靠行政命令是难以完成的,必须要有运行机制。这个机制就是质量保证体系,就是要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地方都建立起随着产业发展,随时调整教育教学,确保实现教育目标的机制。这样的机制建立之后,职业教育的质量提高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动态的、持续的改进过程。

       三、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应把握的几个重点

       在当前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要把握好五个重要方面。

       一是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职业院校要按照这一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通过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两方面共同育人。我们既要推进专业教学改革,更要探索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社会责任感)作为基本出发点,把增强学生的信心、信任和诚信作为重要切入点,把言教、身教和养成作为基本途径,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围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精神品格养成来展开,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要牢牢把握专业、课程、教材和教师队伍建设这些基本环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是这些环节怎么改、怎么建。要根据服务对象,研究专业、课程、教材和教师队伍怎么改、怎么建。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有普通高中起点的,有中职起点的,生源起点不同,专业、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必定是不一样的。高职院校除了要做好学龄段人口的学历教育之外,还要服务于大量在岗劳动力的提高。另外,丰富社区生活、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方面,高职院校也要有所担当。高职院校要成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中心、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的服务中心、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服务中心。归根结底这些都离不开专业、课程、教材和教师队伍建设。

       三是要牢牢把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个基本特征。职业教育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教育,在于它同时具有产业属性和教育属性,既要尊重教育规律,又要尊重产业规律。很长时间,传统观点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生产是企业的事。因此,过去做校企合作觉得很难,但是探索了很多路子。现在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不仅仅是学校,也是企业。职业教育办学双主体的新时期,产教如何融合,校企如何合作,才能够既尊重教育规律,又尊重产业规律,是我们所有的职业学校都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四是要牢牢把握建设质量保证体系这个基本机制。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要教学生最基础的东西;高等教育,特别是“985”、“211”学校,要适应产业发展,强调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创新能力培养。职业教育则必须是产业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教到什么程度,这决定了职业教育要随着产业变化而变化。这个动态调整的机制就要靠每一所学校自身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每一所学校、每一个专业都要有自己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了目标,就要有相应的措施来保证;之后要检验实施的效果。如果经过检验发现目标有偏差,就修正目标;发现目标正确但措施不得力,就完善措施。周而复始,不断改进。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够永远跟上产业发展的需要,否则只能是一时的。各级教育部门也要按照政府职能转变、政事分开的改革部署,深入推进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加强对职业院校的分类指导,探索职业教育多元评估,更好地激发职业学校办学活力,更好地发挥社会评价的作用,逐步形成政府宏观调控管理、院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职能边界清晰、多元主体“共治”的职业教育管理新格局。

       五是要牢牢把握培养合格毕业生和杰出人才这一基本方向。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的社会重任。一所职业学校,大的几万人,小的几千人,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杰出人才是不可能的。但是,要保证每一个孩子都是合格的毕业生,有一技之长,能够胜任职业岗位要求,成为有用之才。在这个基础上,要追求职业教育的精英培养。杰出人才不是学历更高,而是在同样学历的情况下,比别人更杰出、更优秀,能够从事不可替代的工作。他们的一言一行、一招一式都规范严谨,合乎职业人的标准,体现出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杰出人才培养的途径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和行业、企业进行联合培养。

       最近,《光明日报》刊发了一篇题为《2014,职教推开春天的窗户》的报道,引起了职教同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中央的决策部署、外部发展环境和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积累来看,大家都认同,职业教育的春天要来了。但能不能真的来,来得快还是慢,还需要让发展环境变化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转化,转化的速度快一些。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职业教育的春天就会早日到来。我们既要坚信这一点,同时更要为之而努力。

       本文系作者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经验交流会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3年年会”上的讲话整理稿。

标签:;  ;  

认清形势,把握方向,突出重点,以改革思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_德国职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