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之浅析论文_何周阳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之浅析论文_何周阳

四川省南部县小元乡小学 何周阳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注重内外部因素相结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渗透 策略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选好教学渗透德育方法,这是关键,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注意因文而异选择适当方法,才能增强说服力,使学生易于接受,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作为一名从事几十年小学语文教师,我通过不断实践探索,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学生字词中渗透德育,在阅读文章中渗透德育,在习作中渗透德育。

一、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思想教育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为一体,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赏析文中字、词、句,理解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认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洗炼如金的妙处,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采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二、在阅读文章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具有教育意义的好作品,体现了文以载道、道以文益的原则。但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意图却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不采取直接表达方式。因此,在进行德育方面时,要结合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能力来加以渗透。教学课文应以和课文相适应的情感介绍资料制造氛围,使学生似身临其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

针对班级留守儿童和寄宿儿童较多的特点,叫同学们反复吟诵,“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一句使大家深刻理解了作者拟人化手法,用“我的口吻”表现了“亲子”失养于祖国,受辱于异类的悲苦,以及祈求回归祖国的殷切心情,不少同学读了这篇文章眼含热泪,理解深刻,达到并超过预期目的教学效果。通过再造想象的心理活动过程,抽象文字符号,描述的事物还原,形成相应的新形象,可以增强学生置身其中的感觉,激发他们潜在的情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在口语交际课入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每单元的口语交际,也蕴含了德育教育。仍以人教版第十册为例:第二单元的“劝说”活动,学生们的劝说内容丰富多彩,有劝爸爸不要吸烟的,有劝妈妈不要赌博的,有劝同桌好好学习的,有劝不要乱扔垃圾的,这些“劝”,都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积淀了美的意识;第三单元“发言稿”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养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口语交际,学生在纵横捭阖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水平,同时,也在活动中改变了自己的一些认识,更加崇尚美,创造美。

四、借用榜样力量影响学生的品德

多数小学生经常会将名人领袖作为自己人生的榜样。运用榜样人物教育学生,首先要使学生了解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这样可以使榜样人物的形象深深刻在学生的头脑里。成为激励他们前进的力量。

如,我在教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时,首先向学生详细介绍了孔子的生平事迹,然后开始学习这篇《孔子拜师》。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们再次比较形象地了解到:孔子虽然是个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却非常勤学好问,六十多岁还拜老子为师,可见孔子的谦虚、孜孜以求。于是勤学好问、孜孜以求的形象总是在学生脑海中,孔子成了学生们学习的榜样。从学生写读后感《读“孔子拜师”有感》这篇作文可看出: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榜样人物的力量很大,它深深地影响了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基本达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五、利用语文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德育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低年级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的行为富有模仿性。所以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高年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无论是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已走向成熟,独立判断能力增强。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来组织语文课外活动,例如举办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以及建立兴趣小组、文学社团等,这些听、说、读、写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时代赋予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责任,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切不可“荒废”和等闲视之。 因此,我们要牢记教书育人这一思想,不要只教书不育人,老师要认真地研究课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挖掘文章内含的思想感情,在知识的传授中渗透德育。

参考文献:

[1]曾孝群.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王洪礼,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中外教学研究,2008

论文作者:何周阳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  ;  ;  ;  ;  ;  ;  ;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之浅析论文_何周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