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生活功能的影响论文_邱钰婷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目的:探析康复训练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生活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以我院接收的行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设组别。行常规康复疗法治疗的为对比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行康复训练干预的为实验组。观察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满意度。结果:干预后5天、1个月和3个月不同时段,对比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低于实验组;实验组的治疗满意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比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者术后对其开展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功能,患者治疗满意度提升,减少不必要护患纠纷事件发生。

【关键词】生活功能;腰椎椎间融合术;康复训练;治疗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5-0255-02

在骨科疾病中,腰椎退变性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症,其指的是人体腰椎在日常工作和生活期间出现退化、老化情况,一旦发生腰椎退变性病症,则会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1]。腰椎椎间融合术目前临床治疗此疾病的常用手段,虽然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因该疾病的患病人群多以中老年者居多,患者术后易出现不适感,从而能严重影响机体恢复,降低生活功能[2]。对此,及早开展有效合理的治疗干预配合非常重要。故本文以我院接收的行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者50例为研究对象,经实施康复训练,做归纳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所选择的病例时间为2018年10月—2019年3月,以我院接收的行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者50例为研究对象,排除伴心肝脑肾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伴认知功能低下、言语障碍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分设组别。在对比组25例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5~70岁(49.4±2.4)岁;病程1~7年(3.5±0.3)年。在实验组25例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5~70岁(50.5±2.3)岁;病程1~7年(3.6±0.2)年。经比较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可对比组间数据(P>0.05)。

1.2 方法

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比组,行手术治疗后,医护人员应叮嘱患者卧床休息6小时,并在此阶段指导患者常规康复训练,即双下肢支腿高抬练习。

在对比组的基础上,行康复训练干预实验组,于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双下肢直腿抬高练习,并引导患者有规律腹式深呼吸,有助于股四头肌、腹部肌肉力量增强。行直腿抬高练习时,指导患者行仰卧位,下肢伸直并使踝部尽量背伸,随后将股四头级主动收缩,缓慢抬高下肢至70°,保持该动作2~6秒后,把下肢缓慢放下,下肢需始终保持足背伸、伸直体位,随后放松5~10秒。患者双下肢应交替开展锻炼。若患者直腿抬高未超过70°,在椎管内应使神经根充分滑移。指导患者行复视深呼吸锻炼时,指导患者闭嘴,仅用鼻腔缓慢吸气隆起腹部啊,直至不耐受后将腹肌有力、缓慢收缩,尽可能把吸入呼出体外,使膨胀的肺部萎缩及隔肌升高。将引流管拔出后,指导患者行腰背部肌肉训练,即五点支撑式训练,具体操作如下:指导患者仰卧,并将双下肢屈曲用头部顶着床,后伸颈部用头枕部顶着床,双上肢屈曲并用双手顶着床,由此对腰部和臀部进行支撑,使其缓慢离开床面,并把要拱呈弧形,维持2~6秒后,缓慢放下,平卧休息5~10秒。若患者的腰臀部和床面间距<10厘米,康复人员可把手抵在患者护背部帮助其提高,使二者的间距不低于10厘米。术后2周指导患者飞燕式腰背肌锻炼:行俯卧位,抬高头颈部后伸,双上肢指向尾侧用力后伸,后伸双下肢抬离床面成弧形,保持只有腹部与床面接触,维持该动作2~6秒,然后缓慢放松。

1.3 评价标准[3]

实施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定治疗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量表项目包括洗澡、穿衣和大小便控制等十项,每项评分为1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在此次研究中,对于患者治疗满意度的评定是以我院自制治疗满意量表的形式进行,100分为总分,评定项目主要分为非常满意(>85分)、相对满意(85~60分)和不满意(<6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的处理可应用软件SPSS23.0,用t检验计量资料组间结果,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日常生活能力对比

干预前,对比组与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5天、1个月和3个月不同时段,对比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日常生活能力(x-±s,分)

3.讨论

腰椎椎间融合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常用方法,虽然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也存在局限性。因此次研究所选取的行腰椎椎间融合术者均为中老年者,部分患者因受手术应激影响,加之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其依从性、耐受性差,长期卧床,腰椎活动受限,从而能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产生影响[4]。基于此,为改善上述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治疗干预的及早开展非常重要。有研究表明,及早对患者进行系统化、多样化的康复治疗措施,不但能使患者的行为方面进行干预,而且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康复信心的树立具有重要作用[5]。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行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者50例为研究对象,经对上述阐述的分析总结,并结合所得结果得出,康复训练的实施有助于患者生活能力的提升,使患者的健康生活得到保障。因为在此次研究中,笔者通过从环境干预、健康干预和功能训练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旨在改善患者预后,使患者舒适度和生活质量提升,加快腰椎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在仝慧娟[6]等研究报道中,以我院接收的行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者82例为研究对象,分设组别并予以不同治疗干预。从其结果中可知,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3个月的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85.2±7.8)分、(95.3±3.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5±8.1)分和(88.7±3.9)分(P<0.05)。由此得出,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干预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能使其术后生活能力有效提高。上述研究报道与此次研究内容相符。

总之,对行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者术后对其开展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功能,患者治疗满意度提升,减少不必要护患纠纷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郭群娣,贺敏彦,梁洁,等.早期康复治疗干预对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24):67-69.

[2]张志智,杨从芳,陈应东.早期康复治疗干预对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康复的影响[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3):260-261.

[3]石秀秀,秦江,唐金树,等.全程系统康复对老年患者单节段腰椎融合术后功能的影响[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9):672-676.

[4]严晓云,温艳,陈晓颖,等.早期积极康复训练对微创腰椎融合术的影响[N].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14):2265-2269.

[5]王玉.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对其术后恢复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1):100.

[6]仝慧娟.早期康复治疗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5):169-170.

论文作者:邱钰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2

标签:;  ;  ;  ;  ;  ;  ;  ;  

康复训练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生活功能的影响论文_邱钰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