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依托徐州轨道交通3号线车站主体基坑设计的案例,针对岩土二元地层的工程地质特点,分析不同支护结构的使用条件和优缺点,确定安全、经济、合理的支护方案。
关键词:岩土二元地层;车站;围护结构;
0引言
21世纪以来,地铁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挤、保护环境等方面慢慢显示出其突出的作用,已逐渐成为各城市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选择。近年来,国内各城市纷纷上马地铁建设项目。伴随着国内大规模的地铁建设浪潮,建设各方面对的是日益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建设环境。在地铁建设中,支护结构设计工程投入高、关乎基坑安全、而收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对岩土二元地层中地铁车站基坑支护设计做了深入总结和思考,以期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有益借鉴。
1 工程概况
徐州某站为地铁3号线与4号线换乘站,两站采用T型节点换乘方式。3号线车站位于北京北路与黄河路交叉口东北象限,沿北京北路东侧呈南北向布置,为地下三层14m宽岛式站台车站,车站结构长187.5m,结构宽22.9~27.1m,主体基坑开挖深度22.9~26.1m。车站东侧为中石化培训楼(3F),南侧为军用铁路,西侧为北京北路,北侧为东良小区住宅楼(5F、6F)。4号线车站为地下两层14m宽岛式站台车站,规划远期实施。
车站场地自上而下各岩土层及地层物理力学参数如下表:
表1 场地岩土层及地层物理力学参数表
本车站范围内无地表水体,地下水为填土中的上层滞水、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水位动态变化较大,分布不连续,水量较小。
基岩裂隙水:受岩体破碎程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溶洞大小等控制,水量变化较大。
2 基坑安全等级和控制标准
车站周边分布有军用铁路、国道北京北路、三层中石化培训楼、5~6层居民住宅等,环境变形控制要求高;本站基坑开挖深度22.9~26.1m,挖深大;综合界定车站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一级[1]。
3 支护方案比选分析
地铁车站常用支护型式为地连墙、钻孔桩(深桩、吊脚桩)、SMW工法桩。
地连墙工程特点:施工时对周边环境影响小,能够紧邻建筑物和地下管线施工;墙身刚度大、强度高、整体性好,结构和地基变形都较小,可用于重要地区特殊工程及超深基坑;现场浇筑,可根据需要形成直线、折线、T型等特殊结构;可结合逆作法施工,作为主体结构的一部分;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对施工机具要求高;相对其他支护型式,造价昂贵。
钻孔桩工程特点:无挤土现象,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桩身强度高、刚度大,支护稳定性好,变形小;桩间缝隙易造成水土流失,需根据工程条件设置止水帷幕;适用于各种地层,但砂砾层和卵石施工较困难;桩与桩间主要通过桩顶冠梁和围檩连成整体,相对整体性差。吊脚桩[2]属钻孔桩的一种,适用于上软下硬地层,特别在土岩结合地层应用较多,吊脚桩一般用于上部土层支护,桩底嵌固于稳定岩层,下部岩层采用放坡+喷锚支护。
SMW工法桩工程特点:轻微挤土,结构刚度、强度相对以上地墙和钻孔桩小,控制变形能力相对较弱;挡水防渗性能好,不必另设挡水帷幕;适用于填土、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砂性土和饱和黄土等地层,硬塑黏土及岩层不宜采用,常用于地下一层基坑。
支护结构设计基本要求为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3],其中首要为确保基坑工程本体及周边环境安全;其次为工程造价低,尽可能降低费用;再次为可便利实施,施工工艺简单、成熟。
车站主体基坑最大挖深26m,周边分布有铁路、河流、国道及多层建筑物,环境复杂,基坑变形控制要求严格,支护结构要求刚度大、强度高,可有效控制变形;分析地连墙、钻孔桩、SMW工法桩环境影响程度、刚度、强度和控制变形能力,可采用地连墙、钻孔桩,不宜采用SMW工法桩。
场地上部土层为强透水性填土和不透水黏土,土层厚度6~8m;下伏基岩厚度15~20m;车站开挖范围土层深度小,岩层深度大;支护结构在上部土层需考虑止水设计,故如采用钻孔桩,需设置止水帷幕,地连墙和SMW工法桩具止水效果,无需额外设计止水;下部岩层范围内搅拌桩成孔困难,SMW工法桩不具实施性;钻孔桩可采用回旋钻机、全套管钻机成桩,地连墙可采用双轮铣槽机、垂直多头回转钻机成墙[4],鉴于基坑所处城市市区区位及周边建筑物、铁路等环境,不建议采用冲击钻机对钻孔桩和地连墙成桩。
场地岩层抗压强度8~29MPa,属软质岩[5],中风化岩层夹存强风化岩,中风化性质稳定,强风化岩层性质不稳定,遇水崩解;上部吊脚桩嵌固在崩解岩层,可能无法提供足够嵌固力,发生踢脚滑移;下部放坡+喷锚段遇崩解岩层,岩壁可能发生滑塌;不稳定岩层采用吊脚桩,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分析地连墙、钻孔桩、SMW工法桩造价对钻孔桩(深桩、吊脚桩)、地连墙进行经济性对比,详见下表。
表2 地连墙 钻孔桩 SMW工法桩工程造价对比表
由上表可知,各支护方案造价高低为:地连墙最高,围护桩次之,SMW
工法桩最低。
4 结论与建议
1)岩土二元地层明挖车站的支护结构选型应考虑周边环境、基坑挖深、场区地下水情况和岩土工程特性及支护结构经济性综合确定。
2)场区以岩石为主车站,建议选用钻孔桩(深桩)支护,根据上覆土层透水情况可增设止水措施,如基岩较完整,性质稳定,也可采用吊脚桩支护;
3)场区以土层为主车站,如上部土层渗透性强,多粉砂、淤泥质土等地层,建议选用地连墙支护。为减少工程造价,地连墙应合理选择施工机械。
参考文献:
[1]刘国彬,王卫东.基坑工程手册[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JGJ120-201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国家铁路局.TB10003-2016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7.
[5]张瑞云,孟丽军,孙铁城.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工法及设备适用性分析[J].工程力学,2003:431-434.
[5]宋诗文.上软下硬地层中明挖基坑“吊脚桩”支护型式应用研究[J].铁路建筑技术,2018,07:86-88.
论文作者:袁华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基坑论文; 钻孔论文; 岩层论文; 车站论文; 地层论文; 土层论文; 结构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