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快速康复理念自2001年被提出后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在中医药技术也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外科的同时,两者结合更能促进患者康复也逐渐被专家学者所证实。穴位按摩作为一项简便易行的中医操作,具有操作方便、费用低等特点,符合快速康复理念。
【关键词】 穴位按摩;快速康复外科
【中图分类号】R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335-03
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指在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采用一系列被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方法减少手术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及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最早由丹麦Henrik Kehlet医生于2001年提出。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理念已逐渐被临床广泛应用。中医药技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也渐渐被广泛应用于外科。近年来,众多学者证实穴位按摩在减轻手术患者生理或心理应激方面符合外科快速康复理论,能达到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的目的。现将近年来穴位按摩运用于外科围手术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1.FTS的概念
“快速康复外科”是指尽力降低手术治疗对病人引起的应激反应,加速病人的康复。这是一种多学科密切协作,将一组疼痛控制、麻醉、手术方式等新的技术与术前术后促进康复的方法有效结合,从而达到降低手术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的目的[1]。
2.穴位按摩在FTS中的应用
2.1 穴位按摩在缓解普外科手术患者焦虑中的应用
手术对患者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患者焦虑的情绪、恐惧的心理使得交感神经兴奋,使人体处于一种较强的应激状态,易出现并发症或推迟创伤愈合和延缓机体康复[2]。
徐利仙等人将90例下腹部择期手术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研究[3],对观察组患者以揉、按手法施术,对风池穴、印堂穴、内关穴、合谷穴、间使穴、心俞穴等进行按摩,由轻到重,以局部酸胀麻热为度,每个穴位按摩2~3min;手术中轮流按压双侧内关、合谷穴。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及焦虑水平(采用Zung 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定)进行数据收集,结果显示: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干预组患者SBP、DBP、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按摩穴位可有效地抑制应激反应,将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转化为有利于治疗的正性心理。杨友群[4]在91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研究中也证实,从术前第三天开始至术晨每天按摩风池、印堂、内关、合谷、心腧、间使穴,每个穴位按摩1~3min,每天2次,可缓解患者焦虑水平,并能稳定患者血压心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李小红[5]等也经过研究证实,从术前第3天开始至术晨术者以双拇指桡侧于患者印堂至额上神庭穴交替直推(开天门)约2min;以双拇指指腹自眉头向眉梢轻抹(推坎宫)约2min,以中指或拇指轻揉双侧太阳穴(运太阳)约2min;叩打整个头部约1min;拿揉患者颈项及风池穴约2min;按揉神门、内关,每穴3min;掌揉法放松背部,自上而下反复3min;按揉心俞3min,每天2次,能够缓解择期内镜下ESD术患者的焦虑。刘淑艳对124例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患者进行研究证实,穴位按摩内关、神门在控制患者焦虑、紧张情绪方面效果显著。另外,郭宇也经过研究证实,术前1 d按摩患者印堂穴,可不同程度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
2.2 穴位按摩在促进普外科手术患者睡眠中的应用
有研究表明,患者的睡眠情况与患者手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及术后恢复都有关。因此,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是FTS的重要环节。
刘淑艳将124例ERCP患者分组研究,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疗法进行护理干预,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两组患者效果进行评估后得出结论:穴位按摩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陈萍也通过研究证实,取百会、肝俞(双)、脾俞(双)、合谷(双)、内关(双)、太冲(双)、足三里(双)等穴,采用指揉法,频率60次/min,每穴按压2~3min,力度由弱逐渐加力,以患者感到酸、麻、热、胀、痛为度,按摩时间30min左右,早晚各1次。穴位按摩联合情志护理能有效降低睡眠障碍发生率,促进其更快更好恢复。左晓琳等通过研究证实,穴位按摩涌泉、神门、印堂、太阳、三阴交、百会、内关、足三里、心腧、安眠、风池等穴位用于治疗失眠效果确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穴位按摩在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腹部手术后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腹胀、排气排便困难等症状,通常称之为胃肠功能紊乱。胃肠动力紊乱将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削弱其肠道屏障能力,严重者会导致肠粘连、肠梗阻、吻合口瘘、腹壁切口裂开等并发症。因此,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一直是医护人员密切关注的课题。
谢强丽通过比较不同中医疗法在促进食管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疗效发现,中药汤足浴(生白术40g、槟榔20g、玄参20g、决明子40g研制成粉末状置于专用的无纺布做成的袋子中,足浴时将中药袋放入盆中,用90~100℃的热水将药袋浸泡30min,水量约3000mL,待温度降为40~50℃开始足浴)加穴位按摩(在中药药液足浴过程中,按摩患者左右的脚底涌泉穴,时间为15min)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效果最明显。赵晓军等对80例阑尾术后患者采取间断足三里、三阴交交替按压,即按压1min停止1min,每次10min,1次/2h,两侧交替进行,直至排气,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24h腹痛、腹胀,缩短肛门排气时间。汪永坚等自腹腔镜术后6h起,采用简易排气操,即用两手大拇指同时在患者两侧足三里穴点按、揉动,以局部感觉酸麻为宜,频率50~80次/min,同时指导患者深呼吸放松,两手作为支撑点做抬臀运动,5~10次/min,连续5min,休息10min,循环进行,直至肛门排气;发现能促进腹腔镜术后患者早日恢复肠蠕动。邓文阔也通过研究证实行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按摩能促进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2.4 穴位按摩在减轻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应用
现代研究认为,穴位按摩能降低神经系统紧张度,使应激反应下降并减少炎症致痛物质的释放,增加局部组织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提高局部痛阈,结合其他减轻患者紧张、促进患者舒适的康复方法,可更快效缓解术后疼痛。
贺新萍在将536例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组研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术前干预、认知、穴位按摩(取合谷、足三里、天枢、脾俞等穴位)、术后疼痛管理等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度以上疼痛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穴位按摩在外科手术患者镇痛方面起到一定作用。暨玲等人也通过研究证实围手术期接受内关穴位按摩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疼痛及恶心呕吐方面有效。魏庆在对62例疝气手术患儿进行了研究,实验组手术麻醉清醒后即给予抚触及穴位按摩,采用FLACC评分法进行疼痛评估,比较两组麻醉清醒后1h~6h、7h~12h、13h~24 h时间段疼痛评分及使用镇静镇痛药例数。结果对照组各时间段疼痛评分、使用镇静镇痛药例数高于实验组。证实了抚触及穴位按摩是一种既简单而又安全有效的缓解小儿疝气术后疼痛的护理手段。
2.5 穴位按摩在治疗普外科患者术后其他并发症中的应用
2.5.1尿储留 术后尿潴留是常见的并发症,按摩膀胱区能增加血液循环和肌肉营养,解除膀胱麻痹使逼尿肌收缩而排尿。沈佩芳对术后尿潴留患者膀胱区进行热按摩治疗,热按摩组于术后1~2h用热毛巾或热水袋外加布套敷在患者下腹部膀胱区并轻轻转10~30min,如未顺利排尿,可再热按摩1~2次,有效率为98%,证实热敷按摩治疗尿潴留有效。
2.5.2术中牵拉反射 谢张黄在对100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后,证实术中穴位按摩合谷、内关穴能有效消除手术牵拉反射。
2.5.3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故对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应给予高度重视。但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过程中,未收集到外科患者应用的结论。妇科则有不少证明有疗效的结论,如曾丽君等人在对剖宫产术后372例产妇进行研究,观察组给予新护理体位下选择三阴交、足三里、委中等穴位按摩,观察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结果证实剖宫产术后采用护理新体位及穴位按摩,可有效地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2.6 穴位按摩与其他操作联合应用于外科患者
刘飞对消化外科96例术后腹胀患者做了回顾性研究。从有明显腹胀起,在臀大肌部位新斯的明肌肉注射的基础上,实验组加双侧足三里穴位按摩5~10min。结果两组效果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证实足三里穴位按摩加新斯的明封闭注射治疗消化外科术后腹胀,疗效显著,有助于患者疾病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以作为术后腹胀的常规治疗方法。
3.小结与展望
通过笔者对一系列文献资料的分析,穴位按摩已逐步深入临床,并广泛应用于外科,且效果也被渐渐证实;但所证实的效果大都是以临床症状去判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且针对每个症状所采取的操作也没有统一的穴位或操作方法。这需要临床更多的科室协作,共同探讨并论证穴位按摩临床的有效性及可操作性,并制定相应的操作指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穴位按摩能够与更多的临床操作相结合,更广泛地应用于外科患者,把中国传统医学推上世界医学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Kehlet H,Wilmore DW.Multimodal strategies to improve surgical outcome.Am J Surg.2002,183:630-641.
[2]王丽,裴凌,苏帆.术前睡眠紊乱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31(7):827-829.
[3]徐利仙,陆伟钰.穴位按摩在预防下腹部手术患者应激反应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3):4114-4116.
[4]杨友群.穴位按摩对择期腹部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生命体征及术后恢复的影响[N].护理学报,2010,17(8):56-58.
[5]李小红,戴娣.穴位按摩对缓解择期内镜下ESD术患者焦虑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11:222-223.
论文作者:戴秀娟,王芬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9
标签:患者论文; 穴位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外科论文; 并发症论文; 焦虑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