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纷争下台湾青年社会政治心态分析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论文,政党论文,纷争论文,心态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19(2002)01-0071-05
社会政治心态是人们对所处社会的政治生活及过程的一种不定型的、感性的反映,表现为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归属意识、社会理想追求等,它是某一时期民众比较普遍的心理投向与政治情绪。由于我国台湾地区独特的社会历史和政治背景,使得受之影响的台湾民众的社会心态有明显的独特性和微妙性,尤其是转型社会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台湾青年一代,他们生活的政治环境、经济条件、资讯手段等与台湾老一辈相比有了根本改变,其社会政治心态与理想追求也有了很大差异。当代台湾青年的社会政治心态是台湾的“社会温度计”和“政治水晶球”,也是岛内不同政治势力窥视青年民意、收拢人心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台湾政党纷争下的政治格局和台湾社会未来走向。
一、当代台湾青年社会政治心态的基本特点
近二十年来,台湾社会经历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变迁,经济上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商社会;政治上,随着“宪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政治本土化、多元化发展,政治格局由权威主义的一党专政演变为多党政治纷争。当代台湾青年的政治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呈现出政党纷争时期的新特征。具体表现为:
(一)政治效能感低,“政治边际人”色彩浓厚
在过去政治高压时期,台湾青年人对政治讳莫如深,大人也经常教育他们不要论及政治问题。在80年代末,一位美国学者在《台湾青年的十年变化》的研究报告中曾指出:学生参与政治的有限性及对报刊上政治新闻的漠不关心表明,只有极少数青年对政治感趣。根据他的调查,当时半数以上的青年绕过政治、外交等问题,去阅读里页的桃色新闻、轶闻趣事。90年代以前,台湾青年一般是回避政治的,其主流心态为:政治毕竟是敏感的话题,事不关己一般不参与政治,他们认为讨论政治也只是交换信息。进入90年代后,随着政治转型加速,台湾社会政治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政治解禁”和多党政治纷争局面的出现,客观上改变了高压的政治环境,赋予了多元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台湾青年更多的政治价值选择,促进了台湾青年“政治局外人”心态的嬗变。与过去相比,当代台湾青年对政治问题的关注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在现代开放与多元的社会中政治问题并非孤立的,它往往成为其他社会问题之源。当代台湾青年关注政治,更关注政治变革对自己生活与发展的影响,政治主体性与效能感比过去大为增强。但由于台湾的特殊政治环境,加上当局往往在“民主”的招牌下践踏民意,一意孤行地推行诸多违背青年人意愿的路线,使广大青年有“民主”之名却难有“民主”之实,政治意愿无法落实,极大挫伤他们对“民主政治”的热情和信任,在现实生活中,台湾青年在“政治问题”面前又往往表现出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不愿思考的“鸵鸟式”心态。据《天下杂志》2000年11月公布的一项调查,台湾地区大学生中有62.6%的人不想参加政党活动,高达83.1%的大学生表示未来不会从政。表明在当前多党政治和政党纷争背景下,虽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关注台湾的政治变革,但台湾青年整体上并未因台湾政治结构性变革而表现出太大的政治热情,“政治边际人”色彩浓厚。
(二)“政府权威”认同淡薄,社会信心动摇
当代台湾青年政治效能感低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对当局“政府”认同淡薄。在过去国民党政权时代,显然台湾中小学较早开设了“公民教育”课,将“中华民国”史、台湾与大陆关系、三民主义等灌输给学生,但由于青年人对政治冷漠,国民党执政后期“黑金政治”的负面影响,使这些东西仅仅成为他们头脑中丧失政治生命的信息储存,“政府权威”认同淡薄。民进党上台后,其领导人百变姿态,用尽漂亮说词取悦于民众尤其是年轻人,试图增强“政府”的亲和力和民众对“政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在竞选之时、“新政府”执政当初,确也曾引发千万青年人狂热“挺扁”现象和对“新政府”的热切憧憬,但随着“新政府”治理下的台湾社会经济衰变、政治混乱、社会乱象日益严重的事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丧失了对当局的信任,对当初的选择追悔莫及,“政府形象”、“政府权威”一落千丈。综合2001年4月底5月初岛内多家民调,台湾民众尤其是青年人对“扁政府”团队满意度大幅滑落,对他们的施政满意度持续走低。在盖洛普的民调中,除两人外,包括正、副“总统”在内的近20位“政府部、会首长”之满意度均未达60%,不及格率高达九成,民众对陈水扁的满意度更是从就职前的81.2%跌至42.2%。台湾经济日益衰变和政党纷争恶化的现实,致使台湾青年人对台湾社会现状有明显的悲观失望情绪,缺乏应有的归属感与亲和感,对台湾社会未来发展信心不足、心态迷茫。台湾《天下杂志》2000年11月30日公布的相关调查显示,有37%的民众对台湾未来发展表示悲观,悲观数首度超过乐观比率(34.5%)。有42.5%的青年大学生对未来台湾政治形势没有信心,半数以上大学生对“政府”恢复岛内经济繁荣的能力没有信心。
(三)痛恨台湾政治黑暗,求新、求变愿望强烈
当代台湾青年作为岛内思想活跃、西化倾向明显的群体,对台湾近年来在政党纷争背景下出现的种种政治黑暗现象强烈不满,求新、求变愿望强烈。台湾中华文化协会1997年的相关调查表明,当时有高达73%的青年学生对国民党当局不满。《天下杂志》1999年底的调查结果也显示,“黑金政治”已经成为岛内民众最恨,有25%的人甚至认为“黑金”让他们觉得住在台湾不光荣。
台湾青年痛恨台湾“黑金政治”和国民党当局的长期积弊,以致大多数青年人把实现台湾“清廉政治”和“社会安宁”的愿望寄托在其他政党及领导人身上,求新、求变、换人做看看的心理,成为青年人“挺扁”的主要原因。然而,陈水扁的上台并未带来青年人所强烈期盼的“政治昌明”和“社会安宁”。而是经济衰变、政策失当频频,尤其是两岸政策一直无法让民众放心,岛内出现“社会乱象丛生”、“百业萧条”、“股市跌跌不休”、“民众信心丧失”的状况。“新政府”充斥新黑暗,令当初扁政府的支持者痛心疾首、后悔不已。富有改革的朝气与激情是青年的气质与性格特征,当代台湾青年的心态也如此,当“经济繁荣”“政治昌明”并未在“新政府”治理下出现时,走在示威队伍最前列的仍然是青年人。
(四)保持“中国人”的基本群族认同,但生活中又易受“台独”言论影响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台湾人不论祖籍来自大陆还是台湾本土无疑也都是中国人,对“中国人”身份的认识也为大多数当代台湾青年所认同。据90年代初台湾中山大学陈文俊教授的调查,台湾地区青年的基本群族认同中有二成六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五成六选择“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而不足一成的青年仅认同自己是台湾人,2000年6月岛内某权威媒体公布的民调结果,台湾地区大学生有72.9%认同自己“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显示了经历近十年的政治变迁后,台湾青年主流仍然保持着“中国人”的基本群族认同。
但9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台独”势力有所抬头,各种“台独”理论纷纷露出水面,不同程度误导了正在确立价值观念的青年一代,模糊了他们对“中国人”身份的认知。另外,近年来,台湾当局某些人和“台独”分子刻意“诱导”不健康民意,故意将“台湾人”和“中国人”的身份对立起来。在诸多错误理论影响与当局某些人刻意诱导下,一部分青年出现“弃中就台”倾向。而一部分青年为了避免遭同伴的围攻与挖苦,在生活中不敢公开坦言自己是中国人,而有些则以“华人”、“炎黄子孙”等较模糊的字眼取代之。
(五)对“一国两制”的认知有所加深,但在两岸关系上尚有明显的“求稳怕变”心态
“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也是祖国大陆对台的一贯政策,该政策体现了对台湾人民生活方式和现有制度的充分尊重,但由于种种原因,近二十年来成长起来的台湾青年一代对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诚意和“一国两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尚缺乏正确充分的认知,在两岸关系问题上表现较明显的观望或回避态度。综合近年来岛内部分调查结果可知,当代台湾青年在两岸关系问题上保持“橄榄状”的心态,即主张“急统”与“急独”均非主流,而主张“维持现状”者居先。
随着大陆对台政策宣传的进一步深入,港澳成功实施“一国两制”示范作用的进一步发挥,近来,台湾青年对祖国大陆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认识有较大程度加深,在青年群体中认同与接受“一国两制”的比率也明显上升。2001年6月5日,台湾无线卫星新闻台(TVBS)公布的民调显示,赞成“一国两制”的比例由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日)的12%上升到31%。从年龄层面分析,年龄越低,赞成的比例越高,其中20-29岁、30-39岁的民众赞成比例最高,分别为38%利37%。而在近几个月台湾新党的民调中,在不作任何诱导性提示与预设的情况下,台湾民众对“一国两制”的认知与接受比率已超半数。台湾青年对“一国两制”认知与受度的提高,为开展两岸对话与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又应看到,当前台湾青年多数对祖国大陆的了解还不充分,求稳怕变、维持现状的心态还相当明显。
二、影响台湾青年社会政治心态的因素分析
当代台湾青年的社会政治心态反映了台湾青年对处于裂变中的台湾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及两岸关系的基本心理与评价,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和观念形态,它是根植于台湾社会现实之中的,因此,分析当代台湾青年的社会政治心态形成的原因,不能脱离当前台湾地区特殊的社会政治背景。
(一)政治转型中日益滋生的政治腐败和恶化的政党纷争,是台湾政治黑暗的集中体现,也是影响台湾青年形成政治效能感低、“政府权威”认同淡薄的根本原因
近十年来,随着台湾政治转型的加速,各种政治腐败和丑恶现象不断滋生,尤其是到了李登辉主政后期,贪渎、腐败、黑金勾结、官商携手愈演愈烈,令台湾青年十分厌恶和切齿痛恨。日益猖獗的腐败在年轻一代心中留下重重阴影,使他们越来越失去对当局的信心,在他们心中“政府”成了腐败、贪渎、黑暗、丑恶的滋生地和代名词。陈水扁上台并未带来台湾青年热切期盼的“社会政治昌明”,而是出现政局不稳、政策失误频繁、经济萧条,领导人之间争斗不休、矛盾丛生等现象,台湾政治并未因领导人的更换而“光明”起来。
另外,台湾政治转型中,政党纷争逐渐恶化,政治秩序越发紊乱,各党派当政者争权夺利、互相攻讦,“民意代表”在“国会殿堂”恣意打骂,政治生活缺乏理性与安宁。而以“全民政府”标榜的台湾“新政府”为了推行“暗独”路线和保持本党派在政党纷争中的既得权势,政策的着力点在于挖空心思玩弄政治伎俩,保住既得利益,而挽救低靡的经济十分乏力,致使台湾失业率屡创新高,股市屡挫新低,民众腰包缩水、民愤攀升。在恶化的政党纷争、混乱的政治格局和扭曲的选举文化前,台湾青年所能认识的台湾“民主政治不过如此”。台湾政治新黑暗不断扼杀青年一代对当局的信任与热情,使他们不好政治议题,冷漠“政府权威”。
(二)近年来台湾社会主流价值错位,社会乱象与犯罪丛生,致使台湾青年对台湾社会缺乏应有的归属感和亲和感;当局某些领导人的分裂言行,使台海关系紧张,加剧了青年对台湾社会“安全”的担心
随着台湾社会进一步向工商业社会演进,社会对金钱与物质利益的关注远甚于对伦理纲常的关注,而猖獗的“黑金政治”和各种官商勾结非法聚财、敛财的兴盛,进一步败坏了社会风气。近年来,岛内弊案连连,各种为了金钱而泯灭亲情与人性的伤害层出不穷,逆伦弑亲案和伤风败俗事件更是触目惊心。一些老人处境艰难,自杀比率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高居亚洲第一。工商社会背景下,传统价值发生位移,真诚、亲情逐渐丧失,而冷漠、倾轧却大行其道,生活在缺乏爱心与温情的社会环境中,青年人自然难以产生归属感与亲切感。另外,在台湾社会转型过程中,尤其在当前经济萧条背景下,台湾社会犯罪率不断窜升,黑社会活动猖獗,绑架、凶杀、强盗等恶性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加上近年来台湾地震、台风等大灾频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严重,令台湾民众特别是台湾青年对社会安全问题甚为担忧。近年来,台湾当局领导人的分裂言行,使两岸关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加剧了台湾青年对台湾“安全”的担心。李登辉的“两国论”一出台,民众便陷入恐慌之中,社会动荡、人心不稳,股市也要靠“安定基金”强撑着;吕秀莲的“远亲近邻”的荒谬论断也造成台湾社会不小的震荡;而陈水扁上台后,不仅没拿出令民众放心的两岸关系政策,而且极力否定“九二共识”,以拖待变,并处心积虑推行“台独”路线,致使台湾民众信心大跌,经济萧条、股市狂泄。青年一代对台湾社会的信心严重动摇,不少青年试图以移民来结束“安全”问题的困扰。
(三)生活在与祖国大陆长期隔绝的社会环境中,加之当局对祖国大陆的歪曲宣传和诋毁,致使台湾青年对祖国大陆的政治生活和对台政策缺乏足够认知;当局在青少年中推行“脱中国化”教育和抬头的“台独”理论,也影响了部分青年“弃中就台”的倾向
海峡两岸已隔绝了半个世纪之久,对于在隔绝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台湾青年一代,祖国的人和事本已十分陌生,加上当局仍然顽固坚持“戒急用忍”政策,在宣传上对祖国大陆极尽丑化之能事,尤其对大陆的政治生活和“一国两制”的对台政策的诋毁,加剧了台湾青年一代对祖国的疏远。综观台湾当局的宣传,不但严格控制祖国大陆的书籍和影视作品在台发行,还在新闻媒体特别是台湾当局控制的媒体上大登关于祖国大陆的负面报道,处心积虑、捕风捉影,炮制行行色色的大陆阴暗面“新闻”。在长期歪曲宣传和诋毁下,台湾青年不能正确认识祖国大陆的政治生活和对台政策,不了解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诚意和“一国两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祖国统一这一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的必然历史潮流,持观望或回避态度。
近年来,台湾当局还有计划地在台湾青少年中推行“脱中国化”教育和向青年一代灌输“文化台独”思想。1997年,台湾当局顶着各界压力,编写了一部争议甚大的教科书《认识台湾》,教科书有意删减了有关祖国大陆的历史、地理课程,增加了以“台湾史”、“台湾人”和“台湾地理”为主的教学内容,试图淡化和消除台湾青年的“中国人”意识和对祖国的认同感。而民进党等岛内分裂势力乘机在青年学生中大肆举办所谓的研讨会、研习营、民主大学等。他们一方面强调所谓“台湾本土文化”,一方面极力否认和回避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另外,90年代中期以来甚嚣尘上的“台独”理论,诸如“新台湾人主义”、“台湾民族主义”、“台湾国民主义”等,也影响了部分台湾青年“弃中就台”的倾向。
三、对台湾青年社会政治心态的理性思考
台湾青年是台湾社会的未来,在进一步落实“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统战工作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当代台湾青年的社会政治心态,加大对台政策宣传,促进台湾青年对祖国的了解与信任。
(一)当代台湾青年作为有知识的一代,同大陆青年一样,他们同样渴望着社会政治昌明,渴望台海和平与发展
当代台湾青年是台湾社会中学历层次高、资讯丰富、自主性强的一代,他们多数虽不好政治议题,对政党活动缺乏兴趣,但他们渴望政治清廉与社会安宁的愿望却十分强烈;他们虽无力改变台湾某些政治现实,但他们对台湾政治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充满对社会变革的朝气。他们对近年来台湾日益恶化的政治腐败和“黑金政治”深恶痛绝,对台湾社会价值失范、社会犯罪严重的事实十分不满,对当局在两岸关系拿不出令民众放心的政策而深感忧虑。他们渴望通过变革获得政治清廉,渴望领导人的变更而使台湾社会稳定、安宁。他们希望海峡两岸不要发生战争。然而政党纷争下台湾混乱的政治秩序和“新政府”治理下台湾社会经济衰变的现实令他们大失所望,但他们对社会政治昌明、台海和平的强烈愿望并不因此而消减。
(二)台湾同胞有爱国主义传统,而当代台湾青年主流仍是不支持“台独”的,这为我们争取台湾青年多数,努力实现和平统一,提供了心理和思想基础
从历史的眼光看,台湾同胞是有爱国主义传统的。历史上有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反对外国侵略势力、维护祖国统一的事迹。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积淀和精神纽带传承至今并将继续传承下去,它并不会因“台独”势力的抬头而骤然断裂,而综观当代台湾青年,各项调查数据都可显示,其主流价值取向仍保持“中国人”的基本身份认同和反“台独”的立场。尽管近年来,当局推行“脱中国化”教育和“台独”言论抬头,影响了部分青年“弃中就台”倾向。但在两岸关系发展上,主张“台湾独立”者只是少数,如果对主张“维持现状”者进行细分,主张“维持现状以后走向独立”者也属少数,而主张“维持现状以后逐渐实现统一”者居先。在2000年的“总统”选举中,尽管出现许多年轻选民狂热“挺扁”现象,但并不表明他们是支持“台独”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出于对国民党腐败黑金的不满,希望通过政治变革和政党轮替来获得政治清廉与社会安宁,而陈水扁也打出“不宣布台独”等“五不”口号来掩盖“台独”目的。在今天不断衰变的台湾政治经济形势面前,台湾青年更加深刻认识了“台独”没有前景和台湾经济与大陆的不可分割性。近来,岛内不同机构的民调都显示,台湾民众尤其台湾青年接受“一国两制”的比例有较大幅度提高,印证了台湾青年主流反“台独”的立场。
(三)为了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必须努力促进当代台湾青年对祖国的了解和信任
当代台湾青年长期生活在与祖国大陆隔绝的社会环境中,对大陆各方面的了解自然十分有限,他们对和平统一还心存疑虑,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有明显的“求稳怕乱”心态。当代台湾青年对祖国大陆的信任还未真正建立起来。为此,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必须努力促进台湾青年对祖国大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生活的全面深入了解,这在岛内分裂势力加紧向台湾青年一代灌输“文化台独”思想的形势下显得尤为迫切。首先,我们必须加大对台政策宣传,除了传统三大媒体外,还可利用网络等新式宣传渠道;其次,应创造两岸热络的气氛,加大力度开展两岸青年的互动往来,组织更多的台湾青年到大陆参观访问,以构筑两岸青年共同的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此外,应进一步开放大陆高校,吸引更多的台湾学子来大陆求学,通过亲身体会、耳濡目染让台湾青年正确全面了解祖国大陆的真实面貌,使他们意识到台湾人民的真正需要和祖国统一的历史大趋势。
收稿日期:2001-11-05
标签:政治论文; 台湾经济论文; 台海时事论文; 台湾政党论文; 美国政党论文; 台湾生活论文; 青年生活论文; 台独论文; 台湾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