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C和MBCDI在预测白血病M3预后评估中的意义论文_黄妙儿1,柳荣香2, 何龙娟1,黄云平1,王良妥2

1.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广东广州 524000;2.阳江市人民医院 广东阳江 529500

摘要:目的:探讨用亚砷酸联合维甲酸治疗白血病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简称APL)后,白细胞(WBC)、白细胞指数,骨髓白血病细胞下降指数(MBCDI)在预测APL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分析74例初发APL患者,建立白细胞、白细胞指数,骨髓白血病细胞下降指数与总生存时间,无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将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分为A、B、C三组,WBC>4.0X109/L、WBC 4.0-10X109/L、WBC>10.0 X109/L,白细胞正常和降低组其缓解率和生存率都高于白细胞异常增高组,3年总生存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将白细胞指数也分为三组,白细胞指数<2.5;白细胞指数2.5-20;白细胞指数>20,其缓解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白血病指数<2.5组,患者3年复发率与白细胞指数>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BCDI比较中,持续缓解组的MBCDI均显著高于复发组和早期死亡组(p<0.01),而复发组与早期死亡组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前白细胞指数、骨髓白血病细胞数与预后无关,治疗前白细胞数和治疗后骨髓白血病细胞下降指数可预测APL完全缓解,持续缓解及长期生存的可能性。骨髓白血病细胞下降指数的相关性更强。

关键词:白血病M3,白细胞,骨髓白血病细胞下降指数,预测,预后

我们研究了74例初发APL患者初次诊断时和初次用亚砷酸联合维甲酸治疗后的白细胞数,白细胞指数,骨髓白血病细胞下降指数,建立它们与预后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5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及阳江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的74例初发APL患者。所有病例均依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确诊。按照白细胞水平分为A、B、C三组,白细胞含量分别为WBC>4.0X109/L、WBC4.0-10X109/L、WBC>10.0 X109/L,对比分析三组治疗效果情况。三组患者在病情、发病时间等临床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组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三组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方法和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并主动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诱导缓解治疗:亚砷酸(哈尔滨伊达药业生产)10㎎/d稀释于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3-4小时,4周为一个疗程,每疗程可间歇5-7天,也可以连续用药,2个疗程病情无缓解为无效。

缓解后巩固治疗:按诱导缓解治疗剂量与疗程,在完全缓解后5-7 天用一个疗程,然后每隔2,2,3,3,4,4,5,5个月分别应用一个疗程,然后每6个月应用一个疗程至5年停药。

1.3疗效评定标准[4]

完全缓解:原粒+早幼粒<=5%;部分缓解:临床、血象两项中有一项未达完全缓解者或5%<原粒+早幼粒<=20%;未缓解:临床、血象、骨髓象三项中有均未达完全缓解者;持续完全缓解:从治疗后完全缓解之日起计算,其间无白血病复发达3—5年;长期存活:白血病自确诊之日起,存活时间(包括无病或带病生存)达5年或5年以上者;临床治愈:指停止化学治疗5年或无病生存达10年者;早期死亡:确诊后30天内死亡;总生存期(OS):从确诊到结束随访或死亡这段时间;无病生存时间:从达到完全缓解到复发或死亡这段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 ±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用 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5观察指标:初诊时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指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x骨髓幼稚细胞百分数)和骨髓白血病细胞下降指数【(初诊骨髓白血病细胞数—治疗后骨髓白血病细胞数)/初诊骨髓白血病细胞数】的变化,如为负数,则为0.

2.结果见(表1)、(表2)、(表3)

3.讨论

白血病M3(APL)是一种有着特异基因和染色体核型改变的特殊类型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凶险,起病和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出血和栓塞而引起死亡。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国外APL发病率占同期白血病的5%--23.8%,占急性髓系白血病的6.2%--40.2%,国内多位学者报道发病率占同期同期白血病的3.3%--21.2%。近二十年来,由于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的临床应用,APL已成为可以治愈的白血病。[1]尽管如此,仍有患者早期死亡或缓解后复发。[2]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病人及家属问到有关疾病的预后问题,怎样用简单的方法预测疾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白血病的预后因素有很多,但同一类中各方面条件相同的患者的预后却不尽相同,可能是由于个体间对药物反应不同等个体因素所致。因此,是否存在与治疗相关的个体化的预后评价指标值得探讨。本研究通过对初诊时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指数和骨髓白血病细胞下降指数(初次用亚砷酸+维甲酸治疗后21-28天的)的变化,分析指标与其治疗疗效的关系,评价APL的预后。结果显示:,将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分为A、B、C三组,WBC>4.0X109/L、WBC 4.0-10X109/L、WBC>10.0 X109/L,白细胞正常和降低组其缓解率和生存率都高于白细胞异常增高组,3年总生存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组早期死亡率占22.2%,总早期死亡率占6.75%,与茹丽娟报道的高危组早期死亡率占19.1%,总早期死亡率占8.0%,结果相近。[3]将白细胞指数也分为三组,白细胞指数<2.5;白细胞指数2.5-20;白细胞指数>20,其缓解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白血病指数<2.5组患者3年复发率、生存率与白细胞指数>2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BCDI比较中,持续缓解组的MBCDI均显著高于复发组和早期死亡组,(p<0.01),而复发组与早期死亡组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了进一步了解MBCDI与持续缓解率、复发率的相关性,我们将MBCDI的值平均分为5个区间,统计各区间病例的持续缓解率、复发率对MBCDI与持续缓解率、复发率分别进行趋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持续缓解率随MBCDI升高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趋势,复发率随MBCDI的升高而降低。两者呈负相关趋势。争取在初次治疗时有较高骨髓白血病细胞下降指数值能改善APL的预后。MBCDI与APL的预后有密切的相关性具有早期判断预后的价值。

综上所述,对APL患者用初诊时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指数和骨髓白血病细胞下降指数等参数进行评估,可有效提高其临床诊断和预后水平,评估准确性,对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2014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4,35(5):475—477.doi:10.3760、cma.j.isson.0253-2727.2014.05.025

[2]斐仁治.斯婷.陆滢,等.高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6,37(5)360—365

[3]茹丽娟.初治36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吉林大学 2017

论文作者:黄妙儿1,柳荣香2, 何龙娟1,黄云平1,王良妥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  ;  ;  ;  ;  ;  ;  ;  

WBC和MBCDI在预测白血病M3预后评估中的意义论文_黄妙儿1,柳荣香2, 何龙娟1,黄云平1,王良妥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