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_李琳

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_李琳

普洱市人民医院精神内科 云南普洱 665000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前,对照组的 NIHSS 量表评分(6.50±0.62)分,观察组的NIHSS 量表评分(6.64±0.58)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的NIHSS量表评分(4.21±0.62)分,观察组的NIHSS 量表评分(2.06±0.4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全程优护理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全程优质护理;急性脑梗死;应用效果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该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给予全面的综合性护理干预[1]。本研究通过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神经缺损症状,提高了疾病治疗效果,现对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龄在50~75岁,平均年龄为(62.2±6.0)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的年龄在50~75岁,平均年龄为(63.0±6.1)岁。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纳入标准

全部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和核磁共振诊断证实;均在发病3天内接受治疗;无其他脑部疾病手术史;无肝、肾及凝血功能障碍;全部患者均能配合资料收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药物的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常规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观察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对意识清醒者应给予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治疗及相关注意事项,向患者家属发放健康知识手册,采用图片及影像学资料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家属的疾病认知度[2]。(2)康复指导:脑梗死患者多伴神经缺损症状,患者多伴有语言及肢体障碍,应待患者的临床症状稳定后对患者进行综合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个性化指导,康复训练由深入浅、由简入难。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被动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按摩患肢,预防深静脉血栓及肌肉萎缩。指导肌力正常的患者进行行走及站立训练,并预防跌倒及坠床事件发生。(3)基础护理: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方案,限制盐分和脂肪摄入,增加优质蛋白和纤维素的摄入,多饮水,积极预防便秘,对肥胖患者应指导其控制体重;患者在活动过程中应由护理人员或家属陪伴,积极避免其摔倒,减少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3]。(4)心理护理:多数患者由于伴有神经缺损症状,使其活动受限,语言功能损害,部分患者无法完成生活自理,容易产生自我责备及恐惧心理。以往的临床研究则显示,脑卒中疾病预后早期多数患者容易伴有焦虑、不安、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患者的依从性下降,从而干扰疾病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应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了解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原因,指导患者进行情绪疏导,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其治疗依从性[4]。(5)出院前护理: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告知患者在家休养期间的各项注意事项,一旦出现并发症应积极回院复查。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采用NIHSS 量表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评分越低提示预后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试验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对照组的 NIHSS 量表评分(6.50±0.62)分,观察组的NIHSS量表评分(6.64±0.58)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的NIHSS量表评分(4.21±0.62)分,观察组的NIHSS量表评分(2.06±0.4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疗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护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全程优质护理是一项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护理工作主要围绕患者展开,不仅强化了基础护理的工作质量,同时更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和安全意识,从而促进护理水平提高[5]。

本研究通过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对患者的家属实施健康知识指导,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积极的心理护理,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常规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促进肢体功能尽快恢复;对患者的饮食和生活活动进行指导,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上述优质护理措施显著提高了患者的预后质量。研究发现,护理前,对照组的 NIHSS 量表评分(6.50±0.62)分,观察组的(6.64±0.58)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的NIHSS量表评分(4.21±0.62)分,观察组的(2.06±0.4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全程优质护理干预,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缺损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适于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孙耀霞,李艳军,郑冰杰. 急性脑梗塞病人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的应用[J]. 中外医疗,2014,33(2):159-160.

[2]郭丽. 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104-105.

[3]王欣. 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月刊,2013,23(4):730-730.

[4]舒赛. 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 吉林医学,2013,34(32):6811-6812.

[5]高杰. 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7):183-184.

论文作者:李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  ;  ;  ;  ;  ;  ;  ;  

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_李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