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沙漠化的基本特征及加快沙漠化地区发展的意义_土地荒漠化论文

中国沙漠化的基本特征及加快沙漠化地区发展的意义_土地荒漠化论文

我国荒漠化基本特点及加快荒漠化地区发展的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义论文,我国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按照这个定义,我国荒漠化地区则包括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以及青藏高原的中部和西部,面积331.7×10[4]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4.6%。其中亚湿润干旱区总面积为75.1×10[4]km[2],占国土面积的7.8%;半干旱区总面积113.9×10[4]km[2],占国土面积的11.9%;干旱区总面积为142.6×10[4]km[2],占国土面积的14.9%。

1 我国荒漠化的基本特点

(1)面积大、分布广。根据第一次全国荒漠化普查结果,我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27.3%,涉及18个省(市、区)的471个县(市、旗),其中99.6%分布于我国北方以及西藏12个省(市、区)的420个县(市、旗)。荒漠化土地中有44%分布于干旱区,35%分布于半干旱区,其余的21%位于亚湿润干旱区。

(2)类型多、程度重。中国荒漠化土地中,重度荒漠化土地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39.3%,中度和轻度荒漠化土地则分别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4.4%和36.3%,荒漠化土地占荒漠化地区总面积的比例和重度荒漠化土地比重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荒漠化土地中,61.3%即160.7万km[2]是由风蚀引进的,13.8%即36.3万km[2]是由冻融侵蚀引起的,8.9%即23.3万km[2]是由盐渍化引起的,7.8%即20.5万km[2]是由水蚀引起的,其余8.2%是由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等的退化引起的。

(3)扩展快、态势忧。据调查,50年代以来我国荒漠化一直在加速扩展。以影响范围广、危害最为严重的风蚀荒漠化为例,5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期平均扩展速度为每年1560km[2],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增至每年2100km[2],而到90年代中期已经达到每年2460km[2],约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

荒漠化面积扩展最快、危害最严重的包括:一是位于我国北方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农牧交错带,那里分布有四大沙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即科尔沁沁地、毛乌素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二是我国北方干旱区内沿内陆河分布或位于内陆河下游的绿洲地区,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和内蒙古西部。

众多研究表明,从70年代到80年代,沙质荒漠化在农牧交错带发展非常迅速。在内蒙古的一些地区,沙质荒漠化土地年均增长率达到8%~9%。

2 荒漠化地区发展的资源优势

2.1 矿产资源分布广、品种多、储量大,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有色金属和化工原材料生产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荒漠化地区现已探明储量的矿种112种,占全国的74.14%。能源矿产有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以煤炭和石油最为丰富。煤炭预测储量约2.5万亿t,占全国的1/2;已探明储量3800多亿t,占全国的44%。作为我国21世纪重要能源供应地的晋陕蒙能源基地煤炭储量占全国的1/3,其中神府一东胜煤田探明储量236亿t,远景储量6000亿~7000亿t,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全区石油远景储量314.8亿t,占全国的40%左右;天然气远景总资源量18.7万亿m[3],约占全国的1/2。近十多年来,在塔里木东北部、吐哈和鄂尔多斯盆地取得油气勘查的重大突破,证明这三个盆地具有较大的油气潜力,将成为我国新的油气资源基地。有色金属是本区最具优势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矿种占全国的一半,其中镍矿储量最为丰富,占全国的76.13%,有“镍都”之称的金川镍矿储量位居我国第一、世界第二。本区还是我国化工原料主要产区,产地集中,易于开采。

2.2草地资源丰富、畜禽品种多,发展畜牧业潜力大

我国荒漠化地区优良畜禽品种占全国的2/3,羊肉产量占1/3,羊毛占全国的47.5%,山羊绒占65.9%。区内共有草地1.86亿hm[2],约占全国的46.5%,是我国天然牧场的集中分布区。

2.3气候条件独特,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体糖分和干物质积累

我国荒漠化地区有许多独特品质与经济价值的优良品种,如新疆的无核葡萄、哈密瓜、长绒棉、巴丹杏、香梨,河西的白兰瓜、小红枣和宁夏的枸杞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成为我国优质长绒棉、瓜果、蔬菜的生产基地。

2.4野生经济动植物种类丰富

我国荒漠化地区有各种野生植物6000多种,其中有数百种药用、食用植物与菌类,是名贵药用植物(甘草、麻黄、琐阳、肉苁蓉等)、食用植物(发菜、沙枣、沙棘等)的重要产区。区内生活着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如野驴、野骆驼、盘羊、黑鹤、天鹅、羚羊、胡杨、水曲柳、红皮云杉等,建有许多自然保护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许多具有抗旱、耐盐、抗风蚀、抗沙埋的植物种,为培育优良抗逆性、经济性植物品种提供了宝贵的植物材料。

3 加快荒漠化地区发展,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要求

我国荒漠化地区资源如此丰富,把本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产业开发步伐,对于振兴地方经济、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整个国家的经济腾飞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1荒漠化地区是我国发生沙尘暴和大江大河泥沙输入的主要源区

我国荒漠化地区是气候干旱、大风频繁、地表物质疏松、植被稀疏的生态脆弱地区,也是全球四大沙尘暴区(北美、中非、澳大利亚、中亚)之一的中亚沙尘暴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沙尘暴频率高、强度大,是世界上现代沙尘暴强烈发展的地区,我国黄土高原上堆积的巨厚黄土就是地质时期沙区粉尘经风力搬运堆积而成的。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我国就有关于沙尘暴成灾的记载。20世纪以来,沙尘暴越来越频繁,据不完全统计,50年代至今造成重大损失的就有70余次。人们常说,“南有台风,北有沙尘暴”。荒漠化地区位于我国第一、第二级阶梯之上,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其中包括黄河、长江、雅鲁藏布江、辽河、滦河等。由于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荒漠化发展,风蚀、水蚀造成的大量泥沙进入河道,使河床淤高、行洪困难。近些年来愈演愈烈的洪涝灾害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因此,加强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实现荒漠化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我国整体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2少数民族多,国境线长,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的关键地区

荒漠化地区分布有31个少数民族,共220个自治县(旗),少数民族人口约2200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0.19%,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3。其中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主体的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和藏族等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该地区,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的新疆、内蒙古、西藏、宁夏四个自治区的大部分位于荒漠化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荒漠化地区在我国国防建设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本区国境线漫长,总长度8750km,占我国陆地边境线总长度的43.8%;区内有许多重要的军事基地和国防设施,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因此,该地区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稳定具有特殊意义。

3.3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点地区

荒漠化地区经济结构简单,以牧业和种植业为主,第一产业的产值占60%上,第二、第三产业极不发育,经济发展水平很低。全区1995年人均工农业生产总值为4230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9.6%,人均收入为1038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9.3%。据统计,我国荒漠化地区有国家级贫困县101个,占全区总县数的21.4%,占全国592个贫困县的17.1%,贫困人口约为1500万,占全区总人口的65.2%,1/4全国的贫困人口生活在荒漠化地区。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到2000年时“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部署,本区一直是我国“九五”期间扶贫的重点地区,也必将是“十五”国家扶贫的难点。

3.4内陆口岸多,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我国荒漠化地区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克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等11个国家接壤,占我国15个陆地周边国家的73.3%。目前,荒漠化地区共有各类国家级口岸24个(如满洲里、二连浩特、霍尔果斯等),占我国沿边地区国家级口岸总数的35.3%;沿边开放城镇5个(内蒙古的满洲里、二连浩特,新疆的塔城、博乐、伊宁),占全国的38.5%;边境经济合作区4个(满洲里市、塔城市、博乐市、伊宁市),占全国的30.8%。因此,本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邻国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与我国在经济结构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双边经贸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随着我国全方位开放政策的实行和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的建立,荒漠化地区与周边国家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在发展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世界干旱、半干旱区面积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30%,干旱区农业历史悠久。地球上人类四大古代农业文化,即黄河中下游的华夏文化、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化、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化以及中东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化均发源于中纬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的大河流域。荒漠化地区在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防治荒漠化是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对于缩小东西部差距、消除贫困、促进荒漠化地区以及整个中国的经济腾飞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  ;  ;  

中国沙漠化的基本特征及加快沙漠化地区发展的意义_土地荒漠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