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作为一个真正学习的方法之一,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老师都在读书中不断成熟不断进步。著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更是把读书视为“开启智慧的钥匙”。当今社会,一提起读书,一般人会认为“那是学生的事情”,一提起学生读书,一般人会认为“那与考试有关”。然而我不这样认为,因为读书活动,并不单单“是学生的事情”,也不仅仅“与考试有关”,而是通过读书,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提高并在读书中寻找快乐。同时,读书活动的开展,又使学校优化了过程管理、提高了教育质量、提升了办学品位、增进了校园、家庭的和谐。
一、阅读本好书,在阅读中共同提高
现在的人们特别是孩子热衷于动漫,热衷于通俗故事、脑筋急转弯等。这种浅层次的阅读,占据了孩子们许多课余时间,浪费了孩子们的智力资源,无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所以更需要读一本好书,如贴近学生生活、备受学生喜爱的当代儿童文学作品,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古诗文佳作、四大名著,以及海外文学等。因为它们大大拓展了孩子们的阅读范围,拓宽了知识面,为提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打下了基础。
因此家长、老师在阅读书籍方面要求自己和学生要“扩大读书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寻找乐趣。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增多语文积累,而且可以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对学习、作文写作的兴趣。
而家长、老师通过读好书,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和文化水平,在阅读中学生、家长、老师共同进步。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在书香中耳濡目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首先,我们在校园的每一面墙壁都能够倡导读书;激励学生们自制“读书卡”开满在校内的棵棵树上;教室里要开辟“读书墙”会适时地推介适合老师和学生阅读的书目和“经典”;教室外的走廊也成为学生们展示佳作、手抄报、读书成果的平台。广大师生每天能够在展示中交流、在交流中分享。
其次我们每个班都要建起“无柜图书馆”,同学们都自觉把自己的读物带到来交流,分享好书,让家庭图书发挥了最大效益。
学校也应该领头组建如“书友俱乐部”,教师们在这里互荐新书、好书,零距离交流思想和教学方法。
家庭也要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书房、书柜、书籍和书桌,家长也天天陪孩子们读书。
通过这些让学生、家长、老师读书氛围浓郁起来。
三、三位一体,形成多元化持续阅读机制,提高读书兴趣
为了能使阅读持之以恒,构建学生、家长、教师“三位一体”的读书机制,倡导师生共读,指导同伴互读,引领亲情阅读。
作为老师要合理安排书源和时间。科学地布置作业,让孩子们有时间读书,积极主办各项写作活动或“读后感”激励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老师们撰写读书笔记、进行心得交流、开展系列比赛。让教师们共同分享读书之乐,如演讲、背诵、复述、下水文比赛等,能大大提高教师们驾驭课堂的能力。
家长的读书要做到“四定”、“三倡导”和“一促进”。“四定”指家长和孩子一起定读书计划、定读书时间、定读书内容和定读书量。“三倡导”是指倡导家长记录孩子的读书情况,倡导家长与孩子共读并互相交流读书体会,倡导家长通过书面形式与教师交流孩子的读书情况。“一促进”是指老师通过对学生阅读质量、阅读与表达效果和亲情阅读等情况的综合评定,评选“书香家庭”,从而促进了读书活动的有效进行。
通过学生、家长、老师的共同努力,提高读书兴趣,读好书,在读书中寻找快乐。
论文作者:刘媛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家长论文; 学生论文; 孩子们论文; 老师论文; 书中论文; 教师论文; 孩子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