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中国汽车市场大盘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盘点论文,中国汽车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描写长江磅礴气势时的“神来之笔”。今年波澜壮阔、蔚为壮观的国内汽车市场,似乎也表现出了诗人笔下那种“飞流直下”、难以阻挡的雷霆万钧之势。借用古人的诗句来描绘今年汽车市场的雄壮气势,似乎是再贴切不过了。
车市喷发如岩浆
今年以来的国内汽车市场,确实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旺销势头。无论是产销数量,还是增长比例,都达到了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历史最高点。汽车市场在经历了近8年的缓慢爬升之后, 终于迎来了其发展历史上的又一个艳阳天。
图一 1996年-2002年1-11月份汽车市场销量及增长率变化图
自1993年下半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以来,汽车市场出现了明显降温的趋势。到90年代中期,快速下降的势头虽然得以扭转,但低速徘徊的局面却一直难以改观。这种情况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才有所好转。随着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特别是汽车消费环境的逐渐好转,为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自上世纪90年代末,汽车市场由低速徘徊期进入了快速增长期,表现为产销增速逐渐加快,产销衔接日趋紧密,轿车、微型客车等主导车型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车型,强力拉动作用日趋明显。
进入2002年,随着中国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正式加入了世贸组织,困扰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发展最大的悬念与变数终于尘埃落定,压抑已久的市场需求如灸热的岩浆般喷发而出,引燃了熊熊的燎原烈火。
2002年1-11月份,全国汽车产销在去年分别增长了12.81%、14.84%的较快增长速度的基础上,再度暴涨了36.47%和36.80%,不仅在入世初年打了一个极为漂亮的翻身仗,而且以无可辩驳的市场实绩给了那些曾经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前景持怀疑态度的人士一个明白无误的答案:那就是中国汽车工业绝不会在入世的冲击下“一败涂地”,经历了世界经济大潮冲击与磨砺的中国汽车工业会在挑战与冲击面前愈来愈显露出自身背靠世界最后一个潜在汽车消费市场的巨大优势。据测算,如果不出大的意外,2002年汽车市场的整体销量将有望挑战330 万辆的历史新高度、轿车销量将轻松跨越110万辆大关,权威部门的2005 年国内轿车需求量为105万辆的预测已提前3年成为现实。入世初年汽车市场的强势增长无疑为新世纪汽车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石。
图二 2002年1-11月份汽车市场产、销量及增长率变化图
图三 2002年1-11月份汽车市场产、销量变化图
月月都有新气象
2002年,汽车市场基本上是呈现波浪型持续攀升的态势。
一月份,在因大幅降价导致销量激增的轿车,以及因国家基础建设投资力度持续加大而需求倍增的重、中、轻载货汽车的联袂拉动下,市场出现了爆发式增长的势头。当月共实现汽车销售18.71万辆, 同比增长达到了47.05%。其中,尤以载货类汽车表现最为抢眼。比如, 重型载货车在去年全年大涨77.37%的基础上,再度“疯涨”了209.04%; 去年出现7.13%比例负增长的轻型载货车,也出现了强劲反弹的走势,当月增长80.61%;就连近年来一直走下坡路的中型载货车, 也是否极泰来,21.12%的销售增幅为低迷不振的中型载货车注入了久违的生机与活力。
二月份,汽车市场虽有所回调,但考虑到今年春节假期主要是集中在本月的事实,应该说回调的幅度并未超出正常的范畴。
三月份,市场出现了强劲涨升的势头,当月汽车产销量均比上月猛增了70.24%和82.67%,除了重型载货车依然强势不改以外,轿车与微型客车的强力拉动作用开始变得日益明显。
四月份,汽车市场继续惯性上冲,月产销量双双突破30万辆大关,创下了今年以来汽车市场的最高点。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当月的销量继上月之后再度超过产量,表明汽车市场的需求增长超过了供给增长,这无疑是汽车市场出现“牛市”特征的最明显表现。
五月份,受“五一”长假以及进口轿车价格走势不明导致轿车市场出现大幅回落等因素的影响,产销量分别比上月下跌了3.62%和13.41%。其中销量下滑幅度明显低于产量的特点,说明企业对市场的判断已趋于乐观,但消费者对于汽车市场“大牛市”的到来,似乎还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
六、七、八月份,市场基本上是处于回调整理阶段,但销量逐渐与产量拉开差距以及产销重又出现稳步增长态势的情况,却说明汽车市场强势增长的态势已最终得以确立。
九月份,汽车市场再度“发力”,当月产销量又再度联袂突破30万辆大关,比八月份陡然增加了26.57%和13.71%。市场高速增长的总体态势已无可动摇。
受“十一”长假的影响,十月份的市场有所回调,但比2001年同期增长54.08%的现实,无疑清晰地显示了市场强势不改的特征。
十一月份,市场依然惯性上升,特别是汽车产量依然领先于汽车销量增长,更是表明汽车市场产销衔接的日趋紧密与汽车企业对后势十分看好的乐观判断。
各种车型奏凯歌
2002年,除了中型载货车和中型客车分别出现1.12%和3.38%比例的负增长以外,其他车型几乎均呈现上扬的态势。特别是重型载货车市场的持续火爆、微型客车的雄风犹在,以及轿车、轻型载货车的异军突起,使得汽车市场呈现出精彩纷呈、目不暇接的热闹场面。
自2001年以来,载货车市场便火爆异常,尤其是重型载货车,更是迎来了其发展进程中最为辉煌的历史性阶段。去年增长77.37%,今年1-11月份又再度增长71.06%,市场需求增长的强劲令人叹为观止;经过了2001年的调整之后,轻型载货车市场又出现了增速加快的趋势,虽然其中有农用车并轨的因素,但适合国情的轻型载货车的快速增长应当是理所当然的;微型载货车虽然增幅不大,但2002年以来小幅增长的市场走势与其前几年快速下滑的市场颓势相比,可谓有天渊之别,其今年的表现已经是“超常发挥”;而中型载货车市场虽然仍较去年萎缩,但下跌的势头已明显趋缓,市场明显已接近谷底。
图四 2002年1-11月份各细分车型分月销售走势
整体来看,载货车市场的快速增长,与国家持续实施的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为主要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对重型车市场有着极为重要的拉动作用。此外,以公路建设为龙头的交通基础设施的突飞猛进,也为载货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良机。
资料显示,到2000年底,全国公路里程已达167.98万公里,比1979年第一次全国公路普查时增加80.4万公里,增长91.8%。到2001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近169.8万公里。高速公路建设更是取得突破性进展。2001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里程达1.9万公里,超过了加拿大,列世界第二位。
图五 2002年1-11月份各细分车型增长比例
客车市场可谓是苦乐不均。1-11月份,大型客车、轻型客车、 微型客车市场的增长率分别为31.81%、23.19%、29.45%,但中型客车市场却出现了3.80%的负增长。前几年,我国公路客运的迅速增长,曾经对客车市场尤其是大、中、轻型客车市场产生了极大的拉动作用,但近两年来,前些年客运市场过度开发的“恶果”开始显现,运力严重过剩、效益急剧下降情况的出现,导致市场对客车的需求出现了极大的萎缩。再加之铁路、民航等其他运输工具的强力竞争,2002年市场对大、中、轻型客车需求的增长幅度明显放缓。最有代表性的是轻型客车。虽然市场保持了较为可观的增长幅度,但金杯、东南等轻客企业传统意义上的轻型客车的产销情况均不尽如人意,如果不是吉利、南亚等准轿车企业以及轻型客车企业轿车类车型产销量的急剧放大,2002年轻型客车市场的增长速度很可能将比现在大幅降低。去年增长率还为33.45%的中型客车的处境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002年微型客车市场可谓强势依旧。微型客车在2001年产销双双迫近50万辆大关的基础上,2002年再创佳绩,以同比增长达29.45 %的销售业绩,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主导车型的地位。特别是2002年前5 个月,受6月1日起化油器微型客车将不允许继续生产的消息刺激,微型客车企业均开足了马力全力生产,而消费者就好像和企业达成了默契似的,为了避免今后所必然出现的因化油器车退出市场而导致购车成本增加的局面,纷纷提前购买。这无疑是2002年前五个月微型客车市场火爆的主要原因之一。六月份以后,微型客车市场一度有所回落,但进入四季度后,微型客车市场重又挂上了“高速挡”,市场已基本恢复到了上半年的水平。看来,禁产和即将实施的禁售化油器微型客车的政策,虽然将不可避免地给微型客车市场带来不利的影响,但经过了2000年“生存危机”磨砺的微型客车行业,现在对危机的抵御和应变能力已今非昔比。特别是随着微型客车性能价格比的逐步提高、技术与国际的逐步接轨以及适销对路新产品的不断上市,微型客车正以自己的市场适应力和亲和力强有力地“驳斥”了社会上所谓“过渡车型”的不正确论点。
轿车撞进“大牛市”
今年以来的轿车市场,可以说是一个由“苦”转甜,进而大喜过望的历经“大悲大喜”的戏剧性转变过程。年初,关税大幅下调对市场所产生的现实与心理压力,以及带有盲动与炒作性质的进口车价格的探底举动,曾一度让消费者无所适从,令国内轿车企业乱了阵营,国产轿车价格的全面急速下跌以及市场所表现出来的浮躁和冲动,都使得人们对入世后国产轿车的市场前景以及莫测前途而忧心忡忡。然而,正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国产轿车价格的大幅降低,特别是经济型轿车一步到位式的让利促销,一下子激活了沉寂已久的轿车市场,几年来因期待入世而沉淀和压抑下来的购买需求终于喷薄而出,汇聚成了一股难以阻挡的消费热潮,使轿车市场呈现出了空前活跃的“大牛市”的壮丽景观。如果剔除中国二元化经济以及地域经济发展极不均衡等“中国特色”因素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认为2002年是中国家庭用车时代的起始之年。
从2002年的市场走势来看,市场呈现出波浪型反复持续上升的强劲态势。
一月份,轿车市场(不含准轿车,以下同)在国产轿车价格纷纷大幅狂降行为的刺激下,初显旺销的势头。低价位车型的全面畅销以及部分大幅降价品牌、车型的脱销,昭示着沉寂已久的轿车市场出现了转机。
二月份,当月销量虽较一月份微跌8.72%,但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一个春节,销量能够稳定在5万辆左右的水平, 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奇迹”了。特别是从当月开始,轿车市场的增长速度开始超过了汽车市场的整体增长速度,这种情况在近两年是极为少见的。
进入三月份,轿车市场终于出现了“井喷式”的行情,当月共实现销售83169辆,不仅整体销量比二月份暴涨了63.91%,而且当月几乎所有主流轿车企业的销量均比上月增长了30%以上。
四月份,轿车市场承袭三月份的强势,继续惯性上冲,并创下了96086辆的近年来单月销量之最,同比增长达28.31%。
五月份,轿车市场受有效工作日减少以及进口车价走势不明等因素的困扰,出现了短暂回调整理的态势,但当月捷达、别克等中高档主流轿车品牌市场的强势依旧,却从一个侧面说明消费者对进口车降价的预期已逐渐趋淡,本月的回调仅仅是下一波涨升前的一次蓄势调整而已。
进入六月份,虽然传统销售淡季的到来使得市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调整压力,但进口车价的高位徘徊以及“爱丽舍”等新锐的陆续上市,使得市场不断升温、有效需求持续放大,当月不仅一举收复了五月份的“失地”,而且销量距四月份所创下的销售纪录仅有一步之遥。
进入三季度以后,轿车市场已完全确立了强势上攻的主旋律,一步一个台阶,屡屡刷新单月销售记录。特别是八、九、十、十一月份,全国轿车的生产与销售均同步突破10万辆大关,一改前几个月增长速率和幅度始终低于市场销售的状况,实现了与销售的同比例增长。这表明轿车市场产销衔接趋于紧密,库存压力偏大的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运行质量显著提高。轿车市场的骄人表现为全年轿车市场得以“善始善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资料显示,2002年1-11月份,全国共生产轿车973990辆, 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1.39%,共销售轿车1020667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5.40%。入世初年,轿车市场居然能有如此良好的开局,着实让人对国内轿车市场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图六 2002年1-11月份各细分车型的销售增量及增长贡献度
细数市场贡献度
从2002年各细分车型所占的市场份额来看,轿车以34%的市场比重排在第一位,这一数字比2001年30%的市场比重又提高了4个百分点, 其领头羊的市场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固;微型客车的市场份额也基本稳定,与去年基本持平;轻型载货车的市场表现分外抢眼,其市场“黑马”的风采依然不减当年。虽然其市场的增长有统计口径(农用车并入汽车进行统计)改变方面的原因,但其市场的连年火爆确实说明此类车型的发展潜力不可低估;轻型客车的市场份额虽也较去年略有增加,但其主要依靠轿车类车型增长的现实,却多少给人一种“胜之不武”的感觉。一旦准轿车企业的产销量正式纳入轿车类别进行统计(从9 月份已经实行),轻型客车的大幅滑坡几乎不可避免。从这一意义上说,目前,轻型客车市场存在着不小的失真度;重型载货车可以用“春风得意”这几个字来形容。2000年,重型载货车的市场份额还不到4%,到2001年这一数字已经提高到了6.21%,到如今又提高到了8%。重型载货车以跨越式的发展步伐已成为第二集团军的核心和主力。重型载货车的长足发展对于促进中国汽车工业产品结构的合理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图七 2002年1-11月份各细分车型的市场份额
图八 2002年1-11月份市场销售结构
图九 2002年1-11月份各企业销量及增长情况
从2002年各车型的市场贡献度来看,轿车以45.64 %的贡献度当仁不让地位列第一,轻型载货车、微型客车、重型载货车分别以17.98 %、16.50%、12.02%的比例分列第二、三、四位,这四种车型对整个市场的贡献度达到了92.15%。由此来看, 这四种车型的主导地位在短时间内还无人可以撼动。汽车市场今后的运行态势主要还是要看以上四种车型的市场表现而定。
从2002年的行业格局来看,虽然表面上是“涛声依旧”,但实质上却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比如,2002年上汽集团虽然仍把持着行业排行第一的交椅,但与第二位一汽集团的差距可以用微乎其微来形容。特别是一汽集团产销的增长势头异常迅猛,如果算上与天汽携手后陡然增加的产销量,一汽集团已经重新夺回了中国汽车工业“老大”的地位;东风、长安、哈飞、北汽、昌河、天汽、金杯分列行业产销排名的第三到十位。其中,长安、哈飞、昌河、天汽均属于微型汽车的生产厂家,特别是长安、哈飞、昌河,依靠屡遭歧视与冷眼的微型汽车能够跻身行业排行的前列,本身就说明微型汽车所具有的广阔市场前景。
此外,从16家重点汽车企业(集团)的经济效益来看,应该说整体上保持较好的水平。2002年1-10月份,16 家重点汽车企业(集团)共实现利润188.27亿元,同比增长60.48%, 且利润增长快于产品销售收入增长,这表明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企业效益水平有所提高。不过,客车行业所出现的利润总额和利税总额同比大幅下降的情况值得关注,降价促销手段的“滥用”无疑是最为直接的原因。看来,如何兼顾速度与效益、短期利益与长远目标,当是今后汽车行业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
总体来看,在入世初年,汽车市场能够出现购销两旺的火爆市况应该说尤为难得。特别是2002年1-11 月份汽车市场超速增长的运行态势已经奠定了全年强势运行的总体格局。面对着重重的困难,面对着严峻的压力和挑战,中国汽车工业能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取得了具有决定性的关键战役的首场胜利。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值得欣慰与鼓舞的。尽管这一胜利是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之后才得来的。因此,便显得更为弥足珍贵。
标签:汽车论文; 微型客车论文; 汽车产业论文; 汽车企业论文; 汽车市场论文; 商用车论文; 轻型客车论文; 汽车行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