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第180医院 重症医学科 362000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护理干预在人工气道阻塞患者中的临床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人工气道阻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治疗,分析与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治疗2周时,护理干预在80例人工气道阻塞患者中的总有效率为95%,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护理干预在进行人工气道阻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切实有效。结论:护理干预对于人工气道阻塞有着很好的临床医疗护理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参考。
关键词:人工气道阻塞;护理干预;临床治疗
人工气道阻塞已经成为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严重危害性呼吸疾病,我国医疗机构在近年来对这种疾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和分析,可以明确地了解到,我国目前在这一疾病的治疗及护理领域上仍存在很多的误区与不足,缺少相应的综合护理体系。本文通过对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人工气道阻塞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切实合理的对护理干预的医疗效果进行探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人工气道阻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人工气道阻塞的临床诊断标准[2]。80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为28例,年龄分布:40-75岁,平均年龄(60.5±2.5)岁;呼吸衰竭23例,重度颅内损伤21例,复合伤11例,脑出血12例,气管切开3例,经口气管插管10例,这些患者中带管时间最短的为24小时,最长的则有25天,其中,有2例患者在护理期间发生脱机气道湿化后进行带管护理,5例患者在咳嗽吸痰过程中进行带管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治疗,分析与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1.2方法
(1)在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通畅,室温应保持在18至20℃,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50%到60%。
(2)护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应用气道湿化技术,将此作为人工气道管理的重要技术应用环节。经过我院的实际研究表明,2%的碳酸氢钠溶液可以有效改变气道内的PH值,达到抑菌化痰的作用,在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可以起到极佳的效果。保持持续湿化的方法具体是,用50mL的注射器抽取1.2%生理盐水50mL+5%碳酸氢钠溶液10mL,制配出2%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通过一次性延长管与头皮针,将溶液插入吸氧管内,用微量泵进行持续控制,以此实现持续湿化。
(3)护理过程中对痰液黏稠的患者采用气道湿化的方法予以治疗,也可通过将要进行雾化处理后让患者吸入。
(4)护理过程中需要帮助患者实现有效的吸痰,这也是防止患者出现气道阻塞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吸痰管的选择上应进行合理化、规范化的操作,管道直径不应超过ETT或者规格管套的二分之一,吸痰时的负压不能超过45mmhg,每次吸痰的间隔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病情决定。
(5)气管插管是气道阻塞护理干预过程中的重点环节,这一过程可能会带给患者一定的创伤与疼痛,容易引起患者情绪上的躁动不安,再加上患者本身的伤病体质,极易引发一系列的严重危害后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进行气管插管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改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及身体状况,通过观察,检查导管与吸痰管有无发生损坏或者偏移,观察吸痰管内是否有带有血液的液体,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脉氧饱和度下降、气道阻值增加的情况时,应该立即予以抢救,将护理干预工作切实有效的进行落实。当气管导管插入过深或者位置不当时,医护人员应该及时进行矫正,通过正确安全的护理干预措施,避免患者在吸气时将导管吞入口中。
在进行气管插管的过程中,应采用适当的气囊,通过专用的气囊压力检测仪器,根据不同患者间相应的毛细血管压力进行氧气输送,一般气囊压力限定在20~30cmH2O。使用过程中应在气囊测压边出口位置,将一次性测压管、10ml注射器进行连接,缓慢向气囊内注气,在气囊达到预期饱和压力值之前,迅速关闭连接。
1.3观察指标
患者在护理干预实施后出现呼吸急促、血样饱和度下降及吸入氧浓度不能得到有效改善的症状,则说明护理干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效果不佳。若患者在经过护理干预后,身体状况得到了明显缓解及治愈,呼吸功能完全恢复,吸痰及吸氧情况正常,则说明护理干预在实际临床医疗中切实有效[1]。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6.O软件实现[2]。数据间的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临床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规范检验分析[3]。
2.结果
治疗2周时,护理干预在80例人工气道阻塞患者中的总有效率为95%,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护理干预在进行人工气道阻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切实有效。同时,本次临床护理干预有效说明,人工气道阻塞患者的实际护理过程中,对气道、气囊及插管需要进行严格有效的监管,只有保证这些应用设备的质量安全才能切实有效地为患者提供生命安全上的保障。
3.讨论
人工气道阻塞的护理干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第一,对患者进行人工气道的湿化,这一措施,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解决了传统吸氧装置无恒温加湿的功能,用于为患者建立不需要佩戴呼吸肌的人工气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对无菌水进行加热,通过水蒸气与患者吸入气体进行混合,进而达到对患者吸入气体进行加湿、加热的效果,吸入气体的适宜温度应为32到35℃[4]。第二,对患者进行雾气加湿的临床医疗护理措施,这种措施在目前国内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与加热蒸汽湿化相结合,以此达到更加有效的护理干预。第三,在患者呼吸气道内直接滴注加湿,这种方法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有着极好的实际效果,由于微量泵每次推注的液量极小,对患者几乎不会引起任何刺激,同时又能达到持续加湿的效果,因此,在国内对于人工气道阻塞的实际治疗及护理过程中,这种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应用[5]。第四,在实际护理干预过程中应用超声雾化技术,这种医疗护理方式与传统加湿相比,不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可以在不提供热量的情况下对患者吸入的气体进行温化处理,其无噪声、温化均匀的特点避免了这种护理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患者可能造成的影响,因此,超声雾化在今后对于人工气道阻塞的临床护理干预过程中值得应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人工气道阻塞的临床治疗及护理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治愈情况,为患者创造更加优质的疾病治愈环境,为患者提供有效地安全保障,这一结果和相关文献报道的数据相吻合。因此,我们认为,护理干预在人工气道阻塞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于人工气道阻塞有着很好的临床医疗护理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参考。
参考文献:
[1]夏昌华,卢进昌,陈鸿梅,等.人工气道阻塞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269 -270.
[2]饶明俐,邓方.护理道疾病治疗方法选择[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28(10):832.
[3]赵祥华.护理干预在人工气道阻塞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0(03):11-13
[4]李鸣,周黎,罗成,邓东欣.人工气道阻塞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12(34):8-10
[5]陈勇,高林,常娜,贺维亚.人工气道阻塞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09(06):33-35
论文作者:庄方方,张海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患者论文; 气道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效果论文; 气囊论文; 这一论文; 呼吸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