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核电的发展空间_煤炭能源论文

论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空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核电论文,发展空间论文,事业论文,论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TL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504(2003)02-0106-05

2002年7月2日李鹏同志在出席岭澳核电站一号机组投产庆祝大会讲话中提出:“我国核电事业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这是在分析我国能源分布、能源政策、西电东送等现状后得出的结论。

今后核电怎么发展,遵循什么战略思想,李鹏同志讲话给了我们启示。核电事业在我国从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核电发展规模、能源结构、地区布局来看都存在发展空间。

一 核能是我国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能源

化石能源的有限性、“短期性”与核能的高热值、远景性相对照。目前已证实可开采的石油资源为1.41×10[11]吨,可供41年,天然气1.4×10[14]立方米,可供64年;煤炭为1.03×10[11]吨,可供219年;铀的工业储量530万吨,按目前核电规模可用56年,如果利用钚,使铀的利用率增加70倍。如果今后氘氚聚变能的开发,其资源可用100亿年以上,人类无能源之忧。

1Kg铀235裂变放出的热量相当2700吨标煤,核燃料是高“热值”的燃料。净能分析法可作为各种能源生产系统工程、经济与环境评价。

电力生产中的净能分析是将电厂建造与运行期间直接和间接投入能(Input energy)与寿期内产出能(Output energy)的比,即能比R(energy ratio),输出能除以输入能的比值。

R=E[,o]/E[,i]

式中:E[,o]为该系统在其整个寿期内所产出的总能量;E[,i]为建造、维护该系统所需总能量(不包括燃料的含能量)

一个能源系统如果能比大于1,则该系统就能高效率地运行;这样该系统在其寿期所产出的能量多于其建造与运行所需的能量。比值小于1的能源系统就无效率。比值越大,效果越高,其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的利用越优。

建立一个发电系统(煤、石油、液化天然气、核能)所用的能量投入,包括燃料的勘探,开采、加工和运输所用的能量(核电系统为首端所用能量),包括建造、运行和维修与发电有关的设施所用的能量,以及最终处理设施所用的能量(核电系统尾端所用的能量)。我们根据电力产出量除以为生产此产出量所需的总初级能量计算,比较各电力系统的能比(见表1)。

表1 电力系统能比

项目 石油 液化天然气 煤 压水堆沸水堆

坎杜式

(一次通过) (一次通过)

(重水堆)

能比(R) 4.79

1.46 4.9916.18 15.09

12.07

由此得出结论:在能量平衡方面,核电厂远比化石燃料电厂更为有利。在各发电厂系统能量需求中,建造、维修耗能比重不大,均在13%以下;化石燃料运输占需求的90%(原油、粉煤);核电厂铀富集占需求60.5%;液化天然气电厂其液化设施运行所需能量占95.7%。

满足核电发展需要,我国铀资源、核燃料保证是有潜力的。为了建立我国经济的、先进的核燃料体系,我们还要加大高品位的铀资源的地勘工作,发展地浸、堆浸采铀;继续发展经济、低能耗的离心分离铀同位素技术;生产以发电为主的各种堆型元件;发展有后处理铀钚燃料循环。这样我国核燃料生产,一定能满足我国核电发展的需要。

二 核能是我国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能源

《迈向21世纪议程》中指出:“今天为生产人类消费的能源所用的大部分燃料损害了大气,因而是不能承受的。应改进能效(以及环境的清洁),同时面向环境安全和有益能源系统转移,应向把大气和环境视为整体的新的和更新的能源转移。”《21世纪议程》号召工业提高能效,开发更清洁的技术和生产工艺,改善污染治理技术,用适当的替代品取代氟利昴,以及其他消耗臭氧物质,减少废弃物。(把污染和废弃物的成本计入最终产品成本)。

据预测,全球能源消费未来20年将增加91%,二氧化炭将增加70%,排放量将由1999年的58亿吨,增到2010年的78亿吨,2020年的98亿吨,全球平均温度将会上升2℃左右。美国由于化石燃料电厂排放引起空气污染每年约有3万人死亡。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是保护地球生态刻不容缓的全人类共同任务。这些气体的排放,发达国家占3/4以上。中国人均能耗量只有美国的1/10,但CO[,2]、SO[,2]排放总量很大,居世界前几位。

应用全寿期全程净能分析,各电力系统CO[,2]排放量(t/GW·h)的排序是:水电(大型)3,沸水堆9,风力15,光能发电32,石油726,燃煤929。水电排放的CO[,2]最低,其次是核电站,火电站产生CO[,2]最高。燃烧一吨煤,产生3.7吨CO[,2]。一座1000MWe燃煤电厂年产生的CO[,2]约700万吨,其温室效应比其他发电系统都高几个数量级。其排出的NO[,x]、SO[,x],排放量(t/GW·h),常规火电厂为2.986与2.971,沸水堆为0.034与0.029,光能发电为0.008与0.023。美国1973年以来,因核电站运行,减少20亿吨炭的排放。

我国2000年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123151亿标准立方米,SO[,2]1149万吨,烟尘517万吨,总量很大。我国大气污染严重,能源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化石燃料特别是煤炭又是能源污染的主要能源。在改善煤电燃料链环境影响的同时,加速发展核电是改善我国能源环境影响的现实途径。2005年我国核电870万千瓦全部运营后,每年可减排等效CO[,2]7300万吨、SO[,2]约55万吨。

三 在适度发展核电国策下,核电在全国电力总容量中,还有较大空间

我国能源政策是在发展水电、火电等的同时,适度(当)发展核电。适度、适当是个“量”与“质”的概念。也就是说核电发展规模上要有一个“度”,在能源结构、地区分布要有一个“当”,在资源、环境、高科技产业化等方面都有质与量方面的“度”与“当”的问题。

我们从能源规模、发电量方面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核电并网与商用,60、70、80年代是核电发展鼎盛时期。2000年底,世界有438座机组运行,总发电能力装机3.51亿千瓦,发电量占世界总发电17%;正在兴建的有31座机组,装机0.28亿千瓦。全球83%的核电集中在工业化国家,有17个国家的核发电量占国内发电量的20%以上,其中比例最高的前10个国家分别是法国,占76.4%;立陶宛,73.7%;比利时,56.8%;斯洛伐克,53.4%;乌克兰,47.3%;保加利亚,45%;匈牙利,42.2%;韩国,40.7%;瑞典,39%;瑞士,38.2%。美国是世界第一核电大国,现行运行机组103座(最高时110座),装机容量9714.5万千瓦,占世界总装机容量28%,核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0%。

我国核电2001年装机210万千瓦,装机与发电占全国0.7%与1.2%,至2005年,其11机组870万千瓦发电,预计发电603亿度;我国在2002年总发电量16540亿度,如果每年以9%的速度增长,2005年为21420亿度,核电在当年占全国发电的2.80%。

美国1999年人均总耗电13500KW·h、法国9367KW·h,日本7281KW·h,法国6720KW·h,俄国5821KW·h,人均装机容量在1KWe以上,美国2KWe,我国现在约0.2KWe,2001年人均耗电1158KW·h,是美国电牦的1/11。假定我国在2020年人口为14亿,人均容量达到0.5KWe,总装机容量将达到7亿KWe。若核电在总装机容量中占5%,就是3500千瓦,在“十五”计划后的15年,每年仍要有约2个100万KWe机组投入建设与运行。

5%核电在我国总电力中是一个低的“适度”与“适当”,是我国未来20年核电发展的总体空间,这个空间从规模上、结构上、分布上是可行的,但也是艰巨的,只要经过努力是完全可实现的。

四 核电发展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中是有意义的、潜力巨大的

我国化石能源资源煤炭与水力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现有资源不足。能源消费结构一直是以煤炭为主体,最高生产结构为96.7%,到20世纪70年代煤炭仍在81.6%。从70年代中期至1997年,原煤在能源消费占71-78%,1998年后煤炭消费下降至70%以下,2000年为67%,石油上升为23.6%。详见表2。

表2 中国能源消费量及其构成

世界主要国家能源消费与构成万吨标准煤

煤炭比重大,除了热值低、耗量大、运输量大外,带来最大的是环境问题,除CO[,2]排放量大外,还有烟尘、SO[,x]、NO[,x]与炉渣。近几年我们在努力降低煤消费,增加水电、石油、天然气消费,但石油生产还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以1999年为例,原油消费2.11亿吨,生产1.6亿吨,进口0.65亿吨,出口0.16亿吨,净进口4900万吨。

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天然气为主体,占消费61%,煤炭占29%,并在不断向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转换。世界能源结构的发展变化主要是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我们以1992年世界能源结构为例说明。

发达国家煤炭消费比重大多在25%以下,我国当时占76%,法国比重最小只占9%;石油、天然气消费比重最大,大多在世界平均值以上,俄罗斯、加拿大比重最大,分别占74%与67%;法国水电、核电能源消费最大,占41%,比重最小的是中国,占5%,水电、核电是优质能源,水电是可再生能源。

根据国家电力总公司专家综合分析,今后20年我国新增电力所需一次能源的选择应依次为水力、新能源、天然气、核能和煤炭,其中受资源及技术发展限制,前三者只能满足约30%的需求,而煤炭发电将受到环保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发展核电是能源、电力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

五 在东南沿海发展核电是必须的

从能源、电力布局上,在沿海发展核电是必须的。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煤炭资源的60%以上集中在华北,主要在山西、内蒙;水力资源70%在西南,主要在四川、贵州、云南。而华东、华南沿海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而能源严重不足,以致产生“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的局面。

据2000年,沿海辽宁、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九省市统计,其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国的58.94%,人口占35.36%,而原煤生产只占22.05%、原油42.70%、天然气26.86%、水电17.58%。

2000年东南沿海9省市能源生产在全国地位

东南沿海九省市GDP生产占全国近6成,而能源生产所占比重很低,需要外部供应。李鹏同志说:“为了解决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用电,国家实施西电东送工程,这是完全正确的。”“除了外部送电之外,还需要有一定比例的本地电源,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性和供电的可靠性。因此,我国核电事业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六 发展核电是我国核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世界最早具有战略核武器的五国之一,也是不扩散核武器的签字国。从试验第一颗原子弹开始,我国就庄严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与核威胁。核能利用是双刃剑,核燃料可发电和平利用,也可转化为核军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盛赞核工业、核武器、核电发展。江泽民同志1997年1月29日在中纪委八次全会上说:“如果我们手里没有氢弹,我们现在在世界上就没有发言权。”2000年6月在视察某核工业企业就军民结合问题时说:“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开拓创新,加快发展。”李鹏同志就核工业如何发展指示说:“我现在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我们这一整套核技术保存下来,还要有发展,要是没有任务它就会萎缩,这个萎缩对我们来讲没有好处,因为世界形势要求我们保持这个体系,还要发展。”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核安全战略、军民结合、发展核电的思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提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出于政治、国防、国家安全的绝对需要,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核工业体系,这是不容置疑的。我们应当把核电发展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提高联系起来,放在这样一个大环境和需要中,才能实现核电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只有发展核电才能从整体上系统地保持较强的核工业基础和力量;才能保存核科研队伍和核燃料队伍;才能逐步提高核技术水平,完成中央对核工业保军、保持有效威慑力量的战略要求;才能起到提高国家高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作用。因此,发展核电战略,就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 核电国产化是我国核电发展目标中“质”的空间

核电国产化,就是要逐步实现核电站的自主设计、自主建设、自主制造和自主运营。我国核电站从开始建设,就提出了“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统一堆型、推进国产”的方针。在“四自”的国产化中,设计自主化是核电国产化的关键与核心。

只有实现了设计自主化,才能把技术决策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实现自主采购,才能最终实现核电制造、建造国产化。只有实现国产化,才有自主知识产权,摆脱外国对我国的控制;只有实现国产化,才能降低工程造价与上网电价,核电才有生命力、有竞争力;只有国产化,才能在高科技领域带动材料、制造、电子等行业的发展,改革传统产业,使高科技产业化,拉动整个经济增长。

我国秦山核电站一期、二期是我国核电国产化的初试,二期国产化率达到50%,尽管在建设过程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取得了成功,除了设计、建造、运行技术的成功外,经济上体现了巨大优势。秦山一期30万千瓦原型堆投资17.7亿人民币,比造价5900元/千瓦,按91年汇率约1100美元/千瓦;秦山二期2×60万千瓦,建成价约138亿元,比造价在1460美元/千瓦。我国引进的前三个核电项目比投资都在2000美元左右。今后我国核电在大容量、多堆化、国产化、标准化、批量化后,比投资还会降低,运行成本也会大大下降,核电就会有竞争性、生命力。

我国核电国产化还有很大空间。100万千瓦的大型岭澳核电站设备国内自主化比例已由20%提高到30%,但后续大型电站达到70%国产化率,还要作艰巨努力。这个空间将为国内制造业带来巨大商机。据测算,如“十五”计划开工建设6个100万千瓦机组,比造价1500美元/千瓦,设备占造价50%,工程占造价的20%,这样,总造价90亿美元,其中设备国内生产价值31.5亿美元,约合260亿元,工程造价18亿美元,约合150亿元,两项合计410亿元人民币。按2000年全国劳动生产率4.6万元/人计算,可解决15万人的就业(总计90万人/6年建设期),拉动国内需求效应是肯定的。

实现核电国产化,首先必须统一堆型。我们的方向是搞标准堆型,走30万千瓦标准环路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技术路线。首先在参考大亚湾核电站,采用秦山二期核电站的成熟技术,通过研究与改进,建设“改进型”压水堆核电站CNP1000;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先进压水堆AC600研究开发成果,开发、设计、建造“革新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AC1000。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

标签:;  ;  ;  ;  ;  ;  

论我国核电的发展空间_煤炭能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