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扩张中的几个问题_企业规模论文

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扩张中的几个问题_企业规模论文

论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扩张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企业规模论文,第三方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究竟要做到多大,又能够做到多大?它与市场之间的边界在哪里?当企业扩大规模的时候,是寻求自身边界的扩张,还是寻求市场替代?又如何对自我扩张和市场替代进行比较,各有什么收益和风险?这些问题都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经常遇到的,已经成为常规决策的问题。本文利用企业边界理论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有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健康发展。

一、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扩张的冲动性和客观性

纵观这些年来物流业的发展,物流服务的价格不但没有上升,反而在逐步下降,但物流企业却有着强烈的扩张冲动,不断地在扩大规模,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从物流企业内生性原因来说,有如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第一,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物流产业还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还不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资本的收益率比较低,而且在低成本运营的压力下,很难通过提高技术含量和技术密集程度,来提高运作的效率,获取较高的效益。比较现实的途径,就是通过不断地扩大经营规模,通过产出的增加,获取良好的规模报酬。因此,物流企业扩大规模的冲动,首先来自于追求收益的最大化。

第二,物流处理能力的规模是物流服务的使用价值属性,这正是物流服务这种特殊产品与一切实物产品相区别的特点之一。我们知道,一般来说,物品的使用价值是指产品的有用性,它与数量(规模)无关,也是不可比的。但是,物流服务这种产品的使用价值却与自身的规模密切相关,同时由于物流规模是各种服务功能在数量上的同质性复制,因而也是可比的。物流的基本形态,是货物在空间的位移。在这个位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物流服务在较大的空间上提供网络的支持,而且还需要提供存储、拆拼、集散以及包装贴标等功能的支持,否则便不能完成位移的过程。因此物流服务这种产品的使用价值,不是体现在它的个别过程、个别环节、个别能力上,而是体现在物流服务的整体能力和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物流服务的使用价值得到实现,同时也被客户所消费。没有一定的能力规模,就很难满足客户的需求,也就失去了一定的使用价值。功能齐全、具有大规模网络的物流服务,其有用性不仅远远大于功能单一、不具规模的物流服务,而且可以涵盖或替代它的一切功能。因此,物流企业扩大规模,是提高物流服务的有用性即使用价值的一种必然行为。而这种必然行为,又恰恰与物流企业追求规模效益相一致,使得物流企业在价值和使用价值统一的基础上,获得扩张的更大动力。

第三,物流企业的规模扩张,需要较大规模的资本投入,但是因为资产的通用性和技术进步的非革命性,基本不存在发生沉没成本的风险,这使得物流企业的扩张冲动更为强烈。物流企业的资产,如车辆、信息系统、仓库、土地等几乎都是通用资产,不具备专用性、垄断性、排他性,进入或退出市场的障碍很低。同时,由于不存在较快的或飞跃性的技术进步和革命,因而也不会导致存量资产变为沉没成本的风险。尤其是土地,它既是稀缺性资源,又是一种非专属性资源。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土地越来越稀缺,土地的用途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价格也会越来越高,这也是物流企业投资土地的一个诱因。因此,在没有沉没成本风险的约束情况下,物流企业追求规模效益的冲动,相对实物产品生产企业来说更为强烈。

除了以上内生性原因以外,市场需求的拉动,特别是定制性需求的拉动(客户导向型)是物流企业边界扩张的外生性原因。所谓定制性需求,是指客户直接向某个或某几个供应商发出服务品质需求和能力需求的采购要约。比如,客户随着其供应链的变化,对供应商提出增加仓库面积和运输工具,在某一个地点增设新的RDC等等。这种定制性采购要约,是拉动物流企业不断扩张的主要的外生原因。在一个完全竞争的物流市场中,为什么会出现定制性采购要约这种形式呢?这主要是存在下列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方面是,中国的物流市场,是一个正在发育的市场,至今还没有一家物流公司,具有能够覆盖全国的网络,提供全面完整的服务。当客户的供应链发生变化,出现新的需求时,市场上并没有现成的合适的供应商,客户自然会首先向合约供应商发出定制性采购要约。

另一方面,客户所以会采取定制性采购,主要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成本。客户虽然可通过市场的竞争性采购,选择其他供应商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但这将会导致市场交易成本的增加。我们知道购买物流服务,是购买一个服务的全过程。如果更换一个新的供应商来管理和操作全部过程,需要进行新的磨合,重新花费大量的监督成本。如果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是通过市场的竞争性采购来选择,分别选用不同的供应商,那么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和操作过程,就会形成由若干个物流供应商共同管理和操作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要增加大量的监督成本以外,还将增加大量的协调成本。因此,为了节约交易成本,客户往往具有向合约物流供应商提出定制性需求的偏好。

扩张的内生性因素和外生性因素是互相作用、相辅相成的。在这里完美地解决了“敲竹杠”(HOLD UP)的博弈。客户在提出定制性需求的时候,并不担心来自合约物流供应商的提高价格的风险,相反,还会提出进一步的数量折扣。反过来,物流企业因为存在着那些内生性因素,使得他们在获得客户定制性需求时,排除了市场的不确定性,成为扩张的一个契机。

二、物流企业规模扩张的方式和特点

1.物流企业规模扩张的方式

实物产品生产型企业通常是通过纵向和横向两种方式来实现其规模扩张的。实物产品生产型企业之所以通常以这两种方式进行扩张,是因为一个社会化生产的产品,存在一个产品链,存在一个固定的上下游关系。就某一个企业、某一个实物产品的生产来说,它既是处于产品链中某一个独立的生产阶段上,同时也处于某一个产品链的特定的上下游关系之中。因此,对某一个实物产品的厂商来说,它既可以通过在同一生产阶段上进行横向扩张,也可以从产品的加工深度上进行纵向扩张来扩张自己的企业规模。

相对于实物产品的生产而言,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各个服务功能或环节之间,虽然也构成了一个服务链,但各个功能或环节之间,却是互为上下游关系的。就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而言,也不存在产品和功能分工的关系,因此它们也不是固定地处于整个服务链的某一个阶段上,执行某一个功能或某几个功能。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扩张,不存在严格意义的垂直扩张和横向扩张的方式。

不难发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扩张实际上存在两种方式:一是存量节点的规模扩张。这是在存量节点中,追加新的资源,扩大该节点的综合处理能力,或者是增加某种服务功能。二是网络规模的扩张。即在新的地理位置上建立新的节点,扩大整个物流网络在空间上的处理能力。

2.物流企业规模扩张的特点

关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扩张方式的特点,笔者认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扩张的方式可以归结为同质性复制。

网络化经营,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典型的模式。物流网络是一个蛛网型结构,没有固定的方向,其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是同质性的。只有当各个节点具有相同的功能,是同质的时候,我们才可以把这些节点建构成一个网络,而且可以通过一个个节点的连接,把货物从网络的任意一个端点传递到另一个端点,达到物流成本节约的效应。如果节点的功能不同,是异质的,那么节点之间的连接是特定的,而且一定是有方向的。这样就不能构成一个第三方物流的网络,最多是一个定向的网络。可见,节点的同质性是物流网络的特点。

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无论是存量节点的规模扩张,还是网络规模的扩张,都是相同功能的复制过程。所以,我们把物流企业规模扩张的特点,归纳为同质性复制。

三、第三方物流企业边界扩张和市场替代的基本模式

一般来说,生产经营规模是以一个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向社会提供的生产能力(产量),或提供的劳务能力(劳务量)来衡量的。在这个总的规模中,既包括企业组织自身的,也包括通过社会生产组织(即市场组织)获得的(如采购)所有的产品量和服务量。科斯理论认为,企业组织和市场组织是两种并存的,可以互相替代的生产调节机制。企业和市场是人们为了实现同一功能的可以互相替代的一种制度安排。一个企业要达到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既可以通过扩大企业边界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市场替代来实现。这实际上就是企业规模扩张的两种不同的模式和战略。物流企业在扩张规模的时候,也应该遵循这两个基本战略:企业边界扩张战略和市场替代扩张战略。

所谓企业边界,一般的说,它是企业在与市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生产经营的规模。更严格地说,企业边界应该理解为对应于企业的产权边界,或者说是由产权边界所能控制的企业自主生产经营的规模。企业是拥有独立产权的经济主体,是依靠自身的科层组织,依靠行政权威进行独立自主生产经营的经济组织。这就是企业的产权特征和组织特征。

而市场替代则是市场中不同的经济主体,通过交换关系建立起来的社会生产组织。其生产组织的运行机制,是商品交换的关系和契约。很清楚,产权主体之间的交换关系是市场组织的特征。

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在依靠产权边界,行使行政权威进行独立自主生产经营的范围,是企业的边界。而依靠市场交换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生产组织,则属于市场替代。所谓企业边界扩张的战略,就是通过产权的不断扩大来扩大自身的规模。所谓市场替代战略,就是通过建立市场交换关系或者说市场采购来扩大自身的规模。混淆了企业和市场的界限,否认了企业和市场互相替代的关系,当然也就无法理解边界扩张和市场替代是企业扩大规模的两种不同方式和战略。基于以上理解,在企业与市场这样一个二分框架内,依据产权和不同的组织特征,我们才能把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边界扩张和市场替代的具体模式和特点。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边界扩张,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的模式:

1.投资扩张模式。企业通过资本的投入,包括土地、建筑、设备等方面的投入,扩大资产规模,扩大产权边界,从而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这是一种典型的企业边界扩张。这种企业边界扩张模式的特点,是企业边界和产权的边界完全一致或基本一致。具体的方式有直接投资,或者收购、兼并等投资方式。

2.租赁扩张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租赁资产来扩大企业边界。这是非投资性的企业边界扩张方式。这种模式,并没有扩大产权的边界,但是却扩大了企业自主生产经营规模,扩大了企业边界。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企业边界大于产权边界。租赁生产经营,也是一种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但是,从表面上来看,企业并没有通过投资而扩大产权边界。那么为什么说这也是一种企业边界扩张方式呢?这是因为,第一,产权包括所有权和经营权,二者是可以分离的。租赁其实就是承租方购买了出租方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权。从这一点来看,企业通过租赁获得经营权,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内,获取了产权的部分要素。第二,承租方完全通过自己的组织来进行生产和经营。因此,我们说,租赁生产经营也是企业边界的扩张。

3.投资和租赁混合扩张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前两种模式的混合。通常是租赁不动产,如土地、仓库,而投入动产,如机械设备、货架等。

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替代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外包。外包是物流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通过一系列的交换契约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市场组织关系,是市场组织替代企业自主生产经营诸种形式中的一种。所谓外包,就是一个物流供应商作为承包商,将客户的订单分包给其他的物流供应商来完成的一种经营方式。其特点是,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的关系是单方向的,承包商将订单发给分包商,分包商直接对承包商负责,相互之间按合约价格结算。承包商扩大了自己的生产经营规模,但是既没有扩大自己的产权范围,也没有扩大自身的生产经营组织,分包的一切生产经营过程由承包方进行组织。在外包中,有长期固定的分包关系,也有临时的分包关系。很明显,通过外包方式,虽然可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但是并没有扩大企业的边界。

2.联盟。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流供应商之间,通过一系列的交换契约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市场组织关系,也是市场组织替代企业自主生产经营的一种。与外包不同的是,各个物流供应商和各自的客户关系是一定的,但物流供应商与供应商之间却是互为分包关系的。在互为分包的关系中,各自独立组织经营和生产,用价格结算。联盟的市场替代关系一般是长期固定的。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功能的互补,或者区域的互补。

四、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扩张战略的选择

既然企业边界扩张和市场替代是企业规模扩张的两种战略,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选择边界扩张,又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市场替代?按照科斯的理论,要进行交易成本的比较。

科斯认为,企业的边界决定于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的比较,当企业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使得其内部交易的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时,这就是企业的一个均衡的适度的边界。很显然,从经济合理的角度来看,企业边界并非越大越好,也并非采用市场替代越多越好。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的均衡点是选择企业边界扩张,还是选择市场替代的一个合理的衡量标准。换句话说,一个企业在进行扩大规模的决策时,要进行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的比较。前者小于后者,则应该选择边界扩张,后者小于前者,则应选择市场替代。实际上,企业内部交易成本是可以改进的,市场交易成本也会由于信息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两者之间的比较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都会导致比较结果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最后的决策。那么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都有些什么内容呢?应该做哪些方面的比较呢?

所谓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或者交易费用,实际上就是一个微观组织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进行内部交易活动时,所发生的一系列制度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协调、监督成本和效率损失成本。内部的协调和监督成本,主要是因为企业边界的扩张,意味着企业组织的扩大,金字塔式的多级科层组织结构和权力关系结构,也会随之而变得更加复杂,引起管理跨度和管理幅度的扩大以及管理链的延长,因此增加了内部协调的事务,从而增加了监督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如果处理不好,在管理过程中,将会导致企业内部的游戏规则在许多方面与市场游戏规则相冲突,企业内部出现激励机制扭曲的现象,进而导致企业组织效率的极大损失。

2.投资的机会成本。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进行边界扩张时,一定要对所有可能选择的投资方案进行评估,对投资的机会成本进行评估。

3.市场风险成本。企业边界的扩张,意味着物流处理能力的扩大。如果边界扩大的决策过于谨慎,没有足够大的规模,不能取得规模效益;而边界扩张的决策如果过于乐观,造成规模过大,在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条件下,将会带来规模损失。这就是市场风险。因此对市场风险评估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4.资源配置的风险。物流网络随着物资流动在时间空间上的延伸而不断地扩展,形成多个节点的分布。一旦这个网络形成之后,即使是在一个最低的配置下,其中的每一个节点也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但这个规模是不是最适合的规模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规模是非线形的、非均衡的,物资在节点之间的流动也是非线形的、非均衡的。

就市场交易成本来说,根据交易经济学关于市场交易成本的表述,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对下列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1.分包商和联盟商的经营能力、服务水平和信誉等级可能造成的风险成本。要充分评估分包商和联盟商这些方面的不足对履行合同的影响,从而可能导致的风险成本。这种风险成本的最大值,就是失去合约以及市场份额所造成的损失。

2.对分包商和联盟商的协调和监督成本。即使分包商和联盟商的能力和服务水平能够满足要求,我们也要对分包商和联盟商进行协调和监督,并且将其纳入到我们的管理体系中来,从而保证他们能够满足客户的订单要求,达到客户的KPI指标。由这些协调和监督产生的成本也是我们要进行评估的一个方面。更深的一个层次是,由于行为的不确定性,导致对分包商和联盟商行为进行评估的困难,因此,就可能产生由于分包商和联盟商的错误行为而承担责任的成本。

3.契约的不确定性成本和投机成本。因为人们的认知是有限的,同时未来也是不确定的,是不可预测和复杂易变的,这就是有限理性。为了尽可能减少有限理性的制约,因而必然会提高事前的契约协商成本和适应成本。而当交易是处于不确定和复杂的情况下,便难以事先拟定涵盖所有可能情况的长期契约,便可能产生因对方的投机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或者增加事后解决问题的成本,甚至终止契约的成本。

4.市场控制能力的风险。我们说过,物流企业的内部交易和市场交易的可替代性很强,因而市场的竞争性也就特别强烈。在一个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则并不完善的经济社会中,过度的、不守规则的竞争行为是经常发生的。由于不规则的竞争导致失去市场和客户的风险,也是分包商和联盟商的一种投机行为,是发包方的交易成本。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寻找市场替代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对市场和客户的控制能力,在控制能力很弱的情况下,这种风险就会很大。

通过上述从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我们才可以作出正确的决策。

综上所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边界扩张和市场替代,是企业扩大规模的两种不同的战略。在现实中,确实也存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发展思路,存在着两种不同资产结构的企业。一种是所谓“重型”资产结构的企业,即企业拥有大量的自有资产,并且基本依靠自有资产的增加来扩张,其实也就是基本依靠企业边界的扩张来扩大规模。另一种就是所谓“轻型”资产结构的企业,即企业基本没有自有资产,基本依靠市场交易来扩大企业规模。当然,如果对两种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的话,并不存在绝对的谁优谁劣。但是从企业边界理论的角度来看,这两种绝对的模式都是存在问题的。我们想要说明的是,在进行企业扩大规模决策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和进行内部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的比较,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找到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

标签:;  ;  ;  ;  ;  ;  ;  ;  ;  ;  ;  ;  ;  

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扩张中的几个问题_企业规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