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市南路小学 255300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情仁爱、乐善好施的民族,关于“慈善”的概念自古就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典籍中,“慈”是“爱”的意思,它尤指长辈对晚辈的爱抚;“善”的本义是“吉祥,美好”,后引申为和善、亲善、友好、“富于同情心”的意思,在慈善意义上的敬老爱幼、扶贫帮困已成为中国人民约定俗成的一种道德规范。在德育的传统与现代融合中,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并注入新思想、新理论,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慈善思想源远流长。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是最为谦虚的美德。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不刻不在享受着亲人的关爱,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许多孩子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在三八节期间我们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感恩父母,关爱他人”的活动,就是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并且给学生布置了一定的爱心活动,例如给父母洗一次脚、洗一次衣服或做一顿饭,给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给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等。活动后要求学生在班会上谈体会,在作文课上写感受。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到:原来总认为自己是父母的宝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通过这次教育活动使我们明白了,对父母、对同学、对他人、对社会,对祖国应尽孝心、热心、爱心、关心、忠心。从此后,学生们之间互相帮助的现象明显增多,走进校园,一个个感人的镜头时时定格在人们的眼前:迎接你的永远是灿烂的微笑;师生主动弯腰捡起地上的垃圾;大手牵着小手漫步于学校的果实园、操场边;师生促膝谈心交流;大同学主动帮助小同学……不良现象急剧减少。这次活动使父母与子女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他人之间关系更加融洽,使学生明白了不仅要学会读书,更要学会做人。
德育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教师用心经营。学校德育工作中,除了课堂教学中德育素材的挖掘、利用外,课外活动也为德育工作提供了许多素材,只要教师有心,是不难发现一个个鲜活的德育素材的。传统的教育理论总是把教师看作是高居于学生之上的长者,一旦学生出现了问题和毛病,动辄就是批评、训斥,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效果往往很差。我们学校有位老师的做法就值得我们借鉴。有一次刘老师正在上课,他发现一个男生在上课时用手扯前面女生的头发,便将其制止,并让他到办公室去。刘老师到办公室时,那位男生已经在那里等候了,刘老师马上表扬了那位男生: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我制止后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这时那位男生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对刘老师说:“老师我错了,我上课不专心听讲,影响同学学习是不对的。今后我一定好好学习,来回报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时刘老师对这位同学说:你认错了,我们的谈话也就结束了,回去吧。通过这件事后,这位同学的学习果真比以前认真刻苦多了。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批评可以是甜的,老师用爱心关心帮助学生比简单的训斥批评效果要理想得多。
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对陶冶师生的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有着其他读物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师生在思想、情感文化和审美等方面受到优秀诗文的熏陶,让融汇在经典古诗文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师生心灵。阳春三月,组织“春暖花开”朗诵会;隆冬时节,在《弟子规》的诵读中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以身作则;教室里,图书角、图书漂流岛这些读书阵地也如雨后春笋;每天早上的“自主晨读”让校园内书声琅琅;校园内“果实园书廊”常有人驻足;教室里的图书角见证了孩子们的读书热情……如今“经典诗文日日诵,书声琅琅满校园”已是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诵读经典诗文也正逐渐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习惯。广大师生浸润在浓浓的书香里,读书成为校园生活最精彩的画面。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文质兼美的经典更是学生学习的最佳素材。近年来我校一直在实践着“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做法,并且探索出一条“以读为本,仿写起步;低段写话,高段成文”的教学思路,“让阅读滋润习作,让习作释放阅读”已成为我们全体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为实现“人人都是礼仪之人”的目标,各少先中队召开“践行《弟子规》,寻找自己不文明行为习惯”的主题班队会,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良习惯,并在学校范围内广泛开展“寻找学校十大不文明行为”、组织“告别不文明行为”演讲比赛、“学《弟子规》,做文明礼仪好少年”礼仪展示、“礼仪之星、礼仪标兵评选”等活动,将知与行统一起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书香校园、亲子共读等一系列广泛深入的阅读活动,引领我们广大师生、家长走进经典阅读的海洋,沐浴着书香,滋养了精、气、神,经典的书香溢满校园、家园……我们秉承“诵读古今美文,传承中华文化,培育民族情感,丰富人文素养,为孩子终身发展打下文化基础”的宗旨,采取更加系统科学、灵活有效的措施,将其打造成我们学校的一张文化名片、艺术名片,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不息。
目前,我校已形成一个多育并举的大好局面。今后,我校将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作为学校德育的重点工作来抓,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更健康、更全面地发展。总之,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配合,不仅促进了各自功能的充分发挥,也产生了原来没有的整体功能,从而建立一个大的德育空间,形成教育的合力,构成一个三者之间相互沟通、互相促进的优化结构,有效地开展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论文作者:张迎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7月总第3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2
标签:德育论文; 师生论文; 学生论文; 经典论文; 诗文论文; 父母论文; 教师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7月总第3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