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学军训运动性猝死的隐形因素研究论文_王燕

新生入学军训运动性猝死的隐形因素研究论文_王燕

【摘要】近些年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转变以及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缺乏体能锻炼已经成为各个阶段学生的常见现象。在我国,高中、大学生入学时需要开展军训,近年来在军训过程中猝死的发生率不断提高,这也对学校、军训教官以及学生家庭形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军训质量,本文简要分析新生入学军训运动性猝死的隐形因素,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理论性帮互助。

【关键词】新生;入学军训;运动性猝死;隐形因素

0.引言

近些年随着学生在体育教育、体育锻炼以及参与运动会等过程中发生运动性猝死的现象越发普遍,这也导致人们对于军训的关注度持续提高。近些年有许多关于军训致损伤的报道案例,通过这一些报道基本可以明确运动性猝死的发生率持续提升,并且其中的隐形因素也比较多。对此,探讨新生入学军训运动性猝死的隐形因素显得非常重要。

1.运动性猝死的机制

和运动相关的猝死便成为运动性猝死,按照WHO以及心脏病学会的相关描述,运动性猝死简单而言就是运动者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或运动后24小时之内发生意外身亡,并且死因与运动有直接关联性。有研究显示,普通的运动人群在运动后猝死的几率非常低,每年因为运动性猝死发生率在1/250000[1]。从运动的性质来看,非运动员的猝死风险要高于运动员,且男性高于女性,从年龄上而言运动性猝死发生最多集中在30岁以下的人群,15到20岁比较集中。另外,运动性猝死本身具备一定的节律性,早晨属于猝死高峰期。运动性猝死的致死原因主要是以心源性疾病、脑源性疾病为主。另外,心理应激、中暑也是比较常见的致死原因。

2.运动性猝死的隐形因素

2.1器官性疾病

在运动性猝死的案例当中大多数都是因为潜在性的器质性疾病引发而导致的猝死,学生的身体状况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在对自身的身体不了解与高强度训练的情况下便会形成猝死风险。对于学生而言,普遍充满活力并且容易激动,自尊心与好胜心比较强烈,在体育运动期间这一特征会更加突出,在这一情况之下部分学生会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忽视自身的身体状况,不愿意表达,从而导致直接发病,最终形成猝死[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运动负荷过大

导致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另一个原因便是过度的运动,过度的运动会导致人体代谢速度显著加快,并且血液当中的儿茶酚按水平也会随之提升,心肌耗氧量不断提高,此时便会间接加重心肌缺血与缺氧的症状,此时如果运动强度不合理或时间过长,便会导致血液循环系统无法承担压力,机体的组织器官出现血液量、氧气量的异常提升,但是供应量会相对下降,此时便会导致机体处于一定时间的缺血缺氧状态,为猝死提供可能。

2.3缺少保健知识

因为缺少相应的保健知识,大多数学生只能够意识到体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但是对于如何锻炼并没有充足的认识,部分学生在军训期间会有意识的强化自身的身体能力,不顾身体发出的任何危险信号。对于部分教官而言,也存在过度提高锻炼强度与提升运动量的现象,这也导致运动性猝死诱因的形成[3]。许多学生在出现胸闷、气促、心慌等症状时万维钢灰克制忍受,从而形成猝死风险。另外,目前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属于猝死的主要原因,力量素质、爆发力素质以及耐力水平均比较差,并且这一现象每年呈现出恶化改变,这也是运动性猝死发生率持续提升的主要原因。

3.预防运动性猝死的有效方式

3.1突出医校合作

强化学校与医院或相关机构的合作,构建以学生为主的应急救护培训教育模式,同时可以在军训期间针对应急救护培训效果较好的学生选拔出来并作为相应的表率,并由他们开展后续相关的活动。由医院内的医护人员开展对学生的应急救护培训,突出临床实践性操作内容的培训教育,促使高中生可以及时掌握相应的临床操作技能以及操作的细节,提高学生操作技巧的掌握效果,同时强化操作动作的熟练度以及操作效率。另外,可以借助军训期间的应急救护培训构建相应的档案信息,借助应急救护培训掌握学生的个人健康档案,从而更好的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应急救护培训价值。

3.2强化体育锻炼

预防学生发生运动性猝死的关键在于强化学生身体素质,从各个教育阶段对学生的不健康生活方式进行干预,以科学的体育锻炼为主,采用正确的运动方式,遵循体育锻炼的基础性原则,循序渐进规避过度的运动与训练。对于不常开展运动的人,应当规避大运动强度与大运动量的现象,在军训期间出现任何不适都应当与教师或教官沟通,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规避悲剧事件发生。

4.总结

综上所述,新生军训的重要性较高,因为体质基础方面的影响当前关于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报道不断增多,学校方面需要提高重视,强化学生自身的生活习惯培养与优化,以科学的体育锻炼方式强化自身身体素质,强化保健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真正学会身体状况的合理判断,有效预防运动性猝死的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圣涛,朱永军,常杰.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研究[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14(24):255-256.

[2]程杰.学生运动性猝死的社会影响及应对机制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23(13):176-177.

[3]夏娇阳,张晓明.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安全预警机制及风险评估[J].教育教学论坛,2018,391(49):97-98.

论文作者:王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  ;  ;  ;  ;  ;  ;  ;  

新生入学军训运动性猝死的隐形因素研究论文_王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