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校体育教材内容改革初探--竞技体育教材改革探析_竞技体育论文

我国学校体育教材内容改革初探--竞技体育教材改革探析_竞技体育论文

我国学校体育教材内容改革初探——竞技运动项目教材化的改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运动项目论文,教材内容论文,教材论文,我国论文,竞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接受系统教育期间,体育教育是时间跨度最长的学科。学校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体育课的教材内容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和学生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依据。我国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内容长期受前苏联教学模式和我国近20年竞技体育战略的影响,形成了主要以竞技运动项目为轴线的教材体系,造成教材内容与学生兴趣不符,教材内容与学生能力有差距,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进入80年代中期,由于“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教育观念的引进,越来越多的人对现行体育教学内容提出了置疑,并主张:①取消或减少竞技体育项目内容。②以娱乐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等等。这些观点有其积极的方面。但也忽略了一些基本事实:①竞技体育项目是全人类的共同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竞技体育项目与社会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②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条件并不丰富,一切必须从实际出发。鉴于此对学校体育的竞技运动项目改造是可行的方案。

2 改造竞技运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的可行性

竞技运动项目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它源于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已被采用了几十年。进入80年代,由于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转变促进了教学目标的改变,体育教材内容照搬竞技体育项目越来越不适应体育教育目标的完成。因为竞技运动项目发展的规律与体育教材的选择之间矛盾性显得越来越突出,而体育教材内容在目前不能取消竞技运动项目这一主要部分时只有对其进行改造,其理由:

2.1 运动技术的高难度与学习掌握之间的矛盾

由于竞技运动的迅速发展,高、新、难的技术的运用越来越成为新的标准,体育教学中常常认为竞技运动项目中的高难技术是最先进的技术,必须传授给学生,而那种高技术恰恰是少数人的“专利”,大多数人无论从主观上还是从能力上都不可能、也不需要掌握和学习这种技术。如:本院在跳高教学中采用背越式技术,经过10学时的教学,真正学会该技术的男生只占10%,女生占2%, 在进行达标考核时学生仍然采用中小学学过的跨越式技术。而在课前课后的跳高架前,学生们(尤其男生)在横杆上争先恐后的抢着过杆,各种过杆姿势眼花缭乱,练习的气氛十分活跃,反差之大,说明他们并不是不愿意学习该技术,而是该技术难以掌握。上述现象在普通高校中是普遍存在的。究其原因是违背了选择教材应遵循个体差异和个体需要的原则,忽视了教学的对象是普通学生,而不是特殊的运动员。

2.2

竞技运动项目规则的复杂性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大众体育的规则简单性、娱乐性差距越来越大

众所周知,任何竞技运动项目的产生源于民众,它的发展是:在技术上由简单到复杂,在规则上由几条到几百条,在参加人数上由少到多再到少,在竞赛指导思想上主张“更快,更高、更强”,直至向自我极限挑战。教学中往往受规则和技术制约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在跳远教学中,由于考核时规定学生必须在起跳板后起跳才能计入成绩,在跳远教学中就加入了“助跑”踏跳技术的教学,而“助跑”踏跳技术无论从跑的姿势和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来看都是不实用的,以规则方式记录的跳远成绩来评定学生跳的能力是不科学的。

2.3 由于竞技体育项目规则在各类学校教学中的广泛采用, 使许多人远离自己比较亲近的运动项目

在小学教学中,“拍球走”成了“运球”,“走步”限定了学生拿球走动的自由性等,使天真好动的孩子被限制在篮球规则的框框中,而没有体验到篮球运动的游戏性和快乐性。使越来越多的人不能接受对体育项目规则的限制而背离运动项目。

2.4 体育教学中教师编制和采用一种游戏, 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以及情趣往往是增加课堂气氛的调节剂,而学生却没有真正体会游戏中的真谛。游戏娱乐的可接受性就是各种各样的限制少,因此体育教材应该把竞技运动的许多条条框框加以取消,这样才能真正使课堂活跃起来,决不能仅仅用游戏来充当活跃课堂的添加剂。竞技运动规则在教学中的运用违背了选择教材应遵循的兴趣性和灵活性原则,忽视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即不同学段学生应在体育的娱乐中学习知识,掌握技术,提高机能的规律和要求。

2.5

竞技运动场地和器材的标准化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与普通学生能力之间的差距

在大多数大、中、小学中有条件的单位在规划运动场地时基本以竞技运动项目的标准进行建设,尤其在项目器材的配置上均采用“标准化”。那么“标准化”场地和器材的使用对体育教学产生的影响却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这一现象往往给学生开展该项运动设置了障碍,学生虽对某项目有兴趣,但因无法活动而远离该项活动。如在小学里安装的标准篮球架,1~4年级的学生几乎不能使用。设想如果我们在一片篮球场安装不同高度的非标准篮球架,运动场上将会看到不同年龄、不同身高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篮球场地进行活动。在大学的排球教学中,扣球是男女生最感兴趣、也最需尝试的技术之一,当我们把网高降低几十公分后,学生们练习扣球技术的积极性使你“无法下课”。我们把电动篮球架降低几十公分后让学生尝试扣篮技术时,学生们从“扣篮”给他们带来的满足感中会想到下次课不愿意来吗?有关体育教学中运动场及环境对学生心理、生理及运动技术形成的影响的研究已十分普遍,国内外的教科书及教学观摩片也有明确的理论指导,遗憾的是在实际运用中思维方式仍然离不开竞技体育的框框。事实上,体育教学中的场地和器材与竞技体育的场地器材是有区别的。

3 竞技运动项目教材化改造的误区分析

3.1 学校体育教学由于生搬硬套竞技运动项目, 在教学中出现了许多弊端,使人们对竞技运动项目在教学中的使用提出疑问,甚至有人要在教学中取消竞技运动的内容,这是误区之一。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立足点仍然应该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只是使竞技运动项目更加适应体育教学的需要,更加符合教育的规律。因为竞技运动起源于人民大众,具有普遍的群众基础,被世界各国民众所喜爱,它在体育文化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无论是参与或欣赏竞技运动项目都会使人在精神上和情感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因此,竞技运动项目作为体育教学内容是其他项目无法取代的。对竞技运动项目的教材化改造主要是从教材内容的结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场地器材方面着手。

3.2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对竞技运动项目的教材化改造会削弱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对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这是误区之二。

目前学校体育教学在运用竞技运动项目时各学段教学界线明显不清,违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培养个人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竞技运动的高尖人才基础越来越薄弱。竞技运动项目的教材化就是让所有的人有兴趣、有能力参加体育活动,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从事自己喜爱的运动,通过人的天生“好胜”与竞技运动的“竞争性”相结合,使其不断追求某项运动的更高层次,直至成为其终身选择和终身受益的运动项目。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无疑会有更多的人成为国家的优秀体育人才。

3.3

有人担心体育教学对竞技运动项目的场地器材进行改造会使“标准场地”显得特别乱,这是误区之三。

学校的运动场地器材涉及到学校体育的功能,学校运动场地首先要保证体育教学的合理使用,任何场地器材的设计和布局应围绕着教学这一中心环节,这是区分学校和社会运动场地作用的关键。在学校,一切满足学生主体需要,能激发学生兴趣,能使学生迅速掌握技术、提高机能的手段,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优先考虑。在体育教学中虽然强调场地器材的布置,但研究的深度是不够的。现代社会更加注重环境对人的影响,包括场地与环境的协调,器材的色彩与人的情绪之间的关系,场地面积对人的活动的制约,不同型号的器材与不同学生的能力要求等。因此,只要场地布置得科学合理,符合学校教学的一般规律,使用方便,场地器材的“非标准化”是可以探讨的。

4 建议

4.1 建议各类学校, 尤其中小学在进行场地器材的规划与购置时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体育场地器材的购置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用一样“标准”器材换取二件实用的“非标准”器材岂不是又节省、又有用。各种各样高质量可用器材是体育教学的必备条件之一,要加以充分发掘和利用。

4.2 体育教学目前存在的现象促使人们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 有些方面改革的难度相当大。作为教学内容的改革,建议每个学校、每位教师都可以进行研究和尝试。虽然是局部的改革,但它可能给整个体育教学从组织、教法、手段上带来全新的面貌,呈现出勃勃生机。学校竞技体育的教材与器材的改革有待于更深一步的探讨。

标签:;  ;  

我国学校体育教材内容改革初探--竞技体育教材改革探析_竞技体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