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倾听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又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倾听。因此,教师要细化对学生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融入情感地引导学生用心、用情、真诚地去倾听,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学会倾听;语文课堂;巧用评价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不少学生只想着发表自己的看法,很难静下心来听别人说。他们缺乏倾听的意识与能力、缺少“扬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心向。面对这样的浮躁现象,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专注倾听的良好品质与善于倾听的能力。
下面的教学场景笔者在听课中常有所见:
课堂上,一位学生正在回答问题,而大部分其他学生则表现得若无其事、事不关己。当教师问道:“谁有不同的想法?”时,另一位学生站起来后说出的仍然是刚才那位学生回答过的答案。而在小组内交流时,一位学生正在认真地汇报自己的心得体悟,而其他学生或窃窃私语、或独自“沉思”、或摆弄文具……笔者认为,造成上述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倾听,他们不懂倾听,也不会倾听。
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第一课——学会倾听。那么,教师要如何才能教会学生倾听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五点:
一、教师要制定规则,指导学生学会倾听
在语文课堂上,笔者发现自己的学生不善于倾听。因此,笔者针对学生不善于倾听这个问题,为学生建立了“四心”的倾听规则:一要专心:笔者要求学生上课时要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不能重复同学的发言。二要耐心:笔者要求学生,如果对同学的发言有不同意见或者补充时,不能随便插嘴,要等同学发言完毕才能举手发言。三要虚心:笔者告诉学生要虚心倾听别人的发言,当其他同学提出不同的看法时,要虚心接受。同时,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或者补充的时候也要虚心,要以“我认为……”“我想对他的发言进行补充……”这些方式进行交流。四要有心:笔者告诉学生,对同学的发言不能盲从,要有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有了上述倾听规则,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倾听的习惯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二、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惯倾听
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其教师身上找到影子。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无论他们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教师都不能在这个时候做其他事或者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因为教师的“倾听”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感到教师在认真倾听自己的发言时,便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笔者曾遇到这样的学生,他是班里成绩最差的学生。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时,笔者要求学生分角色翻译课文。没想到这位学生举起了小手,笔者有些诧异,犹豫了一下点了他的名字,他显然有些意外,站起来发言时,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发抖,甚至吞吞吐吐。平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笔者往往会说:“谁来帮一帮他?”但是这次他主动举手,非常不容易。因此,笔者没让他停下来,而是给他投去了赞许和鼓励的目光,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一些提示。在笔者的引导下,他终于有些吃力地完成了翻译,笔者有些激动,很会心地为他鼓起掌来,这时全班学生也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笔者认为,是耐心的等待给了这位学生足够的信心。所以,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我们的学生肯定会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师要倾听每一位学生的想法,这样才能倾听到学生心灵深处花开的声音。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能耐心地听取学生的发言,而是武断地打断学生发言,就会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倾听印象,有时还会因此错失一个正确或者精彩的答案。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能给学生树立善于倾听的榜样。
三、教师要预设目标,让学生明确倾听的目的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就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如: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或读文章时,其他学生应该完成什么样的“听“的任务呢?教师要在备课时想好这个问题,在学生“听”之前给学生布置好倾听任务。学生有目标,才有可能认真听。例如,在学生发言之前,笔者经常会说:“请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思考他说得怎么样?”“请同学们认真地听,等会儿要进行补充说明。”“谁还有更好的意见?”等。这样,学生只有认真倾听别人的答题后,才不至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因此,教师在让学生讲述之前,布置好倾听的要求。比如:“请同学们停下你们的笔,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老师还要请你们当评委,听听哪个同学说的最有道理。”教师要在学生倾听之前,为学生布置好倾听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倾听的欲望,学生才会“听”得兴趣盎然。
四、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用心倾听
倾听的对象不仅仅是人,学生还应该善于倾听文本中所表达的信息。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是多元的,而这样的认识是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引导他们学会“倾听”文本,用心去读书。然而,在现实情况中,许多学生只是“走近文本”,而未能“走进文本”。
笔者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于是,学生拿起课本,课堂上一阵书声朗朗:有大声朗读的、有低声千万吟的、甚至还有摇头晃脑的……大约不到两分钟,随着笔者一声令下,学生的读书声戛然而止。接下来,笔者开始提问:“请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内容?”结果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回答出来。很多学生对刚才朗读的课文都没有自己的体会。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用心“倾听文本”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时间要到位。教师要让学生沉浸到文本中。“倾听”文本不是一般性的接触文本,而是学生作为个体生命进入作品生命的过程,是情与意的交融、言与思的汇合。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自主发展,想象力才能自由放飞,学生才能真正听到自己心中“哈姆雷特”的声音。二是方法要到位。阅读教学不同于一般的阅读,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倾听”的要求,至少引导学生弄清楚三个问题:1.“倾听”文本,你读懂了什么?(基础性的要求)。 2.“倾听”文本,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体验性的要求)。3.“倾听”文本,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创新性要求)。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倾听”的基本方法,有有意识地为学生架设“倾听”的桥梁,降低“倾听”难度,保护好每个学生“倾听”的热情。
五、教师要巧用评价,吸引学生倾听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正确适当的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首先要真诚地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每一滴水落的声响。当学生说得精彩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表扬、赞赏,如“你听得最认真了!”“你把别人说的话都听懂了,真了不起!”“你听得可真仔细。”以此激励学生参与到倾听中来。同时,教师也要抓住学生善于倾听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褒扬。例如,“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这些激励性的话语可以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此外,教师的即时评价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听欲望,如果能激发起学生对同学的评价,课堂会更加丰富多彩。如,在学习课文《安塞腰鼓》时,笔者问学生:“谁来评价一下这些同学的朗读?”
生:我觉得A同学读得最好,他读得通顺、声音响亮、富有情感,读出了安塞腰鼓雄浑气魄、气势山摇。
生:C同学也读得不错,他的朗读很流畅。如果在朗读的时候再加入一点感情就更好了。
多么令人舒服的话语,既给了别人由衷的赞扬,又给出了中肯的评价。笔者相信,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越学越棒!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曾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倾听”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协作、共事。善不善于倾听,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准,还关系到其能否与他人建立起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是语文教师不应遗忘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岳晓东,祝新华.中小学心理辅导实用理论与技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7)
(作者单位:广西横县电化教育中心 530300)
论文作者:李顺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0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0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笔者论文; 自己的论文; 文本论文; 同学论文; 评价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0月上供稿论文;